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的信息、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這讓我們感受到了疫情下的中國精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有關疫情下的中國精神作文,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2020疫情下的中國作文
當前,疫情還在進一步控制。人們的一個談論重點也是各地的疫情變化情況、安全防護提醒、對醫務人員的敬意等,甚至連新春祝福都有意識地變成了“做好防護,保護身體”。這個新春,在疫情的氛圍下,很多人堅持在工作第一線,很多人無法與家人團聚,很多人以實際行動做著防范與自我防范工作。人們的期盼就是,眾志成城,早日戰勝疫情。
疫情在新春時節肆虐,讓抗擊疫情發展有了更大的艱巨性。考慮到人員流動性大、聚集程度高、擴散頻率大,對抗擊工作產生了不小壓力。看著各地增加的病例數量,人們在揪心之余,同樣在思考:如何能從自我做起,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努力?如何從治理做起,為抗擊疫情筑牢防線?如何從周邊做起,為抗擊疫情注入力量?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不僅是醫護人員的使命,也是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分內之事。唯有每個人繃緊那根弦,才能以最大努力狙擊病毒。
必須看到,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但是病毒不過春節。越是闔家團聚的時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越有可能讓病毒有機可乘。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歇歇腳、喘口氣,而是一刻不松、一步不停,對病毒步步緊逼,才能讓健康節節勝利。這個年,是團結的年,不是單純的“合家歡”,而是以團結的力量戰勝不安的病毒,以團結的意志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以團結的精神最終讓其樂融融的新春氛圍回歸常態。可以說,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團結戰”。
戰,則勝;不戰,則敗。合,則利;不合,則傷。公共健康是全民健康,公共安全是全民安全,具有公共屬性,不能有個別得失之分、利益之別、屬地之界。抗擊疫情,不是一城一地之事,不是醫療衛生戰線的事,而是全國人民的事。醫護工作者換上防護服,義無反顧地走進病區;武漢采取應急措施,留下阻擊疫情的決心;廠家加緊生產口罩等醫療用品,承諾不加價、不斷貨,馳而不息地運往各地……從政府到個人,從救治前線到支撐后方,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只有積極行動起來、主動作為起來、誓死堅守起來,才能以自我之強大壓制住病毒,全社會的“免疫系統”需要在恢復中增強抵抗能力。
不隱瞞,才能擦亮防護的眼睛;不僥幸,才能筑牢抗擊的堤壩;不懈怠,才能屏住奮戰的氣息。重視,重視,再重視!行動,行動,再行動!科學,科學,更科學!在這個新春,抗擊這場疫情,沒有人是孤軍奮戰,惟其14億中國人民勇毅、同心,才能勢不可擋、戰無不勝。
疫情下的中國精神
2020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轟轟烈烈的戰“疫”隨武漢“封城”奏響了號角。如果此時要問中國精神在哪里?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追尋那些在戰“疫”中閃耀著真善美的人吧。
中國精神在哪里?在張定宇院長蹣跚的步履里!身患漸凍癥的他,腿腳不便,依舊奮不顧身地沖在一線。他明知道生命也許只給他留下八九年的時間,甚至更短的時間,然而他卻把這寶貴的時間留給了患者。即使妻子感染病毒住院,他也沒能去照顧一次。身為院長的他深知肩上的責任與使命,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在他的領導下,有序地開展著救治患者的工作。當接受記者采訪完,他又匆匆離去,繼續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卻又來勢洶洶的戰“疫”中。
中國精神在哪里?在前往武漢支援的劉麗醫生臉上的印痕里!在武漢醫護人員緊缺的時候。無數的醫生奔赴武漢,劉麗就是其中之一。一到武漢她就開始全力救治患者,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緊貼臉的口罩,常常一進病房就是幾個小時不出來。從病房出來后,她的臉上被口罩勒出了印痕,時間久了竟出了水泡,她覺得痛,但必須忍著,因為有更多的患者等著他。一群群像劉麗這樣的醫護人員,他們拋開小家,成為了最美的逆行者。
