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一到,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驚蟄古代稱為“啟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意味著仲春時節的開始。那么驚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目錄
驚蟄是什么意思
驚蟄飲食養生知識
驚蟄運動養生要點有哪些
驚蟄節氣吃什么對身體好
驚蟄是什么意思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的冬眠動物。蟄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返回目錄
驚蟄飲食養生知識
一、驚蟄應多吃清淡食物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容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做到飲食品種的多樣化,以保證人體能夠得到豐富而充足的營養素供給。
由于驚蟄后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所以人們需要進行飲食調養,增強體質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襲。
驚蟄節氣是傳染病多發的日子,要預防季節性的傳染病的發生,應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
維生素對人體的生理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維生素c的攝入能夠明顯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有:水蘿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紅菜薹、油菜薹、甘藍(圓白菜)、菜花、西蘭花、芥菜、芥藍、菠菜、蘿卜纓、木耳菜、香菜、莧菜、蘆筍、白薯葉、山楂、黑加侖、沙棘、柑橘、刺梨、番石榴、桂圓、荔枝、木瓜等。
二、驚蟄宜適當進補
驚蟄的飲食原則是保陰潛陽,可以適當選用一些補品,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一般應選服具有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像鵪鶉湯、白木耳煮麻雀、清補菜鴨、枸杞銀耳羹、荸薺蘿卜汁、枸杞蛇肉湯、蟲草山藥燒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下面給大家介紹兩款進補食療方:
1.豬心棗仁湯
豬心1個,酸棗仁15克,茯苓15克,遠志5克,味精、精鹽各適量。先將豬心剖開,洗干凈;茯苓、酸棗仁、遠志用細紗布袋裝好,扎緊口與豬心同入砂鍋,加水適量,先哪些生活方式能改善睡眠用武火燒沸,打去浮沫,后改文火慢燉,至豬心熟透后,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即成。此湯有補血養心、益肝寧神之功效。適用于心肝血虛所致的心悸不寧,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以及陣發性心動過速、風濕性心臟病、神經衰弱、癔病等。
2.燉龍眼黨參鴿肉湯
龍眼肉30克,黨參30克,白鴿肉150克。先將鴿肉洗干凈,切成小塊,與龍眼肉、黨參同入砂鍋,加水適量燉湯,鴿肉熟后飲湯,食肉和龍眼。此湯有滋肝腎、益脾氣之功效。適用于肝腎陰血虧虛、脾氣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形體消瘦、頭暈耳鳴、心悸不寧、失眠健忘、氣短食少等。
三、驚蟄多食鍋巴好
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甜食以養脾。鍋巴屬甜食,可以多吃一點。
鍋巴是煮米飯時鍋底所結之物經低溫烘烤而成,又香又脆。據現代科學分析,焙鍋巴所用的粳米,含有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1、e、纖維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除淀粉外,其他成分大多藏于米粒胚芽和外膜里。經過低溫烘烤,外層的營養成分多被破壞,部分的淀粉也分解了,故食時極易消化;而且,在吃鍋巴時,必須細嚼慢咽,這樣可以分泌大量的唾液酶以幫助消化吸收,促使腸胃蠕動,增強其功能;另外,微炭化后的鍋巴,還能吸附腸腔里的氣體、水分和細菌的毒素,以達到收斂止瀉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焙烤成鍋巴的粳米有補脾、養胃、滋養的功效,最宜病后食用。粳米經炒、烘、烤之后,食之味香,促進食欲,還有消食導滯、收斂止瀉的功效。因此,春天多食鍋巴好。
<<<返回目錄
驚蟄運動養生要點有哪些
健走 健身
春季萬物復蘇,此時最佳的運動方式是“健走”健身。“健走”是一種介于散步和競走兩種活動之間的運動形式。“健走”的動作要領是:前腿高抬腿、后腿用力蹬,這樣兩腿肌肉同時用力,大步、快速地向前行走。在春天的氣息中,無論清晨還是傍晚,穿上一雙合適的運動鞋,選擇一條幽靜的小道,健步快走,沉浸在鳥語花香中,徜徉于自然氧吧里,讓全身在“健走”中得到放松。
伸懶腰
晨起伸懶腰春季最佳的健身方式,之所以提倡晨起伸懶腰,是因為經過一夜睡眠后,人體松軟懈怠,氣血周流緩慢,故方醒之時,總覺懶散而無力,此時若四肢舒展,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則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中醫醫學認為,“人臥血歸于肝”,“人動則血流于諸經”,經過伸懶腰,血液循環加快,全身肌肉關節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頭腦清楚,同時,激發了肝臟功能,符合春季應該養肝之道。
放風箏
在驚蟄節氣,放風箏是一項適宜年輕人、老年人和兒童的運動,不僅能釋放壓力、愉悅心情、還能鍛煉身體。放風箏的過程中,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之中也鍛煉了我們的手、肘、腰、腿、臂等多個部位。此外,放風箏時極目遠眺,可以有效調節眼部的肌肉,消除眼睛的疲勞,保護增加視力,對于課業繁重的青少年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返回目錄
驚蟄節氣吃什么對身體好
驚蟄第一菜:筍
春筍是春季最好的當季食材,不僅味道清鮮,于養生也大有裨益。養生專家指出,筍在古代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譽。中醫認為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
據現代科學化驗分析:鮮筍營養價值高,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胡蘿卜素、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春筍雖好,但草酸含量較高,腎炎、尿路結石病人不宜食用。過敏體質的朋友要慎吃。
驚蟄第一果:梨
我國民間有驚蟄前后吃梨的保健傳統,早起或飯后每人吃個梨,能明顯解除咽喉干、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另外,梨含有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
梨中含有的膳食纖維要比其他水果都要多,它有助于結腸中致癌物質的排出,從而降低人們患上結腸癌的風險。此外,梨還含有根皮素這種類黃酮,能抑制黑色素瘤、淋巴癌、肝癌和結腸癌細胞的生長。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梨有寒性,身體虛弱畏寒的人吃梨要適量,也可以做成羹湯或小吃,比如蒸梨就是一種傳統的食療補品。
驚蟄第一飲:茶
春季新茶上市,尤其是“明前茶”,具有養肝清目、化痰除煩渴的功效,搭配夏枯草、桑葉、菊花或金銀花、綿茵陳等中藥材或藥食兩用的材料,更為有益,是春季絕佳的保健茶飲。
<<<返回目錄
有關驚蟄是什么意思相關文章:
★ 有關24節氣驚蟄的諺語
★ 關于驚蟄節氣的農事諺語
★ 關于驚蟄節氣的民間諺語
★ 有關24節氣驚蟄的諺語
★ 關于驚蟄節氣的農事諺語
★ 關于驚蟄節氣的民間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