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拔筆兔范文大全網!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10篇

天下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以下是小編準備的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無法,歡迎借鑒學習。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1

在潮汕地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吧:

首先在端午節,我們必須要吃粽子,為什么我們要吃粽子呢?是因為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還有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世代代相傳,并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俗,那就是吃梔粽,梔粽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粿漿)等等。因為梔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后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著,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紗線,牽拉切粿,成為一小片,粘著盛于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了粽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的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但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的。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2

“五月五,楊梅紅,包好粽子過端午。粽子香香,香廚房,艾葉香香,香滿堂”初夏,芝城的街角幾個孩童正歡快地跳著唱著,一種久違的感覺油然而生,伴著艾草和箬葉的清香漸漸彌漫開來——又是一年端午到,大街小巷粽香飄。

記得小時候,每年農歷四月廿五、廿六,母親便會開始清掃庭院、掛菖蒲、插艾草、洗箬葉、包粽子。端午節還沒到,大街小巷早已散發著濃濃的節日氣息。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源于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抗秦,遭到貴族守舊派的強烈反對,楚懷王也漸漸聽信了讒言,將屈原免職流放。壯志未酬的屈原倍感痛心,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間》、《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楚國京都被秦軍攻破,流放途中的屈原聽到噩耗后,萬念俱灰,于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懷抱石頭縱身跳入了汩羅江中。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悲痛,紛紛自發來到汩羅江邊哀悼,有人劃著小船,在江中來回打撈他的尸體;還有人用箬葉包了飯團丟入江中,希望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漸漸地吃粽子成了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普遍方式,也成了五月初五過端午的地道民俗。

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九州皆同,但細細比較,家鄉建甌的粽子無論是“外表”還是“內涵“都與別處的不太一樣。很多地方的粽子都是用稻草或化纖線繩捆綁的,而在建甌,則更多的是用竹絲來捆扎。建甌是中國竹子之鄉,生活在竹海中的建甌人,每年初春時節便會上山挑選幾根竹節特別長的嫩竹砍下,劈剝成一條條細細長長的絲線,曬干后儲藏起來,以備端午節包粽子用。這樣的竹絲不僅韌性很強,而且環保健康,還帶著淡淡的毛竹清香。粽子的餡兒料除了采用傳統的豆沙、瘦肉、蜜棗之外,建甌人還會特別選用錐栗、建蓮等,愛吃咸粽子的還會選用建甌板鴨作餡兒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其實,對于一座有著1800多年建縣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建甌來說,有的是異彩紛呈的傳統民俗文化,端午節自然也不例外,除了掛菖艾、吃粽子之外,建甌還有許多別具一格的端午特色民俗,它們不僅為節日增添了氣氛,也寄托了純樸善良的建甌人民對健康、平安的美好期盼!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3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岳陽汨羅市屈子祠鎮屈子祠秭歸縣是屈原的誕生地,也是中國端午節文化最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國很多地方只過一個端午節,而秭歸卻有三個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為頭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每到端午節,秭歸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臺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龍舟競渡的風俗。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4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的節日,我最喜歡端午節了。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傳說于古時,楚國杯秦國占領,屈原跳河死去,人們就劃船去找屈原,但一直沒找到屈原的尸體。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我們有了賽龍舟的活動。賽龍舟的人們都非常快樂,船頭有一個人在敲鼓,其他人跟著鼓聲的節奏劃船,大家齊心協力劃得很快。

端午節不僅有賽龍舟的習俗,而且還有包香袋的習俗。香袋外觀各種各樣,千奇百怪。我就有個小香囊,它也叫香包,香袋子。香包上有很多花紋,我香包上縫著每種花色,真可謂百花齊放。你看,這些花有的是鮮艷的紅色,有的是翡翠般的綠色,還有的是金燦燦的黃色,美麗極了。香包的布料以五色絲為主,袋中一般采用艾草等中草藥,其作用是用來防蟲咬,也可以保佑人們幸福、健康。

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真多啊!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5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將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6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出自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之手。想當年,屈原站在汨羅江邊,哀嘆國家衰敗,奸臣當道,抱起一塊大石縱身跳入江中。人們為了紀念他,便設立了端午節。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上艾蒿。走進樓道就聞到一股清香,帶著一點苦澀味,據說艾蒿能避邪。還有的地方的人們還要喝雄黃酒,給小孩兒抹雄黃酒。傳統醫學認為初夏邪氣重,皮膚多有寄生蟲,所以要在端午節時飲用和涂抹雄黃酒、熏艾蒿來祛邪、驅蟲、除病。濃郁的酒味混合著艾蒿的清香,估計邪氣就不敢靠近了。

