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拔筆兔范文大全網!

山西蒙山大佛導游詞范文

網絡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于北齊天保年間,原是蒙山開化寺后的摩崖佛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山西蒙山大佛導游詞范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蒙山大佛導游詞(一)

蒙山大佛景區,位于太原市晉源區西北的開化溝內,毗鄰晉祠、天龍山、龍山、太山、古晉陽城、晉陽湖等景區,山體雄渾,松柏成蔭,溪水潺潺,鳥鳴幽谷。

蒙山大佛(古時又稱“晉陽西山大佛”)座落于蒙山北峰,遠觀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座山,為釋迦牟尼坐像佛。大佛開鑿于北齊天保二年(551年),史書記載高200尺(唐尺,約合今63米),比西方認為的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羊”大佛高10米,略低于四川樂山大佛,但開鑿時間卻早162年,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有確切紀年的開鑿最早的巨型石刻佛像。

大佛所處的開化寺,歷來是晉陽地區的佛教中心。從北齊到元,歷代統治者都大加修建,膜拜有加。北齊歷時24年建成,《北齊書》載“鑿晉陽西山為大佛,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官內”。《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記載,李淵以唐國公身份“至此瞻禮,夜夢化佛,滿室毫光數丈”。《法苑珠林》載,顯慶末年(661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瞻禮開化寺大佛,大敕珍寶財物,由內宮為大佛制袈裟。南北朝時,佛教高僧即現在日本最為興盛的佛教凈土宗師曇鸞,曾在開化寺(時稱并州大巖寺)鉆研佛法,繼曇鸞大師后弘揚凈土業的道綽禪師,最初也在此處精研經典。

目前,蒙山大佛恢宏雄偉,開化寺莊嚴肅穆,誦經之音裊裊縈耳,溪水潺潺、鳥鳴幽谷,初步向世人展出“佛山”的昔日風貌,受到海內外宗教界和旅游界的廣泛關注,開始顯現出極強的吸引力。

山西蒙山大佛導游詞(二)

各位佳賓,蒙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與成都相距100公里的名山縣境內。由蒙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景區組成。1986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審定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蒙山又名蒙頂山,因夏禹足跡所至而有"禹貢蒙山"之稱; 以人貢"皇茶"千載不衰而有"仙茶故鄉"之名;以風景秀麗聞名遐邇而有游覽勝地之譽。分布于山下的百丈、清漪兩座人工湖,則以翡翠般的湖山水景,與清雅宜人的蒙山共同組合成全景區誘人的自然風光。真正是:水因山而增秀,山連水而更幽。我相信各位游覽中定會得出同樣的感受。

由于各位的時間寶貴,也還由于景區比較寬廣,一天之內很難處處游到,因此我們將選擇最精華的景段游覽,其它一時不能前往的景點,只能在途中由我作一些口頭簡介來彌補了。特別要聲明一點,我們所說"最精華"是指景物最集中,游覽最順路的景段,也就是一路走去看的東西最多的線路,絕不存在貶低其它景點的意思。事實上那些深山古寺、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景觀,也是十分迷人的。各位如有興致,留宿山中,然后一一觀賞,就知道我絕非虛言了。好了,現在我們已開始走進蒙山,讓我向大家先說一說蒙山景區的特色吧!

蒙山在名山縣城西15里處,山體長10公里,寬約4公里,最高峰海拔1456米,年平均氣溫攝氏13.5度。山上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林木十分茂盛。這里最大的特點是雨多、霧多、云多。常年云霧茫茫、煙雨蒙蒙,蒙山之名就是因此而來,蒙山茶之品質優良也是因此而來。從旅游的角度來說蒙山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又以享譽千年的名茶之鄉展示了中華茶文化的高雅。人們來到蒙山,觀景、品茶,徜徉在千年茶文化故跡的游道上,處處感受到的是一片清新祥和,毫無粗鄙塵俗之氣。有人說"蒙山天下雅"。我認為不敢說天下第一,但這個雅字確乎是蒙山最基本的旅游特色。

