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怎么編寫一份教案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三年級寫有關草原的優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三年級寫有關草原的優秀教案1
課程標準
2-5通過典型實例,較我國不同地區在各自的自然條件下,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以及人地關系方面的主要問題。
2-6通過典型實例,比較世界一些地區和國家在各自的自然條件下,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澳大利亞的大牧場和中國內蒙古大草原兩個內容,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環境特色,感受草原上牧民生活的概況。能夠從地圖、圖表及教師提供的材料中獲取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不同地區牧民生活的特點。
2.過程和方法:通過比較的方法分析不同區域的人們在生產、生活方面的特色,把握自然環境與人類生產、生活之間的因果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材對澳大利亞大牧場的經營特點和內蒙古游牧文化的描述,了解草原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之美,感受牧民對草原的熱愛之情,進一步認識到人地關系的協調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草原人家的特色:和諧發展人地關系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自然環境對牧業形成與發展的意義。
教學方法: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合作式討論法;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的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美麗的草原》MTV營造教學氣氛
設問導入:你們剛才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環境?導入第四課《草原人家》
(—) 現代化的.大牧場
1.騎在羊背上的國家:1羊多
2澳大利亞發展養羊業的優越條件
設問討論:1澳大利亞的位置有什么特點?
2這種特點對澳大利亞的氣候有什么影響?
3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的分布又有什么特點?由此得出什么結論?
2.澳大利亞的牧業分布: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
特點:1規模很大
2定居生活
3機械化程度非常高,效率高(最突出的特點)
(二)草原風情
導入:草原是哺育牧民生長的搖籃,是牧民們的天堂。從古至今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創作了大量的歌曲,用以表達他們對自己家園的熱愛。如澳大利亞的民歌《剪羊毛》,然后朗讀內蒙古民歌《敕勒歌》。
接著播放《天堂》MTV,同時教師提問:內蒙古大草原在人們的衣、食、住、行、娛樂文化給我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要學生仔細觀測。
食:牛羊肉、奶制品——飼養牛羊——草原牧業生產
住;蒙古包—— 便于拆裝——適宜在草原的游牧生產和生活
衣:蒙古袍——便于騎馬抵御嚴寒——適宜在草原的游牧生產和生活
行:駿馬等——便于馳騁驅趕羊群——適宜在大草原上大范圍的活動
娛樂:那達慕大會
教師再提問:內蒙古草原的文化與草原牧業生產有怎樣的關系?同時完成上面的內容。
小結:人們在長期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富有各自草原特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同時要求學生比較澳大利亞和我國內蒙古大草原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異同。
(三)草原生態問題
教師提問:歌手滕格爾的歌聲曾被喻為“來自大草原、無污染的綠色的呼吸”,草原也被其稱為理想中的“天堂”。但現在草原的天是否還藍?水是否還清?草是否依舊嫩綠?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相關材料。
存在問題,就有解決的措施:退耕還林
禁牧、休牧、輪牧、舍牧。
課堂小結: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小結本課.
布置作業:(略)
三年級寫有關草原的優秀教案2
教學內容
1、 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 蒙古舞蹈基本動作
3、 綜合練習:雙聲部節奏練習和雙響筒和多種伴奏樂器。
4、 音樂游戲“賽馬會”、大型粘貼圖畫創作。
指導思想:
本課根據音樂新課標的要求提倡音樂與姊妹藝術綜合為指導思想,將音樂與舞蹈、美術等姊妹藝術形式的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從小朋友的興趣為動身點,培養同學的即興創作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并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學習,指導同學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興的為歌曲創編動作扮演。和對不同音樂意境的感受。培養同學的音樂審美情趣。
2、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掌握有關蒙古舞的基本動作,和對音響的探索能力。
3、 通過“意境”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學唱、聆聽、感受,培養同學的思維能力,激發同學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 體會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緒,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動作扮演。
2、 通過對草原賽馬情景的表示,對的馬蹄聲,和加油聲的模仿, 掌握雙聲部的節奏。
教學難點:“賽馬會”音樂游戲的挖掘,和游戲中小朋友們的合作,配合與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 放“馬跑”的律動的音樂。
同學:隨“騎馬”律動進入教室。
老師:小朋友們,看!我們騎著馬兒來到哪里了?
