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屏風》是唐代詩人韓偓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吟詠屏風上懷素的草書作品,深刻地描述了懷素草書的飛動氣勢和蒼勁形象,形象地體現了懷素書法的風格和意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草書屏風古詩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書屏風古詩閱讀答案
草書屏風
【唐】韓偓
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注蹤。
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
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
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
【注】懷素,唐代書法家,曾師事張旭、顏真卿等著名書法大師,以狂草著名。
1.下列對詩歌有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首聯,寫詩人詢問對方是從哪里得到這個屏風的,因為他一眼就看出字是懷素寫的,說明詩人對懷素的草書風格很熟悉。
B.頷聯上句的“塵色染”形象寫出了屏風不被人重視的現實,表達出詩人看到屏風被灰塵沾染的傷感。
C.頷聯下句中的“墨痕濃”的 “濃”字,生動地描述出懷素草書中那種筆酣墨飽、痛快淋漓的特色,已經把整幅字的風格和意境初步傳達給讀者。
D.前四句一句一轉,“何處”“分明”“雖多”“猶見”,在轉折中步步頓宕,峰回路轉,引人入勝,表達出詩人的驚喜之情。
E.主人家所在之處奇石藤松的環境布局,顯得奔放古樸,這正與草書屏風的風格相映襯,書法之美與環境之美相彰顯,更讓詩人欣喜不已。
2.詩歌的后兩聯使用了哪些手法?描摹出懷素草書的什么特點(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E(B 的“表達出詩人看到屏風被灰塵沾染的傷感”表述錯誤,從“雖多”二字的分析,表達的應是詩人愛惜中的惋惜之情。故B項不正確;E “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是以“怪石”來比喻懷素草書中的字,指筆畫中的“點”,好象正向秋澗奔赴。“寒藤”比喻筆畫中的“豎”;“古松”比喻筆畫中的“弧鉤”。而不是指主人家的住處,所以E不對)
2.(1)手法①比喻的修辭手法。詩歌把懷素書法中的筆畫比作奔秋澗水的怪石,倒掛在古松上的枯藤等。②想象的寫作手法(或:化靜為動)。詩人想象如果把這個屏風放到水邊的話,懷素的字就會化成入水的龍。
(2)懷素草書的什么特點:①“狂(怪)”的特點:懷素草書中的變化“點”就像怪石一樣,“奔秋澗”說明筆畫迅疾有力。②蒼勁有力:“寒藤”“古松”等表現出懷素草書剛勁渾厚的特點。
翻譯:
你從哪里得到這一個屏風?上面分明有懷素的書法的蹤跡。雖然字幅上侵蝕了塵色,有些斑駁,但還能夠見到墨痕的濃重。寫字的點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澗,字的豎和勾的筆畫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掛在古松下。如果把屏風放到水邊,每個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龍,游到水里去了。
如何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在教學實踐中,需注意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方式多記、多讀、多練、多積累。 關鍵詞 訓練語言 閱讀理解 能力 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中考語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題目,且所占分值比較高,它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
所以,要提高中考語文成績,就必須對學生加強閱讀訓練,提高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只有閱讀能力提高了,學生才能在中考中應答自如,立于不敗之地。
閱讀是一個綜合的內化過程,其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行為習慣對閱讀效果至關重要。該閱讀是增長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商友敬先生曾提到語文學習的三點經驗:閱讀能力的培養靠“讀”,文章靠“寫”,還應“背誦”。
語文閱讀理解萬能公式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三、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四、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五、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 小學五年級語文試題及答案
★ 小學語文知識考點最新歸納總結
★ 小學五年級各科暑假作業答案2021
★ 四年級寫景閱讀專項訓練題及解析
★ 人教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5篇
★ 2021高考語文答案
★ 一年級語文暑假作業答案人教版
★ 2021八年級語文寒假作業答案大全
★ 劍橋雅思閱讀真題及答案
★ 2020年青少年禁毒知識試題及答案
上一篇:泊舟盱眙古詩閱讀答案
下一篇:采薇古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