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年級關于音樂的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一年級關于音樂的教學反思范文1
《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話色彩的法國兒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明快、跳躍,節奏簡潔。本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大鹿》,能夠用緊張的形象表現小兔子,用熱情樂于助人的形象表現大鹿。在完整學唱歌曲的基礎上,進行故事情景的再現,通過表演,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培養學生團結有愛、樂于助人的精神。
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學習興趣濃厚,所以整節課我以創設情境為主,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歌曲,學習歌曲和表演歌曲。在一開始,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活躍一下課堂氣氛,接下來帶領學生去森林王國玩一玩,用游戲的形式來進行節奏練習,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快樂地學習到了知識。后來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學生留下了一個疑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愿望,也順利地引入到了本課的學習當中。整個導入環節我自認為不錯,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為后來的歌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歌曲教學時,先讓學生模唱旋律,讀一讀歌詞,注意當時的心情,要讀出那種感覺來,解決了歌曲中難唱點的節奏和歌曲的情緒。最后在歌曲表演的基礎上安排了“音樂情景表演”這一環節,它有故事情節,有情緒對比、變化,有不同角色之間的情感交流,給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機會。
當然,我的課堂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歌曲的演唱及鋪墊太少,導致在音樂劇的表演環節中學生表演不夠到位。因此,在歌曲情緒的處理上需要再加強,如將情緒與音樂要素(音高、速度)及故事的內容相結合,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內涵,理解歌曲所要表現的內容。這樣學生也許能更好的表演及創編音樂劇,學生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通過教學我還發現,學生在課堂上不夠自信,雖然我引導的已經很透徹,但學生還是猶豫不定、不敢發言。學生雖然對歌曲理解還可以,但語言積累很少,所以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就算有了想法也怕說錯不敢舉手發言。所以在以后的課堂之上,我還應該注意讓學生大膽的說,大膽的表現自己。
總之,每節課總有它的出彩和不足之處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認真反思,多積累經驗,盡力把每一堂課打造得更加精彩。
一年級關于音樂的教學反思范文2
由于特殊原因沒辦法在音樂教室中學習。我帶著"怎樣能使學生在班內上得輕松自在呢?"這個問題走進二(1)班。歌詞按照節奏會讀之后,剛一打開錄音機聽范唱,一個孩子聽到音樂后就脫口而出:"開始唱戲了!"隨后使勁地在"咚咚咚咚嗆"這一句"嗆"的字音上用鉛筆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這一舉動提醒了我,何不讓全班同學一起來?這樣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興趣。于是我提出了:大家認真聽音樂,當你聽到"嗆"字時,就用鉛筆敲一下文具盒。這一來教室沸騰了,又很快靜了下來。第一次沒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襯詞"咚咚咚咚嗆"全敲了起來;第二次在教師強調了要求之后,95%的學生能夠作到。學生的興趣極度濃厚,每個學生都特別投入地聽著音樂,嘴里唱著歌詞,惟恐再漏敲掉一個"嗆"字。下課鈴聲響了,學生還再要求"再敲一遍"。
我的教研專題是"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以動激情的實驗研究",就是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動起來,通過讓學生身體、情感、思維等等多方面的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之中。我在實驗研究期間,盡量運用一些可以讓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如:說,動,表演等等。
《過新年》一課,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通過發現問題的方法來引入教學→教唱1、3、5樂句→學唱全曲→學生自由表現你聽到的歌曲內容→在盡情的表演中學生不斷的重復歌曲的旋律,讓歌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分析:課后,仔細想想這節課,我覺得非常有收獲。它讓我在認為最適合自己實驗方法之外又發現了新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身邊最普遍、最簡單的事物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學方法可以隨著環境的改變而靈活變化,兩種教學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實驗方案中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得到補充和完善。同時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適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的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才樂于接受,音樂課才能讓學生喜歡。
一年級關于音樂的教學反思范文3
在音樂欣賞課中,要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想方設法讓學生體驗音樂,并逐步提高其分析能力,有效幫助學生利用積累的知識進行創作練習。
