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勝境導游詞 第1篇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到國家AAAA級景區古靈山參觀游覽,我是導游xxx,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夠在這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古靈山景區是電視劇《封神榜》故事發生地,是殷紂王降香、女媧修真處。古典文學名著《封神演義》開篇第一章“殷紂王女媧宮降香”指的就是古靈山女媧宮。古靈山風景區位于淇縣縣城西北8公里處,游覽面積18平方公里,因殷商時期建寺而古,因女媧世代神佑而靈。據明代《淇縣志》記載,南北朝梁普通年間,曾任昭統寺大統、綱領全國僧尼達40余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書》、《淮南子》等作品中記載,古靈山是遠古時代傳說人物女媧捏土造人、煉石補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還巍然矗立著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媧峰,另外還有女媧宮、古佛洞、醒目泉、祖師銅頂、靈光閣等景點,景致獨特,耐人尋味,蘊含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接下來我們可逐一參觀游覽,需要時間大約三個小時。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女媧廣場靈山勝境導游詞,眼前這尊高十三米的花崗巖雕塑,就是女媧托石補天的形象,她分為前后兩部分,咱們現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媧托石補天的形象,后面則是女媧捏土造人的形態。女媧雕塑的底座由三層平臺構成,第一層平臺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媧煉石補天、捏土造人,被稱作是人類的始祖、共同的母親,十二生肖便代表了華夏億萬有情兒女依偎在母親的身邊,共享天倫之樂;第二層平臺是植物造型“心與鴿子”靈山勝境導游詞,表示人類心向和平的愿望;踏上第三層平臺,大家看到的是玄妙無比的八卦,象征著女媧法力無邊,神秘莫測。向東走,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有一幅浮雕,上邊生動描述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四個遠古時代的人物場景:盤古開天劈地、隧人氏鉆木取火、女媧托石補天、后羿射日,從這四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早在原始社會,人類就有了改變自然、改造生活的能力。大家再看西側的這幅浮雕:紂王降香女媧宮。提到紂王,大家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古典文學名著《封神演義》,在這部作品中,很多章節您都可以看到“朝歌”這個名字靈山勝境導游詞,這里的朝歌就是現在的淇縣,它是殷紂王早年執政時期的都城。而這幅浮雕上,便生動再現了紂王當年慕名女媧之靈氣,親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軍、三千鐵騎前來古靈山女媧宮降香的盛況。關于當時降香的具體情節,呆會兒女媧宮咱們再細說端詳。來到北邊,您抬頭看到的是女媧捏土造人的形態,相傳女媧在捏土造人時感覺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斷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著泥漿往外甩人,但在甩的過程中難免用力不勻、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現在世界上的殘疾人,而女媧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為了現代社會中的貴族階層,柳枝甩出來的則成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媧創造了世界,創造了萬物眾生,被稱為人類共同的母親,而古靈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媧文化,所以古靈山又被稱作是“母親山”,轉過身,我們可以看到植物造型“母親山”三個大字。
靈山勝境導游詞 第2篇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向玲,是大家的導游,今天我們要來游覽江蘇省的一顆明珠——靈山勝境。
靈山有許多銅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佇立在靈山的靈山大佛了,它高達88米,蔚為壯觀,下面我們就來觀賞一下。大家看,這尊銅佛做工精細,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大家再看他的樣子:它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展現了我佛慈悲。它站在蓮花上,左手向下,掌心向前;右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前,穿著樸素的衣裳,十分壯觀。怎么樣,大家都被它折服了吧?這尊佛像用了上萬噸銅以及數不勝數的銅片,建造它可花了不少功夫呢!要不怎樣會如此雄偉的景觀呢?另外,靈山還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銅像。
下面的一場演出會讓大家震驚的。那就是靈山勝境最具特色的表演——九龍灌浴。過一會就會呈現出奇觀了。大家注意,九龍關于開始了!伴隨著氣勢磅礴的樂曲,蓮花的花苞漸漸打開,看,有一個孩童出來了,他是一個新生兒,剛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大家再看,底下的九條龍從口中噴出一條條水柱,沐浴這這個嬰兒。這個嬰兒似乎想看看這個陌生而又喜愛的世界,坐在蓮花里緩緩的轉動起來。一邊轉動,一邊沐浴著人生的第一次洗浴。轉彎一圈后,他似乎累了,花瓣又緩緩的合了起來,九條龍也停止了噴水。這就是九龍灌浴的奇偉景觀,大家是不是再一次被折服了?是不是感到意猶未盡?我也深有同感。
靈山不僅景色優美,而且帶動了馬山經濟旅游事業的發展。吃的豆腐,基本上都印著“靈山”兩個字,不止是靈山一帶人民,馬山其他地區也都受到過靈山的恩惠,如香燭、月餅、糕點等等。她哺育著我們馬山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從小到大都是再靈山的哺育下成長的。
