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是一種堅定的民族精神,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們要用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繪祖國未來的宏圖,將一片丹心獻給祖國。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建國70周年我與祖國共成長優秀文章,希望能幫助你們!
我與祖國共成長優秀文章(一)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從小爺爺就教我讀詩,尤其是陸游和杜甫的,幼時的我,自然不懂詩人對祖國的深厚情懷,只聽得爺爺將他讀得慷慨豪邁,我跟著學。漸漸的我也懂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為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只有“大愛”才能讓中國仍然屹立不倒。不是既有“大愛”怎能沒有“小愛”呢?在家里,我學著尊老,愛老,敬老,“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作為中國人,“根”不能丟。母親曾因兒女相互殘殺傷心哭泣,現在我們要學會“仁愛″,跟人之間要多一份仁愛,共同進步,祖國不得不成長。
現在中國較以前發達了,中國人也逐漸富裕了。但是道德卻以低下。外國的旅游景點上竟會用中文當提示語————禁止拍照。切勿亂扔垃圾。的確也是時候改善自己的德行了,做一回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作為學生的我也應提高修養,努力向上了。
夸夸其談,并不是愛國。作為中學生,其實在我看來,愛國要從小事做起事雖小,只要去堅持,積小成大,積善成德,逐漸我們會成為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知道了這些,我也開始我的“愛國”了————在教室里我擦凈了一塊塊玻璃,拾起了一團團廢紙,熱愛著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有的會為他人提供一些幫助,讓彼此傳遞著關愛和溫暖……
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民族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紀念日,原來,母親已經度過了七十個春秋。祖國是我們生命的搖籃,是哺育全中國人民的母親,更是一個溫馨可愛的家。我常想,作為中國人,我為有這樣一個偉大堅強的母親感到自豪。
我與祖國共成長,我在成長,祖國也會更加騰飛發達。每個人都必須走過這段成長之路,一步步向前走,才能為國獻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與祖國共成長優秀文章(二)
祖國是我們的母親,一代一代的炎黃子孫在祖國的懷抱中成長,今年,祖國已經建國70年了,在這70年里,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我們家三代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來了。
我爺爺小的時候,家里沒有錢,只讓上幾天學,只要能認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每天上學都要走好遠的路,天沒亮就去上學了。回來還要到地里拔草、澆水,還要照顧弟弟、妹妹。
到了爸爸這一代,人們的生活有了一些改善,但仍然不富裕,雖然都可以上學了,但一放學就得回家做飯。整天吃得是苞谷面饃饃,只有到過年了才能見到魚和肉,那時興的事,就是到夏天,每天都能吃上五分錢一根的冰棍。到了我們這一代,祖國的經濟強盛了、科技發達了。孩子們衣食無憂,學校要進好的,衣服要穿的,吃飯進館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家家都有電視、電腦,許多家里都有了私家車,到了周末或假期孩子們隨父母乘飛機、坐火車去祖國各地,甚至去國外旅游。
僅僅是我們這三代人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祖國飛速發展,這樣的變化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有精心照顧我們的家長,我們生活如此的美好幸福,我們怎能不珍惜眼前的這一切呢?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我與祖國共成長優秀文章(三)
我非常感恩母親,選了一個吉日良辰,讓我在新中國成立之日來到了人間。耳旁響徹的是開國的禮炮,眼前飄揚的是五星紅旗,心中跳躍的是祖國的脈搏。從此,我與新中國同呼吸、共成長,親歷了新中國七十年來由貧窮落后到富強文明的滄桑巨變。我的每個生日都沾滿了新中國的喜氣,在“舉國同慶”的熱鬧非凡中度過。還是同樣的原因,我曾接受過媒體的采訪,上過報紙“新中國的同齡人”專欄專版,很是自鳴得意,幸福滿滿!
