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為了讓您在寫的過程中更加簡單方便,一起來參考是怎么寫的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高三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譯復習總結,歡迎閱讀!
文言文翻譯復習方法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譯:所以木材經墨線校正后就直了,金屬制的刀劍等放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君子廣范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就能智慧明達并且行為沒有什么過失了。
3、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譯:借助馬車遠行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卻能達到千里;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譯:借助船只的人,并不善于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
5、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譯: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不能)到達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不能)匯成江河大海。
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譯:(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鍵的筋骨,卻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于用心專一啊。
文言文翻譯復習技巧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譯:秦國有足夠的力量(乘他們)困頓而_他們,追趕逃兵敗將
2、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山河。
倒下的尸體上百萬,流出的血可以使盾牌漂起來;(秦國)乘著有利的形勢,宰割天下諸侯,分割各國的土地。
3、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譯:于是派蒙恬在北方的邊界修筑長城來守衛邊境,使匈奴退卻七百余里。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譯:胡人(再)不敢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
5、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譯:好的將領手執強弩守衛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
6、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譯: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人像云一樣聚集起來,像回聲一樣的應和他,都擔著糧食,像影子一樣跟著他。
7、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試著讓東方諸侯國跟陳涉比量一下長短大小,較量一下權勢和力量,那就不能夠相提并論了。
8、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可是秦國憑借那狹小的地盤,得到了天子權勢,統治著八州,使同列的諸侯朝拜稱帝,已經有一百多年了。
9、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譯:一個戍卒發難就毀掉了天子七廟,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恥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啊
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譯復習:《季氏將伐顓臾》
1、求!無乃爾是過與?
翻譯:冉有!恐怕該責備你吧?
無乃”,豈不,難道不,恐怕。“過”,責備。
2、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翻譯:(盲人)站立不穩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來,那么還要用那些輔助的人干什么呢?相:這里指攙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翻譯:況且你說的話是不對的。老虎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4、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譯:周任有句話說:“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擔任這個職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當那個官)。”
陳:施展。列:職位。(翻譯時要字字落實,字字對應)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翻譯:有道德的人厭惡那種(嘴上)不說“想要(得到)它”卻一定要替自己的行為編造借口(來搪塞的態度)。疾:痛恨。辭:托辭,借口。
6、既來之,則安之。
翻譯:既然使(遠方的人)來歸順了,就要使他們安居下來。
7、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我擔憂季孫氏的憂慮,不在顓臾,而是在魯國內部。
文言文翻譯復習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著戰鼓,兵器已經接觸(戰爭開始了),(士兵)拋棄鎧甲、拖著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譯:不行。只是沒有跑一百步罷了,這也同樣是逃跑呀!
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熱愛兄長的道理反復教導學生,頭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會在路上背著或頂著東西了。
5、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網眼細密的漁網不進池塘,魚鱉就吃不完;按一定季節進入山林砍伐,木材就用不完。
6、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五畝的宅地,栽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織品制的衣服了。
7、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譯:糧食和魚鱉不會吃完,木材不會用盡,這就使百姓對供養活著的人、安葬死去的人沒有什么不滿。
8、(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七十歲以上的人穿帛食肉,老百姓不挨餓不受凍,)這樣卻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不曾有過這樣的事。
9、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譯:這與拿著刀子刺人而把人殺死后,卻說‘這不是我殺的,是兵器殺的’有什么不同呢?
高三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譯復習總結相關文章:
★ 高三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總結5篇
★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歸納分享【5篇】
★ 高三語文必背文言文知識點梳理【5篇】
★ 蘇教版必修四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大全
★ 高二語文必背文言文知識點總結5篇
★ 人教必修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大全
★ 2021小升初語文知識點最新總結歸納
★ 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 2021高三語文期末考復習方法及技巧
★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五篇
上一篇:九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
下一篇:作文期中考試總結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