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于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知識點
一、人體的神經調節
(一)神經系統
1.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位于顱腔中的腦(大腦、小腦和腦干)和脊柱椎管內的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包括從腦和脊髓發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經。
2.基本單位——神經元
(1)結構:由細胞體、樹突(短)、軸突(長)構成。(軸突和樹突稱為神經纖維。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稱為神經末梢。)
(2)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進而對其他組織產生調控效應。
(3)種類:傳入(感覺)神經元、傳出(運動)神經元、中間(聯絡)神經元
(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三)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四)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2.興奮的傳導過程:
靜息狀態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興奮狀態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原因:Na+內流)→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于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興奮向未興奮部位傳導。
3.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沖動。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
(五)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傳遞結構: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的,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2.傳遞過程:當神經末梢有神經沖動傳來時,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受到刺激,就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神經遞質。神經遞質經擴散通過突觸間隙,然后與突觸后膜(另一個神經元)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引發突觸后膜電位變化,即引發一次新的神經沖動。這樣,興奮就從一個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到了另一個神經元。
3.信號變化: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4.傳遞方向:單向。
原因是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是單向的。(即:興奮的傳遞方向只能是軸突→細胞體或軸突,不能反向)
5.結果: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
(六)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1.各級中樞的分布與功能:
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由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
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
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
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水平衡中樞)、血糖平衡調節中樞,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脊髓: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
2.各級中樞的聯系
神經中樞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調控。一般來說,位于脊髓的低級中樞受腦中相應高級中樞的調控,這樣,相應器官、系統的生理活動,就能進行得更加有條不紊和精確。
(七)人腦的高級功能
位于大腦表層的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中最高級的部位。它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二、人體的激素調節
(一)體液調節
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CO2 、H+等,通過體液的運輸而對人體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稱為體液調節。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
(二)激素
由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質,經血液或組織液傳輸而發揮調節作用。
(三)人體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
如:在人體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狀腺激素可使人體產熱增加4200kJ。
(2)通過體液運輸
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的激素彌散到體液中,隨血液流到全身,傳遞著各種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研究發現,甲狀腺激素幾乎對全身細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狀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狀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細胞就是該激素的靶器官、靶細胞。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因此,體內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
【特別提示】
激素既不組成細胞機構,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僅僅起著“信使”的作用,將生物信息傳遞給靶細胞,對生理生化反應起著調節作用。
(六)激素間的相互關系:
協同作用: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都發揮作用,從而達到增強效應的結果。
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對某一生理效應發揮相反的作用。
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激素)
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
在生產中往往應用的并非動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類似物
1.催情激素提高魚類受孕率:運用催情激素誘發魚類的發情和產卵,提高魚類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蟲激素防治害蟲:可在田間噴灑一定量的性引誘劑(性外激素類似物),干擾雌雄性昆蟲間 的正常交配。
3.閹割豬等動物提高產量:對某些肉用動物注射生長激素,加速其生長。對豬閹割,減少性激素含量,從而縮短生長周期,提高產量。
4.人工合成昆蟲內激素提高產量:可人工噴灑保幼激素,延長其幼蟲期,提高蠶絲的產量和質量。
體溫調節
(一)體溫的概念
指人身體內部的平均溫度。
(二)體溫的測量部位
直腸、口腔、腋窩
(三)體溫的來源
體內有機物氧化分解過程中釋放出來的熱量。
(四)體溫相對恒定的原因
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五)人體的產熱和散熱器官:
產熱器官:主要是肝臟和骨骼肌(另還有立毛肌)
散熱器官:皮膚(與皮膚中血管、汗腺的活動有關)
(六)體溫調節過程:
1.炎熱環境下的調節主要通過增加散熱來實現,因為機體不產熱是不可能的。
2.機體可通過神經調節肌肉收縮增加產熱(不自主的顫抖,),還可通過腎上腺素、甲狀腺素促進代謝來增加產熱;但沒有激素參與增加散熱的調節。
體溫調節主要是神經調節起主要作用,體液次之。
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大腦皮層是體溫感覺中樞。
感受器:皮膚中的(冷覺感受器,溫覺感受器),及內臟感受器。
水平衡的調節
(一)水平衡的原因
是靠水分的攝入和排出保持動態平衡實現的。
(二)水的來源和去路:
人體內水的主要來源是飲食、另有少部分來自物質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過泌尿系統(也是唯一可由機體調節的排出途徑),其次皮膚、肺和大腸也能排出部分水。人體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腎,其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
(三)調節激素
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腦產生,由垂體釋放,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從而使排尿量減少。
背生物的最快方法 初中生物這樣學很簡單!