今天的旅游就到這里,大家一定愛上了靈山,希望大家常來馬山玩,我們隨時歡迎你們,再見。
靈山勝境導游詞 第3篇
靈山大佛坐落于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1997年建造而成。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靈山大佛是無錫的標志之一,對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聞名遐邇的靈山大佛有什么特別之處,有哪些特殊的因緣際會。首先,大佛所在位置是由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其次,靈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親自主持下建造起來的,得到了中國佛教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襄助。在靈山大佛建設過程中,趙樸初先生還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隨著靈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圓滿了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云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
作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靈山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17米,由1560塊青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總用銅量達到了700多噸,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到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過程中,運用了現代高新科技,如先進的抗風、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針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發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銅壁板和先進的焊接技術,大佛的外型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稱為"施無畏印",那是大佛在為眾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稱為"與愿印",那是在保佑眾生平安快樂。莊嚴安詳的大佛,時時刻刻都在祝福游客呢。可以說,靈山大佛是集文化、藝術和宗教于一體的大型藝術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的盛世,才能實現這一盛舉。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時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論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總跟隨著,關注著。這是為什么呢?難道"佛眼"真的會"動",難道是"佛法無邊,無所不見"么?其實是雕塑家的神來之筆和建設過程中的天作之合,創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關于靈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間和游客、信眾中還有許多傳說,例如靈山大佛開光時的奇異瑞象、太子像開光千僧大法會時的祥瑞天氣等等,如果有興趣,不妨到靈山探個究竟。
此外,到了靈山,可別忘了去抱抱佛腳,這可是唯一能夠親近大佛的方式。常說:"摸摸佛手有福氣,抱抱佛腳抱平安",在靈山抱佛腳能給大家帶去平安吉祥、福壽康樂。
靈山勝境導游詞 第4篇
中國著名佛教文化——無錫靈山勝境,座落于風光秀麗的太湖之濱,是中國最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佛祖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景區,擁有當前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展現當代佛教文化、佛教藝術建筑的景觀群。
景區內佛教勝景、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堪稱世界之最的靈山大佛,動態再現佛祖誕生震撼場景的大型音樂噴泉動態群雕 “九龍灌浴”,見證靈山神奇淵源的千年古剎祥符禪寺;闡釋佛陀寬大胸懷的大型青銅雕塑“百子戲彌勒”;蘊藏深廣佛教內容的佛教文化博覽館;標志佛法弘揚光大的中國第一石柱阿育王柱;描繪佛陀成道心路歷程的大型仿石窟青銅浮雕“降魔”;更有莊嚴神圣、雄偉壯觀的佛教建筑藝術傳世杰作靈山梵宮和集中展示佛陀釋迦牟尼的偉大思想成就,讓游客參與并體驗佛教“五印”真諦的等,這些景觀無一不是難得一見,堪稱精品景觀。
一個集東方文化優秀成果和現代科技文明精粹于一體、體現人文關懷思想和現代旅游理念的靈山,一個將古老精深的佛教文化融入景觀建設之中的特色文化園,帶給游人的將是一場氣象恢宏、瑰麗奇幻的東方文化之旅,游客將得到無限知識熏陶和無上的心靈的凈化。
靈山勝境以佛、法、僧三寶為基本格局,將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融入景觀建設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體系,系統地展現了佛祖釋伽牟尼的出生、悟道、降魔和涅磐的一生以及佛教產生、發展、傳播的歷程,闡釋了佛教思想的精華部分。
靈山大佛之“大”、九龍灌浴之“奇”以及靈山梵宮之“特”共同構成了靈山勝境的三大奇觀。
靈山勝境導游詞 第5篇
靈山勝境實屬風水寶地,整個地形尤如一張太師椅,背靠小靈山,左邊青龍山,右邊白虎山,北踏青峰,南望太湖,風水理論上稱為“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的地形是大吉之地。小靈山、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剎祥符禪寺,以及世界最高的釋迦牟尼大佛——靈山大佛是靈山的精髓。此外,到靈山一定要去靈山梵宮轉一轉,宮內如夢如幻的燈光、精致的浮雕和壁畫,還有各地工藝品之精華,如揚州漆器、景泰藍須彌燈、景德鎮青花斗彩缸等都能讓你有如同游走在夢中的感覺。