山之秀雅,在于滿山擁翠,爽目清心。蒙山森林覆蓋率高達 95%,植物樹種有58科373種,其中珍稀樹種有珙桐,有千年銀杏,八人合抱的紅豆樹,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樹,植于明代的紅杜鵑、紅白玉蘭、七心茶花,......尤以"仙茶"、"仙菌"(又名千佛菌,學名灰樹花),"仙果"(無胚銀杏果)最為獨特。

山之秀雅,還在于蒙峰三十八,各具秀姿。環列山巔的上清、甘露、玉女、靈泉、菱角五峰,像"五指參差比,真成一朵蓮。"當你登上山頂,臨風遠望,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心胸頓感開闊,故稱:"曠覽"。蒙山分前后兩部分,前山有絕壑飛泉,寺藏翠靄,茶園片片,綠浪連連;后山則巨石嶙峋,藤索蔓繞,林蔭蔽日曲徑通幽。進入景區,十二條石板游道盤旋交錯,九千九百臺階勾連迂回,探迷峰,覽勝景,聽泉鳴,聞鳥聲,賞心悅目,幾疑置身世外。春天山花爛漫,茶畦擁翠;夏天云煙飄緲,蓊郁清涼;秋天層林盡染,姹紫嫣紅;冬天玉樹銀花,瑤峰瓊壑。真是"人夸峨眉天下秀,蒙山堪比更添幽。"

山之古雅,在于文物古跡、歷史遺產頗多而且保留完好。為人矚目的有"七株甘露種,五頂碧云芽"的皇茶園遺址;"乳滴傾聽久,還防動雷雨"的蒙泉古井;"日月盤根轉,風雷入地含" 的石筍;"百龍舞翩躚,倉頡有遺篇"的盤龍亭;"云來鐘杵濕,僧定石樓空"的永興寺;"奇人奇事光蒙頂,高古高才耀禪林" 的禪惠之廬。還有古代分工專管種茶、采茶、制茶、評茶的廟宇千佛寺、靜居庵、智矩寺、天蓋寺。陰陽石麒麟,蒙頂石牌坊,工藝精湛,令人稱奇;還有近代作品大禹石像,蒙茶仙姑,因造型生動,位置適宜,也添雅致。

山之高雅,在于它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出聲名遠播的蒙頂茶,并形成了獨特的蒙山茶文化。早在西漢甘露三年(公元前 53年),當地一位農民即蒙茶祖師吳理真就開始在蒙頂栽培馴化野生茶樹,在五峰之中共植七株,后人稱為"仙茶",也就是現在皇茶園。蒙頂仙茶不斷發展,由于品質特佳,制作精細,自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被列為貢品,成為皇帝祭祖天地祖宗的專用品,一直沿襲到清末,歷經一千多年而不間斷。在民間,蒙頂茶被看作祛病除疾的神來之物。五代時期有個叫毛文錫的寫了一本《茶譜》更傳奇為"服一兩能祛宿疾,二兩眼前無疾,三兩故以換骨,四兩為地仙"。這未免說得過于神奇,但蒙山茶的保健價值確實是得到科學證明的。如華西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實驗結果就說,常喝蒙山綠茶"不失為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癌保健措施"。

蒙頂茶的特殊地位,使之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贊頌蒙山和仙茶的文詞也留傳不少,"楊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 的民間諺語流傳甚廣。深諳音樂和茶道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把 "彈淥水之曲,品蒙頂之茶"共稱人生一大快事,留下了"琴里只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評斷。從唐至宋,蒙山貢茶譽滿朝野,黎陽王《蒙山白云茶》詩有 "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宋代詩人畫家文同《蒙頂茶》詩日"蜀士茶稱圣,蒙山味獨珍。"一個"稱圣",一個"獨珍",把蒙頂茶作了最高而最恰當的評價。唐宋許多文人如孟郊、韋處厚、歐陽修、陸游、黃庭堅、梅堯臣等,也都留下了不少以蒙山茶為題的詩文。明清時代的詩文題詞更為豐富。當代許多文學藝術家也留下了不少吟誦蒙山茶的華章佳句。他們從各個角度、各個側面、各個時期把蒙山色淡香長品自仙"的仙味",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了。茶以文傳,文隨茶播,茶文化給蒙山風景名勝區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增加了蒙山景觀的深度,顯示出高雅的格調和意境。