在聽音樂之前,可以讓學生先唱唱音樂主題,并且利用"設問"的方法,在聽音樂之后讓學生進行"音樂音色、意境、手段、內容"等方面的討論,以達到發展音樂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的目的。例如在聽賞器樂曲時,要求學生“聽記音樂主題”、“劃分音樂段落、”“找出主題的再現”、“找出樂段間的對比”等等,這樣學生就能深刻地理解音樂,對音樂逐漸地知其所以然,掌握音樂表現的規律性,從中積累創作經驗。
學生聽懂了一首樂曲,并不是欣賞課的結束。教師應進一步激勵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在創造,從而培養他們的音樂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改變作品的節奏、速度、演奏樂器等方式來參與音樂,就是激發學生創作意識和創作熱情的一項手段。
如欣賞《森德吉馬》的第一段,音樂描繪了遼闊草原和無邊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讓學生試著在原來的主題音調基礎上加快速度演唱或演奏,旋律頃刻間變成了熱烈、歡快、喜悅的氣氛。在創作活動中,學生理解了音樂要素對音樂情緒的影響。這使他們不僅了解了音樂的神奇,也嘗到了創作的快樂。
一年級關于音樂的教學反思范文4
教學目標:
1.能用活潑、自然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新疆是和好地方》和《我愛雪蓮花》,并能用簡單的維吾爾舞蹈動作進行歌表演,表現出樂觀積極、開朗的歌曲情緒。
2.能用合適的動作表現《新疆好》三個不同樂段的音樂。
3.認識反復記號,并能在實踐中合適運用。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一.學唱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
1.拍擊鈴鼓模仿切分節奏直接進入主題,初步聆聽歌曲。
2.輕聲按節奏朗讀歌詞,掌握歌曲較快的節奏和字詞的難點。
3.跟琴自學第一段歌詞,注意歌詞吐詞清晰。
4.跟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詞,感受歌曲熱情、自豪的情緒和歡快的速度。
5.跟琴學唱二三兩段。
6.完整跟伴奏演唱。
7.拍擊節奏為歌曲伴奏。
二.欣賞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
1.完整聆聽歌曲,感受歌曲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說說歌曲唱到了哪些美麗景色。
2.分段聆聽,體會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等特點。
3.教跳簡單的新疆舞動作。
4.模仿冬不拉的演奏動作,參與歌曲主題表演。
5.復聽全曲,結合視頻了解新疆民風民俗,介紹演唱者和作曲。
第二課時
一.學唱歌曲《我愛雪蓮花》
1.聆聽錄音,幫助學生熟悉歌曲旋律。
2.同聽唱、師生接唱等方式學唱歌曲。
3.糾正高音曲的發聲方式。
4.認識和體驗歌曲中的反復記號。
5.為歌曲創編新疆舞蹈動作。
6.進行歌表演。
欣賞鋼琴曲《新疆舞曲第一號》
1.聆聽第一樂段,體會主題音樂出現的次數,以及節奏、情緒、力度的不同。
2.聆聽第二段,用音樂線條表現音樂情緒和旋律的變化。
3.聆聽再現的樂段,用節奏為其伴奏。
4.完整聆聽全曲,完成書中作業。
課后反思:在欣賞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這首歌時,以參觀新疆的風光,特產及寶藏為線,滲透歌詞教學,讓學生不斷熟悉旋律,從無意的注意中形成有意的記憶。當提問“你要用什么方式表達你的心情”時,同學們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載歌載舞,謝準一同學很有創意的拿了一張椅子的面抱在懷里當琴彈,讓人忍俊不禁。這節課從欣賞歌曲到節奏律動的層層深入,在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增強了他們的求知欲,大大增強了學習效果,結束本課的學習時,學生似乎意猶未盡……
一年級關于音樂的教學反思范文5
1、 用故事去引發想象。歌曲《貓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編,于是我就從故事入手,盡量把故事講得生動,特別是把表情做到位,必要時讓學生說說,讓學生大概把握住貓與老虎的個性特征。
2、 用表演激起情感體驗。在學完歌曲之后,我便讓學生上來表演,因為有了
前面的鋪墊,孩子們都對貓和老虎的個性把握得較好!而且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
都還有創新,有了自己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對于歌曲表現
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較為精確!歌曲最后一句歌詞:“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唱的很有表情,把小貓的得意表現得淋漓盡致!!
3、 以興趣為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他們自然會投入其中。今天這節課學生通過感受音樂,模仿動物來達到學生的興奮點,讓他們在興奮狀態中學到最后,探索到最后,而且效果很好。
4、 探索過程有淺入深,環環相扣。要使孩子們進行有效的探索,教師必須從以往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方式中轉變過來,注重研究學生,根據學生探索能力,原有知識水平進行設計。
5、教師語言的引導。教學過程要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師語言的引導是致關重要的。在探索過程中,除了讓教師自己來說以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演唱、欣賞的方式從中來體會。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 歌曲《兩只老虎》是一首學生比較熟悉而且很喜歡的一首歌曲,但是教材的編寫是在原來歌曲的基礎上,把它變成了(卡農式)!學生比較的陌生。于是,我就順勢把歌曲的兩個聲部變成了“兩只老虎”,請學生來唱第一只老虎,我就在后面當第二只老虎,讓學生聽,找一找這兩只老虎有什么區別,學生聽了幾次后就找出了,然后,再請其他學生與我合作,從扮演簡單的第一只老虎開始,然后逐漸讓他們也來扮演第二只老虎。最后由學生來扮演全部的角色,就這樣慢慢的學會了歌曲!對于小學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樂藝術主要還不是一門知識,而是一種內心體驗,一種審美愉悅的體驗,而沒有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的人是不可能獲得這樣一種審美愉悅的體驗的。
上一篇:一年級以音樂為主題的教學反思
下一篇: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反思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