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才能使使歌聲美妙動人。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唱歌發聲的技巧方法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如何練氣及如何唱出高音
如何提升唱功
首先,把肺里的氣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凈;然后,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說的丹田,用力使丹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丹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時候要漸漸用力,不要一下鼓起來,從開始用力到用力到極限,大約用五秒鐘時間,然后到最強的時候,持續五秒鐘;最后,漸漸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約五秒時間,整個過程,注意不要呼吸。
這是一個循環,每天這樣練功,兩個小時,半年的時間,你的唱功一定會很實力,但中間不要停止,特別是第一個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堅持下來,你真的有毅力的話,試試吧,相信我,希望你會成功。
下面還有一種方法跟大家介紹: 其實唱歌到達一定階段,可以說,逐漸的少用嗓子。有些人唱歌時,用手壓著嗓子,不讓嗓子向上,其實是有原因的。但這并不是正確的唱歌方法,因為嗓子如果壓低,不向上去的話,就不會唱到開叉,但是若是用手去壓,就對嗓子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也起不到實質的效果,而并非是你真正的會唱歌。但并非所有歌都要一定壓住嗓子唱,如:同一首歌,女聲細調版,就要將嗓子提起才會唱的那么細。
會唱歌的人都知道唱歌是要用氣唱,而如何用氣就是唱歌好壞的關鍵。而氣又是從哪來的呢?如何練氣呢?
其實氣是從丹田而發,而提氣上沖,嗓子只是過聲,并不是用嗓子用力喊,所以嗓子的使用率要比不會唱歌的人少。而從嗓子過氣后,沖入腦門,腦門與后腦,以及鼻發生共振,從而達到真正的唱歌。鼻音的大小可自我調整。但腦門的共振卻是非常大的,若達到一定階段,唱久后,腦門就會痛。而吸氣卻并不需要十分急促,就象聞花香一樣,輕輕的切均勻的吸氣。而丹田氣,實際上有很多的的鍛煉方法,如練武功,每天不停的唱也可以,天天象瘋子一樣大喊也可以。但我這里是一種大家都沒聽過的練氣方法,用枕頭(里面放滿沙子)然后放在自己的小肚上,躺下練聲,唱歌等。大約不久就會漸漸感覺到自己的丹田氣。
如何巧用嗓子
所謂少用嗓子并非不用嗓子,而是巧用嗓子。嗓子用的巧妙,甚至可以模仿N多人的聲音,就想吳克群那種,不過說實話,也許現場版就沒那么特象,因為每個人的嗓子斗會有多少限制,并不能達到完全和別人一樣的音調。很多地方的那種歌手,都是什么歌都可以唱,并且都很象。但實際上這樣并不好,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風格。并且模仿別人的同時會傷害自己的風格,所以要堅持自己的風格。
歌唱是一門藝術,要想提高表現歌曲的能力,應給予他們唱歌技巧的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唱歌的姿勢、呼吸、發聲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歌唱時聲音好象放電影一樣,聲音要有共鳴,焦點要集中,集中在面罩。太遠、太近都不行。每個人都有自己做好的發聲焦點,焦點集中了,聲音會越來越大;沒有焦點的聲音就散了。要求聲音大,不能一天就擺出一個架子,開始時共鳴點要小,然后擴展開來,越唱越大。 這種發聲方法,聲音小,好象燈后面有面鏡子,可以使光照得更遠。頭額、鼻竇等處都是空的共鳴腔,要盡量利用。
