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有一個有趣的公式:一條信息的表達=7%的語言+38%的聲音+55%的肢體動作。這表明人們獲得的信息大部分來自視覺印象。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演講手勢動作遵循原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演講手勢動作必須遵循的原則
1、雅觀自然
運用體態語言、動作要做到端正、高雅,符合生活美學的要求。人們聽演講,除了獲得信息,受到啟迪這外,也需要獲得美的享受。演講的體態動作要做到姿態優美、恰如其分,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演講者的手勢貴在自然,自然才見感情的真實流露,自然才能真實地表情達意,才能給人以美感。優美自然的體態語言還必須符合演講者的性別、年齡、經歷、職業及性格等特征。
2、保持三個協調
第一、手勢與全身的協調。演講者的手勢從來不是單獨進行的它的,它的一舉一式,總是和聲音、姿態、表情等密切配合進行的。演講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沒有動作的演講只能講話而已,但動作要和演講者的體態協調才美。
第二、手勢與口頭語言的協調。手勢的起落應和話音的出沒是同時的、同步的,不可互為先后。如果話說出去了,手勢還沒有做;或話已講完,手勢還在繼續,不僅失去了它的意義,而且也使聽眾感到滑稽可笑。第三、手勢與感情協調。演講中感情激昂時手的幅度、力度可大,否則小一點,手勢幅度和感情是成正比的。
例如:下面這段演講詞的動作幅度就應該大:
如果說,中國是頭沉睡的雄獅,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熱情去喚醒,讓他咆哮,讓他吶喊!
如果說,中國是條俯臥的巨龍,就更需要我們做主人的用雙手去托起,讓他騰飛,讓他振興,讓他永遠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到那里時,我們都將會自豪地說:“我是中國的主人。”
而下面的一段演講詞的動作幅度就必須小:
青年人有青年人的腳步,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腳步,但不管是誰,無論你邁的是什么樣的腳步,都是憑著兩只腳,一步一步地走完漫長而短暫的人生之路的。朋友們,我們正在走著這條路,請經常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腳步,更不妨仔細想想,在未來征途中,我們的雙腳該怎樣邁步,往哪邁步?
3、適宜、適量、簡練
一是與演講內容相適宜。手勢動作只有在與口語表達密切相配合時,其含義才最為生動具體。演講者的手勢必須隨演講的內容、自己的情感和現場氣氛自然地表現出來,手勢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應與演講的有聲語言、面部表情、身體姿態相適宜,協調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強去湊手勢。
二是手勢的多少要適量,要不多不少。手勢動作過多了,一兩句話一個動作就會顯得輕挑作態、喧賓奪主,會使聽眾感到眼花繚亂,聽眾甚至會拿演講者的動作開心。但是,如果演講者在臺上從頭到尾都不運用手勢,那樣就會顯得局促不安就會失掉演講的感染力和活力;演講者的氣質、風度也就無法體現出來,使聽眾不能深刻理解演講的思想內容而感到枯燥無味。
三是手勢動作要簡單精練。體態語言畢竟是口語的輔助手段,使用時切忌過多過濫,毫無節制,而應盡量做到少而精。正像說得多不一定就表明語言能力強一樣,態勢語言表演過多,不一定能加強演講效果。所以演講中的手勢動作應簡練、得體,寧少勿多。演講者每做一個手勢,都要力求簡單精練、清楚明了、干凈利索、優美誘人,不可瑣碎,不可拖泥帶水。小動作、碎動作千萬不要做,重復動作也不要多做。
4、因人制宜
在演講中態勢語的恰當運用可以表現一個人的成熟、自信、涵養、氣質和風度。演講者要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符合自己的身份、性別、職業、體貌的、有表現力的、合適的手勢。就性別而言,男性的手勢一般剛勁有力,外向動作較多;而女性的手勢主要是柔和細膩,手心內向動作較多。就年齡而言,老年演講者因體力有限,手勢幅度較小,精細入微;而中青年演講者身強力壯,手勢幅度較大,氣魄雄偉。就身高而言,個子比較矮小的演講者可以多做些高舉過肩的手勢來彌補不足,這樣可以自己形體顯得高大一些,而個子較高的演講者,可多做些平直橫向動作。
