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也是我們常遇到的一種交流方式,更多的見于學術討論中。那么關于辯論取勝技巧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辯論取勝技巧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關于辯論取勝技巧
一、想要辯論不敗,在為人處事與觀察社會自然方面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論,這套理論必須能夠自圓其說,完全掌握,這樣在斗嘴時才能隨手拈來,隨機應變.
二、與高手辯論時最好不要引用別人的話,那會顯得你沒能力,你至少要學會把那些名言警句改頭換面以自己的形式說出來.因為別人的話引用的再多,也是別人的,真正的高手,都不屑于引用他人或古人的名言,而是努力讓自己的話成為經典,成為名言,成為別人爭相引用的對象.
三、辯論時自己絕對不能動怒發火,誰先失去理智肯定是誰先輸,無論對方如何謾罵挖苦,你一定要保持冷靜理智,絕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回罵,因為那樣的話,你就把自己降低到與對方同樣的水平了.
四、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要保持進攻的姿勢與意志,進攻是最好的防御,必須隨時隨地尋找對方的破綻,在回答對方的發問時,千萬別忘了反擊或反問一下,力求把握話語的主動權把花旗導向自己熟悉的一面或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五、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在激烈迅速的辯論過程中,自己難免要說錯一兩句話,當對方抓住其中把柄大局犯案時,如果無法圓轉自如,你最好立即承認錯誤,然后以此為資本反攻毒販的痛處,逼他也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被動為主動,化壞事為好事,切記死不認錯,否側就變成不入流的胡攪蠻纏了.
六、要有勇氣堅持錯誤,即自己要敢于提出與常識不合的觀點,同時以堅定的信心與意志來維護這個觀點,即使與普天下的人為敵也在所不惜!當然,你得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來支持,不可完全用氣勢和狂妄來壓人.
七、要適時同意一下對方的觀點,即對對方一些較精彩的話或明顯的公理以及說的一般但對自己沒什么威脅的話,可以承認對方說得對,這樣一來可以麻痹對方,二來使對方產生對你的尊敬,你說的有道理時他也不好意思硬加反駁,三來這是一個以退為進的策略,在對方心生得意時,必須毫不留情的加以猛攻,讓他來個樂極生悲.
八、不可陷入惡俗辯論的泥坑.有些對手雖然水平不高,但很能胡纏爛打,自己說不出什么系統明確的主張,但喜歡把你的每一句話拆開來進行零碎敲打,然后說些隔靴搔癢或強詞奪理的話.碰到這種情況,你千萬不可與他認真辯論,因為那純粹是浪費時間,最好是猛然一擊后即高逃遠遁,避而不見.注意,你必須先有一次充分的攻擊后才可遠飚,不然會被人視為畏戰而逃.
九、要學會釜底抽薪之法,記即看準對方仗為靠山的理論基礎,一把抓住其理論根源,抖出其中的荒謬與落伍,即可以最快最猛的方式打擊對方的信心.
十、要努力做到悲智并起,能在辯論時做到悲智并起的人,才是真正達到了辯論的最高境界!“悲智并起”是佛教用語,指一種高度情感與最深理智的融合交織狀態,在一般人的心理中,理智與情感是此消彼長的,如水火之不相容,相消而不相成.但佛之悲智,即所謂的“無緣大悲”,卻能將悲與智同時并起,相成而不相消,也就是說,這種狀態能使理智與情感同時保持在互相激蕩的巔峰狀態.如果能駕馭它用之于辯論,那世間將沒有任何人是你的對手!初級的辯論是不可以感情用事,但最高級的辯論,卻一定要有情感的參與,而且這種情感必須是強勁深邃的.
辯論的技巧
一:學會反擊在辯論中取勝
反唇相譏
主要用于對敵論辯中,以回擊敵方的辱罵或人身攻擊,可使論敵處于十分尷尬、狼狽不堪的境地,顯示其虛弱無力與淺薄無聊。如人們熟知的“晏子使楚”,晏子就是運用此法回擊楚王及大臣們的挑釁與侮辱。
巧用幽默
在論辯中,巧妙靈活地運用幽默技巧進行反擊,既可使對方茫然失措,尷尬難對,又可使第三者產生同情與好感,有利于我方在論辯中獲勝。幽默用以回擊刁鉆古怪的詰難,尤有良好效果。如有人對前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進行詰難:“馬雅可夫斯基,你的詩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人燃燒,不能感染人。”詩人回答:“我的詩不是大海,不是火爐,不是鼠疫。”幽默風趣,既進行了反擊,又博得了聽眾的好感。
借言反駁
借用對方親口說的話或承認了的話來反擊對方,可收以敵制敵之效。借言反駁有兩種情況:一是借用對方原來講過的話進行反駁;一是當場借言。另外,還可借用對方語言表達的句式,“將話答話”。一位女議員對丘吉爾說:“如果我是你的妻子的話,我就會在你的咖啡里放上毒藥。”丘則回答:“如果我是你的丈夫的話,我就把它喝下去。”
假言歸謬
即先假設對方觀點是合理的,然后將對方貌似合理的論點加以引申,甚至推向極端,以顯露其不合理的本質,從而推倒對方的觀點。如王蒙在紐約回答記者問時,記者問:“據說,中國每公開出版一本新書,都要通過政府的審批,是真的嗎?”王蒙回答:“就是政府想那樣做,也是不可能的。全國每月要出版一千多部小說,如果每本書都要經過審查,那么中國政府就成了‘讀者俱樂部’了。”
因事設問
論辯中,就對方提出的事實設問,將事、情、理融于一爐,具有很強的反擊力。如恩格斯回擊普魯士檢查機關誣陷《新萊茵報》的文章誹謗憲兵時,用一連串設問,指出對方事實之虛妄:“這些所謂的被誹謗者甚至沒有被指出名字,沒被確切指出是誰,檢查機關怎么能說這是誹謗呢?這里指的六七個憲兵,他們是誰?他們在什么地方?諸位先生,你們是否知道,確實有某個憲兵由于這篇文章而受到了‘公民的憎恨和鄙視’呢?”