中國精神在哪里?在老人留下的一個箱子里!在2020年2月9日的上午,一位老大爺來到新北區政府的前臺,他放下一個箱子轉身就離開了。當工作人員發現后想尋找他時,他早已沒了蹤影。工作人員隨機打開箱子一看,只見鮮紅的百元大鈔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捐給武漢”,右下角還有落款是“常州公民”。工作人員感動萬分,將箱子里的錢數了一遍,竟然有足足50萬。經調查這是來自奔牛的一位退休工人,當有人登門要宣傳報道他時,他婉言謝絕,他說他不想出名,就是想送去自己的一點愛心。他的這份常州公民的愛心,一定感動著遠在武漢的人民。
中國精神在哪里?在“中國人”默默捐出的口罩里!從車上走下來的他,看上去是一位極普通的叔叔。只見他打開后備箱,把一箱口罩往外搬,送給了南京路口的民警。從簡單的幾句對話交流中,民警得知他在國內口罩緊缺的情況下,從土耳其把口罩帶回中國,頗為不易。并在口罩價錢暴漲的時候,他將口罩無償捐出。而當民警問他貴姓時,他留下了一句話——不用留名,中國人就行。他匆匆離去的背影,感動了無數網友。
中國精神在哪里?在鐘南山院士帶領專家組攻堅克難里!在風雨中堅守卡口的志愿者的身影里!在科學家匆忙回國的堅定里!在一個個為武漢加油的字眼里!……是什么在困境面前把我們每一個人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那一定是值得我們崇敬的中國精神,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中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我們定能戰勝疫情!
2020疫情下的中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人人都不一樣,但我卻想做一個能為國奉獻的人。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的當下,疫情是一面鏡子。
許多高尚的靈魂令我們感動和敬仰;一些不合時宜的行為讓我們厭惡和不齒。
“新型肺炎”牽動著世界的目光,這注定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而我看到的一些鏡頭帶給我的震撼,遠遠超過了新型肺炎。
有句話說得好——“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1月2日是除夕,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有大量的醫護人員主動走上抗擊疫情的一線。
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的信息、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們逆向而行的身影讓無數人淚目。他們用大醫仁心,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敬業行動為公眾安全保駕護航。疫情當前,他們責無旁貸堅守在臨床一線。已經回老家的又趕回值班,父母的電話都常常顧不上接。
防疫戰場上醫護人員那一張張印著紅指印的請戰書;
新聞里笑容靦腆的女護士樸素的語言:“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不害怕了。”
武漢醫生與家人隔離,白發老母親隔門叮囑令人淚目;除夕夜,各地醫護人員緊急集結赴武漢和家人擁抱告別等等,加油武漢。
疫情之下的勇敢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就像是神話中的“年獸”從故事中跳了出來,它帶走了我們很多,也帶給了我們很多。
這場疫情,讓大家過年間的熱鬧突然少了一點,采購年貨的腳步慢了一點,那條最熱鬧的長街也看不到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的立交橋也沒有了擁堵,那本應飄蕩在春季開學后校園上空的朗朗讀書聲,也不見了。
疫情之下,我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這一次的開學,沒有開學典禮。我爸爸是村小的一名普通教職工,他是一名二年級的班主任,班上只有五名同學。2月11日,他陪著班上的同學們,上了新學年的第一堂課。班上只有五名同學,都住在村子上,父母大多外出務工,過年才能見上面。因為疫情,家長們都還沒復工,這次網絡教學,或許就是家長們第一次用自己的手機和子女“一起上課”。
媽媽告訴我,“履職盡責”,就是真正的勇敢。
2月中旬,爸爸的班上有一名同學十點多了還沒有在微信群里匯報自己和家里人的身體狀況,打電話也沒有人接。爸爸說要開車去她家看一下,媽媽不讓他去,說現在到外面比較危險,不讓他去。我也說,爸爸就不要去了。他卻充耳不聞,拿著車鑰匙匆匆走了。我媽看見他忘了戴口罩,要我趕緊拿著他的口罩送過去,我跑到車窗前敲了敲玻璃,把口罩遞給他。
