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是一個有著重要意義的節日,植樹節也提醒著人們要有保護意識,在植樹節必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種樹了。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植樹節的發展起源,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植樹節的發展起源
植樹節的意義
植樹節可以做什么活動
植樹節植樹的方法及步驟
植樹節的發展起源
我國古代在清明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但清明的習俗不止是植樹一個,清明也還不是法定的植樹節。近代法定的'植樹節則起源于美國。1872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決定自1885年起,每年4月22日為州植樹節,以后美國各州以至世界各國根據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確定各自的植樹節。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返回目錄
植樹節的意義
1、植樹節有利于提高了全社會植樹造林、綠化美化環境的意識,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植樹節有利于推動了國土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事業的發展,并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
3、植樹節有利于帶動全民族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并且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
<<<返回目錄
植樹節可以做什么活動
種樹
植樹節很多人都選擇買小樹苗種樹。很多人就會種植一顆屬于自己的小樹。
了解樹木的知識
樹木是大自然的使者,地球上樹木的品種成千上萬。大家在植物節可以好好靜下心來。學習有關樹木的一切。
宣傳環保
植樹造林本身就是為了保護環境,因此也不是人人都必須要去種樹,用自己的行動讓大家更了解樹林的重要性。
做其他環保事宜
植樹節可以做別的愛護環境的事,比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比如不使用紙杯等等,同樣也是為了地球做事。
<<<返回目錄
植樹節植樹的方法及步驟
1、尋找挖好的坑洞:樹坑深度一般30—50厘米為宜,挖坑時要將挖出黃土倒在坑邊備用。
2、解開包著樹根和泥土的黑色塑料:把縛在樹上的草繩或朔料網解開,因為樹根就像人的血管一樣,只有展開才能發揮更大的功能。
3、填土過程中要確保樹要正,繞樹踩實泥土:樹苗要扶正,填土后,繞樹踩實。圍著樹用土建一個圓形土壩,而且盡量讓樹坑比地面低一點,便于澆水時能蓄水。填好土之后,還要在種樹的周邊圍一個土壩才是標準的做法,最好是樹坑比地面低一點,便于澆水時能蓄水。
4、拿桶去提水為樹澆水:樹干周圍適當多加一些土,否則下一步一澆水就會形成一個大坑,因為我們一般人種樹后踩土踩得都不結實。此外,培成一,便于澆水住。
5、倒水進去,有圓土壩圍著,澆水水分不容易流失,確保新種下的樹可以吸收充分的水分:澆水后,覆蓋一層薄土,以保持水分給。確保對新種下的樹來一次透水,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因為樹從苗圃移出來以后傷了很多毛根,對水分的吸收能力很差。充分的水分才能保證樹苗的成活。
6、最后,為了確保樹不給風雨刮倒,用一些木棍或竹竿之類的東西插地固定樹木是十分有必要的。種上樹了,為避免容易給大風吹倒,用竹竿或木桿固定綁住也是植樹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步。
<<<返回目錄
上一篇:2022年植樹節適合種什么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