反問直詰
論辯中,用反問句直接進行駁詰,很有力量。尤其是以比喻或類比相配合,效果更佳。如在一次國際會議期間,一位西方外交人士挑釁性地對我國代表說:“如果你們不向美國保證:不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那么顯然就沒有和平解決的誠意。”我國代表義正辭嚴地回答:“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采取什么方式解決是中國人民自己的事,無需向他國作什么保證。請問:難道你們競選總統也需要向我們作出什么保證嗎?”一句反問,使這位西方外交人士啞口無言。
二:投其所好,能言巧辯
一、“投其所好”,捕捉戰機
律師喬特斯為有殺妻嫌疑的拉里辯護,這時律師麥納斯提出了對拉里十分不利的證據:拉里曾向麥納斯提出過,要麥納斯幫助他與妻子離婚,并由此推論拉里在無法達到離婚目的時,會采取極端措施。
喬特斯知道要直接反駁“要求離婚就有動機”是困難的,于是他采取了“投其所好”的策略,與對方周旋,以圖找到最佳戰機。喬特斯向麥納斯承認,自己對離婚是外行,一邊恭敬地問對方是不是很忙。麥納斯躊躇滿志地回答:“要我處理的案子要多少有多少。”后來又補充說,每年至少有200件。喬特斯贊嘆說:“呀!一年200件,您真是離婚案的專家,光是寫文件就夠您忙的了。”麥納斯的聲音猶豫起來,感到說得太多人們難以相信,就只好承認說:“可是……其中有些人……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改變了主意。”破綻出現了,喬特斯抓住這一點,進一步誘導道:“啊!您是說有重新和好的可能,那大概有10%的人不想把離婚付諸行動?”麥納斯說:“百分比還要高一些。”“高多少,11%?20%?”“接近40%。”喬特斯用驚奇的眼光盯著他說:“麥納斯先生,您是說去找您的人中有近一半最后決定不離婚?”“是的”麥納斯這時有些感覺到了,但退路已經沒有了。“嗯,我想這不會是因為他們對您的能力缺乏信任吧?”“當然不是!”麥納斯急忙自我辯解,“他們常常一時沖動,就跑來找我,可是一旦真的要離婚,便改變了主意……”他突然止住,意識到自己上當了,“謝謝,”喬特斯說“你真幫了我的大忙。”
在這場法庭論辯中,喬特斯見正面反駁難度較大,就采用了“投其所好”術,從側面迂回,他先坦率地承認自己對離婚案是外行,恭維對方很忙,當對方得意忘形,胡吹自己處理離婚案件的數目時,他又進一步恭維對方是離婚案專家,當對方感到吹過了頭,說有些人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改變了主意時,戰機出現了,喬特斯抓住這一點,步步誘導,使對方說出了自己否定自己的話。
由這個實例可見,在論辯中如果正面說理難以奏效,可以采用“投其所好”術,與對方巧妙周旋,對方對抗心理弱化,疏于防范,就有可能自我暴露出一些破綻,這就為我方提供了戰機,我方乘隙而入,一舉制敵,可見“投其所好”是論辯中的“迂回”之計。
二、“投其所好”,誘敵入彀
一天,一位面容嬌美的女青年在馬路上走,突然她發現后面有一個“摩登”男青年在其后緊追不舍,怎么辦呢?她忽然有了主意,她回過頭來對這個男青年說:“你為什么老跟著我?”“摩登”男青年說:“您太美了,真讓人著迷,我真心愛您,讓我們交個朋友吧!”姑娘嫣然一笑,說:“謝謝您的夸獎,在我后面走的姑娘是我妹妹,她比我更美。”“真的嗎?”“摩登”男青年非常高興,馬上回過頭去,但卻不見姑娘的身影,他知道上當了,又去追趕那位漂亮姑娘,質問她為什么騙人。這位女青年說:“不,是你騙了我,如果你真心愛我,那么為什么去追另一個女人,經不起考驗,還想跟我交朋友,請你走開!”“摩登”男青年被說得面紅耳赤,訕訕地溜走了。
這位女青年之所以能制服“摩登”男青年,就是順著對方貪圖美色的心理,“投其所好”,設計誘之,對方不知是計,卻去追更美的姑娘,這就使其丑惡的嘴臉暴露無遺,女青年順勢反擊,讓對方自暴其丑,無地自容,達到了目的。
從這個實例可見,論辯中的“投其所好”術,實際也是一種“誘敵”戰術,抓住對方的需求和動機,設下圈套,誘敵深入,對方進入伏擊圈后,我方就可猛烈出擊,戰勝對方。
出現意外情況時的應變技巧
1.緊追不舍,迫其吐真