矗立于蒙山之巔的紅軍紀念館,昭示著紅軍的英雄業績,為蒙山增輝添彩。1935年紅四方面軍長征途中進行了著名的百丈關戰役,并在蒙山一帶建立蘇維埃政權。昔日的紅軍戰壕、紅軍標語歷歷在目。蒙山人民依然在傳頌著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紅軍健兒的英雄事跡。蒙山成了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現在我們取道禹王宮,參觀茶史博物館,然后登"天梯"上 "天蓋寺"。我將依次向大家介紹沿途景點:

天梯步入蒙山風景區,抬頭便見長長的百階從山下直鋪山頂,像天梯懸垂于縹緲的云霧之中。相傳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眾登蒙山祭天,走的就是這條路線。歷代采摘貢茶,每至陽春三月,縣官帶領僚屬和僧人,也沿此道上山。所以,天梯雖是后來修建,路線卻是蒙山古道。天梯,從禹王宮到天蓋寺正殿前,計有石階1436 級。若在晴日,登上天梯向南俯視,座座小山峰像只只鳳凰,沐浴在旭日初升的朝陽中,披著萬點霞光躍躍欲飛,這就是蒙山特有的"丹鳳朝陽"勝景。向西鳥瞰,青衣江象一條玉帶,飄逸縈繞,金雞關以東九道山脊,如九條巨龍蹺首騰飛,向青衣江撲去,稱"九龍過江"之景。

天蓋寺天梯盡頭處的天蓋寺,位于蒙山五峰之下。因蒙山多雨,俗稱"漏天",故寺名取意于"漏天之蓋"。始建于漢代,宋淳熙年間重修,占地8000平方米,寺周10多株古銀杏參天蔽日,蒼秀勃郁。中間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西漢吳理真在此結廬植仙茶,故正殿塑其全身坐像,四壁繪仙茶歷史及傳說壁畫。內陳列歷代茶具和有關文史標本。游人在如此清幽的高山上,休憩品茗,欣賞和暢談中國茶文化發展的今昔,興來寫詩題字蒙山大佛導游詞,攝影留真,這種雅趣,是他處無法感受的。寺前《天下大蒙山》碑文,是蒙山歷史悠久的見證。

碑廊是位于天蓋寺后的仿古建筑。排列有序的碑碣,鐫刻著著名書法家王學仲、英文蜀、王澄、李半黎、劉云泉、張海和知名畫家吳一峰、岑學恭等人手跡,諸體皆備,風格鮮明,所撰詩文,格調高雅,形成一個關于茶的書法長廊。

陰陽石麒麟走出"人間仙境"洞門,漫步幽徑,一堂石屏映入眼簾。這就是明代天啟二年(1622年)重修甘露靈泉完工后,選蒙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磷浮雕。請看,這麒麟頭頂遼闊的云天,足踏翻騰的海水,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雨天,浮雕上的云霧和海水都是濕潤的,而麒麟卻始終干燥,實為蒙頂之一大奇觀。

山西蒙山大佛導游詞(三)

具有世界第一大佛之稱的佛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位于 四川省的樂山大佛,佛像高71米。那如果問你,有世界第二大佛之稱的佛像在哪里,恐怕就不是那么多人知道了。這尊佛像位于 山西省 太原市的蒙山,因此名為蒙山大佛(也叫 西山大佛),它雖然比四川樂山大佛矮8米,但建造時間卻早了162年,建成于北齊時的公元551年,距離現在已經有1455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露天 摩崖石刻大佛。

歷經五代皇帝建成大佛

公元551年,歷史上有個叫做高洋的皇帝,他在 河南 安陽市北當時叫做鄴城的地方建都,除此以外,他還把當時的 晉陽城作為別都,也就是現在的太原市 晉源鎮 古城營村。高洋為人驕傲、奢侈,大修宮苑,把遠離鄴城的晉陽城修得富麗堂皇,而且在西山的開化寺后,依山開鑿一尊大佛像。他征集天下的農夫,動工開鑿大佛,日夜不休息。晚上的時候,就拿油燈照明,整個山上,有萬盞油燈被點亮,光焰甚至可以照射到山下的晉陽宮。到了冬天,天氣十分寒冷,他就命令工人燒開水來和泥,大規模地動工,讓老百姓的生活窮困不堪,死傷無數。高洋死后,他的兒子高殷即位,工程非但沒有停止,反而越搞越大,直到公元577年,高洋的第五代子孫高緯執政時,大佛才得以完成。

