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今天8月19日是中國醫師節呢。根據中國醫師協會官網最新消息,第十二屆“中國醫師獎”名單正式公布,眼科醫生陶勇張文宏等80名醫生獲中國醫師獎,今天小編整理了陶勇獲中國醫師獎事跡心得體會_陶勇醫生先進個人事跡,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陶勇獲中國醫師獎事跡心得體會1
今年年初,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在出診時被砍傷,造成左手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顱骨外傷、枕骨骨折、失血 1500毫升……
這起惡性事件經過不斷發酵,引起社會各方高度關注,網上沸沸揚揚貼出陶勇醫生行醫多年的各類優秀事跡。
其實,哪怕沒有那些事件,單憑他的個人履歷,也足見他的優秀。
陶勇醫生在五月中旬恢復出診后,每周仍然要做復健治療。
對于一個醫生而言,手有多重要?被砍傷前,他做了約1.5臺手術,可以想象這背后付出的是多少心血和精力。而就目前情況而言,高精度手術對他來說難比登天。
近日,他的一首詩再次登上熱搜,原文如下:
《旅行》生命是一場旅行,一路都是風景。有時也會遇到泥濘,但更多的時候繁花似錦。有時欣喜,有時也會寂寞到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土里……看待景致,總是用眼睛,你看,暴風雨洗禮過后,綠草茵茵,懂得兼容,懂得萬物生長的含義。生命是一場旅行,一路收獲友情,攜手攀山,并肩越河,將爽朗的歡笑灑遍大地,就算偶爾孤身一人,也要看遍烏云散盡后的美麗。生命是一場旅行,一路尋找價值和意義,鮮血涂滿石壁,白雪覆蓋山頂,總是抬頭仰望星空,卻無暇顧及每一個腳印。何不燃起一堆篝火,在叢林深處,驅散濕漉漉的瘴氣,看白色煙霧升起,享受這一刻難得的寧靜。
在被傷害以后,陶勇醫生沒有就此告別醫生這個職業,而是帶著無數人的關心與感動回到了崗位。他珍惜每一分善意,也釋放更多溫暖。
因為是醫生,所以他對患者更具有同理心。
因為是患者,所以他對醫生更能理解。
陶勇接受采訪時曾說過:“醫生和患者本身之間是親密無間的,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疾病。”
他熱愛他的事業,因為熱愛,所以愿意付出更多心血和精力去鉆研,也因為熱愛,所以不愿意離開這個行業。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做人要善良。但善良卻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人被騙了錢,會覺得世上再無好人,不愿輕易相信;
有人被騙了感情,會再難敞開心扉;
有人遭遇不幸,也許從此一蹶不振。
而為人之善,在陶勇醫生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即時被傷害過,他依然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所有人他相信并擁護世界萬千美好。
正如陶勇醫生在詩中所說:生命是一場旅行,一路都是風景。有時也會遇到泥濘,但更多的時候繁花似錦。
曾幾何時,醫生變成了一份危險的職業。除了醫生以外,還有許多職業亦是如此。
你的善良值得世間珍藏,不過,這個世上不是每一個人都足夠善良。
世上美好萬千,值得一觀,但也不要忘了,好好保護自己。
陶勇獲中國醫師獎事跡心得體會2
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中,希望康復后能返回工作崗位
昨日,應好大夫在線邀請,身穿病號服的陶勇首次以直播形式面對公眾,直播中他回應自己的病情,并分享自己從醫路上的“三個故事”。
雖然還沒有完全康復,但陶勇的情況已經明顯好轉。他形容如同“鬼門關里走了一遭”。但是他也表示,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中,希望康復后能返回工作崗位。
陶勇1000塊錢背后的故事
這次受傷的時候,因為網絡傳播很快,大家都知道了這件事情。8年前一位患兒的爸爸在聊天中轉賬給我1000元,但我沒有收。因為我知道,他們家條件很差,之前在北京沒有地方住,經常住地下通道、火車站,他知道我受傷了還要給我捐1000元,這種感覺對我來說是巨大的。
2002年我在北大人民醫院讀研究生的時候,一位兩歲的小男孩得了視網膜母細胞瘤,孩子來的時候病情特別嚴重,一只眼球已經被腫瘤占據,像個拳頭從眼睛里伸出來,沒有辦法,只能摘除眼球。
另外一只眼睛的腫瘤比較小,需要通過激光、冷凍、放射敷貼、化療等保守方法治療,所以孩子每2-3個月就得復查和治療一次,但孩子家庭條件非常糟糕,他爸爸帶著他從河南的農村出來,在北京居無定所,醫院附近的地下通道都住過,有時候去火車站,白天賣報紙晚上在車站躺椅上休息。
這個父親還是比較偉大的,堅持給孩子治病,一直治了10年,孩子的命終于保住了,但遺憾的是,另一只眼睛也沒有保住,雙眼都摘除了。
有一次我路過病房,病房里有好幾個孩子,有的孩子說話沒輕沒重,其中就有人譏諷這個孩子,說你怎么連家都沒有呀?你家在哪呀?穿的怎么這么不好呀?