鉆進廚房,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哈哈,是粽子的味道。傳說,當年屈原跳江后,當地的人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便用竹筒裝上糯米,投入江中,后來粽子漸漸簡化為用粽葉包了。吃粽子容易,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將2~3張粽葉錯開折疊,折成漏斗狀,將泡好的糯米倒進去,加幾顆紅棗,再把“漏斗”包起來,用棉線纏繞起來,系一個活結,吃的時候方便打開,再用清水泡一段時間就可以上鍋蒸了。說完粽子,再來談談咸鴨蛋。剛買回來的咸鴨蛋可真把我嚇了一跳,乍一看我以為是用泥巴裹著的。洗凈之后,蛋殼呈青灰色。

煮熟后,剝開蛋,不過剝蛋也是一個技術活,每次鴨蛋都被我“殘害”。蛋黃是決定鴨蛋好壞的重要條件。好的蛋的蛋黃是有些紅色的,差的就是黃色的。每年端午,我都想起了屈原,仿佛聽到了他的哀嘆……讓端午的習俗一直傳承下去吧!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7

星期三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我起了床,今天的早飯是粽子。粽子是用粽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系緊。在粽子里,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為里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后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后,我們出了門。我看到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說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姥姥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系著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后來我才知道里面放著艾草粉。

聽媽媽說,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劃著槳,還有人敲著鼓,好像在催龍游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個我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8

說到端午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賽龍舟,懸艾葉,聞香囊,包粽子,忙碌而又開心!

其實關于端午節的來歷,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說;惡月惡日驅辟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傳說屈原投江后,漁民們劃著漁船去打撈他的尸體,后來慢慢演變為今天的賽龍舟。屈原投江后,當地的村民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啃食,就把糯米投入江中,但多被蛟龍所食,后來屈原托夢給村民,經過屈原的提醒,村民們才把糯米用葉子包起來,再用彩線纏繞,形成了粽子的最初形態。

過端午節,人們喜歡將艾葉掛于門上或用彩線綁在手腳上,意為驅邪辟邪。人們在這一天還會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投江。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的節目。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米,因水中含堿,用茭白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我們祖國各地的人們,用他們不同的方式和習俗,共同慶祝著這個傳統的節日。“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濃濃的粽香,濃濃的親情,濃濃的歡聲笑語……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9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里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里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習俗的說明文10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電商運營 信息流廣告 網絡推廣 周易 易經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絡營銷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字典 社區團購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抖音代運營 易學網 互聯網資訊 成語 成語故事 詩詞 工商注冊 注冊公司 抖音帶貨 云南旅游網 網絡游戲 代理記賬 短視頻運營 在線題庫 國學網 知識產權 抖音運營 雕龍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學教程 常用文書 河北生活網 好書推薦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人才網 考研真題 漢語知識 心理咨詢 手游安卓版下載 興趣愛好 網絡知識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標交易 單機游戲下載 短視頻代運營 寶寶起名 范文網 電商設計 免費發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經典范文 優質范文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實用范文 古詩詞 衡水人才網 石家莊點痣 養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 鋼琴入門指法教程 詞典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 勵志名言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文玩 語料庫 游戲推薦 男士發型 高考作文 PS修圖 兒童文學 買車咨詢 工作計劃 禮品廠 舟舟培訓 IT教程 手機游戲推薦排行榜 暖通,電地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應 ps素材庫 短視頻培訓 優秀個人博客 包裝網 創業賺錢 養生 民間借貸律師 綠色軟件 安卓手機游戲 手機軟件下載 手機游戲下載 單機游戲大全 免費軟件下載 石家莊論壇 網賺 手游下載 游戲盒子 職業培訓 資格考試 成語大全 英語培訓 藝術培訓 少兒培訓 苗木網 雕塑網 好玩的手機游戲推薦 漢語詞典 中國機械網 美文欣賞 紅樓夢 道德經 標準件 電地暖 網站轉讓 鮮花 書包網 英語培訓機構
11352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2021光根影院理论片| baoyu122.永久免费视频| 中国乱子伦xxxx|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夜夜躁狠去2021| 天天综合天天操|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76|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免费看|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中文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欧美裸体XXXX极品少妇| 激情国产AV做激情国产爱| 狠狠色综合色区| 狼人久久尹人香蕉尹人| 男女交性特一级|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小说网| 男人边吃奶边激烈摸下面的视频 | 44luba爱你啪| 性欧美激情videos|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www.色亚洲| 黄色一级一毛片| 色老太婆bbw|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白医生的控制欲| 求网址你懂你的2022| 欧美性天天影院| 日韩在线视频精品|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