大佛是由北齊皇帝高洋賜建,歷經高殷、高演、 高湛和高緯四位皇帝的督 建始成。在史書上也有記載:“北齊文宣帝高洋于天保二年在晉陽蒙山建寺,賜額開化”、“鑿石迎溪,依山刻像,歷時20余年,緯時造成”。

蒙山大佛導游詞(四)

山西太原蒙山大佛旅游風景區,晉陽蒙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陽,南向,依山鑿制,由于年久風雨剝蝕,巖石表層風化嚴重,況其外露高大的胸頸部剝落之處還長出小樹蒿草,失其原有的風采,致人們不知其為當年巍偉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懷間而不知,無怪以往探佛者慨嘆“大佛巳不存在了”,“僅遺亂石而已”。晉陽蒙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于我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53米)高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佛考查不清,認為“巴”佛鑿于“三至七世紀”之間,這是個不精確的估計數字,而我晉陽蒙山大佛,史籍明確記載鑿于北齊天保二年(551),時在六世紀。如按“巴”佛鑿于“七世紀”來說,我晉陽蒙山大佛要早一個世紀。比我國樂山大佛鑿于唐開元元年(713)早162年。

按此,論高度,晉陽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晉陽蒙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為東魏所建的大莊嚴寺。北齊天保二年(551),高洋賜額“開化”,又稱開化寺,并依山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稱“大莊嚴石窟二寺”,可見“蒙山大佛”當初是稱“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壽初年(602),建起了庇蓋大佛的大佛閣,改稱“凈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淵留守晉陽,復名開化寺.顯慶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則天來幸并州,瞻仰開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長史竇軌“速莊嚴備飾圣容”,“開拓龕前地,務令寬廣”.武則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長安后,經兩年時間,由皇帝內宮做了兩件袈裟,派專使馳馬飛送并州,給這兩寺大佛像賜披袈裟。袈裟上裝飾的金銀珠寶大放異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巖,洞燭山川”,“道俗瞻睹,數千萬眾”,轟動了并州。唐武宗滅佛時,大閣雖然失修破敗,但大佛未損。

晚唐乾寧二年(895),晉王李克用竭河東之力,“計口隨錢,不可勝計”,五年用工三十萬,重修了大佛閣.五代后晉開運二年(945),北平王劉智遠留守北京(晉陽),又修佛閣。這次重修的莊嚴閣,高五層,每層十三楹,二十六間,共一百三十間,將二百尺高的大佛庇蓋于內,可見閣之大。元末(1368),寺毀閣傾,火佛頭部掉落,殘磚破瓦和山間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晉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稱法華寺。顯赫了八百年的“蒙山大佛”便從此埋沒六百余年。

蒙山大佛導游詞(五)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20公里處,始鑿于北齊高洋帝天保二年(551),距今已有1400多年,其開鑿時間比四川樂山大佛早162年,可謂歷史久遠;蒙山大佛鑿刻時,“夜則以火照作,寒則以湯為泥”,費時25載,佛像高63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10米,可謂規模宏偉,堪稱天下第一佛。

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便開始在此建立寺院。南北朝隋唐時期,凈土宗始祖曇鸞、高僧慧瓚、以及凈土宗開宗三祖師之一的道綽等一代高僧,都曾在此弘揚佛法。在那很長一段時期,晉陽地區高僧云集,是中國北方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而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則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在海外,特別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佛教界,都將蒙山大佛稱為“交城蒙山大佛”,因為位于山西省交城縣的玄中寺就是佛教凈土宗心目中公認的祖庭。其實,佛教凈土宗的早期道場就在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因為年代久遠,才有了海外佛教界所稱的“交城蒙山大佛”之誤說。而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認為其歷史悠久居中國佛像之首。