同學:大草原!
老師介紹大草原
老師:對,我們來到了一片廣闊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綠毯鋪在地上。美極了!
二、新課引入
1、 老師舞蹈引入(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師:有沒有誰知道老師跳的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同學:蒙古族
老師:(出課件)介紹蒙古族族的衣著服飾、蒙古包。
老師:(出課件)非常正確,看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國的56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在常年草原上生活,喜歡穿美麗的色彩鮮艷的長袍,漂亮的馬靴。他們最常的打扮是在頭上栓一條美麗的頭帶,非常的神氣。
老師:(出蒙古包圖)看這是什么?這是他們的房屋,由于他們常年在草原上生活,他們的房子不是用磚瓦蓋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圓形的墻壁上面加一個傘型的頂組合成的帳頂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氈子覆蓋著用毛繩固定。房屋可以移動。這就是蒙古包。
2、 學習幾個蒙古舞蹈動作,一邊學習一邊考慮蒙古人的生活
老師做蒙古舞的馬跑步,擠奶,雄鷹展翅的動作介紹蒙古族的生活。
同學學習蒙古舞基本動作
三、學習歌曲
1、 老師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 同學念一次歌詞
a、為歌詞加上動作。
b、小朋友們一起扮演,選出一個做得特別好的小朋友再帶著大家做一遍。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當小老師帶著大家來一次。
3、 聽。
a、 老師范唱
b、 同學聽磁帶
c、 同學跟琴有感情的演唱 ,老師做提示讓小朋友唱得更有感情。
d、 用動作扮演歌曲
四、擴展歌曲
1、 表示歡樂的草原。
a、 老師提供彩紙和小朋友們一起把自身打扮成蒙古人
老師:(出賽馬圖)
老師拿出兩樣樂器,問哪一個發出的聲音更象馬蹄聲。(演示雙響筒,和手串鈴)
同學:雙響筒
b、老師將樂器發給一些同學,拿到手串鈴的小朋友想想怎樣用它為賽馬的選手加油,拿到雙響筒的小朋友用他來模仿馬蹄聲。
沒拿到樂器的小朋友,動動腦筋想一想還可以用身邊的音響來模仿馬蹄聲。或用怎樣的動作表情來加油!
c、將小朋友們分成兩組,一組加油,一組模仿馬蹄聲。(各隊選一個拉拉隊長。)
2、 一起跟著音樂制造熱烈的賽馬局面。(請幾個小朋友扮演賽馬的局面。)
3、 粘貼圖畫
a、老師放變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
同學: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自身的感受
b、老師拿出為小朋友們準備好的粘貼畫,讓小朋友們一邊聽音樂一邊創作圖畫表示美麗的大草原。
三年級寫有關草原的優秀教案3
課 題:《草原上》
年 級:三年級藝術上學期
教學目標:
1、《草原上》、是我國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調。初步感受這一地區的民族風格。
2、內蒙古地區的音樂往往是歌舞一體的。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并進行即興編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欣賞《草原放牧》聽音樂編舞蹈,講故事,發揮想象力。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內容:
1、用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去感受內蒙古人民的風土人情。
2、在悠揚的歌曲中,要求學生根據插圖等資料展開聯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學習歌曲《草原上》
4、邊唱邊表演舞蹈,表現出對草原的贊美之情。
5、學會了歌曲,情學生用樂器為歌曲伴奏,分組進行評比,看看哪組最入情。
6、聆聽《草原放牧》,教師可講“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樂知識的學習。
創編與表演
請學生分組用樂器為歌曲伴奏,部分學生來表演舞蹈,部分學生來演唱。
三年級寫有關草原的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情感目標: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激發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看圖理解詞語,啟發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教學用具:光盤、錄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悠悠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里?(板書:草原)(放錄音歌曲)
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樣的。(補充課題:的早晨)
齊讀課題。
二、看圖感知
看!(播放光盤)
你喜歡草原嗎?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
三、初讀課文
1.那就翻開書,自己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2.能把課文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聽嗎?
