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并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訓練得來的。古今中外歷史上一切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演講家、雄辯家。他們無一不是靠刻苦訓練而獲得成功的。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口才練聲和發聲的好處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口才練聲和發聲的好處
耳語練聲法會讓你的聲音不啞,就是每天練習氣息和吐字的量再大,你不會覺得嗓子累,因為只用氣,未用嗓子,聲帶不疲勞,聲音自然不會啞。如果是天天放開聲音練吐字發聲,方法不當,就非常容易聲音嘶啞。
不吵,就是用悄悄話的方式練氣練字,不需要出聲,在家可以練,在車上可以練,早上可以練,晚上可以練,不會影響別人,不受時空限制,只要有恒心,隨時隨地可以練習基本功。而放開聲音練,你肯定要找空曠的沒人的地方練,因為你怕影響別人,有人的地方沒法練,夜深人靜的時候不能練,要受很多限制。
一劍多雕的練習要領——笑、手、鏡
進行耳語練習要堅持打通原則。就是在一個練習中,將練氣、練聲、練眼神、練語言生動緊密結合起來,達到一箭多雕的目的。
要打通,就要用一面“笑手鏡”。這不是一面鏡子,而是三個練習的要領,為了大家好記,我們把三個要領編成了一個常用詞,一個口訣。
笑——微笑著練;
手——加上手勢練;
鏡——對著鏡子練。
耳語練聲法
1.耳語練氣法的練習要領之一:微笑著練
為什么要微笑著練呢?
首先是因為氣息更容易下沉。
微笑和氣息是反向運動。微笑的時候,臉上的笑肌是往上拉的,氣息是往下沉的,一個往上,一個往下,正好是相反的。你可以試一下,微笑著用耳語法說:“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嘴角馬上翹起來,眼睛笑瞇瞇,臉上笑肌一提,肌肉就放松了,整個氣息沉下去了,太陽穴肌肉是放松的,肩放松了,胸也放松了。當你緊張的時候說:“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時,臉上的肌肉是往下拉的,氣息就很淺,這個氣息是在胸以上的,它想沉也沉不下去,因為你緊張的時候氣息就鎖住了,當你微笑的時候全身就放松了,氣一下子就沉下去了。這就是第一個好處。
二是因為聲音更好聽。
人要想聲音好聽呢,就要共鳴好。口腔就要像一個山洞一樣,又大又圓,才有共鳴的聲音。只有微笑的時候,笑肌提起來了,后槽牙打開了,口腔就打開了,像一個山洞,你的口腔就變大變圓了,聲音就有共鳴,就圓潤了,就好聽了。但當你愁眉苦臉的時候,你的嘴是癟的,上下牙是咬在一起的,口腔里邊的“山洞”就又小又扁,聲音自然沒共鳴,也不圓潤。只有微笑口腔才能打開,這是微笑的第二個好處。
三是吐字更輕巧,當你微笑的時候,你的舌頭根就放松了。常言說,笨嘴拙舌,所謂“拙舌”,就是舌根太緊張,太僵硬,轉不過彎來,包括口吃的人,都是舌頭根緊張僵硬,放松不了。比如,“(比較僵硬地)各-各-各位老師,各-各位同學”,他都是舌根在說話。當你微笑著說:“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這時候舌頭自然就放松,舌根就自然往后縮,馬上用舌頭尖靈巧地說話,吐字就很輕巧,很清晰。
現在就讓我們來共同體驗一下微笑練耳語法。
先面無表情的體驗不微笑是什么效果。皺著眉頭,咬緊牙關說:“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誰能說準十四四十四十四,就請誰來試一試” 。
這樣練的效果是,聲音又暗又啞,咬字又笨拙。
我們再來微笑著練習這段繞口令。先翹起嘴角,眼含笑意再開口:“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誰能說準十四四十四十四,就請誰來試一試” 。
這樣練的效果是氣息通暢,聲音好聽,吐字輕巧。
同是一個人,微笑不微笑,講話效果完全兩樣。
再用這種對比體驗法來練習繞口令《八百標兵》:
“八百標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
口才練聲和發聲的作用
1、第一步:舒展。 雙手搓臉,像洗臉那樣輕輕搓揉面部。輕柔眼睛、鼻子、嘴、耳朵的周圍,使面部肌肉舒展開。舒展通道:七竅相連、相通,我們需要舒展發聲通道,使其通暢。閉攏嘴唇、捏住鼻子,稍稍用力吹氣!感覺耳膜會鼓、眼睛會脹,用合適的力度,十個為一組,做四組。
第二步:均勻彈唇 用拇指和食指撐起臉蛋或嘴角,放松,輕輕吹氣使嘴唇彈起來。保持氣息均勻、慢吐慢吸、喉部完全放輕松,一口氣保持十多秒鐘,氣息要平穩。此動作訓練聲帶,同時訓練聲帶的均勻震動。。。。K歌聲音好聽的前提,是聲帶震動要平穩、均勻。。。慢慢才可以獲得輕松的高音!!!一次一口氣,保持十多秒鐘,做十次。
