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拔筆兔范文大全網!

創業者的心得感悟

天下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每當我們提起創業,有很多人對創業者有諸多的感想,有人說:創業多難呀,十有89都會失敗;創業最難的是資金,融資多難啊,為了獲得投資跟孫子似的;也有人說:創業最難的是沒有專業技能;還有人說:創業最難的是沒有好的合作伙伴等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創業者感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個CEO的血淚教訓:創業七年,我犯過的那些錯誤

在騰訊曾拿到“C”等級,幾乎要被勸退的王信文,決定出來創業,跟幾位從騰訊出來的同事們一手創辦了游戲公司“莉莉絲”。

很快,憑借著《刀塔傳奇》單月收入超2億的亮眼成績,莉莉絲一躍成為游戲行業的一匹黑馬。

之后,莉莉絲趁熱打鐵,游戲出海,全球布局,如今莉莉絲一度成為出海中國游戲公司的收入前五名,比肩的都是上市大廠,如騰訊、網易、IGG等。

亮眼的成績背后,作為創始人的王信文(中歐創業營四期校友)有著大把“辛酸淚”,他回顧自己過去七年的創業經歷,總結出自己犯過的幾大錯誤,希望這些血淋淋的教訓能給同在創業的你帶去一些啟發。

以下內容摘自王信文個人公眾號“王信文”(ID:kenny_ideas):

今天寫寫我在創業的近七年中,犯過的幾個常識性錯誤和不容易被發現的高級錯誤。

先說“常識性錯誤”,也叫低級錯誤,這些錯誤背后的道理看起來都太簡單了。不過,故事都是真實的,犯過的錯是血淋淋的。

01 不關注競爭對手

牛逼的公司都很喜歡這么說。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很多場合都半開玩笑地說:“不要關注你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又不給你錢。”

微信的創始人張小龍,最近在點評“子彈短信”APP的時候也說:“看了一眼截圖,還不值得我安裝體驗一下。我們將來會落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不了解用戶,而不是因為我們不了解競爭對手。”

聽起來都特別有道理,對不對?我曾經也是這么覺得的。因為我們公司做的游戲曾經也在中國的APP暢銷榜第一待過一年。那個時候,我也從來不看競爭對手的游戲。

直到有一天,我下了一堆友商的產品體驗了一下,才大吃一驚:原來友商的產品畫面、玩法的進化程度,已經大大超過了我的想象。

于是我才明白:了解競爭對手,其實是非常好的了解用戶的途徑。而不關注競爭對手,其實是一種鴕鳥心態,把自己封閉起來,然后自我感覺良好。

用戶喜歡什么、需要什么,他們不一定有機會用自己的嘴巴告訴你,但是,他們一定會用自己的錢和時間投票。如果某個競品的市場表現好,一定說明了它在某些方面更符合用戶的需要。

關注和了解競爭對手后,初級的方法是:照抄。而高級一點的方法是:洞察用戶在使用產品背后的需求,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融入到自己的產品里。

貝索斯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其實他的公司有個“競爭情報組”(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在美國職場人脈網站LinkedIn上面一搜,可以搜到亞馬遜有很多這樣的職位在招聘。而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其他電商網站上大量購買商品,評測他們的各種服務,然后匯報給貝索斯。

02 不想花大力氣招聘關鍵人才

設想一下,公司要開展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全新業務,需要一個新的負責人。如果你是CEO,你會從已有的得力干將里提拔一個,還是從市場上招聘一個有類似經驗的人?

過去幾年,我大部分時候都選擇了前者。為什么呢?因為這樣做最輕松啊。

但最后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團隊往往需要浪費很多時間,走很多彎路,才能最終走到正確的方向上。究其原因,對不熟悉的領域,我們常常低估了做成的難度,而又高估了學習的速度。

03 不相信管理

這點說起來特別可笑,但確實是真事。我在之前的公眾號中寫過,我曾經在騰訊工作了近4年,但混的特別差。沒有帶過任何人,沒有任何管理經驗。在我離職前一年的一次考評中,我甚至被打了“C”,幾乎是勸退的意思。

我創業之初的幾個重要伙伴,也都是來自騰訊。但是因為我在騰訊的資歷比較淺,所以我找來的人,也都沒什么管理經驗。如果他們當時就知道我被打了C,估計都不會跟我一起創業。