但這個孩子內心并不痛苦,所以臉上也一點沒痛苦的表情,反而用開心和自豪的語氣說我有我爸爸,我爸爸帶我在哪我家就在哪,幸福洋溢在臉上。
后來我加了這個孩子爸爸的微信,我們一直保持聯系,孩子爸爸經常發來孩子的視頻,永遠都是笑聲,一些孩子看見打針吃藥覺得很痛苦,但這個孩子經歷了化療、手術,但是她的內心還能如此開心,我也非常震撼。
患者幫助患者
5年前,我大年初一在醫院值班時遇到的一個孩子,白血病骨髓移植術后,免疫力特別差,得了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雙目失明。這個孩子當時讓我特別驚訝,她只有6歲,但是她非常勇敢和堅強,每一次治療都需要往眼睛里打針,但是這個孩子從來不用全麻,他只需要點一點兒表面麻醉藥,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孩子所能夠承擔的心理壓力。
當時我曾經問這個孩子,我說究竟是有什么樣的動力讓你不害怕,她說她要把錢省下來,想讓她家里頭過的更好。
后來這個小女孩參加了一個繪畫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和5000元的獎金。
她參賽作品的名字是《我的世界》,她把醫院里頭打針、輸液、治療等等這些都通過畫筆展現出來了,一般孩子的童年都是在游樂園、在公園,醫院對孩子來說是灰暗的、不愿提及的,但是這個小女孩她卻能夠勇敢的面對醫院治療的這一切,而且把它當成一種很幸福的過程。患者信任醫生,醫生信任患者,這個孩子用畫筆,一種彩色的形式把它描述出來,也感動了絕大部分的評委。
特別讓我難以相信但卻真實發生的是,她從這5000元的獎金中拿出來1000元捐獻給了剛才我說的那個雙眼摘除了的孩子,因為她覺得那個孩子比她更困難,這實現了一個愛的交流和互動。
事實上,我當時給這個孩子進行治療的時候心里也有極大的顧慮,因為給這樣的一個孩子,萬一治療結果不好,我很難說清楚是我治的不好,還是她的病本來就這樣,因為這是一個疑難重癥,但是那一刻我都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見到患者,我就會妥協
另一個故事是一個艾滋病病人的故事。這個患者是大連某單位的鍋爐工。當時,是病人哥哥陪他一起來找我的,并且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
由于這個患者患有艾滋病,很多人由于恐艾癥不愿意給他治,這個病人找到我的時候,他自己也接近絕望了。最后經過檢查發現是梅毒引起的,于是我給他進行了相應的治療。
那一年正好是國慶節,在國慶節結束后的10天左右,這個患者的視力恢復到了0.4。兩個月后來復查時,他的哥哥給我發了一條短信,說他弟弟現在視力已經恢復的可以了,能夠自己獨自一個人來北京復查看病,不需要再由哥哥陪護。
實際上,如果要問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難不難?真的很難,因為首先,這個患者患有傳染病,醫生也很害怕;第二患者的經濟情況也不好;第三,他的眼睛視力也很差。我也很多次問自己:做這樣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究竟有沒有價值?
