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長在網上發文質疑孩子的班主任,說老師偏心,她家的孩子語文考了98.5分,數學100分,英語也是100分,可在期末表彰獎勵時沒有她家孩子的份,她家孩子如此優秀竟然沒有被老師評上“三好學生”,而成績比她家孩子低的家委會成員家的孩子卻評上了“三好學生”。這位家長表示不服氣,認為班主任偏心,所以她想找老師理論一番。
又是典型的我家孩子啥都優秀的家長,就因為自己的孩子沒評上“三好學生”就對老師質疑。然而,像這樣的家長還真不少,評論區內認為老師“徇私舞弊”的家長還真不少,很多人認為學生評“三好學生”就是按照成績,誰成績高就評誰為“三好”生。
其實這也不能怪家長,是我們有些家長對什么是“三好學生”?評“三好學生”的依據是什么不了解而已?!叭脤W生”是教育部在1954年設立的用于獎勵學生的榮譽稱號?!叭谩敝傅氖撬枷肫返潞?,學習成績好,身體素質好。因此只有達到這三條的學生才有資格被評為“三好學生”,只看其中一項顯然不符合評獎條件。尤其是在現在以“德育”為首的年代,評“三好學生”首先看的是學生的表現。具體來講,凡是思想表現好,道德品質優秀,品行端正的孩子三好學生主要表現怎么寫,只要各門功課成績優異,各項體育成績達標就有資格評為“三好學生”三好學生主要表現怎么寫,但學校往往對獎勵的“三好學生”名額有限,因此只能從優秀的學生當中選取更加優秀的學生來進行獎勵。在校不遵守紀律,思想表現差或者體育不達標的學生,即使成績全是100分,也不會被評為“三好學生”。
有兩名成績都優異的一年級孩子,每次考試他們考試其中一名都得雙百,另一名雙科成績只在95分以上。但在期末評選“三好學生”時,學習成績稍次的學生卻被評上了“三好學生”,而那名考雙百的學生卻沒得獎。學生哭哭啼啼回家向家長告了一狀,說老師偏心,喜歡那名被評為“三好學生”的學生,而不喜歡她,所以沒有評她為“三好學生”。孩子爸爸一聽,暴跳如雷,也認為老師不對,就到學校校長面前告了班主任一狀,但當班主任講了原因,并調出學校監控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理虧冤枉了教師。原來,在評選“三好學生”的前一天,考雙百的學生看見樓道里扔的垃圾不但沒撿,還在樓梯口吐了一口痰,而那名被評為“三好學生”的同學再下樓時看見了廢紙撿了起來。她倆的行為被下樓梯的老師和同學都看在了眼里,所以在評“三好學生”時老師評了表現好的同學。
學校評選“三好學生”時除了各科老師在一起評選之外,多數班級也會讓學生進行評選,一般評選出的“三好學生”都會在各方面表現特別突出,班主任老師絕對不會為此而在學生面前徇私失去威信。
從網友的留言當中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質疑老師的做法,相反有好多家長認為老師沒錯,而是這名家長的心態出了問題。更有網友認為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三好學生主要表現怎么寫,家長沒學會從自身找問題,孩子思想表現也不會好到那里去。孩子沒評上“三好學生”,家長質疑教師,,所以網友認為說:“難怪你家娃評不上”。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上一篇:借條的規范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