但是好死不死,創業的第一個項目居然做成了。一堆沒有任何管理經驗的人,也能做成事,這讓我更相信了一件事:管理不重要。

一個認為管理不重要的人,會把公司做成什么樣子呢?答案就是一團糟。

1)我看不慣對各種執行細節指手畫腳,并美其名曰“扁平化”的管理。

公司人少的時候,問題還不嚴重,可公司上了幾百人的時候,問題立刻出來了:因為我什么事情都可能管,所以很多負責人對業務缺少完整的決策權。沒了權力,責任也模糊了。

更嚴重的是,時間久了,大家都不把事情當自己的事,只把事情當成是“老板的事情”。

現在,我對扁平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向所有人了解情況,但是只跟少數人討論決策。

2)選擇關鍵崗位負責人時,我不看重管理經驗,只看重專業能力。

結果就是我選中的這個負責人,經常把自己累個半死,但是團隊的整體產出完全不行。帶團隊,真的是需要經驗的。專業能力,和帶團隊能力,是兩種關聯性比較低的能力。前者是對事情的理解,而后者需要對人的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

3)我拒絕在公司搞績效考評和職級評估。

前面說了,因為我自己就是績效考評的受害者,所以我不想在自己的公司里搞這套。但是后來同事們不干了:他們需要來自公司的反饋,他們需要可預期、有節奏的成長反饋。所以2017年,公司到了300人的時候,我才在同事們的壓力下,把績效考評補上。

終于有一天我明白了,如果我覺得自己的管理理念很先進、很時尚,那一定是錯覺。那只是因為公司小而已。如果公司人數多了,就應該老老實實學習大公司的做法。管理是一門很復雜的科學,沒有足夠經驗時就想搞創新,太難了。

04 用KPI驅動業務

說完常識性錯誤,也就是低級錯誤,現在我們說說我創業以來犯的“高級錯誤”。

所謂高級錯誤,就是這些錯誤背后的道理并非顯而易見。有些我今天認為錯誤的事情,還在被商學院以及很多創業者被作為正面案例。

先說第一條錯誤,用KPI驅動業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簡單來說,就是把薪酬、獎金跟一些關鍵業務指標掛鉤。關鍵指標可能是收入、利潤、股價、活躍用戶數、增長率等等。這是一種相當流行的做法。我在騰訊上班的前同事經常發一張很搞笑的表情圖,圖上是馬化騰瞪著眼睛看著你,下面寫著一行字:“KPI完成了嗎?”

用KPI來驅動業務會帶來什么問題呢?可能帶來2個問題。

1)短視

2016年,我非常希望公司的海外業務能快速增長。有一次,我把產品和市場團隊的負責人叫到一起開會,討論怎樣才能在一個季度里做到收入增長30%。團隊表示非常困難。

也許是那天我情緒上來了,也許是受到了那段時間流行的“狼性文化”的影響,我要求團隊必須達成目標。并且,為了增強團隊的動力,我承諾了一筆數額不菲的獎金。

結果你猜怎么樣?團隊果然達成了30%的增長目標。但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后果:產品數據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顯著下滑。

等我仔細回顧時,才發現:為了達成目標、獲得獎金,團隊對產品做了非常短視的改動:把一些商品做了大幅的打折,并且把一些過去非常稀缺、從不售賣的商品,以很低的價格賣出去了。

于是我才明白:制定短期目標,并且讓目標跟獎金強掛鉤,就是在逼團隊變得短視。

一個季度太短,那一年夠長嗎?有時候也不夠。有些投資人會要求被投公司對賭利潤,這也會讓公司變得短視。

亞馬遜和Google在近兩年的公開文件中顯示,他們都不再把高管的薪酬跟業績指標掛鉤。這兩個公司都是“長期主義”的堅定擁護者。但是蘋果的CEO庫克的薪酬,卻與股價高度掛鉤。如果喬布斯還在,相信應該不會是這樣的。

2)動作變形

如果醫院有一個很強的KPI是降低死亡率,會導致什么結果?會導致醫院拒絕接受真正有生命危險的病人,顯然,這與醫院救死扶傷的初衷相違背。

大部分理發店會給理發師提供辦卡收入的提成。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理發師一定會一邊剪頭發,一邊喋喋不休地勸你辦卡。

我國很多的法院,以“調解率”作為法官的重要考核指標。法官的基本職責,從公正審判,變成了調解矛盾,類似居委會大媽的角色。

所以,即使是看起來很好的初衷,在KPI的強指引下,也會導致動作變形。

綜上所述,KPI是一無是處嗎?也不是。如果要完成的目標非常清晰,且完全知道該怎么做的情況下,是可以用KPI的。我有個在招商銀行工作的朋友,KPI有20多個,甚至還有“級差地租系數”這樣非人類能理解的指標。如果KPI能定成這樣,也許是有效的。

