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品是人與人之間心意的載體,是溝通人與人心意的橋梁與紐帶。那么關于有關不同場合送禮禮儀我們應該怎么寫?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有關不同場合送禮禮儀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有關不同場合送禮禮儀
【做客禮】
受邀到主人家做客一定要帶些小禮物,空手拜訪是失禮行為。但禮物無需貴重,否則反而會成為主人的負擔。范例:鮮花、紅酒
【做壽禮】
給老人做壽送禮可送象征長壽健康和表達關懷心意的禮物,比如長壽面、壽桃,或者電熱毯、計步器、電子血壓計等,忌諱送鐘表、鞋子,如果送水果不送梨,以避免老人比較忌諱的“送終”、“邪氣”、“離別” 的發音諧意。范例:浴室拖鞋、可座式兩用折疊拐杖。
【探病禮】
送鮮花和水果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適合的探病
禮物,因為有些人可能對鮮花過敏,一些病人不能吃水果。當鮮花凋落時,還有可能引起病人不好的聯想。要送植物建議送長青植物。忌諱送藥。范例:病人康復時可送小玩具、畫冊,病人治療時可送羊毛毯、保溫杯等。
【喬遷禮】
祝賀主人喬遷之喜的禮物可以是生活用品,也可以是食物、鮮花。但要注意的是,送生活用品不宜送刀、剪這些利器,以及睡衣、浴衣這種隱私物。最受歡迎的喬遷之禮應該是主人有點舍不得買、但是又很喜歡的實用品。范例:多士爐、咖啡壺。
【同事禮】
出差、旅行回來后應該給同事帶些禮物。但避免送重禮和表示親密關系的物品,如口紅、刮胡刀等。給上司要單獨送禮,檔次比給同事的禮物稍高,而且要在公開場合贈送。但如果是為過節、婚禮、升遷給領導送禮,就不應該在公眾場合,最好約好后送禮上門。
【商務禮】
商務活動之間的初次拜訪、節慶問候都可以送禮,但是禮物一定不要貴重,以禮輕實用最為恰當。商務送禮最需要注意的是要事先確定好送禮對象,最忌諱的是送了這家卻忘送那家。范例:高檔便利本、旅行便利文具包。
【教子禮】
長輩送孩子的禮物最好有文化教育和健身娛樂的作用,不宜送奢華禮物。范例:禮品書、網球拍。
【接禮】
應該雙手接禮,并先表示謝意,然后才可拆看或者暫時放在一邊。父母接孩子禮時不要首先埋怨孩子亂花錢。老師如果覺得受學生禮物不妥,不要當面拒絕,應先收下禮物,然后通過家長謝辭。
送禮的藝術和具有的意義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有送禮的事情要處理,究竟送什么禮品更合適?這經常不是一個容易答復的問題。
你的公司可能已經有既定政策,規定供應商或其他有生意往來的業者有所饋贈之際,應當如何按照章程應對。公司也許規定不容許接受饋贈,或不能接受較貴重的禮物。翻出公司章程規則,好好研究這一項政策,在員工手冊里應該有詳細說明。
當你想送禮給他人時,也同時考慮到對方公司是否也對員工設立相同的約束。
別讓人左右為難,送給他人不便接受的禮物。
相反的,碰到理當送禮致意的時刻,也不該束緊荷包,這樣會顯得很不通人情世故。
那么,該怎么進行送禮這件事呢?
審慎行之。對于是否應當送禮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如果你心里油然生起送禮的意愿,那么可能就已經構成必要條件了。
“贈予的形式比禮物本身更具價值。”在《謊言大師》一劇中,劇中人物曾這么說過,希臘哲人提奧克里特斯也曾寫道:“區區薄禮可能象征著深厚的情意;來自友人的一切贈予俱珍貴無比。”
遵循這些智者的名言,可知:
禮物價碼不應過分高昂,但卻必須精心挑選,讓受禮人收到禮物時,一眼就明白這是特意為他挑選的東西。送禮要送得大方,別去強調禮物的價格。當然,如果你知道自己有經濟能力去選購較為貴重的禮物,而又在禮數范圍之內,則不妨多花點錢。
然而,如果對方拒不受禮,別覺得難堪或無地自容。容許對方有拒絕的權利,不可一味抗議催逼。如此,你才表現出風度,對方雖未受禮,你卻贈予對方一份互諒互重的大禮。
受禮與答謝的禮儀
受禮和答謝是受禮人對饋贈者深情厚誼的肯定,它可以從另一方面幫助饋贈者完成送禮的任務。
在一般情況下,對于一件得體的禮品,受禮人應當鄭重其事地收下。大多數從很幸運地接受過禮品,卻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禮貌地接受別人的禮品。
當他人口頭宣布有禮相贈時,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事,都應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面向對方,以便有所準備。
在贈送者遞上禮品時,要盡可能地用雙手前去迎接。不要一只手去接禮品,特別是不要單用左手去接禮品。在接受禮品時,勿忘面帶微笑,雙目注視對方。接過來的若是對方提供的禮品單,則應立即從頭至尾細讀一遍。正式場合下,受禮者應用左手托好禮物(大的禮物可先放下),抽出右手來與對方握手致謝。
您可能對禮品贊不絕口,但這是不夠的。在雙手接過他人禮品的同時,您應向對方立即道謝。 “謝謝您”三個字表明,您謝的不是禮物本身,而是對方送給您禮物的這一舉動。
您還可以找一些動聽的話,或者令人開心的模棱兩可的話來說。您可以感謝送禮人所花費的心血:“您能想到我太好了。”您可以感謝對方為買到合適的禮品所付出的努力,如:“您竟然還記得我收集郵票。”
