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你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做事風格。商場有商場的作風,職場也有職場的原則。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初涉職場的菜鳥不得不看的技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涉職場要注意的細節
病毒一:求職面試的虛假和浮躁
面對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招聘會,大學生求職哪個不是場場不落,送簡歷如撒傳單,正所謂浮必顯、躁必急,因此各類“毒素”也慢慢滲入了人才市場———假學歷、假文憑、假證書以及裝幀精美的虛假簡歷甚至徒具其表的各色人才“包裝”。 例如,某外資巧克力廠商的招聘會上,一名應聘女學生向面試經理特別提出自己從頭到腳連眼睫毛都是咖啡色的。
病毒二:職業理想成為借口
大學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往往愿意歸罪于學非所愛、學非所用。例如,一個學土建的學生在沒畢業時就已經認定對這個專業毫無興趣可言,并自認為有一定的藝術細胞,立下了“棄理從文”的職業理想。他畢業后一心要當主持人,結果一事無成。當你不能在“興趣”中尋找工作的時候,就必須學會在工作中尋找“興趣”。
病毒三:擇業強求“門當戶對”
很多人在找工作時喜歡按門第劃分,如北大、清華就應對應IBM、惠普等國際大公司,但是這樣造成了大量未能如愿者的失魂落魄甚至自暴自棄。大學生求職中不應該有這種門第觀念,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擇業的大門向每一個大學生敞開,但是對自己的估計過高或過低都會產生失落感。
病毒四:畢業就業只顧伸手
大學生畢業后擇業時,普遍有一個心理的誤區:他們認為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終于學業有成,接下來的就業工作是該向社會“伸手”的時候了,覺得應該得到和收獲了。這樣的心理定位首先會造成對環境的不適應,比如在工作時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之后怨天尤人。
病毒五:人才的“揠苗助長”
如今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都會說自己的壓力太大,比如某個學生剛剛開始工作就已經規劃好3年之內要擠掉主管,5年后成為總監,35歲之前要成為年薪50萬的職業經理人。為此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不惜花費幾十萬元讀MBA,但最終因把身體累垮了沒有完成公司的任務而被解雇了。
病毒六:參加招聘會衣著不得體
病例:小李剛剛踢完球,就回寢室拿了簡歷奔向招聘會現場。他的球衣被汗水濕透了,腿上、球鞋上還帶著操場上的泥巴。在招聘會上,幾乎所有的招聘單位看到他都會皺眉頭。
參加招聘會的著裝切忌兩種情況:一是過分隨意,這是沒有素質的表現;二是“模仿秀”,如果穿著打扮得過于正式,則顯得不自然。
病毒七:個人材料準備過詳
病例:小周拿著10份自制的有50多頁的個人材料走進招聘會場,就像搬著一摞書一樣。拿到他遞上來的個人材料,想找“英語水平”,這一項居然找了兩分鐘的時間。結果多數他投材料的單位都只是問了他兩三個問題就草草了事,因為他的材料翻起來太麻煩了。
病毒八:二次面試心態失衡
病例:一家企業經過甄選,選定了20個求職者進入第二輪面試。在其中的筆試環節,有一道題是:你對企業有什么期望。
初涉職場的交際禮儀有哪些
招數1:學習行業知識和客戶知識
許多剛剛畢業的學生來到公司做前期的實習,可能會因為實際工作內容和自己的理想情況頗有出入而很快選擇了放棄。他們往往覺得,自己在校內學了那么多專業知識到了公司卻只是做一些網調、剪貼、簡報之類枯燥而簡單的事情,是對自己的一種大材小用。其實,新人們首先應該明白,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要從基本的工作開始學起、鍛煉起,只有從基層一路體驗過來,才會對整個公司和整個行業的運行有一個真正全面的了解。不要好高騖遠、急功近利、這山望著那山高,要放正心態、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正確的定位和評價,并且踏踏實實地融入新環境。
Caroline同時還強調,學習行業的知識、包括你所接洽的客戶公司的專業知識也是至關重要的。就拿公關行業舉例,新人們初來乍到,無論課本知識學得多么扎實,真正運用起來,在公關行業里都還算是新手,對于怎么樣寫專業的新聞宣傳稿、怎么樣與客戶和媒體打交道都是要慢慢觀察和學習的。而且即便是同行之間,不同城市的公司文化都會有差別。比如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公關行業,對同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就可能大不相同。此外,學習客戶的知識是指將對方的背景信息和專業知識學習完整,這樣面對客戶的時候,自己不但不會覺得枯燥無聊,反而操作起來得心應手;同時還會給對方一個良好的企業印象,給自己的個人品牌也打了高分。曾經就有一位凱旋先驅的實習生,因為工作細心勤懇、不計個人得失,并且不斷虛心請教和學習自我成長,在正式入職一個月以后就得到了別人可能要花2~3年才能得到的晉升。可見,個人素質和能力在外企中是衡量優秀員工的重要標準。