05 以差異化、創新為目標

2014年~2016年間,我在公司成立了一個名為“孵化中心”的部門,專門做各種新項目的預研工作。這些新項目,都有一個明確的立項標準:一定要創新,一定要差異化,否則不做。

我為什么會把創新看得這么重呢?一方面,我把過去的成功歸因到創新上。另一方面,我聽到了一種非常吸引人的理論: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把創新看得重,以創新為目標,對嗎?錯了。且這是一個新手非常容易犯的錯。

做公司,本質就是要做出符合他人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他人就是一切。而“創新”,是一個從自己的主觀視角出發的描述。他人需要的,其實不是創新。他人需要的,就是“更好”。

我去現場看過幾次錘子手機的發布會。每次看完,我都會為羅永浩捏一把汗。因為錘子手機在“創新”上投入的實在太多,而在“更好”上投入的卻又太少。

作為一個每天被使用六七個小時的隨身設備,用戶需要的不是“無限屏”,“TNT大屏操作系統”這樣不太實用的創新。用戶需要的,就是更好的屏幕、更高清的攝像頭,更流暢的系統。

創新并不代表更好,現有的產品之所以流行,說明本身就不是很差。一個創新的,但不比現有產品更好的東西,其實是非常糟糕的。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公司“孵化中心”曾經做出來的產品,雖然是創新的,但大部分都非常失敗。

為什么說這是一個新手容易犯的錯呢?因為新手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或者說,大部分正常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我創新,所以我牛逼。你們不喜歡,只是因為你們品味太差。” 這是每一個創新者的內心獨白。

翻看我去年寫的公眾號,現在有些已經看不下去了:因為確實有些文章寫的太自我、太矯情了,完全沒考慮讀者的接受度。站在用戶視角來思考,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甚至同樣的人,換一個領域,這種訓練都還要再來一遍。

那么“差異化”這個詞對不對呢?

只有一種差異化是對的:用戶定位的差異化。比如別人的手機是賣給年輕人的,我的手機是專門賣給老年人的,所以把字體設計得特別大,這是對的。或者我的手機是專門賣給非洲人的,針對黑人做了面部識別和美顏,這也是對的。除此之外,所有刻意地追求差異化都是錯的。

與其差異化,不如更好。這是一個非常痛的領悟。

說了這么多,其實相信里面的很多觀點會引起爭議,傳播效果也肯定不好。不過,我還是希望能把自己反思說出來,里面說的故事都是真實發生的,犯過的錯都是血淋淋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創業5年,我穩賺不賠的秘密

從2015年創業至今,累積收益大概幾百萬。

具體數字就不透露了,肯定比不上很多大佬。

羨慕那些收入千萬的大佬么?

說實話,理性一點,并不是很羨慕。

因為我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而作為草根的我,沒有家底讓我承受太高的風險。

所以我選擇的創業方式,一直是穩賺不賠的。

今天細細談一下我創業之初的經歷與想法——互聯網創業如何穩賺不賠。

01兼職轉全職

2015年還在上大學,學業壓力不是很大,已經開始搞副業了。

大學期間累計賺了10萬左右,除去所有開銷,剩余2萬。

畢業后校招進了某大廠,從事品牌策劃,新媒體運營,月薪3600。

說白了就是寫公眾號與微博。

一邊上班,一邊在互聯網尋找副業。

那個時候正是社群淘客的爆發期,有幸接觸到了一位大佬,成了他的代理。

感覺突然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慢慢摸索著整個淘客體系。

了解了七七八八之后,我就自己買了軟件,開始單飛。

招募了10幾個代理,很快月收入達到5000-7000,遠超主業。

沒過多久,我就辭職了,開始了全職創業。

做代理,賺了幾百塊,通過不斷學習,了解到龐大的機會,幾百塊購買了軟件,開始單干。

這期間除了我的時間與人脈,

都是零成本。

保持學習,小步嘗試,持之以恒。

這是我穩賺不賠的原因之一。

02閑錢起步

創業必須要有閑錢。

為了盡可能減少成本,直接回老家了。

在大城市房租一個月也是1000起,對于全職創業的人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全職創業一定要盡可能減少自己的壓力。

如果每天睜眼就是開支,這種巨大壓力之下,一般人很難扛住。

三個月不賺錢,可能又回去打工了;