接受禮物時要注意禮貌,但不要過于推辭,沒完沒了地說:“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以致傷害送禮者的感情,即使送的禮物不合您意,也應有禮貌地加以感謝。
接受禮品后,歐美人喜歡當著客人的面,小心地打開禮物欣賞,從外包裝夸贊到內包裝,看見了禮物,也會好好地夸贊一番,甚至高興時還會擁抱您一下,與送禮者共同分享收到禮物的喜悅。欣賞完禮物,他們會重新將禮物包裝好,對他們而言,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受禮禮儀。
而中國人在接受禮品時,一般不會當著送禮者的面把禮物打開,而是把禮物放在一邊留待以后再看。這是為了避免自己萬一不喜歡對方所送禮物時的尷尬,也是為了表示自己看重的是對方送禮的心意,而不是所送的禮品。還有一點是,如果給不同地位的人贈送不同的禮物,當場不打開禮物可以避免相互之間的比較。
但今天已不再這么刻板了。如果現場條件許可,時間充裕,人數不多,禮品包裝考究,那么,在接過他人相贈的禮品之后,應當盡可能地當著對方的面,將禮品包裝當場拆封。它表示自己看重對方,同時也很看重獲贈的禮品。在啟封時,動作要井然有序,舒緩文明,不要亂扯、亂撕、亂丟包裝用品,此時,撕破包裝紙被認為是粗魯的舉止。但請注意,結婚禮品是不可當場打開的。
當面拆開包裝后,要以適當的動作和語言,表示您對禮品的欣賞。比如,可將他人所送的鮮花捧起來聞聞花香,隨后再將其裝入花瓶,并置于醒目之處。
要是別人送了一條圍巾給自己,則可以馬上圍在脖子上,照一照鏡子,并告訴贈送者及其他在場者:“我很喜歡它的花色”,或是“這條圍巾真漂亮”。千萬不要拿禮物開玩笑,除非那是一件惡作劇的禮物。
收到饋贈的禮品后,受禮人一般要回贈,從而加強聯系,增進友誼。在節日慶典時期,可以在客人走時立即回贈。在生日婚慶、晉級升遷等時候接受的禮品,應在對方有類似的情形或適當時候再回贈。
回贈的禮品切忌重復,一般要價值相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但也不必每禮必回。
每當接受他人的饋贈,您應留心記住禮物的內容,回贈時以選擇類似的物品為宜。例如:他人送我一套陶器用品,回贈時可選擇同是陶器類的物品作為禮物。
因為一般人在選擇禮物時,無意之間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因此,回贈對方時,不妨參考一下對方饋贈的禮物,較易贏得對方的喜悅。
收到禮物后一定要以書面的形式表示感謝,而不是隨便一個電話。感謝函要在收到禮物后幾天,最遲兩個星期內寄出,寫信給年紀大的人應盡量快,這樣才是有禮貌的。
如果您同時收到很多禮物,您也必須抽時間盡快回復,而且每一件禮物都該分開親自致謝。如果是結婚賀禮則另當別論,送禮人心里都很清楚,你們雙雙度蜜月去了,所以不會期待你們在度完蜜月之前致謝。
如果給您送禮的人太多或時間太緊,不能及時給每位送禮者寫感謝信,那么,您可以給每位送禮者寄張明信片,表明你們已收到了禮物。這是萬不得已的策略,稍后有空時仍應寫封感謝信。
過去,感謝函往往只寄給女性,即使禮物是夫婦倆送的,現在誰送就寫給誰。如果夫婦倆都在賀卡上簽了名,那么感謝信上也要寫上兩個人的姓名。
新娘和新郎都可以寫感謝信,但信的簽名必須是寫信者本人,盡管您可以加上一句“我們倆都很喜歡您的禮物。”如果人家送了錢,在感謝信里還可以提一下你們準備如何花這筆錢,但不要提及錢的數目。
信必須是親筆書寫的,如果用事先準備好的統一格式填上您的簽名,這是對花了時間為您挑選禮物朋友們的不敬。
寫感謝函時,口氣聽起來也要像當面道謝一般。內容應簡短扼要,不要太長,但是要充滿感情,有些詞應該是特別提到的,如“您美好的禮物等”。
為舞會和晚餐所送的感謝花籃不必附感謝信。如果確實很重要,那還是要寫信表示感謝。可以在一張正式的卡片上寫道:“您真好------我喜歡它”或“您不該這樣-----但它是令人感動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注意避免“謝謝”的字眼。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您感覺所收的禮物質量很差,那就不要在答謝函上加以贊美。您只要簡單地在答謝函上寫道:“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謝謝您還記得我。”
一般而言,不要拒收禮品。但這種情況還是時有發生。
當您不能接受禮品時,您可以禮貌的拒絕,但是必須注意禮節。符合社交禮儀的拒收禮品方法可以因人因事而異。
婉言相告,拒絕對方的禮品。比如,當對方向自己贈送手機時,可告之:“我已經有一臺了。”當一男士送舞票給一位小姐,而打算回絕時,則可以說:“我男朋友也要請我跳舞,而且我們已經有約在先。”
直言緣由。即直截了當、所言不虛地向贈送者說明自己難以接受禮品的原因。在公務交往中拒絕禮品時,此法尤為適用。
例如:拒絕他人所贈的大額現金時,可以講:“我們有規定,接受現金就是受賄。”拒絕他人所贈的貴重禮品時,可以說:“按照有關規定,您送我的這件東西,必須登記上繳。”
有時,拒絕他人所送的禮品,是在大庭廣眾下進行,往往會使受禮者有口難張,使贈送者尷尬異常。遇到這種情況,可采用事后退還法加以處理。即當時收下禮品,但不拆啟開封。事后,盡快地單獨將禮品物歸原主,時間一般在24小時之內。
上一篇:贈送禮品要遵行的原則
下一篇:日常接受禮物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