招數2:擺脫功利性的思想
許多實習生在本來就為期不長的實習期內假借學校各種畢業生工作之借口頻繁請假,實習單位在這方面給予理解和寬容,但是他本人實則是去跑其他公司的面試。既然用人單位和新人之間是雙向選擇,那么也應該是雙向尊重的。如果為了尋找更好而喪失了自己的誠信,或者到最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都是非常可惜的。還有一些學生可能很少體驗到社會的競爭,對自己的定位很不客觀。在面試的時候提高條件,開出的薪酬都極不切實際。楊先生奉勸同學們了解行情,并對自身有一個客觀實際的評價。另外,可能涉及到外地學生,有些人為了辦理戶口留滬或者他一些條件而匆忙簽約,想等到自己達到目的就可以不負責任地一走了之。這種心態大大影響其工作態度和積極性。楊先生并不提倡上述這些做法,這些功利性的求職心態應該及時避免。
招數3:善于看到公司與身邊人的閃光點
既然選擇了公司,就要善于看到公司優秀的方面,不要總著眼于一些負面的地方。樹立一顆忠實為公司服務的心就是一種職場信仰,有利于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同樣,對身邊的同事、領導,也要放大他人的優點,發現他們身上值得學習和借鑒的閃光點。
有很多新人剛剛進入職場就開始抱怨,總覺得這個方面公司提供得不夠、那個方面別人沒為自己著想。要明白,在校期間作為一名學生和在公司里作為一名員工的身份是完全不同的。所接觸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傾向于不寬容,但是無論如何,自己要以一顆寬容的心看待事物、接納身邊的人和事。
另外,林小姐也專門強調了注重細節的重要性。新人的舉手投足都可能會是引人注目的,所以細節方面尤其要做到盡善盡美。比如開會不要遲到、寫報告切忌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傳遞名片和接電話的專業與否、與不同等級的領導注意講話方式等基本職場禮儀……
初涉職場要了解的東西
1、 通過觀察來了解事物的本質,切忌向同事打聽公司的情況。剛畢業,總是充滿著好奇,對自己的前途很是關心,但是又不是很能完全相信公司給自己的承諾,或是自己本來就對公司不是太了解,所以初來乍到,就會向同事詢問公司的情況。其實詢問之后所得到的結果無非三種,一種是公司簡直是個破罐子,什么都不好,說這話的一般都是在公司了呆了很久的人,什么都看不慣,覺得什么都不好。另一種是挺好的,這種人是老好人,什么都不說,怕惹來麻煩事。還有一種,就是比較客觀的說,但是這種人一般較少,而且你也不一定就找對了人。對象不同,看法不同,所以要學會觀察,通過職員本身,公司運作狀況,領導的管理,等細小的方面是領悟,這才是真實的。
2、 自己要有原則,不能人云亦云。
在職場中,圍繞著權利和利益的人們總會明爭暗斗,而剛畢業的你,也許因為涉世不深,成了他們爭斗的棋子,別聽信誰為著你一個人的利益跟另一個人沖突,他們只是在爭斗中要找個正當的理由,而你也許正卷入其中,所以別想著進入新公司要有個靠山,這是危險之舉,所以當別人替你考慮時,你要想清楚,這是為什么?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自己要有主意。
3、 不要太愛出風頭,除非你真是人很了不起的人才。
也許,雖然剛畢業的你,讀書五車,才學出眾,滿腔熱情,但不要忘記,既使你很有才,既使你的觀點,或是方式,讓大家受益,但是讓別人接受,得有個過程,在別人還沒有認知的基礎上,言辭激烈,直言不諱,并不是智者。觀點要表述,關鍵是方法,態度。好的態度和方法,加上你的學識和膽略,你才能夠說服別人。先混跡于人群,然后等機會到了,再表現也不遲。
4、 肯吃苦,多動手,多動腦。
現在的企業對于80后的年青人,非議較多,總覺得80年的人是幸福的小寶貝,沒吃過苦,沒經過風浪,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表現。只要肯吃苦,多學習,有事就動手,做事用用頭腦,你便可以做個大家都喜歡的小同事,沒有人阻絕勤快。
5、 要不卑不亢。
初到企業,首先面對的是名目煩多的管職,才發現自己真得是太普通了,再接著,你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某某是領導的親戚,某某是公司的股東,某某跟某是一個陣營的。你才發現只有你自己孤家寡人,沒有關系,沒有背景,沒有。。。。這時的心態很重要,要做到不卑不亢,人有職位的差異,年紀的差異,學識的差異,但人跟人在人格是是平等的,你用你的雙手做事,用你自己的能力掙自己的那份錢,公司給你那份錢,是因為公司需要你這樣的人。雙方是互利的,所以沒有什么高下之分,是平等的。
初涉職場的菜鳥不得不看的技巧相關文章:
★ 職場
★ 初涉職場
★ 職場
★ 個人述職報告演講稿5篇
★ it認知實習心得體會3篇
★ 員工本月不足工作總結
★ 2020員工轉正工作總結報告800字5篇
★ 人事行政年終工作總結優秀范文5篇
★ 畢業實習報告怎么寫
★ 公司行政專員試用期個人工作總結范本五篇
上一篇:職場新人應懂得的應對人際關系技巧
下一篇:職場菜鳥必知道的職場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