2月下旬,爸爸在一個電話里急了!怎么了?原來,他的班上有一名同學一直沒把自己的作業發在微信群里。打電話詢問他家長,家長答道:“這不關我的事。”后來得知,這位同學的家長都外出復工了,只有爺爺奶奶在家,拍照交作業的事情交代給了一個親戚,興許是忘了。爸爸連續的“急”,最終慢慢放下。
我的同學和我說,“敢于拼搏”,就是真正的勇敢。
4萬多名醫護人員先繼奔赴武漢,無數張請戰書上按著一個個大紅指印。他們,是誰的兒女?又是誰的父母?;一名90后武漢環衛工人說:“清理那些垃圾、針頭,在病房里和病人近距離接觸,我也知道風險的存在,但這個事情總是要有人干的,像我們90后,是國家新一代的新生力量,是我們需要頂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得上。”據統計,90后00后占了赴湖北醫療人員的三分之一,我們不是嬌滴滴的一代,我們是敢干、能拼、有擔當的一代!戰“疫”路上,沒有英雄,只有普通人的拼盡全力。
我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拼盡全力,就是真正的勇敢。
疫情期間,有一句話十分觸動我。“一個人的死亡,不是一個人的災難,是一個家庭的災難。”醫護人員,環衛工人都和我們一樣,是普通人,他們明知道會感染,明知道危險,但卻為了讓災難少一些,讓幸福多一些,做到了自己的拼盡全力。“一個人的治愈,也不是一個人的幸福,是一個家庭的幸福。”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是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的“履職盡責”、是作為戰“疫”前線工作者的“不畏生死”、是一個普通人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拼盡全力。”真正的勇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和靈魂!
父親和我說:“二年級語文學的第一篇古詩是古詩二首——《村居》和《春曉》。”春天,萬物復蘇,生生不息。
疫情是一只搗亂的年獸,它帶走了我們很多可愛的人,但是它也帶來了一種亙古不滅的東西——勇敢的精神,這鐘精神必將永遠傳承下去。春暖花開的日子,就要來到了。
疫情之下,有真正的勇敢。國家之下,有未來的脊梁。
有一天,父親整理班級同學們上課照片時,我在旁邊看了看。照片上的孩子左手放在桌子上,右手搭在左手上,兩手呈直角,直立著身子,眼睛直盯盯地看著電腦里上課的內容。全身好像散發著一種叫做“未來”的光芒。
仲春已到,雷驚百蟲。年獸將除,長夜將盡。打不倒我們的災難只會讓我們得到更大的成長,我相信,回到課堂的日子就要到了,那課堂上的朗朗讀書聲,只會更加悅耳。
疫情下的中國征文
我的身邊時刻都能看到感人畫面,他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卻不忘公民義務,他們在寒風中逆風而行,不顧個人冷暖,個人安危,為每家每戶送去溫暖和安心,我的身邊因為有這些人,才讓我們能安安心心地生活。
國家還在緊張的防護中,在我的身邊,村子被封了,村長還堅守在崗位上。國家在戰斗中,我們沒有時間恐慌悲嘆,而應和國家一起,積極參與到抗擊疫情中去!我們或許沒有那些明星有錢,一下子捐出去幾百上千萬;我們或許沒有那些人力資源;或許我們都還是中學生,沒辦法去支援前線。但是,我們要記住,盡量不出門,注意衛生,保護好自己,不給國家添亂,盡自己所能做國家堅實的后盾,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能做的。
高爾基說:“感到自己是人們所需要的和親近的人——這是生活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悅。這是真理,不要忘了這個真理,它會給你們無限的幸福!”是呀,這些主動“請戰”的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在這場疫情防控中,他們會付出一些代價,但他們內心是幸福的。
記得,前兩天,在抖音上看到過一個視頻,被訪者是一位女醫生,她哭著說,她也很害怕,她也怕被感染上,她怕再也見不到家人朋友了。采訪者問她,既然這么害怕,為什么還要堅持呢?她立馬穿上手中的白大褂,抹掉了眼淚,勇敢而自豪地說,就因為我身上這個,穿上它,我就有一種使命感了,正是這種使命感讓我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短短幾句真誠的話語,沒有多么華麗的修辭,卻是那么讓人動容,為之幡然淚下。
相關文章:
1.關于疫情的高中作文800字五篇
2.關于疫情的作文600字精選五篇
3.關于疫情的作文500字五篇
4.高中以疫情為話題的作文800字五篇
5.高中關于疫情的作文800字五篇
下一篇:關于青春的勵志文章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