練聲方法之如何唱出美聲
關于唱法
美聲歌唱的創始人G.卡奇尼在他的《新音樂》的序言中介紹了這種演唱方法。繼而18世紀的P.F.托西、G.曼奇尼,19世紀的F.蘭佩蒂、M.加西亞等又著書作了詳細闡述。美聲唱法在演唱技術上的特點如下:
呼吸
要求有飽滿的氣息支持和靈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因此,排斥啜泣時的鎖骨部位的呼吸法和胸式呼吸法,主張胸腹混合式的橫膈膜呼吸法。美聲歌唱的格言是“誰懂得呼吸和吐字,誰就懂得歌唱”。正確的呼吸方法是良好發聲的基礎。
起音
美聲學派把輕松、明亮、準確、圓潤的起音,看作是正確發聲的關鍵,是調整氣息及喉頭狀態以及集中共鳴的最基本的手段。起音分軟起音和硬起音兩種,初學者宜以練軟起音為主,跳音練習也是一種很有益的練習,它實際上是一系列的起音,有利于鍛煉呼吸支持、喉頭的積極配合和集中聲音的共鳴。良好的起音應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在良好起音基礎上的演唱,可以使聲音有彈性,有持久力,節約聲帶和體力消耗,延長演唱壽命。
聲區
聲區的統一是美聲歌唱訓練中的試金石,美聲唱法取得聲區統一的主要方法是:強調唱好各聲區間的“過渡音”,就是唱上行音階時,要把前一個聲區的最后3個半音,唱得稍帶下一個聲區的特征(即虛些、假些、暗些);唱下行音階時,較高聲區的最后下行的3個半音,要唱得稍具有較低聲區的特征(即實些、真些、亮些)。這樣逐漸的量變的過渡就可避免由于從這一聲區到另一聲區的突變而產生的破裂音。
聲音的連貫
是氣息流暢和喉頭穩定、共鳴良好的反映,又是美聲歌唱的旋律線條優美動人的主要特點。破壞聲音連貫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起音不準確,濫用滑音;聲區不統一,音量忽大忽小,音色忽明忽暗,或出現破裂音;呼吸控制不佳,氣息逼緊;母音的共鳴部位的不統一[特別是“窄”母音(i,e)和“寬”母音(a,o,u)之間的不統一]等,都影響聲音的連貫。聲音的連貫首先是母音間的連貫。用發子音的部位來唱母音(特別是在高聲區)是造成聲音不連貫、不統一或“白聲”的原因之一。
音量
美聲學派注重追求圓潤、明亮、優美而抒情的音質,它的格言是“追求音質,音量自然會來”。它十分重視在一個單音上漸強漸弱的控制能力的訓練,這不僅是訓練呼吸控制和音量變化的能力,而且還可使聲音松弛富有彈性,音色有多樣變化,以豐富藝術表現力和促使聲區的統一。聲音的漸強漸弱主要是依靠氣息來控制,也就是要用呼吸而不是用喉部肌肉來調整音量變化。用有氣息支持的輕聲來唱高音也是獲得“頭聲”的良好途徑之一。
音質
明亮、豐富、圓潤而又具有金屬色彩、富于共鳴的特殊音質,是美聲歌唱的特征之一。人們往往從音質上來檢驗學派的正統性。良好的音質是良好的聲帶閉合、適度的氣息沖擊、適度的喉的低位置、適度的軟腭提起,喉部及咽部肌肉積極但又不僵硬、不緊張的配合,正確的舌位,松弛的下巴和口型,自然而美好的歌唱心理狀態等因素的綜合的協調一致的產物。理想的音質是既明亮又圓潤,既結實又松弛,即所謂“又明又暗”。
演唱風格
一、要求演唱者深入理解歌詞,力求自然質樸,追求高度的藝術表現。
二、培養聲音的美學觀念,提高鑒賞力,使演唱更加合乎美聲的要求。
三、歌唱中特別強調氣息的控制,強調(連貫性)及音色的優美,要求歌唱中語氣富于變化,情感表達真摯。在即興演唱高難度的華彩樂段時,要求嚴格的音準和節奏,流利靈活的樂旬,松弛、明亮、豐滿的聲音形象。