再回去打工,就是打一輩子工了。

即便是成熟的公司,在今年疫情之下,收入驟降,開支卻要維持,每個老板都背負著巨大的壓力,有的直接破產。

做成一個事很難;但做毀一個事,只需要一個失誤、一個壞的行情、一個突然的政策……

我在大學期間存了2萬塊,而我回老家后,開銷基本沒有。

因為做副業有了一定成績,所以家里人也沒有太反對。

這種零壓力之下,我有更好的心態去探索新的流量渠道與業務線。

繼續執行“十二字口訣”——持續學習,小步嘗試,持之以恒。

創業就跟投資一樣,投資一定是拿閑錢。

那些賭上身家性命、以小博大的人,十有89都站上了天臺。

而創業則是投資自己,像基金一樣有漲有跌,長期持有才能盈利。

漲就梭哈,跌就清倉。追漲殺跌,韭菜無疑。

我堅信自己能成功,短期內不成功,也有閑錢支撐我走下去。

而實際情況是,找準一個盈利點,死磕流量,賺錢是必然的。

創業一定要有閑錢,保持良好的心態,這是我穩賺不賠的原因之二。

03做有積累的事

從創業第一天起,

就做好了長期奮斗的打算。

既然是長期奮斗,那就一定要做有積累性的事情。

每天的努力,都是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

那種“做任務一單一塊”的賺錢方式,從來不是有積累性的事情;

那種“與平臺做貓鼠游戲”的流量途徑,也從來不是有積累性的方式;

最好的有累積性的事情,就是內容創業與私域流量。

全職創業沒多久,

建立了公眾號,開始價值輸出。

內容創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前三個月,堅持每天更新,同步到知乎/頭條/百家號……各平臺,慢慢積累粉絲。

很多人說我不會寫文章,

這條路不適合我。

內容創業不一定是寫文章,可以是做音頻,做視頻;也可以是去小紅書寫筆記。

總之一定要有輸出價值。

我去品牌部上班的時候,被告知是要寫公眾號,我也是懵逼的,但是為了生活沒得選擇,不會寫也要變得會寫。

也有人說,

寫了也沒什么人看,太難了。

因為你總想著三天就出成績,一周就出成績……所以覺得難;

而我想的是三個月出成績,一年出成績,再難也不會放棄。

后來我接觸到很多項目,因為有私域流量在,都能在這個基礎上得到爆發,這成為我能持續創業的根基。

為什么很多人一個項目倒了,就真的倒了?比如2017年淘客大封號的時候,很多工作室退出江湖,回廠上班。

原因或許就在于此——沒有根基。

而做內容創業與私域流量的那波人,一個項目沒了,只要根基還在,很快能起一個新的項目。

在有了根基之后,2018年抓住了社交電商的風口,一直從事至今,走上了創業的快車道。

創業一定要做有積累性的事,每一天,都是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這是我穩賺不賠的原因之三。

04寫在后面

即便有了新的業務線,但價值輸出從來沒有間斷,堅持內容創業與私域流量。

機遇不常有,在抓住機遇之前,先做好迎接機遇的準備。

如果你正準備要創業,

這也是我給你的三個建議:

①從兼職轉全職

②一定要有閑錢

③做內容創業,積累私域流量

一顆種子在發芽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用來做一件事——扎根。

把根深深扎進土壤里,長度甚至遠超它的樹干。唯有如此,才能百年不倒。

這是大自然教給人類的智慧。

順應天理,順應趨勢。

開花結果都是必然發生的事。

作者:王叔 公眾號:王叔筆記


我內容創業6年,遭遇了六個大坑

創業是一個充滿艱辛與未知的旅途,途中有很多坑,很多創業者不經意間就會掉進去,有些能爬出來繼續向前,有些只能在坑中腐朽。

有人能從坑中爬出,就有經驗可循,用別人的經驗去總結自己的經驗,讓自己少走彎路。

我就是一個不斷從坑中爬出的人,雖然我的創業不算很成功,但該掉的坑一個都沒少,所以,今天給大家講一下我的血淚史,希望能幫助大家少走彎路。

01 舞臺選擇以及進入的時機

第一個坑是舞臺的選擇和進入的時機。

我第一次接觸內容是在2014年,當時做的是音頻,后來又做了公眾號、短視頻,到今天,我是既做音頻、圖文,又做短視頻的創業者。

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我對內容創業這條賽道的理解越來越深,我發現其實每個平臺都有階段性的紅利期,如果你在2008年開始做電商,你就是浪尖上的“飛豬”,因為當時淘寶會扶持一批淘品牌。反觀現在去做電商就有點費勁。