第三步:甩音高 在第三步均勻彈唇動作基礎上,發“DU”這個音,模仿摩托車發聲的聲音。這個動作比起均勻彈唇來講,力度更明顯。要保證彈唇的正確和聲音的穩定程度,一次一口氣保持十秒左右,我們還可以做真假聲之間的轉換。
第四步:動耳朵 將面部肌肉向斜后上方揚起來,去找一下“突然受到驚嚇”時的感覺,就對了。 很多朋友不會做這個動作,如果不會做就跳過此步,這個動作其實對K歌很有幫助的。
第五步:共鳴練習 將舌頭放松平躺伸出~~~像狗伸出舌頭那樣,比喻不恰當,但很形象~~~,然后舌頭微卷,讓上嘴唇和舌頭之間留一條小溝,現在我們來發“wu”這個音,發聲的時候要感覺全身都有共振。這個練習可以改變你說話和唱歌的音色,讓你的聲音更加明亮,有磁性,這樣的聲音K歌才好聽!
第六步:丹田發力 發“hi”這個音,每發一次,我們的腹部也要隨著動一下,這個練習是訓練丹田的力量,腹部的氣息發聲,讓你獲得正確的氣息支撐點。
第七步:聲音豎起來 先來復習下第五步共鳴發“wu”這個音,保持“wu”發音位置和感覺,再發“mu”這個音。將“wu”和“mu”交替來發音,注意發“wu”和“mu”音要統一,堅持練習,你的聲音會越來越有質感。
第八步:丹田咬字 先發三次丹田用力時候的“hi”音,然后讀一段任意的歌詞句子,注意發音時候短促有力。這樣練習,放開你的聲音,用正確的氣息感覺去咬字,讓你的腹部獲得一種肌肉反應,K歌時就會有正確的氣息支持,對突破高音很有幫助。
第九步:假音朗讀 用假音說話~~~類似曾志偉說話的聲音~~~,用假音來讀完一段完整的歌詞。這個練習沒有多神秘,這是訓練我們的假音,同時能夠讓聲音越來越有“點”、質感。
第十步:呼嚕練習法 堵住左邊的鼻孔,右鼻孔吸氣,發出打呼嚕的聲音,然后堵住右邊的鼻孔,左鼻孔吸氣,同樣發出打呼嚕的聲音,最后兩邊一起發出打呼嚕的聲音~~~有點像豬叫~~~。這個練習能夠打開我們的聲音通道,更重要能夠打開高位置,幫助我們更好、更輕松的唱好高音。
第十一步:強度練習 舌頭像第五步中狗喘氣那樣,發“eng”這個音,有點像架子鼓里面底鼓的聲音。 第十二步:狼叫 回憶共鳴練習中發“wu”音,迅速將其轉換為假音,控制好喉嚨的振動,從低音往高音走,再回到低音。喉嚨放松,保持音色一致,常做這個練習,可以擴展我們的音律,統一我們聲區。
發聲方法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時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說話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說話,都是不對的,這會沒有色彩,不是音樂化了的發聲。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的需要的,我們必須講究發聲方法,幫助學唱歌的人把普通的聲帶磨煉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學方法的、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
1、 喉頭和聲帶
喉頭和聲帶,是歌唱的發聲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體歌唱的要塞,是打開歌唱藝術寶庫的金鑰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頭與聲帶在歌唱時應處的位置和狀態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來說,歌唱時喉頭位置應該比平時說話時偏低一些~~~就像我們深吸氣時的喉頭感覺,因為吸氣時的喉位,比靜止時的喉位略低一點~~~有很多人把喉頭處于吸氣時的位置稱為“水平位”。在歌唱時字與字、句與句的轉換中,喉頭要始終處于這一位置,而不應做離開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動,當然喉頭位置的穩定是在運動中的相對穩定,而不是僵死不動的穩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遠穩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樣,若把皮球比做喉頭,皮球浮在水面的狀態就好像喉頭穩定在吸氣位的狀態一樣。所以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應始終處于低而自如的穩定位置和喉頭壁打開的狀態。
2、 打開喉嚨
在歌唱訓練中“打開喉嚨”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打開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齒后,牙關打開,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這時候的喉嚨是打開的。那么如何能幫助初學者“打開喉嚨”呢?