大佛所在的寺院,原是東魏所建的大莊嚴寺。北齊天保二年(551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名 “開化”,又稱“開化寺”,并依山鑿寺后大巖為大佛和建造上、下二寺。大佛經過五個皇帝,歷時25年終于鑿成。隋文帝仁壽初年(602),建起了庇蓋大佛的大佛閣,改稱“凈明”寺。傳說,隋末李淵做太原留守時,參拜蒙山大佛的當晚夢見“化佛滿空,毫光數丈”,以為祥瑞,從而堅定了起兵反隋的決心。李淵當皇帝后的唐武德三年(620),復名“開化寺”。顯慶五年(660),唐高宗李治攜皇后武則天巡幸并州,瞻仰開化寺及大佛,“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并令并州官長“速莊嚴備飾圣容”蒙山大佛導游詞,“開拓龕前地,務令寬廣”。武則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長安后,用了兩年時間,由皇帝內宮特制袈裟兩件,派專使馳快馬飛送并州,給大佛披上袈裟。袈裟上裝飾的金銀珠寶大放異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巖,洞燭山川”,“道俗瞻睹數千萬眾”,轟動天下。唐武宗滅佛時,大閣雖然失修破敗,但大佛未損。晚唐乾寧二年(895),晉王李克用竭河東之力,五年用工三十萬,重修大佛閣。五代后晉開運二年(945),北平王劉知遠留守晉陽,再次重修佛閣。這次重修的莊嚴閣,高五層,每層十三楹,二十六間,共一百三十間,將二百尺高的大佛庇蓋于內,可見閣之大。一時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國廟,在百姓眼中至靈至寶,倍受尊崇。其社會和歷史地位可見一斑。這令中國蒙山大佛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顯得尤為光鮮靈異!

中國蒙山大佛自問世以來,倍受皇家關寵,僧眾喜愛,為弘揚和傳播佛教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朝代更替、歲月變遷,曾經顯赫一時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覺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飽受戰火損毀和大自然風霜雨雪的剝蝕后,終于在元朝之末閣傾像塌,大佛的頭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經崩落。從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閣遺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殘磚和泥沙之中,不為后人所知。顯赫了八百年的“蒙山大佛”從此埋沒六百余年。史籍中曾記載蒙山大佛便已 “蕩然無存”。

上世紀80年代,在太原南郊文化館工作的王劍霓參加地名普查時刻意尋找失蹤多年的大佛。王劍霓的祖父王建屏曾任抗戰時期山西佛教會會長,是山西佛協會創始人。王劍霓從小就從祖父那里聽過很多蒙山大佛的故事。為尋找蒙山大佛,王劍霓踏遍了整個晉源的西山地區,甚至差點失足掉落懸崖,終于在蒙山發現了五代后晉北平王劉知遠《重修蒙山開化莊嚴閣記》的殘碑。而他最終認定當地寺底村的“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1983年,王劍霓在《地名知識》雜志上發表文章《“晉陽西山大佛”遺跡找到了》,引起了中國考古界和佛教界的轟動。

自從1980年蒙山大佛被發現以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蒙山大佛給予了高度關注,并通過各種渠道呼吁對大佛進行修復保護和開發。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跡,這樣一尊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無法比擬的,文化研究價值和社會價值是毋庸置疑的。是世界摩崖石刻藝術中的精品。湮沒在塵土中的大佛端坐于蒙山南麓的石崖之間。寬大的胸肩、修長的雙臂從兩側石崖中呼之欲出,殘破的半截佛身仍然傳達著令人震撼的莊嚴使命。

太原蒙山的導游詞(六)

晉陽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陽,南向,依山鑿制,由于年久風雨剝蝕,巖石表層風化嚴重,況其外露高大的胸頸部剝落之處還長出小樹蒿草,失其原有的風采蒙山大佛導游詞,致人們不知其為當年巍偉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懷間而不知,無怪以往探佛者慨嘆"大佛巳不存在了","僅遺亂石而已"。晉陽西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于我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

(,高53米)高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佛考查不清,認為"巴"佛鑿于"三至七世紀"之間,這是個不精確的估計數字,而我晉陽西山大佛,史籍明確記載鑿于北齊天保二年(551),時在六世紀。如按"巴"佛鑿于"七世紀"來說,我晉陽西山大佛要早一個世紀。比我國樂山大佛鑿于唐開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論高度,晉陽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晉陽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為東魏所建的大莊嚴寺。北齊天保二年(551),高洋賜額"開化",又稱開化寺,并依山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稱"大莊嚴石窟二寺",可見"西山大佛"當初是稱"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壽初年(602),建起了庇蓋大佛的大佛閣,改稱"凈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淵留守晉陽,復名開化寺。顯慶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則天來幸并州,瞻仰開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長史竇軌"速莊嚴備飾圣容","開拓龕前地,務令寬廣"。武則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長安后,經兩年時間,由皇帝內宮做了兩件袈裟,派專使馳馬飛送并州,給這兩寺大佛像賜披袈裟。