內容平臺紅利期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投放紅利期

第二階段:內容紅利期

第三階段:運營紅利期

2014年,我剛開始做音頻,當時還沒有特別像樣的創業類節目。我們只要做了這類節目,就是獨一無二的,并且當時即使沒有好的內容,也可以享受很多紅利。

一條創始人徐滬生在2012年~2013年,微信平臺投放紅利期,用一百萬的創業資金直接砸出了一個大號。處于投放紅利期的微信平臺,獲客成本非常低,不到兩毛錢。現在微信的獲客成本非常高,想像徐滬生那樣,拿一百萬砸出一個大號根本不可能。

2015年,像“咪蒙”這樣的大號涌現出來。當時是內容紅利期,只要內容做得足夠好,就可以與別人形成差異化;內容做的垂直,就可以在相應領域吸引足夠多的粉絲。如果今年你再去發力微信公眾號就需要精良且垂直的內容,同時還需要非常強的運營團隊在背后運營,才能做成百萬粉絲的大號。

由此可見,每個做內容的人必須要考慮平臺的選擇。

對于我們來說,如果在2014年選擇的不是先入手音頻,而是先開一個微信公眾號寫文章的話,可能成就要比現在大得多。如果當時能以現在的內容深度寫圖文內容,可能會做出一個幾百萬粉絲的微信公眾號,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我們走過最大的坑就是在微信平臺的紅利期,沒有抓住平臺的紅利,同時還選擇反了做內容的平臺。如果我在2014年選擇微信平臺,在2017年選擇增加音頻,在2018年選擇做短視頻,抓住每一步的紅利,我的內容創業之路可能比現在更順利一些。

如果你是一個小白,想要做短視頻內容進行創業,我建議你選擇B站這樣的平臺,這比你做抖音更實際。為什么呢?我們在2019年初開始做抖音,當時漲粉速度特別快。到了今年上半年,繼續用原來的方法和套路,漲粉就沒有那么快,因為抖音平臺紅利期正在更迭。

而另一邊,B站現在正處于投放紅利期和內容紅利期的中間檔,此時的B站屬于一個流量的價值洼地,投一些UP主很便宜。

另外,在B站做內容創業有一定的優勢。比如B站的財經領域原來只有兩個大UP主,一個是巫師財經(現在已經退出B站),另一個是半佛仙人。任何一個平臺都不希望一個領域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大UP主,最理想的生態是百家爭鳴,這樣流量才會更分散。

所以,現在如果想通過內容漲粉,B站平臺是一個好的選擇,反觀此時選擇做微信公眾號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02 商業模式

第二個坑是“商業模式”。

2015年,大家都在鼓吹“互聯網+”以及“O2O”,見面與人打招呼只能說規模、估值、以及未來改變世界的想法,只有這樣別人才會高看你一眼,如果談賺錢,別人會鄙視你。所以當時大家都在忙著把規模做起來,把估值做起來,進行更多輪次的融資。

在這種風氣下,我當時也做了一個音頻節目,剛開始沒去多思考我們的商業模式是什么。直到了2015年下半年,資本市場進入了寒冬期,此時并不是資本市場沒錢了,而是賺錢的項目變少了。既賺不到錢,也融不到資,此時我們才開始思考我們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么,應該靠什么賺錢。當時我們的音頻節目有一百萬粉絲,我們開始嘗試幫創業者介紹投資人,但結果是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拿不到錢。另外,這些想創業的人和再創業的人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在沒融資之前,沒錢給我們服務費,融資之后不想給我們服務費,導致我們忙了很久卻掙不到錢。

2016年得到推出了知識付費的概念,我們也開始嘗試做知識付費,但是所產生的效益不足以支撐一家公司。一份產品99元,即使賣了幾萬份產品,除去平臺分成,也養活不了一個團隊。

為了生存,我們開始不斷摸索其他渠道,后來我們發現做連鎖加盟的交易撮合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時針對我們的內部用戶做了一個調研,發現聽我們音頻節目的人群中想創業的人占比較大,他們是只想做點小買賣,改變自己的創業者,而不是想做改變世界的創業者。

于是,我們把用戶分成兩種。

一種是進取型創業者,即想企業上市、改變世界的創業者;另一種是生存型創業者,即想做小買賣的創業者,比如開個店鋪。

中國大部分群體都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如果過分地聚焦前者,很難賺到錢。于是,我們決定圍繞生存型創業者來思考,如何通過他們來讓公司盈利。