靈山大佛,坐落于無錫太湖邊的小靈山上,是世界上最高的佛祖青銅立像,規模宏大十分壯觀。大佛是中國五方五大佛之一,開光時有眾多大師前來舉辦盛大儀式,傳說對大佛祈福參拜十分靈驗。
大佛位于靈山勝境景區最內側,距離大門約1.2公里,到大佛面前需要從景區內步行或乘觀光車來到大佛前的廣場,從廣場到大佛腳下需要走288級臺階,不過坡度平緩并不費力。
參觀靈山大佛,首先會感受到的便是大佛的規模,整個大佛通高88米,其中佛體高79米,大佛的每個手指的直徑就有1米。開車行至附近,遠遠就能看到大佛屹立于山上。由于其高大,在大佛腳下并不能拍到大佛的全部,而需要拉開一定距離,在大佛腳下的祥符禪寺附近拍攝最為合適。
參觀大佛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當你瞻仰大佛時,不論走進走遠,走左走右,大佛的眼神始終在注視著你,好似“佛法無邊,無所不見”。這體現了大佛建筑中雕塑家設計的神來之筆,創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
到達大佛腳下首先來到基座面前,靈山大佛的基座也十分龐大,高9米,相當于兩三層樓房。基座內部是一座佛教文化展覽館,里面展示了中國五方五佛、漢藏南傳三路佛教的文化和故事,值得參觀。
展覽館內有電梯通到佛腳旁邊,乘電梯而上就可以前去抱抱佛腳,為自己抱來平安。
因大佛而建起的靈山勝境景區現也廣為人知,有靈山梵宮、九龍灌浴、天下第一掌等眾多精彩景點,值得一一游玩。
靈山勝境導游詞 第6篇
女媧創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
傳說,女媧以黃土造人,煉五色石補天,還曾經遺留在人間兩塊奇石,一塊化作了《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另一塊就遺落在了古靈山,成為了古靈山的鎮山之寶--五彩神石。這塊石頭是1998年陰歷三月十五日,女媧生日那一天在女媧峰峰頂上發現的,而在這里,還有一首詩:未遇補天滯人間,盛世淡妝立庭前。靈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對云煙。可以說對五彩神石描繪的淋漓盡至,相信您讀過之后也會對五彩石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大家請看,這塊石頭的左半部顏色明亮而右半部則相對較暗,中間這條線被稱為陰陽分界線,它把這塊石頭分為兩部分,發亮的這塊代表陽間,而發暗的這半部則代表陰間,石頭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輪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見,頭后飄起的長發則將陰陽兩界連接。據《百神圖》考證辨認,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頭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頭為南極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話,咱們還能看到頭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孫悟空。大家有興趣的話也不妨再仔細看看,您將會在這塊石頭上發現七十二位全神。作為古靈山的鎮山之寶,靈氣大無邊,摸一摸財運發,拜一拜免災難,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歡笑呀!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石塔,叫超公和尚塔。1981年從古靈山寺巖內挖出。該塔是青石雕造的圓塔,總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此塔沒有經年銘文,但從1974年該塔旁出土的超公禪師石棺上銘文,可知此塔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塔的形制與技藝在古建筑和石刻藝術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靈山勝境導游詞 第7篇
在我們當地,流傳有這樣一首詩:每逢到靈山,必鉆古佛洞。若問為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巖漿造化成。奧妙說不盡,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靈山來參觀的游客也無不進洞領略其妙。來到古佛洞口,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幅對聯,“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念完全一樣,是一個回文聯,耐人尋味。
這是一個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內鐘乳石形成數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貼于崖壁,非常神秘,別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傳,此洞是古靈山大佛修煉成真處。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約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兩耳垂肩,體態豐滿,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狹窄,入洞時必須貼佛心而過,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稱此佛為相心佛。此洞窄長,曲徑奧妙,靈氣幽幽,宛如迷宮,令人神往。貼壁擠身進洞,洞內涼氣襲人,清爽異常,奧妙無窮。仰臥下滑而出,頓覺身心爽快。大家鉆洞時也請注意安全。
鉆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頭看“人生再造”,都說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來,真可謂人生再造呀!
這里是醒目泉,泉水經層層頁巖石過濾之后流出,礦物質含量特別高,對眼睛非常有益,當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變大,大眼可以變成雙眼皮。當然,心誠則靈哦!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上一篇:杜甫草堂導游詞范文「」
下一篇:名牌導游詞8:揚州瘦西湖(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