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品味一部名著后,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初二年級的活著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年級的活著讀后感1
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不懂為什么書名會叫做《活著》,慢慢的深入看下去才知道,因為福貴的一家老小,隨著時間隨著各種原因相繼的離開了人世,到最后只剩下福貴和一只被他命名為福貴的老牛,他倆也相伴走完剩下的路。
福貴他做過地主,打過仗,逛過戲院,賭過博,經歷著家人們一個又一個的離去。從富貴一時到落魄無比,從放蕩的青年直至寂寞的晚年,或許平常人看來是悲慘的,但作者偏偏采用第一人稱,這樣或許旁觀者的傷感大概是不必要的,人生的喜怒哀樂大概只有福貴自己知道吧!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里是忐忑的,更是覺得很蒼涼。忐忑,是因為看著福貴一家人的離世,一個接著一個,永遠都不知道你看到哪里,他的家人又會離開;蒼涼是因為,看著在這世界就只剩下福貴一人,年邁的他盡顯孤獨。
這大概也是最能打動我的地方,是啊,有時候閱讀別人的作品時,是會改變我們的人生態度的。而活著中的福貴,更讓我們看到活的人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看法。
或許有的人會像福貴一樣小心翼翼的活著,小心翼翼的待人待事,又或許我也是這樣的,小心翼翼,可是盡管有再多的小心翼翼,也藏不住內心沖勁兒,面對自己害怕的事情,沒做過的事情,告訴自己,別怕,試試看,大不了重新來過,沒什么的。
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著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保夕的日子,你還會感到生活不易甚至徒生感嘆嗎?那曾經的不如意,恐怕就變成了一個個的美好回憶了。
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就應該選擇努力,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只要堅信,活著才有一切,才有希望。
初二年級的活著讀后感2
《活著》給人的感受是,哇,這個人好幸福,誰知下一頁劇情陡然轉變。讀這本書是一種把喜劇讀成悲劇,把悲劇讀成喜劇的感受,它不遺余力的展示命運如何摧毀生活,到最后好像活著是一件無比心酸的事情卻又顯珍貴。
富貴這樣一個小人物,實際上折射的是整個社會的底層人物,他的悲劇實際上也是當時整個社會的悲劇。他們被時代的洪流激地無法喘息,那個時代有很多像他們那樣的悲劇人物,他們雖愚昧無知,但卻勇敢勤勞。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與我們的無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難。”
雖然不知前路如何,一直走下去卻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有時作出選擇就意味著勝利。縱然要擔當眾多難以承受的苦難,但是依然要堅韌頑強。就像是福貴,盡管風雨飄搖,但他從未倒下,帶著已被時間沖刷成黑白色的回憶,牽著那條新買的老黃牛,仍能從容的漫步與夕陽下,淡然地講述過往。我想,這應當便是堅持的結局,生命的力量吧。
初二年級的活著讀后感3
寒假期間,花了兩個星期讀完了余華的《活著》。《活著》其實很簡單,它只是講述了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做的事——活著,或者說更好的活著。
《活著》卻又很復雜,它將人們放置在了一個充滿苦難的時代里,將“活著”最寶貴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們面前:以回憶的姿態,去深刻地體會“活著”,艱辛,本然,寧靜。就如林蔭下的福貴,牽著老牛,念叨著亡故妻兒的名字,依舊充滿感情,仿佛他們從不曾遠去。
文章的主人公福貴,一生坎坷波折。當所有的親人都先他而去,親情的美好被死亡無情的撕碎,他以一種超乎想象的堅毅與執著活著,沒有被厄運打垮,扼住了生存的咽喉。
讀過《活著》,看到福貴的親人一個個死于病痛和意外,生死別離剜割著福貴的心,福貴依舊沒有放棄,由紈绔子弟變成了有堅定信念的人。由主人公的信念引發了我對生命的思考,對活著的感悟。
文中的活著,決不是無目的地延續生命,而是為了心中的信念,將活著演繹為生命的升華,去戰勝一切失敗,痛苦,永不放棄希望。
為了活著而活著。
當一個人在經歷過生死困境,認識到生命的不易,當活著成為一種信念,而非只是想著自己的功名和后人的褒貶時,人們也許就會像福貴那樣:獨自一人卻不孤寂,因為他能從自然中所有有生命的東西身上找到生命的活力,活著的快樂;也許就可以做到,對于自己的過往,那生與死的別離處之泰然,因為活著已成為心中最堅定的信念,看透活著的真諦,不會因生死別離而有所動搖;也許就可以做到夕陽西下,與老牛相依的淡泊、寧靜。
回到現實中來吧,文中福貴的時代早已過去,福貴的生活方式早已不適合現在的社會,我們不可能像他那樣活著。我們應該做到保持本心,認清自己的目標,用盡全力去做真正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創造自己的價值。在一切困境面前,像福貴一樣,永不放棄,為了活著而活著。
放下書,已是正午,初春的風,混著溫暖柔和的陽光落在窗沿,吹起窗簾,一陣陣起伏跌宕。心中涌起一股對生命從未有過的強烈力量,對活著的強烈信念——一切如此美好,我們有什么理由拋下這一切輕言放棄呢?
