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和實驗的方法等是在生物學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生物學的發展史上,這些方法依次興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上冊生物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上冊生物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知識點
生物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狀。如:人的高、胖、單眼皮、白化等。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相對性狀。如:有耳垂與無耳垂;單眼皮與雙眼皮;能卷舌與不能卷舌。生物的性狀是通過生殖細胞傳給后代的,這樣的現象叫做遺傳。
生殖細胞具有遺傳功能,是因為細胞核中含有遺傳物質――染色體。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主要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從結構上看,DNA分子構成雙螺旋結構。它可以分成許多小單位,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可以控制不同的性狀。遺傳物質中決定生物性狀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從大到小的關系為:染色體>DNA>基因
在遺傳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發生的變化:精子染色體數(23條)+卵細胞染色體數(23條)=受精卵染色體數(23對)=體細胞染色體數(23對)
在人的體細胞中,控制性狀的基因一般是成對存在的。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叫做顯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隱性基因。如果體細胞內的這對基因,一個是顯性基因,另一個是隱性基因,則表現出顯性基因所決定的遺傳性狀。
近親之間,許多基因來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攜帶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樣,近親結婚所生子女的遺傳病患病率就遠遠高于非近親結婚所生子女的遺傳病患病率。禁止近親結婚是預防遺傳病發生的有效措施。近親指的是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遺傳病。常見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生物在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不同個體之間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叫做生物的變異現象。變異現象是普遍存在著的。生物的變異有些是可以遺傳的,有些是不可以遺傳的。可遺傳的變異是指生物體能夠遺傳給后代的變異。是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引起的。不可遺傳的變異是指生物體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引起的變異。由于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一般只表現在當代而不會遺傳下去。
在自然界中,每種生物都可能產生變異,變異可以產生新的生物類型,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始材料。對于生物自身來說,有的變異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如小麥的矮桿、抗倒伏,有的變異則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如白化苗。
初中生物記憶順口溜大全
諧音串記憶法
1、細胞的結構中有關細胞膜的記憶:線葉雙無心糖。
即:線粒體、葉綠體有雙層膜,沒有膜結構的是中心體和核糖體。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單細胞生物區分記憶原核生物:一(衣原體)支(支原體)細(細菌)藍(藍藻)
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團(藻)酵母(菌)發霉(菌)了。
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細胞器:原(原核生物)來有核(核糖體)
消化和吸收
口咽食胃小大腸
分工全都不一樣
口嚼舌攪淀粉消
胃內蛋白有走掉
小腸里面最重要
胰液膽汁湊熱鬧
消化吸收一肩挑
三類營養要記牢
消化系統的組成知識點
消化道:
口腔:牙齒咀嚼食物;舌攪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幫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與氣體的共同通道(消化道與呼吸道在這交匯)
食道:能蠕動,將食物推進胃中
胃:(1)胃蠕動,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
小腸:(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腸,肝臟分泌的膽汁與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腸
(2)腸腺分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3)通過蠕動,使食物與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大腸:通過蠕動,把食物殘渣推向肛門
肛門:糞便由此排出
八年級上冊生物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知識點相關文章:
★ 八年級上冊生物人教版知識點歸納總結
★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最新匯總2021
★ 八年級2021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 最新的八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
★ 2021年初中生物重點知識點最新
★ 初中地理會考必背知識要點匯總2021
★ 中考總復習地理必背知識點匯總2021
★ 高考高中生物復習資料大全
★ 2021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史上最全
★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第二章知識點歸納總結
上一篇:生物必修一走進細胞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