袈裟上裝飾的金銀珠寶大放異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巖,洞燭山川","道俗瞻睹,數千萬眾",轟動了并州。唐武宗滅佛時,大閣雖然失修破敗,但大佛未損。晚唐乾寧二年(895),晉王李克用竭河東之力,"計口隨錢,不可勝計",五年用工三十萬,重修了大佛閣。五代后晉開運二年(945),北平王劉智1 遠留守北京(晉陽),又修佛閣。這次重修的莊嚴閣,高五層,每層十三楹,二十六間,共一百三十間,將二百尺高的大佛庇蓋于內,可見閣之大。元末(1368),寺毀閣傾,火佛頭部掉落,殘磚破瓦和山間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晉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稱法華寺。顯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從此埋沒六百余年。

自北齊鑿佛,歷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有重修、擴建、瞻游、紀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遺有五代后晉和元、明的幾通碑刻已移臵太原雙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運,當仍在其處,共處當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對這尊大佛的考查,現僅觸及其一半,還需清理發掘。

山西蒙山大佛導游詞范文相關文章:

1.山西蒙山大佛導游詞5篇

2.山西蒙山大佛的導游詞范文5篇

3.5篇介紹山西蒙山大佛的導游詞范文

4.山西導游詞

5.山西王家大院導游詞5篇

6.精選5篇山西蒙山大佛導游詞

7.山西文化之旅導游詞

8.5篇介紹河南中原大佛的導游詞范文

9.最新的河南中原大佛導游詞范文

10.山西導游詞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電商運營 信息流廣告 網絡推廣 周易 易經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絡營銷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字典 社區團購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抖音代運營 易學網 互聯網資訊 成語 成語故事 詩詞 工商注冊 注冊公司 抖音帶貨 云南旅游網 網絡游戲 代理記賬 短視頻運營 在線題庫 國學網 知識產權 抖音運營 雕龍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學教程 常用文書 河北生活網 好書推薦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人才網 考研真題 漢語知識 心理咨詢 手游安卓版下載 興趣愛好 網絡知識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標交易 單機游戲下載 短視頻代運營 寶寶起名 范文網 電商設計 免費發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經典范文 優質范文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實用范文 古詩詞 衡水人才網 石家莊點痣 養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 鋼琴入門指法教程 詞典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 勵志名言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文玩 語料庫 游戲推薦 男士發型 高考作文 PS修圖 兒童文學 買車咨詢 工作計劃 禮品廠 舟舟培訓 IT教程 手機游戲推薦排行榜 暖通,電地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應 ps素材庫 短視頻培訓 優秀個人博客 包裝網 創業賺錢 養生 民間借貸律師 綠色軟件 安卓手機游戲 手機軟件下載 手機游戲下載 單機游戲大全 免費軟件下載 石家莊論壇 網賺 手游下載 游戲盒子 職業培訓 資格考試 成語大全 英語培訓 藝術培訓 少兒培訓 苗木網 雕塑網 好玩的手機游戲推薦 漢語詞典 中國機械網 美文欣賞 紅樓夢 道德經 標準件 電地暖 網站轉讓 鮮花 書包網 英語培訓機構
52269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全部电影| 免费在线黄色网址| 国产精品视频h| 手机看片福利在线| 浪荡女天天不停挨cao日常视频 | 夜色www国产精品资源站| 亚洲性图第一页|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成人性生活免费看| 欧美性狂猛xxxxxbbbbb|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99精品热线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四虎在线精品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影院| 尤物视频在线播放|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视频2018| 精品国自产拍天天拍2021| www.五月婷|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特级全黄一级毛片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资源中文在线|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www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亲密爱人在线观看韩剧完整版免费| 国产mv在线天堂mv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观看|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肥|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