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說,顧名思義,它就是指篇幅很短的小說。因此,微型小說也常被叫做“小小說”、“一分鐘小說”、“袖珍小說”、“千字小說”、“掌篇小說”、“瞬間小說”等等,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必須具備小說的特點,字數在千字左右,很短時間即可讀完。
閱讀微型小說,首先要掌握微型小說的特點。那么,微型小說有哪些特點呢?
1.深刻的立意
一篇微型小說,雖不是長篇巨制,也要采用典型化的創作方法,形象地刻畫人物、描寫環境、安排情節。它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那樣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可以起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從一滴水見太陽,見一葉落而知秋,以一班而見全豹。例如,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只有千余字,卻表達了極為豐富的內容,熱情地歌頌了勞動人民。又如作家王蒙寫的《互助》,故事說的是一位作家為了出名,以盛宴重禮招待著名評論家。評論家有感于其情之盛,慨然允諾,為他的作品寫一篇推薦文章。不料,這位作家慌忙擺手搖頭說:“千萬不必!千萬不必!我只乞求您寫一篇義正詞嚴的文章,把我批一個狗血淋頭!積十年之經驗,我深知凡被您批了的,都可以風行全國,名震環球!而您也可以獲得另一方面的美謄和利益,那才叫相反相成,相得益彰!”全文二百多字,卻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當今文壇的不正之風。作家善于從平凡事物中發掘出新的不平常的思想意義,選材嚴,開掘深,立意新。
2.巧妙的構思
構思巧妙奇特,故事引人入勝,是微型小說的一大特點。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微型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有起伏,有波折,有懸念。比如,日本有一篇題為《不景氣》的小小說,描寫一個科研工作者發明了刺激顧客購買欲望的藥水,為的是弄一筆錢和心愛的姑娘結婚。當他的研究獲得了成功,姑娘卻拒絕與他結婚,因為她也沾染了那種藥水,產生了不滿足只有一個丈夫的欲望……這故事雖然奇特,卻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其辛辣的諷刺意味十分深刻。經常閱讀微型小說,可以鍛煉自己的構思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3.新奇的結尾
所謂新奇,就是要出人意外,給人回味的地方。作家陸文夫在《短篇小議》一文中說:“短篇小說是寫出來的少,沒寫出來的要比寫出來的多幾十倍。所謂小中見大,那個大小不是可以看見的,而是可以想見的。”他這里說的是短篇小說,但同樣也適用于小小說。例如,我國著名作家巴人的《河豚子》,寫的是舊中國一家窮苦老百姓饑寒交迫,實在活不下去,爸爸弄來一籃子河豚子,想全家自殺。當毒魚下鍋以后,他實在不忍心看著一家人被毒死的悲慘情景,便借故躲出家門。可是,一家人要與他共享鍋中的“佳肴”,孩子們都舍不得吃,一直忍饑挨餓等到爸爸歸來。當爸爸的,怎么也想不到由于河豚子在鍋里整整煮了一天,毒素已經消失。當他無可奈何地懷著同家人同歸于盡的悲痛心情吞食了河豚子以后,卻沒有中毒而死……這個結尾有力地表現出舊中國窮人欲生無路、求死無門的悲慘境況。微型小說結尾的好壞,常常是決定作品成功的關鍵。它經常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讓讀者去深思,去創造。
4.精煉的語言
微型小說篇幅短,人物少,矛盾沖突高度集中,語言要求極為簡練。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冰山在海里移動很是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這句話的意思是:作家對他想寫的東西早已成竹在胸,可是,他寫作時只寫出八分之一,省略了“水面以下的”八分之七。他相信讀者能自己領略作品所蘊含的深意,補充沒有見諸文字的內容。海明威以自己的創作實踐榮獲了諾貝爾獎金,他的作品也以簡練的文風著稱于世。大凡擅長寫小小說的作家,多用白描手法,對人物與事件不作冗長的描寫,人物對話,三言兩語,恰到好處。多讀小小說,可以養成錘煉語言的習慣,盡量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力求用很少的文字表達盡可能多的內容。以上說的幾點,同學們在閱讀微型小說時要仔細領會。平時練習寫小小說、小故事,對提高布局謀篇、錘煉語言的能力都是很有幫助的。作家劉心武同志說:“我就是通過給他們(指《北京日報》)寫‘一分鐘小說’,鍛煉了自己的構思能力:怎么編故事,安排懸念,怎么開頭,怎么結尾,怎么用兩三句話形容一下人物的外貌、性格,怎么寫點簡單的對話……最初的小說創作經驗,就是通過寫這種“一分鐘小說’,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
[出處:《聽說讀寫訓練60講》]
上一篇:畢業論文課題成果要求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