生存型創業者聽課不是為了思維模式和思維框架,而是實打實的賺錢項目,上手就能干的那種項目,針對這些用戶畫像和用戶訴求,我們發現做連鎖加盟是很好的選擇。

連鎖加盟行業,在中國已經有二十年的發展歷史,但是這個行業很混亂,對項目無篩選,騙子橫行、信任缺失,真正踏實做連鎖加盟的企業主很少。

針對這樣的行業情況,我們打算做一個連鎖加盟品牌的優選平臺,優選一些靠譜的連鎖加盟品牌,然后把它們對接給用戶,我們在其中就是做交易撮合。

為了找更多的品牌方,我們用的方法不是做廣告,而是以商學院的模式做培訓,通過培訓吸引項目方。我們做了一個培訓班叫蛋解實戰沙盤課,研發了一個沙盤課件,目標客戶群體是連鎖加盟品牌的創始人。我們教他們如何搭建連鎖加盟的正規體系,怎么融資、品牌營銷、管理人員、運營督導。我們做這個培訓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收培訓費,更重要的是和品牌方創始人建立聯系。同時,我們通過一套篩選機制,篩選出靠譜的項目,然后做成內容推給客戶,這是B端獲客的方法。

另外,通過內容建立信任。很多用戶愿意在平臺上挑選加盟項目是信任我們的平臺,因此我們還推出了各種各樣的保障措施。比如,我們和簽約品牌承諾:如果想在我們的平臺做招商,必須加盟開店寶,給想加盟的人延長冷靜期,保證金可退等服務。只有同意了這些服務,我們才能把你推薦給加盟商。

我們不僅幫助了項目方招商,也幫助想加盟的人找到了很多好項目。但當我們覺得自己做的還可以時,結果卻是“里外不是人”。

我們有所謂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必須對每個項目嚴格把控、篩選。但這讓項目方覺得我們太裝,審核過于嚴格。而加盟商這邊,即使我們精挑細選的項目,也有人加盟后還是賠錢,但他們并不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問題出在品牌方和我們身上。

總之,不管你怎么找項目,都會有人覺得你不好,當時這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打擊。我們用心地在幫他們防坑防騙,但是不管是因為選址的問題,還是因為經營不善,他們都會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平臺。

另外,在資本眼中,這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因為我們的每個項目都是非標品,導致不可規模化。我跟一個比較大的資本明星投資人進行過交談,結果他的評價跟其他資本的評價一樣,認為我們的商業模式發展前景不大。后來,他投資了一家跟我們同行的杭州公司,這家公司的模式是先收12800元的加盟費,后面很少服務加盟商,并且大部分員工都是做電話銷售。它和我們是同一時間開始做連鎖加盟交易撮合,但是人家去年的業績就達到一億,而我們還是平穩發展。

你夢想凈化市場、改變行業,結果發現自己“里外不是人”,資本不投你,品牌方覺得你裝,同行覺得你擾亂市場環境,粉絲覺得你坑人。

所以,當你開始做內容創業時,應該想清楚未來打算靠什么賺錢。比如做抖音,你就需要思考是接廣告、賣貨還是轉私域流量。

03 不要等粉絲漲到一百萬后再變現

第三個坑是等粉絲漲到一百萬后再變現。

很多人想先做內容,等粉絲漲到一百萬后再進行變現。以前做公眾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但現在做短視頻如果還用這種方法很可能事與愿違。仔細研究抖音你就會發現,無論你在抖音上漲了五十萬粉絲還是五百萬粉絲,這些粉絲只是一個數字,因為它是屬于平臺的,即所謂的公域粉絲,而不是私域粉絲。

如果你想嘗試做短視頻,或者正在做短視頻創業,一定要知道抖音不能采取漲粉到一定程度再變現的方式。當然,這不是讓你去騙人,是流量來了就應該接廣告或者賣產品,千萬不要有等攢夠了粉絲再變現的想法。

我們就是前車之鑒,去年我們少掙幾百萬。從下圖可以看出,我們從去年三月份開始做抖音,到四月份我們的抖音號粉絲達到了150萬,到五月份我們的抖音號粉絲達到100萬。當時我們的漲粉速度特別快,但是當我們的賬號粉絲達到100萬時,我們的第一個想法是再漲漲,然后再開始賣貨,結果我們發現,當我們想賣貨時,很多粉絲已經不來看我們的內容了。