記得剛上初中時,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文題:《可愛的中國》讀后感。眾所周知,《可愛的中國》是__烈士的獄中遺著。書中那用血淚寫成的的文字,那為國為民獻身的高尚情操,那為了新中國的解放而視死如歸的堅定信仰,無不給人以心靈震撼!雖然當時我還年小,理解能力膚淺,但是如何以實際行動爰祖國?長大后要為祖國做些什么?……這些人生的大命題,也同樣給了我幼稚心靈以叩問。長大了,上大學了,參加工作了,才逐漸明白,作為新中國的同齡人,在享受幸運的同時,就更應該為新中國的建設盡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父母自小就教導我,人要知足,要感恩。新中國把我這個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培養成了大學畢業生,的回報就是用自己所學的專長,盡心竭誠為祖國服務。雖然我學的是與地質毫不相干的醫療專業,但卻與912地質隊結緣近四十年,直至退休。我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留在了地質隊,都獻給了祖國的地質事業,此生無悔。
我分配到912隊工作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大隊部基地設在臨川縣郊外的一家廢棄糖廠的舊址,離縣城有五六公里。基地的各方面件條件差,生活較為艱苦。大隊部的辦公和住房都是老糖廠五十年代建的舊房。我婚后住的是那種半截磚、半截籬笆墻的泥瓦平房,二十平米的大小,不隔音,大聲說句話隔壁都能聽見。后來有了小孩,仍是那間房。兒子大了,只好在房里另鋪張床,房中間拴根鐵絲,拉塊布簾作隔檔。廚房則是另外搭建的,僅幾平米的用油氈、竹片做材料的一間棚子。衛生間是外面的公共廁所,洗澡就得從鍋爐房提熱水去公共澡場解決。如此窘境,一過就是十幾年。條件之艱苦,會讓現在的年輕人難以置信。后來雖然逐漸有所改善,但是難有根本好轉。
一直到了九十年代初,大隊部基地由臨川搬遷至鷹潭市區,才有了徹底的改觀。借助礦業經濟的發展,基地的面貌煥然—新了。大院不僅矗起了一棟棟漂亮的樓房,還建起了休閑廣場、文化室、閱覽室、健身房、籃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室、游藝室……院子里“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整潔靚麗的大院,引得周邊市民羨慕嫉妒恨。有的美女靚妹則以身相許,成了隊上職工的媳婦。我三口之家住上了廚、衛、廳、臥俱全的百多平米面積的套房,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我的一位大學同學來我家做客,看了我的住房和周圍環境后贊許說,地質隊還真的不錯!是的,地質隊終于華麗轉身,由“窮苦”走上了“富裕”。以前遭人嫌棄的“糠渣餅”嬗變成了討人喜歡的“香餑餑”。真可謂“好風憑借力,扶搖上青云。”地質隊乘的正是改革開放的好風,借的也是改革開放的偉力。
回眸自己近四十載的地質人生,雖然不在找礦一線,但是能為地質事業盡力做好一份后勤服務工作,也算是另種付出吧。每當我目睹找礦人從早年使用的羅盤、地質錘、放大鏡“老三件”更新為現在使用的GPS、機算機、數碼照相“新三件”時,打心眼里為地質事業的發展進步而贊佩!每當談起912隊地質人矗起的永平銅礦、冷水銀礦、朱溪鎢礦……豐碑的背后,也流淌有后勤服務職工的汗水時,總有一種情不自禁的高興和自豪。
我感恩父母,感恩祖國。他們使我踐行了做人的基本底線:于浮躁中守一份淡定,于功利中守一份清貧,于紅塵中守一份自律,于熱愛中守一份真誠。唯如此,人生的路才走得踏實,無怨無愧!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彈指間我已退休十年了。祖國這十年的發展變化更是燦爛輝煌!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地礦事業與時俱進,也非同日而語。退休后雖然移居他鄉,但每次回到隊上,那種揮之不去割之不舍的情愫總是縈繞于心,難以釋懷,回家的那種感覺,真好!每當耳聞目睹隊上在地質找礦、轉型發展、福祉民生、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績,心中總不由竊竊欣喜。我們退休職工不僅按月足額領到退休金,而且還分享了大隊發展的紅利。如每年發放防寒降溫費、節假日補貼、各類獎金;安排療養、參觀;成立老年人文體活動協會、開展適宜老人的多種文體活動等等,“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教,”皆緣于隊上經濟的發展。一種心滿意足感由然而生,并為我是**地礦人而揚揚自得。
值此新中國七十華誕來臨之際,歡呼、慶賀、興奮、激動、高興、自豪、驕傲……再多的詞匯都覺貧乏,再多的語言也顯蒼白。我最想說的還是永藏于心的那句話:我幸福,我與新中國同齡!