林蔭下,一個瘦小的老人和一頭老牛,朝著太陽,漸得漸遠。
好好的,活著……
初二年級的活著讀后感4
昨天于學校圖書館借來這本并不怎么厚的小說,便從中文版自序、韓文版自序、日文版自序、英文版自序、麥田新版自序、到小說的正文、再到外文版評論摘要一字不漏得看完了。
中文版自序中第一句話“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作為讀者的我,不知道你們是否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因為一個人如果能夠客觀地正視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這也是我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所一直思考的事情,22的我,經歷的事情還是太少,但是,大學四年的生活,卻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向這個方向靠近了。“人生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真實的事情就如同說一句真話一樣,讓人感到不怎么舒服,但是我們還是要面對不是嗎,總是活在自己幻想的那個美好的世界里,不知道心理承受能力會不會很強大呢。“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這也是作者在這本小說中所貫徹的一種精神。“寫作過程中讓我明白,人是為或者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所以,我們作為這個肉體的主人,是不是也沒有任何權利去剝奪它想活著的意愿。
日文版自序中“對《活著》而言,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幸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要好好用心生活,好好用心感受、好好用心體驗這生活的酸甜苦辣,因為生活是屬于我們自己的。“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其實,也無人有權說他不幸,即使是在他生后,因為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這也是作者所明白的一個道理:不要再去議論別人的人生,當然也是現在的我最應該學會的,不僅僅是別人的人生,應該是別人所有的私事!!!
英文版自序中,美國民歌《老黑奴》,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也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富貴的在整個故事中經歷和心態。
出生于一個富貴家庭的富貴,先是體驗了富裕人家的生活,然后賭博失去家產,淪落為一無所有的租戶,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轉折,也是他隨后一系列經歷的鋪墊。隨后,父親去世,他便開始走向了積極的人生道路。被國民黨抓去當兵期間,幸運地保住了性命,但是兩年之久的離家,母親在懷著:富貴不會去賭博的對他的信任中去世,女兒發燒成聾啞人。隨后開始了看似平靜的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在兒子有慶小學五年級那年,因為醫生為了討好縣長而不顧孩子的性命而獻血過多去世,富貴的選擇是對生病的妻子家珍隱瞞,并一個人把孩子埋葬在爺爺奶奶的墳墓旁邊。后來,女兒鳳霞找到了一個對待他們如同自己兒子一樣的女婿二喜,還懷了個兒子,本以為這就開始了他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了,但是,好景不長,女兒生產后大出血去世,隨后,妻子也走了。原本的四口之家就剩下富貴自己了,凡人遇到這種情況會如何呢?感覺自己應該都沒有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了吧?可是,富貴的生活還得繼續下去啊,外孫苦根四歲那年,二喜出意外身亡,為了照顧外孫,富貴還得繼續活下去,起碼得把孩子撫養成人不是嗎?但是,苦命的苦根,在自己七歲那年因吃太多豆子也走了。那個昔日的幾口之家,最后就只剩下富貴一個人了,為了不感到孤獨,他給自己買了一頭牛,叫富貴。
面對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紛紛離世,富貴沒有要死要活的,他所做的就是埋葬,然后繼續照顧并和剩下的人繼續生活。這也映照了作者寫這本書的背景,不管經歷了什么苦難,我們依然要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現如今這個社會,大家都覺得壓力很大,所以各種選擇不再生活的新聞也紛紛出現,各種負面情緒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爆發出來,而我所要學會做的,就是淡然處之,因為我們常人經歷的,很多人已經經歷過,或者和我們一樣正在經歷,或者后來者以后還會經歷。這樣想想,感覺自己就更加有勇氣,有信心繼續自己的小生活了。
初二年級的活著讀后感5
《活著》這部小說講得很悲慘,當一位名叫富貴的老人以樂觀的心態講述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地離去,我們同情他。當然,這個世界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年輕的時候做過多少蠢事,也許將來有多少厄運發生在你身上!我們也許會同情他,但并不會可憐他,因為人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所以富貴的故事告訴我們:但行前路,也要考慮后果!
人生本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亦或是為人丈夫,都應該先學著做人!有些東西可以去嘗試,但需要一個合適的“度”,正如《活著》中的富貴,不能因為父親是地主,家里有錢,就不顧父母,妻子的阻撓,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去追求自己所謂的“人間極樂”!
人生在世,何來虧欠,都是本色出演!人生都是一場騙局,誰的騙局高明,誰就活得更好!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同樣也是世界上最傻的動物!有些東西擁有的時候,不懂得去珍惜,直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我們望著富貴和老牛的背影漸行漸遠,從他們的背影中,我們看到了活著的艱辛,看到了活著的不易。故事的最后老人和老牛成為彼此的依賴,也許剩下的時光可能會很累,但我希望他們是快樂度過的,也愿他們只為活著而活著!
活著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容易的,但活得瀟灑,每天都快樂卻又是非常困難的。《老人與海》中說:“一個人生來并不是要給打敗的,你盡可能把他消滅掉,但就是打不敗他”,我想既然活著,就去和所謂的`命運抗爭。正如電影哪咤中所言“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你問我人是否能改變命運,我不曉得,但我曉得的是,不認命也許就是富貴的命吧!
上一篇:初二以活著為主題的讀后感
下一篇:初二《活著》讀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