但是往往在一見到患者的時候,我就會妥協。
因為我已經不完全把臨床工作和醫學工作當成一個職業,用來養家糊口,也不完全當成一個事業,當作自己成名成家的一個途徑,我覺得現在的醫學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幸福的事情,我堅信通過臨床工作、通過提升自己的醫學素養,從而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
所以,假如以后再遇到這樣的患者,我還是會選擇出手去幫助他治療,盡管他們沒有給我表示過任何物質上的東西,但是就這一條短信,足以讓我覺得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為你拯救了一個人,你拯救了一個家庭,而這個人正因為在他最困難最黑暗的時候沒有被人拒絕,所以他仍然會對這個世界抱有感恩之心。
不要埋到仇恨中 患者是最好的老師
患者是我最好的老師。在面對病痛折磨、家里經濟情況又不好的情況下,他們用人性的堅強不停調整心情,用一種開放、樂觀的心態生活,正是因為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患者的故事,才讓我在自己遭遇到這么大的痛苦時,從陰影中迅速走出來。
工作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是懷有愛心的,只有極少數人是的?偏執的,??救死扶傷的同時,也得到絕大多患者的認可,這些年包括帶病堅持工作、各種加夜班、手術臺上這些辛苦,在我看到滿地鮮花的那一瞬間,我覺得這一切是值得的。
到這次劫難后,仍會告訴自己不要埋到仇恨中。而那位傷害我的患者可能就是充滿了痛苦和仇恨。因為他肯定是在生活工作中,感受到了很多的痛苦和仇恨,所以他才會做出這么極端的行為。
但事實上,如果有朝一日,他了解到當時為了給他完成這么復雜的手術,我忍著巨大的腰痛和背上的6顆釘子,在這種情況下給他做了兩個小時手術,終于保住他的眼睛和視力,他的內心還會不會如此陰暗?是否能夠感受到整個過程中別人對他的關心和愛呢?
陶勇獲中國醫師獎事跡心得體會3
北京朝陽醫院被砍傷的眼科醫生陶勇蘇醒后,口述了一首令人淚目的詩
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出診時被一男子砍傷,手臂多處受傷。昨天(25日)下午,陶勇醫生的友人在其個人微博上更新博文稱,陶勇醫生清醒后,口述了一首詩。“他說即使以后不能再重返手術臺了,也想組織一群盲童進行巡演,讓他們賺錢養家。”
這首詩題為《心中的夢》,以盲童的視角,感同身受地講述了盲童們辛酸的故事。有的盲童因高燒失明,有的盲童因惡性腫瘤摘除雙眼,有的盲童因天生缺陷沒有雙眼…… 他們無法區分陽光和陰影,也無法擁有愛情和甜蜜。連拿筷子吃飯,都怕被人譏笑;連走路也怕被別人責罵。
詩用細膩的筆觸描寫盲童們的窘境:“當我們用盲杖不停敲打地面,煩躁的聲音讓別人躲避不及;當我們打開收音機,無論怎樣調低電臺的聲音,在別人的耳朵里總是嫌大。”
但盲童們也和平常人一樣有著夢想,希望“給父母買一件新衣,添一雙新襪”,希望“膝下也有兒女,在耳邊和我說說悄悄話”。
“我會努力,讓父母不因我是盲人而終生活在陰霾之下,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個人的臉龐。”詩的最后這樣寫道。
此前,陶勇在2018年6月慶祝朝陽醫院建院60周年宣講比賽上的一篇演講稿,就曾在網上熱傳。從這篇文章里,你可以讀懂何為“醫者仁心”。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我是眼科的陶勇,今天我宣講的題目是“七日光明”。
我來自江西,歷史上曾經是沙眼重災區。我的母親就是一位沙眼患者,7歲時,我親眼目睹醫生用細針從我母親的眼睛里一顆一顆地挑出了20多顆白色的結石。
20年后,我成為了眼科醫生,也親手幫無數的眼病患者解決他們的痛苦。
2009年,作為首都眼科專家,我特別幸運地參加了中華健康快車的公益扶貧行動,回到江西,報效家鄉。
當時我們在一列火車上吃和住,三個月,為當地貧困的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的復明手術。每一天,會有一輛大巴車,從深山溝把村民們接到火車上,由我進行眼部檢查,決定是否手術。
有一次,王阿婆,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駝背特別嚴重,幾乎呈九十度弓,每走一步都剎不住地要向前沖。她的眼部情況也很糟糕,是典型的南方老人的眼睛,深眼窩,小瞼裂,而且白內障也特別重。