我與祖國共成長優秀文章(四)
“2018年,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這些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干出來的,是新時代奮斗者揮灑汗水拼出來的”“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主席發表的2019年新年賀詞,滿懷深情回望奮斗,滿懷激情呼喚奮斗。億萬人民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體味著奮進中國砥礪前行的征程,堅定了繼續逐夢圓夢的腳步。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變化的是主題和使命,不變的是奮斗的姿態、實干的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改革開放40年來,以時間為坐標書寫的壯闊歷史,靠的正是千千萬萬普通人并肩奮斗匯聚起的磅礴偉力。過去6年多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昂揚進取,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輝煌成就與閃亮記憶交織,譜寫了復興路上又一篇自強不息的壯美華章。
我們要站在當下眺望未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個個遠大的目標與夢想構成一幅新的宏偉藍圖。“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唯有奮斗是其橋梁;目標無法自動抵達,唯有奔跑才有遠方。
我們要始終保持奮斗姿態,才能同心同德造福人民。決勝全面小康的進程中,事關民生的事情須臾也不能放松。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我們黨就能凝聚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力量。
我們要始終保持奮斗姿態,才能攻堅克難御風向前。當前,深化改革發展任務重、難點多,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奶酪”多,國際環境中難免遇到亂云飛渡、風吹浪打。面對困難與挑戰,需要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扭住中心任務科學推動發展,凝聚實干動力,在搏擊風浪中朝著既定方向不斷邁進。
我們要始終保持奮斗姿態,才能面向世界攜手共建。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信心和決心不會改變,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誠意和善意不會改變。中國將永遠向世界敞開懷抱,與國際社會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一個更加和平、更加繁榮、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凡為過去,皆為序章。我們在幾十年里積累起來的豐富發展經驗,是面向未來保持定力、消除疑慮、堅定自信的強大基石。“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讓我們以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擼起袖子加油干,在有機遇也有挑戰的2019年,共同創造更多輝煌,為新中國70周年的華誕交出滿意答卷。
我與祖國共成長優秀文章(五)
我們的時代是變革的時代,我們的時代精神是奮斗精神。改革的號角引領著我們奮斗、前進。七十年前,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雨便滋潤了大江南北。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大漠,我們的國家一步步打開大門迎接世界。電視機、手表、汽車接踵而至,飛入尋常百姓家。泥濘的土路變成了平整的柏油路,荒蕪的漁村變成了高樓林立的大都市。老百姓從吃不飽到小康,再到全面發展的美好的生活需要。人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一天比一天熱鬧。那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早已一去不復返。而在世界上,中國更是真正“站了起來”、強了起來。我們有蛟龍下海、神舟探月,有時速三百五十公里的“復興號”,有世界第一的量子衛星“墨子號”,我們有看得最遠的望遠鏡“FAST”天眼。這一切都離不開兩個字——奮斗。正如晚清留學生羨慕外國車水馬龍一樣,如今的我們也迎來大變革:我們也有了令人羨慕的“大國名片”。聽從時代浩浩湯湯之大潮,順應改革的號角,年輕的人們,接過奮斗的接力棒,你們準備好了嗎?我們的時代是追夢的時代,我們的時代精神是奮斗精神。七十年艱苦追夢路漫漫,不覺回首遍地花開。偉大的變革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中華赤子的追夢奮斗。新中國成立之初,當美蘇早已展開“星球大戰”逐鹿太空時,中國卻只能遙望天空做著“航天夢”,錢學森、鄧稼先等一批愛國科學家毅然回國,投身航天事業,從此我們先是有了“東方紅”衛星,不久又迎來了“神舟”載人飛船,再到如今“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我們從無到有,從落后到,中國人不僅在太空留下了身影,還驕傲地向世界證明:中國是第一個登陸月背的國家。或許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國夢已實現,但請年輕的人們不要忘卻了那個追夢的時代,還有那用青春澆灌共和國夢想之花的前輩們。奮斗是我們的時代精神,也是我們永遠的使命。生命不息,奮斗不息。奮斗筑造我們的時代。可曾想過,是什么使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是什么讓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是天時地利,不,是奮斗不息!中華民族從來生于憂患,從來勇于面對多災多難,但正因為奮斗,我們戰勝洪水,戰勝病疫。正因為奮斗,我們讓滾滾黃沙成綠洲。沒有那些篤志創新的“科技先鋒”,沒有那些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以及無數堅守奮斗的人們,哪得如此成就?奮斗吧,青年們,讓我們拉起袖子加油干!創造更輝煌的未來!我的時代在那頭,你的時代在這頭,中間連接著奮斗。年輕的人們,你們了解了我們的時代,那你們準備好迎接你們的時代了嗎?
祝青年們:夢想成真,幸福美好,未來更輝煌!
相關文章:
1.2019建國70周年
2.2019時代新人說的我與祖國共成長的建國70周年演講稿精選5篇
3.2019建國70周年和祖國一起成長作文5篇
4.最新2019我與祖國共成長主題優秀征文5篇
5.2019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的建國70周年優秀演講稿5篇精選
6.2019獻禮建國70周年的我和祖國共成長的優秀愛國范文精選
7.2019建國70周年我與祖國共成長的優秀學生愛國范文精選5篇
8.2019歌頌建國70周年我與祖國共成長演講稿5篇
9.2019我和祖國共成長的時代新人說建國70周年的演講稿5篇精選
上一篇:有關青春的勵志經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