隨著美聲的成熟,它在聲音訓練方面的各種技術也日趨規范,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正確的呼吸
美聲強調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要求“用氣息托住聲音”,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用調整呼吸狀態來調整歌唱狀態的觀點。
二、準確的起音
認為美聲只有完成良好的起音,才能獲得輕松柔和、明亮圓潤的聲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確呼吸,喉頭穩定、思想集中、心理上作好充分準備,聲帶積極閉合。著名聲樂家加爾西亞具體地概括出起音的要領:舌頭平放、準確地唱到音高,平穩而不能滑動。
三、聲音的連貫性
美聲強調保持音質的一致、聲音位置安放不變,音與音的連接講究平滑勻凈,音量漸強漸弱控制自如。
四、聲音的靈活性
18世紀比較崇尚花腔技巧和復雜的裝飾音演唱,所以美聲注重訓練聲音的靈活性,發展音域,打開喉嚨,鍛煉聲音的控制能力應多練習快速音階、快速走句、跳音,要求聲音清晰明亮而準確。
五、聲區與共鳴
聲區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很多專家對此都有自己的理論觀點。但無論將聲區如何劃分,Bel canto都始終堅持在教學中統一聲區,并認為聲區是教學的關鍵,聲區與共鳴是相輔相成的。要達到音色統一動人,富有穿透力,共鳴的位置必須相對穩定、準確。
六、吐字和語言
美聲要求語言中每個元音的發聲是清晰準確的,歌唱中的元音轉換要圓潤、流暢,只有這樣,Legato的原則才能在吐字和語言中得到真正的體現。
唱歌發聲的技巧方法
1.腹式呼吸
這是唱歌最基礎的部分,也是一般人所說的用丹田唱歌。一般人呼吸多用胸腔,呼吸時,會看到胸腔的起伏。如果有機會觀察嬰兒呼吸的樣子,會發現,嬰兒呼吸多是腹部起伏,這就是腹式呼吸。嬰兒的哭聲很宏亮,為何?因為腹式呼吸能將氣壓的更沉,我們能因此吸到更廣的氣,身體也有更盈余的空間去發出共鳴。
要練習腹式呼吸很簡單,有兩個部分:一,是習慣使用腹部來呼吸;二,是練習如何將氣留在身體里面。這樣聽起來很籠統,其實有很簡單的方法可以依循練習。首先,每次唱歌前,花約3-5分鐘時間做呼吸運動;吸氣時,控制讓氣吸到肚子里,并明顯看到肚子起伏的動作。之后,嘗試將氣吸入腹部,閉住氣約十秒,再開始慢慢的吐氣,并練習花最久的時間將氣吐完。練習這個階段的時候,也可以在最后氣剩下一點的狀況下,用力把氣一口氣吐出去,同時練習兩種運氣方式。
如此一來,久后唱歌自然習慣運用腹式呼吸,且運氣也更穩。在練習時,除了身體一定要放松外,可以試著一手壓住腹部,也確保丹田用力的程度。
2.運氣技巧
運氣的技巧其實跟腹式呼吸很有關系,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更靈活運用。簡單的運氣技巧練習方式為,用腹式呼吸并將氣維持在肚子后,試著以規律并有力的方式,快速地吐出間斷的氣。每次吐氣,都確保丹田使出力道;這些力道是單獨的,而非一股腦兒的從頭用力到尾??梢栽囍鴮⒁皇址旁诙亲由?,若方法正確,會感到肚子隨著吐氣的規律,一起起伏。
腹式呼吸與運氣技巧都熟練後,唱歌會相當穩,即使遇到較長的樂句,也能小心的把它唱好。或者換氣時,也能做到完美,所以非常重要。
3.共鳴發聲
樂器在乎共鳴,共鳴得好,音色美且聲音傳得遠,人聲也不例外。共鳴需要的是一個空間,而人的身體里面也有許多的腔位可以用來共鳴。主要有頭腔、鼻腔,和胸腔(當然還有別的,這幾個最常用來唱歌)。每個腔位傳達出的音色不一樣,適合的音域也不相同。一般來說,頭腔適合高音,胸腔適合低音,以此類推。