演講手勢30種
1.拇指式,豎起大拇指,其余四指彎曲,表示強大,肯定,贊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豎起小指,其余四指彎曲,合攏表示精細,微不足道或藐視對方,這一手勢演講中用得不多。
3.食指式,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彎曲并攏,這一手勢在演講中被大量采用,用來指稱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觀點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則表示強調,也可以表示數字“一”“十”“百”“千”“萬”……演講中右手比左手使用的頻率大,手指不要太直,因為面對聽眾手指太直,針對性太強。
4.食指彎曲或鉤形表示9、90、……齊肩劃線表示直線,在空中劃弧線表示弧形、
5.食指,中指,并用式,食指、中指分開伸直,其余三指彎曲,這一手勢在一些 歐美國際與非洲國家表示省略的意思,由前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演講中大量推廣。我們在演講中運用時一般表示21、20、200……
6.中指,無名指,小指三指并用式,表示3、30、300……
7.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并用式。表示4、40、400……
8.五指并用式。如果是五指平伸且分開,表示5、50、500……如果指尖向上并攏,掌心向外推出,有向前,希望等意思,顯示出堅定于力量,又叫手推式。
9.母子,小指并用式。拇指與小指同事伸出,其余三指并攏彎曲,表示6、60、600……
10.拇指食指并用式。拇指,食指分開伸出,其余三指彎曲表示8、80、800……如果并攏表示肯定,贊賞之意,如果二者彎曲靠攏但未接觸,則表示“微小”“精細”之意。
11.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這”“這些”。用力點表示強調,也表示數字7、70、700……
12.O型手勢,又叫圓形手勢,曾風行歐美,表示“好”“行”的意思,也表示“零”
13.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張開,其余彎曲,這一手勢包容量很大。區域不同意義有別:手部抬高表示“贊美”“歡欣”“希望”;平放是“乞求”“請施舍”;手部放低表示無可奈何,很坦誠。
14.俯手式。掌心向下,其余狀態同仰手式。這是審慎的提醒手勢,演講者有必要抑制聽眾的情緒,進而達到控場的目的,同時表示表示反對、否定之意;有時表示安慰、許可之意;有時又用以指示方向。
15.手切式。手剪式的一種變式。五指并攏,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皮下,表示果斷,堅決、排除之意。
16.手啄式。五指并攏相夾相觸。,指尖向上,就像一個收緊了開口的錢包,用于強調主題和重點,也表示探討之意。
17.手剪式。五指并攏,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兩手同時運用,隨著有聲語言左右分開,表示強烈拒絕。
18.手抓式。五指稍彎,分開、開口向上。這種手勢主要用來吸引聽眾,控制大廳氣氛。
19.手壓式,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掌一下一下向下壓去。當聽眾情緒激動時,可用這手勢平息。
20.手推式,見“五指并用式”
21.撫身式,五指自然并攏,撫摸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以這種手勢把手放在胸前,往往成為一些演講者的習慣手勢。
22.揮手式。手舉過頭揮動,表示興奮、致意;雙手同事揮動表示熱情致意。
23.掌分式。雙手自然撐掌,用力分開。掌心向上表示“開展”、“行動起來”等意。掌心向下表示“排除”、“取締”;平行伸開表示“面積”、“平面”之意。
24.拳舉式。單手或雙手握掌,平舉胸前,表示示威、報復;高舉過肩或揮動或直捶或斜擊,表示憤怒,吶喊等。這種手勢有較大的排他性,演講中不宜多用。
25.拳擊式,雙手握拳在胸前做撞擊動作,表示示威間的矛盾沖突。
26.拍肩式,用手指拍肩擊膀,表示擔負工作,責任和使命的意思。
27.拍頭式,用手掌拍頭,表示猛醒、醒悟、頓足,表示憤恨、哀戚、傷悲。演講中歐姑娘不太多用。
