我國在基本解決食品數量安全的同時,食品質量安全日益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那么你對食品安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于食品安全知識資料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目錄
★食品安全的資料
★食品安全常識
★什么是食品摻假、摻雜和偽造?
★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食品安全的資料
一、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
二、在您選購食品時,務必做到“六不買”
1無證無照經營的食品不能買。在您選購食品時,盡可能選擇在大中型商場、超市、糧油專賣店、食品安全示范店和證照齊全的食品店等正規店鋪購買。如果您購買的食品是在無證、無照經營的攤販或流動商販處購買的,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或者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您將很難追償或索賠,合法權益無法保障。
2有包裝的食品標簽內容不全的不能買。標識內容不全、不清楚的包裝食品,一般都不是正規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存在安全隱患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樣的食品不能買。
3感覺不好的食品不能買。感覺不好的食品是指變味、變色、沉淀、混濁、雜質、絮狀物、結塊、異物、發粘、返砂、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油脂酸敗、霉變生蟲、腐敗變質等現象。這樣的食品不能買。
4假冒偽劣、摻雜使假的食品不能買。假冒偽劣、摻雜使假的食品是指一些不法分于為謀取暴利對食品采取摻兌、替代、抽取、粉飾、混充、假冒等手段,使食品質量降低,有的甚至帶毒,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健康。因此,建議您最好到正規的店鋪購買,以防上當受騙。
5露天經營的食品不能買。露天經營的食品一般情況下無防蠅防塵設施、無食品專用器具,其食品極易受到污染,直接影響到您的健康。
6過期食品不能買。購買食品時,一定要注意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一旦過期,食品質量就會發生變化,失去原有的風味和滋味,有的甚至會變質,食用后可能影響到您的健康,還可能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這樣的食品不能賣。
三、經營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銷售明知是過期、變質、摻假摻雜、假冒偽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經營者除接受工商部門的處罰外,消費者可以依據《食品安全法》,要求經營者支付10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如消費者購買了一袋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奶粉,支付的價款是15元,那么在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的情況下,消費者有權向經營者要求10倍價款的賠償,即為150元的懲罰性賠償。因此,如果您購買的食品是過期變質、假冒偽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可以就近到轄區工商所、消費者協會或分會、消費維權投訴站、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聯絡站舉報、投訴或申訴。
四、消費中食品安全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1、買食品盡量到有信譽的正規商店、超市和管理健全的農貿市場去購買,注意觀察其是否取得《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等資質。 2、盡可能購買正規企業生產的、有信譽的食品,不買注水肉、有農藥殘留的果蔬,要買放心肉、放心菜。
3、不買腐敗霉爛、變質的或接近腐敗霉爛、變質、生蟲的肉類、魚類、瓜果和蔬菜,不買過于便宜的糧、油、飲料及其他食品。
4、不買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類、畜類和水產類食品。不買死的黃鱔、河蟹、烏魚和貝類。
5、不買畸形的魚、蛋、瓜、果,綠骨豬肉、米豬肉,或色澤、外形等與正常食品有明顯不同、看起來有“惡心感”、“恐懼感”的食品。
6、不買、不吃有毒有害食品,如河豚魚、毒蘑菇、沒有精練的棉籽油,已知被有毒農藥浸泡的糧食、花生及用舊化肥袋裝盛的食品。 7、不隨意購買來源可疑的反季節的瓜果、蔬菜。
8、查看食品的包裝、標簽,看有無注冊和條碼,最主要的是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對于懷疑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食品,寧可暫時不買。待弄清真相后再決定對策。不買不食無生產廠家名稱、無廠家地址、無生產日期、保質期“三無”的食品。
9、不買不食未在產品包裝上標注“QS”質量安全標志的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飲料、調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餅干、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5類食品;不購買和食用已過保質期的食品,不購買和食用雖未超過保質期但因保管不善已經變質的食品。
10、買回的食品應按要求進行清洗、烹調和保管。
11、不買不食色素較重的食品。盡量不買不食散裝食品,特別是無防塵、防蠅、溫控設施和在日光下曝曬的散裝食品。
12、盡量不買不食衛生條件差、無食品生產經營資質的小作坊、小商店、小攤販經銷的食品。
13、盡量不買不食疑似仿冒、假冒和虛假宣傳的食品。
14、國家衛生部曾提醒10種食物不宜多吃,可作為選購食品時的參考。這10種食品是:松花蛋皮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豬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條。
15、向經營者索要“發票”或購貨憑證,用后保留產品的包裝袋等。發票的內容要齊全、具體,并與所購食品相符。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的投訴舉報依據。
16、盡量購買標有優質安全食品標志的食品。
五、如何獲得食品安全的信息
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由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收集、匯總、分析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對國內食品安全形勢做出分析,并予以發布;綜合發布國家食品安全信息。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授權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向社會發布各部門的食品安全信息。其中,農業部門發布有關初級農產品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檢測信息;質檢、工商、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管四個部門聯合發布市場食品質量監督檢查的信息。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負責地方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的發布。
<<<返回目錄
★食品安全常識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漬脂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凈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返回目錄
★什么是食品摻假、摻雜和偽造?
1“摻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價或沒有營養價值的物品,或從食品中抽去了有營養的物質或替換進次等物質,從而降低了質量,如蜂蜜中加入轉化糖,巧克力餅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摻雜”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雜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鈉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紅磚木等。
3“偽造”是指包裝標識或產品說明與內容物不符。
摻假、摻雜、偽造的食品,一般應由工商行政部門處理。對影響營養衛生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返回目錄
★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偽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防范“七字法”:即防“艷、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艷”。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咸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面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采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于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制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返回目錄
關于食品安全的資料相關文章:
★ 2021關于食品安全工作報告范文經典五篇參考篇
★ 關于食品安全的作文800字高中5篇
★ 中學生食品安全主題班會教案
★ 食品安全主題班會
★ 安全教育飲食安全主題班會
★ 食品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 2021年最新關于食品安全知識講座觀后感經典優秀范文五篇
★ 2021年食品安全主題班會教案范文3篇
★ 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內容
★ 關于食品安全教育心得體會范文5篇
上一篇:食品安全的相關常識
下一篇:有關保健食品安全制度及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