共鳴的練習比較抽象,常常要運用想象來練習。試著想象聲音要從哪里發出來,并配合調整身體;如果方法正確,手摸腔位的時候,會感到一點的震動力,那就對了。想象的方式有幾個歌唱老師很喜歡提到的例子,比如唱高音時,可想象聲音像拋鉛球一樣,從頭上用力丟出,這就是頭腔共鳴;若想象聲音像一湖泉水,又廣又富含包容力,這就是胸腔共鳴。
當然,練習共鳴也是有比較具象的作法。練習頭腔共鳴時,可高音發出類似Michel Jackson的“凹嗚”音;把音拉長,并搭配想象,效果很好。而練習鼻腔共鳴時,可閉上嘴巴,用“嗯”音做發聲練習。不過要注意,這些不像唱歌的發聲,還是要注意到唱歌的各項重點,如腹式呼吸,或嘴形的控制(后面有介紹,特別是口腔空間的維持),才有達到效果。
此外,共鳴的練習要做到什么地步?要做到不管什么樣的音量,聲音都可以達到共鳴的狀態,才是一個完整的練習。一般來說比較困難的,是高音可以小聲的達到共鳴,而低音可以夠大聲的共鳴,所以練習可以朝這兩個方向進行。
4.嘴形
嘴形的鏈習非常重要,也可以幫我們更正確的達到共鳴狀態。嘴形練習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張得夠大!較殘酷的方式,是用手指寬做測量。一般歌唱老師會要求,唱“ㄚ”音的時候,起碼要能放入三指寬的手指(垂直的高度)。不過這個練習會讓嘴巴習慣張大,練習時也可以試著手摸耳朵與鬢發間的部分,若嘴形夠大,會感覺那邊有一個凹洞產生,這樣就對了。
再者,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做A、E、I、O、U五音的練習,并且在發每個音的時候,都確??谇坏耐暾?梢韵胂褡彀屠锖孟窈活w無形的糖果唱歌,讓口腔維持一定的空間,這樣可以讓音色更圓融更好聽。此外,可以設計簡單的音階來唱這五個音當練習,效果更好。
嘴形若練習得好,唱歌咬字也會進步。雖說唱歌不一定都要咬字清楚,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嘴形可以幫助共鳴,也可以用此來表達歌曲情緒,真的很重要。
5.音準練習
音準的練習重點不在于唱,而在于聽。要聽正確的音,也要聽自己的音。聽非常重要,仔細發現自己與正確的音的差異,慢慢就能使音非常準。音最小的差別是一個半音,練習的時候可以自己先規劃好一個樂句,然后每次唱的時候,都將其中一個音微調半音去唱,并練習唱出其中的差別。
更進階的練習為,一樣唱C到HighC一組八度的音,并以唱名去唱(即Do、Re、Mi….);然后試著每一次練習,就把唱名的順序稍微改變,如音還是C到HighC,但唱名的順序為Re、Mi、Fa、So、La、Si、Do、Re,以此類推。這樣有點產生錯覺的練習,可以讓我們對音準更為敏感。
6.音域練習
音域的練習是循序漸進的,可同時配合姿勢。以高音來說,在最高音時會稍微蹲一下,增加丹田的力量,練習久了,也會越唱越廣。
不過就唱歌而言,高音的歌不一定就是厲害的歌;技巧高的歌唱得完整,也不代表就唱出感動人心的樂章。練習音域的寬廣給我們更多的發揮,但了解自己適合的歌曲更為重要。每個人都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音域,唱得舒服,才有更多的空間去表現歌曲。
關于唱歌的技巧及發聲的方法相關文章:
★ 青島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范文
★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 讀書方法之略讀的策略
★ 讀書方法之精讀的策略
★ 議論文怎么寫方法有哪些
★ 小學音樂課教育方案
★ 青島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范文
上一篇:關于播音主持發聲錯誤的糾正方法
下一篇:學唱歌正確的練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