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十三——十四):
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的寫作
13.課題研究目標怎樣寫?
1.目標一是指目的,二是指標的、對象。課題研究的目標是指對研究活動、預期結果的設想。既有對研究實踐預期目的做出的假設,也為研究活動指明了方向。通俗地講,課題的研究目標,即通過研究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或者產生怎樣的效果。
2.一線教師在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容易出現兩種典型問題:一是泛化,二是窄化。所謂泛化,就是把課題目標擴大化。所謂窄化則是更多的表現在研究者對于課題研究對象變化的關注,忽視課題研究本身,特別是操作策略層面上的設計與實踐成果的關注。造成窄化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研究者的理解片面,缺少經驗。
3.一般從三個維度來確定課題的研究目標:一是課題研究本身的成果性目標,可稱之為本體目標;二是期望研究對象發生的變化,可稱為對象目標;三是期望研究者及研究主體發生的變化,可稱為主體目標。
4.本體,即事物本身。在課題研究中是指課題研究的過程。一個研究課題,想通過實踐研究形成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這就是本體目標所需要考慮的范疇,也稱為策略性目標。這樣的目標是課題研究最直接、也最需要深入思考積極探索的目標。可以從三個層次細化這樣的目標。一是理論思辨,想清楚核心內容間的邏輯關系,屬于理論研究層面,也就是實踐操作的邏輯基礎。二是具體方法的應用層面。這是解構具體活動的常用思路,形成策略。三是典型課例的探索,也是從一節課上升到一類刻的思考策略,是后續研究成果推廣的基礎。三個層次的本體目標定位,使課題研究在策略路徑探索上有了方向。為扎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提供了保障。
5.對象,即研究對象。對象目標即是通過課題研究實踐后,研究對象發生的變化。對于一線教師而言,課題研究的出發點是解決問題,因此對象目標的確定對問題解決預判的假設與判斷更具有實踐意義。在一線教師的課題研究中,因為解決的目標群體不同,對象目標的確定不僅指學生,有時也可能是教師。還有時,可能是課程。對象目標的定位上也需要有所不同。例如,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行動研究,對象就是教師。
6.主體,即為研究者本人。是主持或參與課題的所有人研究課題的主體目標。即通過相關課題的研究,研究者自身在理念和實踐層面上發生的變化。相對而言,主體目標不一定作為目標提出來,有時可以省去。
7.圍繞課題的本體、對象、主體三個角度寫課題的研究目標。目標越具體,越利于研究者圍繞目標展開研究,落實研究實踐活動,是課題觀察分析、研究成效的重要依據。
14.課題研究核心內容怎樣呈現?
1.在一個課題研究方案中講清楚課題的研究內容,其實就是講清楚研究什么的問題。如果說課題選題是確定一個研究點的話,那么研究內容便是選題的具體化。
2.為了讓讀者對課題的研究內容有整體感知,許多老師在研究內容板塊上以圖示的方式將研究內容整體呈現。如下面的框架圖:
應該說,這樣的內容框架圖不僅讓我們對課題研究的整體思路、內容要點及研究方法,有比較清晰的感知了解。在研究邏輯上也能有比較清晰的把握。從這個角度說,架構課題研究的內容框架還是有一定意義的。然而,這樣的課題研究內容框架也有不足:將工作程序與內容要點混合在一起呈現,一定程度上使得研究框架顯得過于復雜,有時也會造成研究邏輯不清晰的問題,造成讀者無法清晰地把握課題研究的核心內容。
3.在設計課題研究的整體思路,呈現課題研究核心內容時,需把握三個基本要求:一是知曉整體,即呈現課題研究的整體內容。二是說明邏輯,即通過圖表將不同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呈現出來,體現研究意義。三是簡潔明了,即以少量的文字或簡潔的圖表加以呈現。
4.文字表述法:作為課題研究方案的文本表達,文字表述是最常用的方式也是一線教師比較容易應用的方法。有時候樸素的文字會讓課題研究顯得平實,容易讓人接受。其不足在于:文字表達相對抽象,對于課題內容要素之間的關系呈現得不夠直觀、明了,需要讀者從文字中自己體會理解建構,所以,在一線教師中應用的不多。
5.表格呈現法:用表格呈現課題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一線教師在方案撰寫中比較常用的方法。比如下表:
本課題研究的核心內容主要有三個維度:一是活動方案的設計維度。二是活動實施的過程維度。三是活動反思地評價維度,且知曉了每個維度關注的載體,分別是教案、課堂與反思日志,當然還有創新點的落實。又有三種不同分析與解讀點的呈現。最后加上一段補充說明,更能讓讀者了解到該課題不僅關注教師個體的行為,同時還關注教師團隊的成長史,課題研究的價值得以提升。
6.圖文并茂法:圖文并茂地呈現課題研究核心內容的方式是現階段最為一線教師喜歡的方式。這顯然與此種方式形象直觀易表現研究內容要素間的邏輯關系有關。如果摒棄為畫圖而畫圖的想法,能夠結合課題的特征畫出既形象又清晰的內容框架圖,那么這不失為一種可以采用的比較好的方法。例如下面兩幅圖:
第一幅“初中學法指導課程化路徑探索”的框架圖,就清楚地呈現了課題研究內容間的關系,對象維度、形式維度與策略維度間的邏輯關系,利于課題研究實踐有條不紊地進行。
再比如“基于‘學為中心’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的核心內容呈現圖:
很清晰地展現了教的動作是圍繞學的動作而展開的。學生的成長是通過自身的學習達成的。教師為學生成長提供必要的環境支持。學生的五個關鍵動作在內部:提問、嘗試、交流、建模、應用。而外部是教師的五個關鍵動作:引問、啟發、組織、幫助、提升。直觀的表達,使得本課題研究核心內容一目了然。
上一篇:建筑工程開工報審表怎么填寫
下一篇:一月到十二月的英語單詞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