這樣的情況,即使擱在北京的大醫院,也算絕對的復雜病例,更何況是停靠在窮鄉僻壤的一列火車上,我當時不假思索地和當地的接洽員說了三個字:做不了。
可是讓我很意外的是,接洽員開始為她求情,他告訴我,王阿婆的丈夫已經過世十年,五年前,她唯一的兒子也在意外事故中遇難,就剩她一個人。最近,王阿婆肚子里長了個瘤子,沒多少日子了。這次可能是她唯一一次重獲光明的機會。
我開始有些猶豫,但是一看到王阿婆近乎蝦米一樣的駝背,就打退堂鼓。這個時候,王阿婆說了一句話,“阿洶治淺秀依嘞”。
我是江西人,我聽懂了她的方言,她想給自己做件壽衣。在江西,阿婆們過世前,要用陪嫁的布料做件壽衣,否則,家里人會認不出來。
王阿婆還想在臨走前,再看看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看看多年來照顧她的村民,再看看家鄉的山山水水。簡單的愿望,樸素而真實。我被打動了,為阿婆實行了手術。
手術的時候,因為她的駝背導致她無法平躺在手術臺上,我幫她找了半米高的墊子墊著腿,而且破天荒地我給她雙眼同時進行了手術,這在眼科手術原則里一般是不允許的,但一切只為了確保她術后有希望看得見。
手術后的第二天,給她檢查視力達到了0.5。老人很滿意地回去了。
等我們結束了這趟行動,要啟程回京的時候,接洽員告訴我王阿婆在手術一個星期后,帶著對這個世界的美好回憶,非常滿意、安詳地過世了。
那一個星期里,她給自己做了件壽衣,衣服上縫了兩個口袋,一個口袋里,裝著她丈夫和兒子的照片,還有一個口袋,裝著她出嫁時,母親送她的梳子。這兩個口袋的開口,都被她縫住了,不用擔心掉出來。
王阿婆讓接洽員轉告我,謝謝我給了她七天的光明,完成了她的臨終夙愿,謝謝我幫她找到回家的路。
這件事讓我懂得,想要獲得光明的心,不分貧富貴賤。
在我治療的患者中,有身無分文,只能睡在北京西站候車室的眼部惡性腫瘤兒童,盡管已經雙眼手術摘除,但他仍然感恩醫生沒有因為貧窮而放棄他,內心沒有哀怨,健康成長著;
也有免疫力低下,曾因為手術風險大,被拒絕治療的雙目失明的白血病患者,恢復視力后參加繪畫比賽,將獲得的獎金5000元捐獻給更加需要的病人。
在我治療的患者中,還有煤礦瓦斯爆炸,家里頂梁柱的眼外傷工人;也有艾滋病眼病患者,還有監獄的死刑犯。。。。。。
這些人,有些能治得很好,有些效果不好,但我從未放棄,患者都心存感激。
因為我知道,守護光明的我,不僅要幫助患者恢復視力,更要讓溫暖的陽光,穿越一切陰霾,灑進每個人的心里。
這些天來
像這樣的“醫者仁心”
我們已經看到太多太多
肺炎疫情肆虐
多少醫護工作者
毅然決然暫時放下小家
無私地選擇守護大家
他們寫下一封封請戰書
眾志成城,前仆后繼,奔赴最前線
陶勇獲中國醫師獎事跡心得體會4
3月28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雖歷經黑暗
仍想回到臨床工作
直播中,陶勇醫生講述了自己兩個月前經歷過的磨難,1月20日,39歲的陶勇在門診出診時,一名男子進入會診室持刀將其砍傷,他的助理劉平也被砍傷,在鏡頭前,陶勇說自己的頭上被砍了三刀,其中兩刀差點就讓自己送命,一刀差一點點砍斷枕骨,如果發展下去,自己會高位截癱,還有一刀差點砍到頸動脈,如果這樣自己可能就不在了。
雖然經歷了最黑暗的兩個月,但在這段時間內,有很多人給自己家買菜、買口罩、在樓道放鮮花,還有很多網友給自己留言支持自己,這些都給陶勇帶來了力量。
他說,救治患者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大部分人是懷有愛心的,醫生救死扶傷去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可,看到鮮花就覺得過去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如果可以,自己仍想回到臨床工作。
陶勇在直播中與公眾見面。(直播截圖)
患者是最好的老師
讓自己從陰影中迅速走出來
直播里,陶勇還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從醫經歷。
故事一
2002年,陶勇在北大人民醫院讀研究生的時候。當時一位兩歲的小男孩得了視網膜母細胞瘤,一只眼球已經被腫瘤占據,像個拳頭從眼睛里伸出來,只能摘除眼球。另外一只眼睛的腫瘤比較小,需要通過激光、冷凍、放射敷貼、化療等保守方法治療,所以孩子每2-3個月就得復查和治療一次。
但孩子家庭條件非常糟糕,他爸爸帶著他從河南的農村出來,在北京居無定所。10年來一直堅持給孩子治病,最終保住了孩子的性命,但遺憾的是,另一只眼睛也沒有保住,雙眼都摘除了。即便如此,這個孩子的內心依然非常陽光開朗,笑容總洋溢在臉上。