另外,我們的抖音號達到一百萬粉絲時,第一想法是賣蛋解創業的周邊產品,比如帶有自身品牌LOGO的衣服。當時我們問粉絲:“想不想穿這樣的衣服”,得到的反饋是很多人都想穿,但是當我們做出第一批衣服時,他們早就無影無蹤了。

我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想等漲粉到一定程度再進行變現,這是極為錯誤的。建議大家做短視頻,一定要及時變現,如果今天拍視頻漲了十萬粉,第二天就要開始思考賣什么,因為這幾天是你的熱度期,過幾天你可能就被忘了。

04 隨波逐流

第四個坑是隨波逐流。

今年年初,很多人都說:“微信公眾號已死,直播時代到來”,他們鼓吹做直播的好處,談私域流量應該怎么玩,當時我們就隨波逐流了。當時我們每天都在嘗試新的私域流量套路,做直播測試,我當時聽很多人說做直播只要堅持就可以了,然后我堅持了一段時間,結果事與愿違。

除了我們,那段時間很多人都選擇了加入直播、做短視頻,這就是隨波逐流。

如果你仔細分析一下自己的優勢,你會發現自己很難超過李佳琦或者薇婭。首先,他們有這方面的天賦,然后還刻意練習了直播帶貨的話術。

其次,直播帶貨做得好的有三類人,第一類是以前做過導購銷售的人,第二類是做過微商的人,第三類是做過電視購物的人,這三類人做直播是比較有天賦的。薇婭和李佳琦在做直播之前,都做過導購銷售,你與他們有差了一截。而且,如果你屬于半路出家,等你摸索透其中的套路時,風口期已經過去了。

就內容創業而言,應該結合你自己的公司的特點、優勢,去挖掘到底適合做什么。直播對于我們來說只是一個輔助工具,我們的優勢是能做更深度的內容。當然,你的內容創業做得有一定積累后,也不要隨波逐流,要結合自己的優勢來走最擅長的路。

我參加過很多短視頻交流大會,有很多玩家操盤手談怎么投放、做直播、引流,但是我覺得對于我們做內容的人來說,這條路真的不適合我們。后來我們嘗試了另外一條路,視頻推薦產品。既然我們在文筆上有優勢,能夠寫出深度的內容,拍出好的作品,我們就應該朝著這條路去走。

在抖音上賺錢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接廣告,第二種是直播帶貨,第三種視頻推薦產品,然后附上購買鏈接。

我們從今年年初到四月份一直在嘗試做直播,整個團隊做得很吃力。我們漸漸明白,我們的優勢不在做直播,而在怎么做好內容。從四月份開始我們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做短視頻,我們也因此得到回報。當時我們拍了一條視頻用來推薦《蘇世民:我的經驗和教訓》這本書,獲得大概一百萬的播放量,賣了八千多本書。

這件事給了我們一個特別明確的方向,我們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寫出比別人更吸引人、更有深度的內容。后來我們開始賣按摩器、乳膠枕,GMV(銷量)也非常可觀。當大家都在瘋狂地做直播帶貨時,我們另辟蹊徑,找到了最適合我們公司的賺錢方法。

05 疫情

第五個坑是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對我們的打擊很大。

2019年年終總結會時,我們發現了一個商業機會,抖音、快手短視頻的職業教育可能是馬上要崛起的一個行業。

從2013年微信推出公眾號之后,很多機構推出新媒體運營的培訓課程,他們看到的機會是微信的成長會帶來一個很大的行業——新媒體運營。微信公眾號成為每個公司的標配,但每個公司缺乏一個新媒體運營的職位,比如說文案、小編等。因此我們聯想到短視頻未來也有可能會造就一個職業,即短視頻運營、策劃、拍剪。

我們發現還沒有公司專門去做這個職業的教育培訓。同時,我們看到一個現象,抖音上教別人拍短視頻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特別會講,但是自己卻做不出大號;另外一種是自己能做出大號,但是不會講。相比之下,我們就是全能戰士,既能自己做出大號,也能總結出方法論和經驗套路。

于是,在2019年年終總結會上,我們規劃,2020年要成為一家專注于抖音、快手短視頻的職業教育的公司。但“天有不測風云”,春節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計劃也成為了泡影。因為就教育來說,線下交互才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教別人拍短視頻。

另外,我們有幾百萬資金存在第三方托管平臺做理財,但由于疫情,平臺面臨集中兌現,導致我們的錢也取不出來了。這對于創業者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雖說各種變故給我們帶來了巨大打擊,但公司還得經營下去,為此,我們精簡了人員,從三十多人變成十幾人,不過,公司的主要業務并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萬事皆有利弊,對創業者來說,疫情對公司發展也有積極的一面。在疫情期間更能看清誰是有效率的人,誰是沒效率的人。當你把沒效率的人辭退后,既在財務上節省了成本,效率也沒有因此而降低。