學習生物圖和實物很重要
理科學習必須聯系實際,因此圖和實物的重要性無可取代,生物的研究剛開始就是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像地理的地圖一樣,生物的解剖圖(無論是實物圖還是模式圖還是示意圖)中,就包含著絕大多數的答案。
沒事兒的時候看著圖聯想著,這個概念,指的是圖上的哪個部分,這個部分與其他部分有什么聯系,概念之間的聯系就會清晰很多。
我有一個學生,有一天吃到一個畸形的杏,就跟我討論了許多“當它是朵花的時候經歷了些什么”,那么他在學習“果實和種子形成”的時候,還會有問題嗎?
理科離不開做題
數學、物理、化學的題目有解題思路,生物也有解題思路,只是它的解題思路,偏向于語文的閱讀理解和看圖說話。需要找到題干中的關鍵詞、關鍵句,進行推理。這是拉開成績的一方面,訓練到了就會有效,因為做題就是培養敏感度和熟練度的過程,至于做多少題,我只能說,多多益善。
特別提醒:懶得背而只想靠做題提升成績的同學,你放棄吧,沒有基本知識作保障,做再多題都是徒勞。就好像物理公式沒記住,能解出物理題嗎?因此,先背再做題,這是所有科目學習的基本原則。
細胞的相關知識點
1.細胞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器、細胞核。
2.生物體的成長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是分不開的。
3.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1)線粒體:線粒體形狀為棒狀,線粒體具有雙層膜結構,外膜是平滑而連續的界膜;
功能: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動力車間”。
(2)內質網:內質網是指細胞質中一系列囊腔和細管,彼此相通,形成一個隔離于細胞質基質的管道系統。
功能:內質網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的及脂質合成“車間”。
(3)中心體:中心體是細胞中一種重要的無膜結構的細胞器,每個中心體主要含有兩個中心粒。存在于動物及低等植物細胞中。
功能:中心體是細胞分裂時內部活動的中心。
(4)葉綠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功能: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5)高爾基體:亦稱高爾基復合體、高爾基器。是真核細胞中內膜系統的組成之一,是由單位膜構成的扁平囊疊加在一起所組成。扁平囊為圓形,邊緣膨大且具穿孔。
功能:高爾基體主要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送站”。
(6)核糖體:舊稱“核糖核蛋白體”或“核蛋白體”,普遍被認為是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器,除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植物篩管細胞外,細胞中都有核糖體存在。
功能:核糖體的主要功能是將遺傳密碼轉換成氨基酸序列并從氨基酸單體構建蛋白質聚合物。
(7)溶酶體:溶酶體是分解蛋白質、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細胞器。
功能:是“消化車間”,分解從外界進入到細胞內的物質,也可消化細胞自身的局部細胞質或細胞器,當細胞衰老時,其溶酶體破裂,釋放出水解酶,消化整個細胞而使其死亡。
(8)液泡:液泡是一種由生物膜包被的細胞器,在所有的植物(未成熟的植物細胞沒有液泡;有些高度成熟的植物細胞也是沒有液泡的,如石細胞)和真菌細胞,以及部分原生生物、動物和細菌細胞中廣泛地存在。
功能: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強維持細胞的緊張度是它所起的明顯作用。
魯教版生物七下第六章知識點相關文章:
★ 2021年初中生物重點知識點最新
★ 最全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5篇
★ 生物考試檢討書600字范文
★ 高考高中生物復習資料大全
★ 初中生物優秀教案范例5篇
★ 2021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史上最全
★ 高三高考生物必背的重點知識點整理2021
★ 高三教師2021新學期工作計劃
★ 最新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5篇
★ 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教案模板
上一篇:七年級下冊生物第七章知識點總結
下一篇: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章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