28.搓手式。雙手摩擦,意味做好準備,期待取勝;如果速度慢表示猜疑;在冬天則表示取暖;拇指與食指或其他指尖摩擦,通常暗示對金錢的希望。
29.顫手式。單手或雙手顫動,必須與其他手勢配合才表示一個明確的含義。
30.雙手撫胸表示沉思、謙遜、反躬自問。如果以收撫頭表示懊惱,回憶等。
演講手勢的分類
演講手勢的分類一、按表達功能特點分類:
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情意性手勢。在演講中運用較多,表現方式也極為豐富。這種手勢語,主要用于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內容,能表達出演講者的喜、怒、哀、樂。它的表達情深意切,感染力強。
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指示性手勢。這種手勢主要用于指示具體人物、事物或數量,給聽眾一種真實感。它的特點是動作簡單,表達專一,一般不帶感情色彩。指示性手勢有“實指”和“虛指”之分。實指涉及的對象是在場聽眾視線所能看到的;虛指涉及的對象是遠離現場的人和事,是聽眾無法直接看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象形性手勢。這種手勢主要用模擬演講中的人或物的形狀、高度、體積、動作等,給聽眾以生動、明確、形象的印象。這種手勢常常略帶夸張色彩,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過分的夸張和有過多的表演痕跡。
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象征性手勢。這種手勢的含義比較抽象,如果能配合口語,運用準確、恰當,則能啟發聽眾的思考,引起聽眾的聯想,給聽眾留下鮮明的具體的印象。
演講手勢的分類二、按活動的區域分類:
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肩部以上,稱為上區手勢。手勢在這一區域活動,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悅、祝賀等;手勢向內、向上,手心也向上,其動作幅度較大,大多用來表示積極肯定的、激昂慷慨的內容和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肩部至腰部,稱為中區手勢。手勢在這一區域活動,多表示敘述事物、說明事理和較為平靜的情緒,一般不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其動作要領是單手或雙手自然地向前或兩側平伸,手心可以向上、向下,也可以和地面垂直,動作幅度適中。
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腰部以下,稱為下區手勢。手勢在這一區域活動,一般表示憎惡、鄙視、反對、批判、失望等。其基本動作是手心向下,手勢向前或向兩側往下壓,動作幅度較小。
演講手勢的分類三、按使用單、雙手分類:
單手做的手勢叫單式手勢;用雙手做的手勢叫復式手勢。它們能在不同程度上輔助口語的表情達意。在運用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感情的強弱。一般來說,講到批評或表揚,肯定或否定,贊同或反對時,其情感特別強烈時,則可用復式手勢。在一般情況下,用單式手勢較為合適。
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聽眾的多少。一般來說,會場較大,聽眾較多的場面,為了強化手勢的輔助作用,激發聽眾的情感,可以用復式手勢。反之,用單式手勢較為合適。
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內容的需要。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這是決定用單式手勢或復式手勢的最根本的依據。如果離開了內容的需要,即使會場再大,聽眾再多,也不宜用復式手勢。同樣,根據內容的需要,應該用復式手勢時,如果使用單式手勢,則顯得單薄無力。
演講手勢動作遵循原則相關文章:
★ 演講的手勢技巧分類及規則
★ 演講中常用的11種手勢介紹
★ 演講的手勢及動作
★ 關于演講比賽之手勢運用技巧
★ 演講手勢大全
★ 演講手勢注意事項
★ 關于男士演講時的基本手勢
★ 演講手勢的30種表達方式
★ 演講手勢技巧及方法
上一篇:演講時常用的手勢
下一篇:演講中手勢的運用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