對于我來說,疫情的打擊不是毀滅性的,它反而讓我看清創業的本質就是,找到一個核心的商業套路瘋狂地進行出擊,它是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人數的提高。面對疫情,每個創業者都要有隨機應變的態度。

06 TO VC

第六個坑是“TO VC”, 即to 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企業創業是等待風險投資公司來投資入股,或進行股權出售。

如果你是一個從2015年開始創業的創業者,你肯定有一個融資的夢。

對于我們來說,也進行了多次融資。但是最開始融資的那幾年特別不快樂,因為當時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滿足資本的需求,比如GMV、日活躍用戶數量、播放量,這些事從某種意義上說對社會沒有價值,但是,資本一定對你的企業有增值效果。如果我能融到足夠多的資金,蛋解創業會比現在發展得更好一些。

對一家企業而言,如果沒有融到足夠多的資金,就需要被迫地不斷調整戰略和方向,此時資本可能會對企業的發展有加速作用。但是如果你在融資方面沒有一技之長,資本有時會讓你浪費時間,你會幻想著別人投你,為此你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包裝和粉飾上,業務卻停滯不前。

所以說,企業家不要被資本迷失,你要做的不是對資本負責,而是對用戶、項目負責。真正能夠融資破億、納斯達克上市敲鐘的企業是鳳毛麟角的。當然,融資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不必為了融資而調整有發展前景的商業模式。

內容創業之路上肯定會不斷的遇坑,每個創業者都要有隨機應變的態度。當你經歷過這些坑之后,回頭再看,其實沒有過不去的坎。

創業者的感悟相關文章:

★ 主題教育五個具體目標之干事創業敢擔當心得感悟5篇

★ 2020脫貧攻堅感恩奮進個人感悟5篇

★ 觀看電影《金剛川》感悟心得體會優秀作文10篇

★ 2020大學生班會主題策劃內容

★ 觀看《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黨員干部心得感悟1000字10篇

★ 做項目策劃方案范文模板

★ 最美明信片活動策劃書范文

★ 祖國在我心中感恩祖國主題班會三篇

★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電影范文大全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感想范文5篇

電商運營 信息流廣告 網絡推廣 周易 易經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絡營銷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字典 社區團購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抖音代運營 易學網 互聯網資訊 成語 成語故事 詩詞 工商注冊 注冊公司 抖音帶貨 云南旅游網 網絡游戲 代理記賬 短視頻運營 在線題庫 國學網 知識產權 抖音運營 雕龍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學教程 常用文書 河北生活網 好書推薦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人才網 考研真題 漢語知識 心理咨詢 手游安卓版下載 興趣愛好 網絡知識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標交易 單機游戲下載 短視頻代運營 寶寶起名 范文網 電商設計 免費發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經典范文 優質范文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實用范文 古詩詞 衡水人才網 石家莊點痣 養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 鋼琴入門指法教程 詞典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 勵志名言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文玩 語料庫 游戲推薦 男士發型 高考作文 PS修圖 兒童文學 買車咨詢 工作計劃 禮品廠 舟舟培訓 IT教程 手機游戲推薦排行榜 暖通,電地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應 ps素材庫 短視頻培訓 優秀個人博客 包裝網 創業賺錢 養生 民間借貸律師 綠色軟件 安卓手機游戲 手機軟件下載 手機游戲下載 單機游戲大全 免費軟件下載 石家莊論壇 網賺 手游下載 游戲盒子 職業培訓 資格考試 成語大全 英語培訓 藝術培訓 少兒培訓 苗木網 雕塑網 好玩的手機游戲推薦 漢語詞典 中國機械網 美文欣賞 紅樓夢 道德經 標準件 電地暖 網站轉讓 鮮花 書包網 英語培訓機構
42471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一级片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sss欧美华人整片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特级毛片s级全部免费|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麻豆91国语视频| 1024香蕉视频| 2021国产麻豆剧传媒仙踪林| a级毛片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久香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天天操夜夜操视频| 成年女人色毛片免费看|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无码| 日本里番全彩acg里番下拉式|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国产91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视频高清10|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桶|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1000部又爽又黄的做黄禁片| 大桥未久aⅴ一区二区| 东方美女大战黑人mp4|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乱人伦中文字幕电影| 欧美日韩国产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