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方法同樣可以分為幾項,其中主要的有:
第一項:常用的閱讀方法
1.可以“翻閱一本書”;
2.可以“瀏覽”、“走馬觀花地閱讀”一本書。在這種情況下,善于讀書的人一般也只能抓住對他來說最本質的或最重要的東西;主要的思想、事實等等。
3.慢條斯理地,不是從頭到尾地,而是“有選擇”地閱讀:讀得不快,但很扎實,有些部分略而不讀。例如,在歷史小說中略過歷史插曲,如《伊利亞特》中的“兵艦名稱一覽表”。
4.全面閱讀,從不遺漏,但對材料不進行專門研究。
5.最后,可以用“深入研究”書的內容的方法去讀,而且這種方法是閱讀方面最好的經驗。誰要是沒有用過,現在也不善于用深入研究的方法讀書,那就永遠也達不到一般所說的善于閱讀一本書的目的。
第二項:消極閱讀和積極閱讀
在消極閱讀時,我們好像完全屈從于作者的意志。既不批判,甚至也不作明確的評價。我們只是簡單地感受他的思想、感情、藝術形象;暫時和他的個性融合在一起,用他的眼光看一切,沉浸在他的感受之中。我們生活在作者所描述的世界里,暫時忘掉自己,忘掉“自我”本身。讓喜歡詩的人回憶一下,他是怎樣讀自己所愛戴的詩人的作品中他最喜愛的詩篇的。在積極閱讀時則相反,我們總是從“自我”出發,評價作者的思想,有的贊成,有的進行批判,按照自己的觀點反復進行研究,并做出結論等等。這里最典型的情況是閱讀與自己的觀點相反的文章。
第三項:膚淺的閱讀和深入的閱讀
用簡單的幾句話很難說明這種區別及其實質。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有所體會,所以只是批幾點就夠了。還是先讓我們打個比喻吧。假設在我們面前有一大桶水,如果我們把棍子的一頭插入水中一點兒,并用它攪動,水的表面就開始轉動,但比較淺。把棍子再插深點,繼續用它攪動,更多的水開始轉動,如果我們把棍子插到底,并加以攪動,那么所有的水很快就都轉動起來了。這個粗淺的比喻多少能說明一點兒膚淺的閱讀和深入閱讀的區別。閱讀時花費的精力越大,我們所讀的東西同我們的思想、感情中已有的東西聯系得越緊,那么閱讀也就越深入。由于深入閱讀的結果,書的內容應該為我們所“掌握”,我們“自己的東西”。既然我們贊成這些內容,如果“被領悟”,不僅對個性的某一方面,而且對一個人的行為本身起決定作用,因為個性的某一方面是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的。眾所周知,一本被深入閱讀過的、認真考慮的、徹底感受過的書,往往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膚淺的閱讀,只需用最起碼的精力進行,通常只要達到勉強懂得在說些什么的程度就行了,當然,這里根本談不上“掌握”。
第一項:常用的閱讀方法
1.可以“翻閱一本書”;
2.可以“瀏覽”、“走馬觀花地閱讀”一本書。在這種情況下,善于讀書的人一般也只能抓住對他來說最本質的或最重要的東西;主要的思想、事實等等。
3.慢條斯理地,不是從頭到尾地,而是“有選擇”地閱讀:讀得不快,但很扎實,有些部分略而不讀。例如,在歷史小說中略過歷史插曲,如《伊利亞特》中的“兵艦名稱一覽表”。
4.全面閱讀,從不遺漏,但對材料不進行專門研究。
5.最后,可以用“深入研究”書的內容的方法去讀,而且這種方法是閱讀方面最好的經驗。誰要是沒有用過,現在也不善于用深入研究的方法讀書,那就永遠也達不到一般所說的善于閱讀一本書的目的。
第二項:消極閱讀和積極閱讀
在消極閱讀時,我們好像完全屈從于作者的意志。既不批判,甚至也不作明確的評價。我們只是簡單地感受他的思想、感情、藝術形象;暫時和他的個性融合在一起,用他的眼光看一切,沉浸在他的感受之中。我們生活在作者所描述的世界里,暫時忘掉自己,忘掉“自我”本身。讓喜歡詩的人回憶一下,他是怎樣讀自己所愛戴的詩人的作品中他最喜愛的詩篇的。在積極閱讀時則相反,我們總是從“自我”出發,評價作者的思想,有的贊成,有的進行批判,按照自己的觀點反復進行研究,并做出結論等等。這里最典型的情況是閱讀與自己的觀點相反的文章。
第三項:膚淺的閱讀和深入的閱讀
用簡單的幾句話很難說明這種區別及其實質。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有所體會,所以只是批幾點就夠了。還是先讓我們打個比喻吧。假設在我們面前有一大桶水,如果我們把棍子的一頭插入水中一點兒,并用它攪動,水的表面就開始轉動,但比較淺。把棍子再插深點,繼續用它攪動,更多的水開始轉動,如果我們把棍子插到底,并加以攪動,那么所有的水很快就都轉動起來了。這個粗淺的比喻多少能說明一點兒膚淺的閱讀和深入閱讀的區別。閱讀時花費的精力越大,我們所讀的東西同我們的思想、感情中已有的東西聯系得越緊,那么閱讀也就越深入。由于深入閱讀的結果,書的內容應該為我們所“掌握”,我們“自己的東西”。既然我們贊成這些內容,如果“被領悟”,不僅對個性的某一方面,而且對一個人的行為本身起決定作用,因為個性的某一方面是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的。眾所周知,一本被深入閱讀過的、認真考慮的、徹底感受過的書,往往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膚淺的閱讀,只需用最起碼的精力進行,通常只要達到勉強懂得在說些什么的程度就行了,當然,這里根本談不上“掌握”。
上一篇:王蒙的讀書主張
下一篇:讀書應在什么上面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