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這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那么你知道關于中秋節的古詩詞有哪些嗎?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非常經典的中秋節古詩詞鑒賞2021年5篇,歡迎大家借鑒參考!
中秋節古詩詞鑒賞【篇一】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點評:明明是自己在長安,望月而遙想鄜(fū)州(今陜西省富縣)的親人。但詩歌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這種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寫出了一家人的真摯感情,經常被后人借鑒。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里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征,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于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托于不知“何時”的未來。
中秋節古詩詞鑒賞【篇二】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點評: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公認的絕唱。它構思奇拔,獨辟蹊徑,神話與現實、出塵與入世、感慨與曠達,層層交織,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也極富哲理與人情。通觀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這首詞寫于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縣)任太守。其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守外郡已歷時五載,而在齊州做官的弟弟蘇轍(字子由)又長達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負,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賞月,直到天亮。每逢佳節倍思親,他不禁懷念起不在身邊的弟弟蘇轍。這首詞就是他為賞月思念親人而作。
中秋節古詩詞鑒賞【篇三】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朝代:唐朝|作者: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賞析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陰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
詩人創作此詩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聯想到詩人前一年高中進士,而此刻正是詩人東游之中,也正是詩人意氣風發之時,所以在如此佳節,又是詩人得意之時,以此背景,詩人創作了此詩。
第一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來似的場景,交待了詩人所處的時間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詩是充滿了輕松,了聯想的基調。
第二句,詩人撿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顏色潔白而新鮮,闡述了詩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詩人此時在人生道路上是順暢的。
第三句,通過傳說透露出了詩人對桂花的憐惜,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闡述了詩人是熱愛自然,憐惜自然的。
第四句,感嘆到桂花飄落是因為傳說中的嫦娥撒下來給予眾人的吧,通過豐富的聯想,烘托出詩人是擁有包含萬事萬物的心境的。
這首絕句描狀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潔如玉,映于月光更顯晶瑩,拾起花猶帶露更覺滋潤,想來當是嫦娥撒于人間。全詩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節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見大之妙。綜合此詩,神話傳說中吳剛學仙有過,遭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其樹隨砍隨合,所以必須不斷砍伐,卻始終砍不倒這棵樹。但此詩并不如其它描寫中秋詩作一般凄涼,凋零,或是額悵、哀綿,全詩給人的感覺是輕松自在,毫無憂愁的。雖只描寫了一幅“夜賞月桂圖”,卻讓讀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賞桂。內容是詩人的聯想,卻不讓人覺得有空虛之意。巧妙的聯想反而為“寂靜”的詩作平添了幾分“俏皮”。不禁讓人對古人的中秋佳節浮想聯翩。
中秋節古詩詞鑒賞【篇四】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朝代:唐朝|作者: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賞析
這首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韻,每一韻又是一個自然段落。第一段寫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寫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襯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暢想,寫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發自然;最后一段從暢想中曳回,寫日出月落,更就"絕景良時"抒發情感,略出桃源別后,難再重游一意。全詩景物隨時而變,情調隨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這首詩表面上可以歸入游仙詩,把中秋之夜寫得如夢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一句已經成為中秋時節人們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賞者怎么理解,可以說百人百解。有聯系劉禹錫仕宦失意,解釋后半部分是以仙宮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歸;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釋為用“寒露墜”代指人生禍福無常,說這是劉禹錫對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許這種種理解,正好體現了“詩豪”作品多彩的藝術魅力。
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謫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桃源縣就位于這里。在這里他不免悲涼之感,所以寫了許多詩詞以排遣愁緒。的《竹枝詞》《浪淘沙》都寫于這一時期。關于桃源他還寫有五言詩《游桃源一百韻》七言詩《桃源行》等。更巧的還有一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五律,是不是寫于桃源就不可知了。從《游桃源一百韻》中“彩云迎躡履,遂登頂”等詩句看,和這首詩“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是同一回事。
中秋節古詩詞鑒賞【篇五】
《中秋聞笛》,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
誰家橫笛弄輕清,喚起離人枕上情。
自是斷腸聽不得,非干吹出斷腸聲。
賞析
中秋對月,引起人無限懷思,詩人因為經歷了種種不幸,在這該團圓的日子里,飽受著孤獨的煎熬,在枕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這時候,一陣悠揚的笛聲傳入了她的耳中,不啻在波動的心潮中又加入了陣陣激蕩,她感嘆著,這笛聲是美妙的,但是她這個斷腸人不能再受到這笛聲的折磨了。三、四兩句寫得很傷感,“聽不得”三字,承“斷腸”而來,就用不著一一解釋何以聽不得,感事、懷人,種種不堪的斷腸事,都包括在里面了。
詩人由于思人懷舊而難以入睡,因了笛聲而更加傷悲,卻有意拓開,說自己的斷腸與笛聲無關,就使傷心的程度更為加深,蘊含著無盡的辛酸之淚。“斷腸”二字在這里凡兩見,互相呼應,正是朱淑真生平的概括,所以后人把她的詩結集取名為《斷腸集》。朱淑真確實常在詩中使用“斷腸”二字,如《悶懷》:“芭蕉葉上梧桐里,點點聲聲有斷腸。”《長宵》:“魂飛何處臨風笛,腸斷誰家搗夜砧?”《恨春》:“梨花細雨黃昏后,不是愁人也斷腸。”大自然一切景物、聲響,都足以引起她的傷心,導致斷腸,讀了這些詩,就更能體會出本詩中“自是斷腸聽不得”一句深刻涵義,對作者產生同情之心來。
朱淑真在愛情與婚姻上受盡了挫折,她本身又不是個服從命運安排的女子,所以寫了許多悲怨感傷的作品。她專門寫了“閨怨詩”一卷,描摹抒發心中難以排解的愁苦,其中哀怨之句,中人肺腑。如《無寐》云:“背彈珠淚暗傷神,挑盡寒燈睡不成。卸卻鳳釵尋睡去,上床開眼到天明。”又如《新涼》云:“一夜涼風動扇愁,背時容易入新秋。桃花臉上汪汪淚,忍到更深枕上流。”中國古代的閨怨詩,絕大多數是男子代言,讀朱淑真詩,至少可以讓人感受到女子在詩中抒發自己的感情是何等的細微。
非常經典的中秋節古詩詞鑒賞2021年相關文章:
★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5篇2021
★ 中秋節經典現代詩歌五篇
★ 2021中秋節祝福語大全
★ 2021中秋節民俗活動有哪些
★ 2021中秋節賞月的由來原因
★ 2021開心的中秋節作文
★ 中秋節的優秀隨筆
★ 2020中秋節經典現代詩歌5篇大全
★ 描寫中秋節的詩句佳句八十句
★ 中秋節的優秀隨筆寫作
下一篇:中秋節的古詩詞鑒賞2021年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