要求:請拼音小博士幫好你的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好朋友仔細聽好,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然后兩人再交換進行,開始!
3.練讀了幾遍課文,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來表示。
四、細讀訓練
1.誰來先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
評價,指導:你讀得很流利。
好象鞭聲還不夠響亮,誰再試試。
黎明時,草原還沒有蘇醒,是很靜很靜的。讀好:寧靜。
眼前,你看到了怎樣的草原?讀好:鋪滿新綠。
誰愿意當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再來一遍。
齊讀
2.此時,草原開始熱鬧起來,歡樂起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學生評價: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還不夠?從朗讀中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誰來讀好它。誰能超過他。
喜歡羊兒出圈,喜歡跨馬追趕的同學一起來讀吧!
3.讓我們眺望遠處。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遠處十分迷人。誰來讀。為什么這樣讀?
悠悠的感覺讀得真棒!學他的樣子一起來讀。
4.草原真是太美了,這樣美的地方,這樣美的課文,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讀了。
(齊讀)你覺得草原怎么樣,草原的早晨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交流)
五、寫字教學
小朋友把課文讀得這么棒,相信課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學得很棒。
1.認讀生字卡片
小火車開起來(帶拼音,去拼音)
2.這堂課我們學習兩個生字“動、牧“
自學筆順表,掌握筆順。學生書空筆順。
自己分析字型結構,左右等寬。結合學習新偏旁。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注意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1.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2.結合口頭填空,理清文章結構。
3.讀了課文,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4.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原新
2.指名認讀。
3.仔細看光盤上生字書寫筆順,比較每個生字的結構安排。
指導:“無、民”都是獨體字。“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沿豎中線往下寫,“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
“處、原”是半包圍結構。“處”第三筆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業
1.練習描紅。
2.各自練習書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背誦課文。
三年級寫有關草原的優秀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知道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人們從鷹的活動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認真聽錄音,按提供的要點記住錄音的主要內容,能選用提供的詞語說說錄音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指導學生仔細看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揭示課題。
(二)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明確本次聽說訓練的要求。
1、集中注意力聽錄音,邊聽邊記邊思考。
2、能根據提供的要點和詞語記住主要內容并說一說。
(三)
進行聽說訓練。
1)、第一遍聽錄音,回答課后兩個思考題。
交給聽的方法:集中注意力聽,邊聽邊思考,可以把重要的詞語記在書上。
指導學生讀一讀課后第2題中的思考題。
聽錄音后組織學生討論這兩個問題。
指導學生讀一讀課后第3題中錄音的要點,看看那位同學答得完整,再把這兩個思考題完整地說一說。
2、第二邊聽錄音,要求學生能按課后第三題提供的要點記住錄音的主要內容。
聽之前,指導學生讀讀課文第三題的要求和提供的要點。
聽錄音后,用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根據要點回憶錄音的主要內容,然后逐條進行復述。
3、指導學生選用提供的詞語說說錄音的主要內容。
讀課后第4題中的詞語,根據第三題中的要點把這些詞語按內容進行分類。
講第一個要點的:盤旋、飛翔
講第二個要點的:狂風翻卷、沙塵滾滾、拳頭大的冰雹、劈頭蓋臉;月亮高掛、清風陣陣、長鳴。
指導學生選用提供的詞語,選擇錄音中的一個要點說說。
選用提供的詞語,把3個要點連起來說說錄音的主要內容。
(四)把這個故事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
盤旋、飛翔
狂風翻卷、沙塵滾滾、拳頭大的冰雹、劈頭蓋臉;月亮高掛、清風陣陣、長鳴。
上一篇: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案
下一篇:三年級學生以草原為題材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