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猝死、溺水、觸電、窒息、中毒、失血過多時,常會造成心臟停跳。心跳、呼吸驟停的急救,簡稱心肺復蘇,主要包括胸外擠壓和人工呼吸。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心肺復蘇急救要點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心肺復蘇急救要點
一、現場安全
1.現場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險因素
(1)交通事故中受損的汽車是否有起火、爆炸或再次傾覆。
(2)脫落的高壓電線或其他帶電物體。
(3)化學物質、腐蝕性物質、放射性物質等泄漏。
(4)地震后的建筑物倒塌,余震的發生。
(5)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等。
(6)其他危險因素。
二、應急救護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及傷病員的保護
1、救護員在處理傷病員的傷口前應洗手,戴醫用(乳膠)套。如果沒有醫用手套,也可用塑料袋代替。
2、有條件時戴口罩。
3、處理有大量出血的外傷時應戴防護眼鏡或防護罩。
4、在進行人工呼吸時,要使用呼吸面膜或呼吸面罩。
三、徒手心肺復蘇
1.胸外心臟按壓,確定按壓部位
(1)兩乳頭連線中心。
(2)難以準確判斷乳頭位置時(如體型肥胖、乳頭下垂等),可采用滑行法。
2.雙手十指相扣,一手掌緊貼患者胸壁,另一手掌重疊放在此手背上,手掌根部長軸與胸骨長軸確保一致,有力壓在胸骨上。
3.肘關節伸直,上肢呈一直線,雙肩位于手上方,以保證每次按壓的方向與胸骨垂直。
4.對正常體形的患者,按壓胸壁的下陷幅度至少5cm,但不超過6cm。
5.每次按壓后放松,使胸廓恢復到按壓前位置。放松時雙手不離開胸壁,連續30次按壓。
6.按壓頻率 100~120次/分鐘。
7.按壓與放松間隔比為1:1
四、人工呼吸(口對口吹氣)
按壓30次后,觀察患者口中有無異物,如有,將異物取出。
1,仰頭舉頦法 將氣道打開,確保氣道開放通暢
2,口對口吹氣 救護員用手捏住患者鼻孔,防止漏氣,用口把患者口完全罩住,緩慢吹氣2次,每次吹氣應持續1秒鐘,確保通氣時可見胸廓起伏。吹氣不可過快或過度用力,推薦約500-600ml潮氣量。
3.以30:2的按壓/通氣比例,進行5組CPR,重新評價。
心肺復蘇的要點
某些心跳驟停發生前會有一些警示信號,那就是“三痛”,即胸痛、腹痛、頭痛。
1.胸痛
胸痛是一種常見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癥狀,造成胸痛的原因復雜多樣,包括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誘發心跳驟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2.腹痛
腹腔血管及臟器疾病易誘發心跳驟停,同時它也是某些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表現。
3.劇烈的頭痛
常常是腦出血、腦梗死等腦部血管疾病的主要起病表現,這種情況下極易發生心跳驟停。
不同的年齡段患者,發生心跳驟停的原因不盡相同,小兒防意外,青少年防疾病,中壯年防勞累,老年人防慢病。中、壯年則應該謹防心臟病和過勞死,而老年人出現心跳驟停多是因為慢性疾病沒有有效控制或者急性加重,對老年人應該防控慢性病。
心跳驟停預判,把握“三?!?/p>
在確保周圍環境安全的前提下,預先識別倒地患者是否發生心跳驟停的關鍵點主要是“三停”,即意識停止、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1.意識停止
面對突然倒地或不動的患者,首先要判斷的就是患者的意識狀態,一般常用的方法為用力拍打呼叫患者是否有反應。
2.呼吸停止
如果患者意識停止,要迅速判斷患者是否有呼吸,一般常用的方法為用手指置于患者鼻前感受是否有氣流,及側頭平視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變化。
3.心跳停止
心跳停止是心跳驟停發生最為重要的一點。
常用方法:一手食指與中指并攏伸直,其余手指彎曲,置于患者氣管正中部(相當于喉結的位置),旁開兩指的凹陷處,判斷時間6-10s,用指腹感受是否有搏動。
心跳驟停一旦發生,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突發的意識喪失,患者可以表現為突然無原因的跌倒且呼之不應;繼而沒有循環(心跳)的征象,例如講話、發聲、肢體活動以及脈搏消失等;最后病人出現呼吸異常,呼吸停止或出現瀕死嘆氣樣呼吸,也就是長時間間隔的用力抽泣樣呼吸。
通常,我們發現一個人突然跌倒或沒有反應,我們便會用力拍打他或他的雙肩,大聲詢問“喂,你怎么啦?”如果患者還是沒有反應,且呼吸停止(胸廓沒有起伏)或異常超過5秒鐘,我們就可以認定為心跳驟停,就應立即啟動急救系統,開始心肺復蘇。
救治心跳驟停救助方法
公眾需要掌握使用“三法”:即胸外按壓CPR、腹部提壓CPR、海姆立克急救法。
1.胸外按壓心肺復蘇(CPR)
位置:患者胸骨下半部,即兩乳頭連線中點;
姿勢:用左手掌跟緊貼患者的胸部,兩手重疊,左手五指翹起,雙臂伸直;
