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因為發散性特點可以簡單有效地表達發散性思維,是一款較為實用的思維輔助工具。在思維導圖不斷普及的同時,電子授課的教學方式也不斷進入校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思維導圖的類型和特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思維導圖的8種基本類型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思維導圖的常見形式有以下8種:
圓圈圖Circle Map
起泡圖Bubble Map
雙起泡圖Double Bubble Map
樹型圖Tree Map
括號圖Brace Map
流程圖Flow Map
復流程圖Multi-Flow Map
橋型圖Bridge Map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研究發現藝術家達芬奇在他的筆記中使用了許多圖畫、代號和連線。他意識到,這正是達芬奇擁有超級頭腦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礎上,博贊于19世紀60年代發明了思維導圖這一風靡世界的思維工具。它能夠:
a.增強使用者的超強記憶能力
b.增強使用者的立體思維能力(思維的層次性與聯想性)
c.增強使用者的總體規劃能力
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的特征
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
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枝從中央圖形向四周放射;
分枝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枝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枝上;
各分枝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
思維導圖對教學的作用和優點
1、思維導圖對老師的作用和優點
教學一般是層層遞進由某個或某些知識內容延伸到其它內容的過程,思維導圖同樣如此,圍繞中心關鍵詞發散并拓展內容。
老師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在備課時對需要講解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性地總結,總結的同時還可以檢查思維導圖中是否有遺漏的內容,或邏輯上是否有更好的講解方式等。而一份好的圖文搭配思維導圖往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著不小的作用。
2、思維導圖對學生的作用和優點
思維導圖可以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到一起,通過層級方式明確各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關系。
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同時實際上對知識點的內容進行了再一次的分析與歸納,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根據邏輯歸納知識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思考與總結知識點,從而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
思維導圖的類型和特點相關文章:
★ 思維導圖的層次和分類解說
★ 思維導圖的畫法
★ 思維導圖的起源
★ 用思維導圖講故事
★ 思維導圖的定義
★ 思維導圖中的三個“A”
★ 思維導圖年終總結5篇
★ 思維導圖的創始人
★ 思維導圖日記的原則
★ 最新的初三年級物理考前復習資料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