此后,陶勇和這個孩子爸爸的一直保持聯系。當孩子的爸爸從網絡上知道他受傷后,還用微信轉賬給陶勇1000元,但陶勇沒有收。
“孩子的爸爸條件這么差,之前在北京沒有地方住,經常住地下通道、火車站,他知道我受傷了還要給我捐1000元。這種感覺對我來說是巨大的。”陶勇說。
故事二
5年前,陶勇大年初一在醫院值班時遇到的一個孩子,白血病骨髓移植術后,免疫力特別差,得了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雙目失明。
這個孩子當時讓陶勇特別驚訝,她只有6歲,但是她非常勇敢和堅強,每一次治療都需要往眼睛里打針,但是這個孩子從來不用全麻,她只需要點一點兒表面麻醉藥,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孩子所能夠承擔的心理壓力。
陶勇曾經問這個孩子:究竟是有什么樣的動力讓你不害怕?她說她要把錢省下來,想讓她家里頭過的更好。
后來這個小女孩參加了一個繪畫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和5000元的獎金。她參賽作品的名字是《我的世界》,她把醫院里頭打針、輸液、治療等等這些都通過畫筆展現出來了,一般孩子的童年都是在游樂園、在公園,醫院對孩子來說是灰暗的、不愿提及的,但是這個小女孩她卻能夠勇敢的面對醫院治療的這一切,而且把它當成一種很幸福的過程。
患者信任醫生,醫生信任患者,這個孩子用畫筆,一種彩色的形式把它描述出來,也感動了絕大部分的評委。
特別讓陶勇難以相信的是,她從這5000元的獎金中拿出來1000元捐獻給了剛才上面那個雙眼摘除了的孩子,因為她覺得那個孩子比她更困難,這實現了一個愛的交流和互動。
事實上,陶勇當時給這個孩子進行治療的時候心里也有極大的顧慮,因為給這樣的一個孩子,萬一治療結果不好,很難說清楚是他治療的問題,還是她疾病本身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疑難重癥,但是那一刻陶勇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陶勇說,患者是他最好的老師。在面對病痛折磨、家里經濟情況又不好的情況下,他們用人性的堅強不停調整心情,用一種開放、樂觀的心態生活,正是因為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患者的故事,才讓他在自己遭遇到這么大的痛苦時,從陰影中迅速走出來。
建議:北上廣和地方形成聯動
在直播中陶勇醫生還談及到了較為敏感的醫患矛盾,他認為:現在醫患互相不信任,患者總是會懷疑醫生開的藥不管用,醫生則擔心患者監聽監視自己,同時又覺得患者醫從性不好,這是導致治療不好的最大障礙。
不管是患者還是醫生,有時候都承擔著很大的壓力,他建議通過科學模式,建立起一個團隊,讓北上廣和地方的醫生形成聯動(首診在北上廣,復查在地方),這樣既可以減少北上廣醫生的工作量,又可以幫助地方醫生積累經驗,同時也可以減少患者焦慮,減少其治療費用方面的壓力。
“世界痛吻我,我將回報以歌”。陶勇醫生真是一個溫暖的人,暖得讓人心疼。愿您早日康復、重回崗位。
陶勇獲中國醫師獎事跡心得體會5
陶勇,男,漢族,1980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現任北京朝陽醫院眼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陶勇同志曾獲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十大杰出青年醫生等稱號,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陶勇同志熱心公益,播撒光明。他自幼時親見家鄉父老飽受眼疾之苦,矢志成為一名眼科醫生。近7年來,先后四次參加由國家衛健委和香港健康快車慈善基金會聯合舉辦的中華健康快車扶貧項目,為江西樂安、河南南陽、漯河、廣東韶關、吉林白城等偏遠山區的7000余名貧困百姓進行免費的白內障復明手術,為他們帶來光明。陶勇同志攻堅克難、不懼風險,為近千名求醫無門的艾滋病眼病患者、骨髓移植術后眼病患者帶來光明。陶勇同志潛心科研、轉化創新,通過醫院科創中心平臺自主研發并建立國內首個“眼免疫實驗室”,累計為數千名患者明確病因,指導各地醫生開展精準診療,為葡萄膜炎患者解除病痛。
上一篇:牛郎織女的故事怎么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