按壓:用上身力量連續用力按壓30次,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按壓深度為胸骨下陷5~6 cm,按壓后保證胸骨完全回彈,胸外按壓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斷;
比例: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
2.腹部提壓CPR
腹部提壓CPR是基于胸外按壓CPR使用禁忌證而誕生的、避免按壓導致胸肋骨骨折的心肺復蘇方法。
操作方法:為施救者采用腹部提壓心肺復蘇儀,雙手緊握腹部提壓心肺復蘇儀的提壓手柄將提壓板平放在被救者的中上腹部,提壓板上方的三角形頂角放在肋緣和劍突下方,負壓裝置的開口與被救者的皮膚緊密接觸,快速啟動負壓裝置,使患者的腹部和提壓板緊密貼合。
施救者于患者側方通過提壓手柄以100次/分的頻率連續交替向下按壓與向上提拉,按壓與提拉的時間比為1∶1,向下按壓時垂直用力,勿左右擺動,提拉時垂直向上均衡用力,按壓力度控制在50kg左右,提拉力度控制在30kg左右。
3.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為氣道阻塞(食物嵌頓或窒息)者進行現場急救的有效方法。
操作方法: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勢站穩,然后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讓其身體略前傾。然后將雙臂分別從患者兩腋下前伸并環抱患者。左手握拳,右手從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貼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臍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圍”之勢,然后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內上方猛烈施壓,迫使其上腹部下陷。
心跳驟停技術器具
心肺復蘇的成功有時需要特殊裝備的協助,適合于公眾使用的心肺復蘇裝備主要有“三器”,即體外自動除顫器(AED)、腹部提壓心肺復蘇器、口咽通氣器。
1.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大多數成人突發非創傷性心跳驟停的原因是心室纖顫,電除顫是救治心室纖顫最為有效的方法。AED能夠自動識別可除顫心律,如果施救現場有AED,施救者應從胸外按壓開始CPR,并盡快使用AED。
2.腹部提壓心肺復蘇儀
對于老齡化社會的今天,老年人的心跳驟停的心肺復蘇成功率依然很低,主要原因是傳統的胸外按壓心肺復蘇方法使老年人幾乎無例外地出現胸肋骨骨折,嚴重影響了心肺復蘇的成功率,胸路不通走腹路的腹部提壓心肺復蘇術就派上了用場。
3.口咽通氣器
適用于:①意識不清的患者因嘔吐反射減弱或頌部肌肉松弛引起的氣道梗阻;②頭后仰,抬下頦或抬下頒法等其他方式開放氣道無效時;③經口插管者放置口咽通氣管,作為牙墊的作用,可防止患者咬氣管導管;④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時,便于更易更快吸出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
心跳驟停防控
為了避免心跳驟停事件的發生,從根本上解決心跳驟停這一世界難題,應該主動做到“一戒、二控、三調”。
1.一戒:戒煙
要遠離心臟病,首先要戒煙。
2.二控:控體重、控三高
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伙伴;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證明的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3.三調,調飲食、調心理、調節奏
調飲食:“病從口入”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將大魚大肉調整為蔬菜瓜果,將高脂高鹽調整為清淡原味,將暴飲暴食調整為每餐“八分飽”,就能夠使心血管更健康。
調心理:心臟病突發往往與各種情緒的過度產生關系密切,因此有效調節自身情緒,避免大喜大怒、極悲極恐能夠減少突發狀況的發生。
調節奏:提倡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節奏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很多行業大量出現的心跳驟停事件多是因為長期連續加班或勞累,忽視身體的亞健康所致,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過勞死”。
關于心肺復蘇急救要點相關文章:
★ 2021年度呼吸內科工作計劃
★ 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記錄內容
★ 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總結護士
★ 經濟學基礎知識
★ 讀書方法之略讀的策略
★ 讀書方法之精讀的策略
★ 議論文怎么寫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