1~~~“打哈欠”的狀態 “打哈欠”狀態可以讓口腔打開自然,放松,口蓋抬起,口腔內空間增長增大。所以在唱歌時,咽喉不要閉塞,要使咽喉張開,讓氣息自如地送出來,“哈欠”狀態確實是打開喉嚨的好辦法,也使歌唱者保證了一個很好的演唱狀態。在平時練習時,還可以用閉嘴的“打哈欠”,閉口打哈欠的時候,里邊的狀態也是開的、抬的,如果我們在唱歌的時候都能保持這個狀態的話,那你的聲音就不會是“白”的、“扁”的了,你的聲音就會是“豎的”、“圓的”了。
2~~~用“微笑”狀態來打開喉嚨 我們講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來。“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開,大牙關打開,面部兩邊的笑肌~~~顴骨~~~呈微笑狀,這樣的微笑狀態可以使你的喉嚨打開,可以使你獲得高位置的聲音。“歌唱狀態就是里邊的哈欠,處頭的微笑”,這話很精辟。
3、 良好的中聲區
中聲區是唱歌的基礎,沒有良好的中聲區,就談不到其他的一切。我們應當重視中聲區的練習,多在中聲區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練習時,我們先從中聲區以中、小音量練習開始,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鞏固以后,再慢慢向較高一點或較低一點的音域發展,初學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難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一開始就猛練高音,不但不會獲得正確的高音,反而會毀壞聲帶。中聲區應該~前,明亮,輕松流暢,不費力,這樣才能往上發展,為演唱高音打開通路。中聲區的聲音不要強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優美和聲音的靈活性。每個聲部的重要音區都是中聲區。中聲區要做到吸氣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彈性,積極向上,有支持點,喉頭穩定松馳,不論唱高、低不同的音,喉頭的感覺都在一個位置上,聲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聲音從頭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們常比喻說“聲音要像穿珍珠一樣,把每個音穿在一條線上”等等,就是說聲音要連貫、統一、圓潤。
4、 關于換聲區
當你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這就是到了換聲區了,這時,你必須運用某種方法才能繼續入上唱。歌唱者首先應基本掌握了雖聲區的唱法,然后因人而異地作具體調整。有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實踐一下:
1~~~“倒抽一口氣”的動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元音的同時~~~,做一個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讓喉頭稍向下,向后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打開,同時將中聲區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后發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發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
2~~~母音轉換手法 就是在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小一點,小舌頭抬起一點。在碰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點的總是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一是大有好處的。
口才相關文章:
★ 高情商口才溝通技巧
★ 口才在職場中的重要性
★ 職場上為什么要提升口才
★ 口才訓練方法
★ 社交口才能力提升
★ 演講口才技巧,怎么才能演講的更好
★ 領導口才訓練
★ 演講口才的訓練方法
★ 關于演講的口才訓練技巧與方法
★ 職場口才講話技巧
上一篇:口才練聲和發聲的作用
下一篇:口才練聲步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