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 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從軍行古詩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從軍行古詩閱讀答案
從軍行
[隋]明余慶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
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
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
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注]明余慶(約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平原鬲人,明克讓之子。生卒年均不祥,約陳末隋初間在世。常山陣:兵法上將首尾呼應的一種排兵布陣之法稱為常山陣。笳:胡笳軍樂,隋軍中也用,主要用來助攻,提振士氣。朔方城:漢武帝時,漢軍曾攻占淮南一帶,為紀念勝利在當地建勝利之城。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寫邊庭緊急,烽火四起,敵人來勢洶洶,十萬隋軍奔赴邊疆,浩浩蕩蕩,威武雄壯。
B.頷聯寫隋軍擺出“常山陣”,以風卷殘云之勢打敗來犯之敵,軍營中響起了勝利的笳聲。
C.頸聯運用細節描寫和景物描寫,表現隋軍戰士不畏嚴寒、徹夜未眠地守衛邊關的戰斗精神。
D.尾聯巧用典故,想象隋軍也能像當年漢軍攻取淮南那樣所向披靡,并且建立紀念勝利之城。
2.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B(曲解詩意。“打敗來犯之敵”“軍營中響起了勝利的笳聲”錯。頷聯描述的是隋軍同仇敵愾,奮力抗擊敵人的壯烈場面,悲壯雄渾的胡笳軍樂如同當年細柳營中的軍樂一樣響起。)
2.示例:表現隋軍軍容強盛、軍紀嚴明及戰士們保家衛國的英勇無畏的壯志豪情。從“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劍花寒不落”等描寫,可見其雄渾氣勢和戰斗精神。尾聯用典抒情,希望隋軍能夠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詩人想象著像當年漢軍攻取淮南一樣,取勝之后建立一座紀念勝利的“朔方之城”。全詩格調昂揚向上,表現了作為大一統帝國隋朝的邊塞詩的“大國之氣”“強國之音”。(大意如此,言之成理即可。每點2分,共6分。)
小說閱讀答題模板
謀篇布局的好處
情節-省去不必要交代,推動情節發展,使情節緊湊簡潔。形象-描寫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狀態和感受,有利于人物形象塑造。
主題-有利于主題表達和突出。-豐富讀者的閱讀感受。
雙線索的好處
模板:指出線索,從情節、人物形象、主題考慮。
構思特色
結構-伏筆巧妙,前后呼應,脈絡清晰,結構緊湊。情節-一波三折。-結尾耐人尋味,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
開頭、結尾妙處
主題-點明主旨,開篇點題。人物形象-(出現人物)突出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環境-(出現環境描寫)渲染氛圍,交代事件發生環境。結構-引出下文,(鋪墊、對比)伏筆,設懸念。情感-奠定情感基調。內容-暗示故事結局。
題目
提綱挈領,統攝全文。(雙關的手法)揭示背景。引起讀者興趣。揭示主題。表明作者情感態度。強化藝術張力……
人稱使用
第一人稱(有限視角):親切真實,拉近與讀者距離,便于抒情,產生共鳴。
第二人稱:抒情性,親切感,便于情感交流,拉近距離。
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客觀理性,深入人物內心,顯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點同時發生的事。
語言特色分析
-化用引用,充滿文學性。-修辭手法,抒情性,生動性。-形象化詞語運用與新穎的詞語搭配。-句式:長短結合,整散結合。節奏感,韻律感。-疊詞-色彩,畫面。
方言使用:口語化、生活化、直白、詼諧幽默、質樸自然。
辛辣的語言,發人深省。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關于實用類、論述類文本的閱讀,這類的題目通常不難,先看選項憑自己的感覺圈出一些可能出錯的地方,然后認真對照原文即可。關鍵是要認真讀題找出關鍵詞到底是讓你找“符合”還是“不符合”的;如果是讓你找某某的含義,一定要注意選項中敘述正確但是并不是講其含義的內容,并把它排除掉;
如果說是讓你找適合選文的標題的話,先從首尾兩段入手,找出關鍵的內容,確定某幾個選項,再從剩下來的內容中確定正確的答案;這類題型的最后一題大部分是概括類的,只要逐段逐段地找出關鍵語句最后再依據題目條件進行刪改概括整合即可;
不過也有可能會出對某某下個定義的題型,也不要怕,抓住ABC,即A是B的C,例如對文章中的年夜飯下個定義,A就是年夜飯,B就是文章中概括出來的年夜飯特點,C就是年夜飯的本質,那么答案就是:年夜飯是一種在農歷除夕家人一起吃的一頓團圓飯。這樣就很清晰明了。
古詩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 2021教師工作總結通用模板范文
★ 新學期新打算感悟體會5篇
★ 2020年小學教導處工作計劃模板四篇
★ 以古詩詞為話題的中考滿分作文5篇
★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
★ 詩文朗誦主題班會教案設計
★ 小學五年級語文必背古詩及練習題
★ 小學五年級語文試題及答案
★ 2021小升初語文重點知識考點最新匯總
★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案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