在庭審中,律師常常請求合議庭允許他事先調查過的有利于自己的證人出庭作證,但由于種種原因,證人有時會改變自己已向律師提供的真實證言,或含糊期辭,或作虛假陳述。如果證人的證詞很關鍵,無疑將會關系到案件的判決。在這種情況下,律師必須引用先行采集的調查事跡追問證人,迫使其客觀作證。例如,在一法人型聯營合同糾紛案件的庭審調查中,由于幾位重要證人均系原先派至聯營企業的干部,所以,他們在作證時,有的含糊期辭,有的則作虛假陳述,將虧損及停產的責任全推到被告身上。十分明顯,他們在庭上所作的證詞,與事前向被告方律師提供的證詞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他們所作的虛假證詞,不但影響案件的處理。為此,律師在征得判長同意后,立即向證人發問道:”你是糖廠的生產車間主任嗎?”答:”是的。”問:”你們車間在生產管理理上正常嗎?”答:”正常。”問:”既然是正常的,那么你在3月10號參我們說,原料質量粗劣,而全任意加減原來配方,這算不算正常呢?”答:”我說的是一般情況,以前講的情況也是有的。”由于被告律師采用這種追問法,幾位證人都承認了原告在管理聯營企業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因而也就間接地證明了證人庭上證言虛假性和庭前證方的真實性,從而為自己辯論階段的論辯觀點奠定的堅實的事實基礎。由此可見,在證人證方不穩的情況下,利用證人首次作出的客觀證言,刨根問底,無疑是可以奏效的。當然,提問要得當,同時要避免審問式的發問。
2.提示矛盾,爭取主動
在同一案件中,證據與證據間可能會存在矛盾,這些矛盾只要認真細致地研究案卷材料,是完全可以發現的。但有時由于粗心疏忽,往往等到法庭上出示有關證據時才發現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又可以會影響到案件的處理。此時,律師應針對出現的新情況,迅速作出反應,提示矛盾,爭取案件處理的主動權。例如,在一搶劫殺人案件中,被告人供述,他為圖財,夜間將某工商所值班員殺死,搶走財物若干;后又為劫財,先后殺死二人。法庭調查時,被告人交代,他在工商所內一刀將被害人捅倒,包取錢物隨即逃走。法庭出示現場勘查照片。辯護人猛然想到閱卷時該照片清晰可見死者脖頸上有數個刀痕,顯然與被告人僅捅一刀的供述矛盾。于是辯護人向被告人發問道:”你捅了他幾刀?””就一刀。””真的是一刀嗎?””當然是一刀。””剛才法庭出示的照片死者脖勁處有三個刀痕,怎么可能只捅一刀呢?”被告人眼見無法解釋,只得承信工商所案是三個作案,他在外放風,另兩人行劫,事先并未商量要殺人。被捕后想到自己已欠了三條命,終是一死,不如替他們受過,所以就沒有抖出他們。矛盾提示揭示出來后,辯護人及進提出,鑒于本案可能遺漏罪犯,建議退回補充偵查。補充偵查的結果,抓獲了漏犯。合議庭考慮,被告人提供了特大犯罪線索,有特大立功表現,因而判處被告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顯然,辯護人的”急中生智”兇取了主動權,最后不僅維護了我國”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的嚴肅性,使被告人得到適當的處罰,而且幫助司法機關查清了部案情。由此可見,在庭審調查過程中,如果辯護人或公訴人發現案件中的矛盾,不妨揭露矛盾,同時在此基礎上向合議庭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樣一定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3.調整思路,集中出擊
如何根據庭審情況,把握好論辯中一輪、二輪或三輪的時間和內容,也是論辯技巧問題。一般說來,可在一輪論辯時把論辯觀點處理得原則些,簡練些,在以后幾輪論辯中再進行闡述、發揮。但也有需要靈活處理的例外情況。例如,在一經濟糾紛案件中,由于案情復雜,出庭證人眾多(司法會計鑒定人和技術鑒定人也到庭陳述),故法庭辯論開始,原告方律師雖持有大量有利證據,但在發表代理詞時僅提出原則意見,被告方兩位律師預計合議庭會在當日結束庭審,二、三輪辯論時間將會很短,甚至沒有,因而必須調整原定思路,將火力集中在一輪辯論中。于是,兩位被告代理人輪番上場,用較長時間充分論證了原告對于糾紛的發生也負有一闐責任這一觀點,給合議庭和旁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發言結束后,審判長稍加評議本案,即宣布終止法庭辯論,在片得雙方同意后,指揮庭審轉入調解。此時,原告雙方律師已無機會答辯,由于剛才講得原則,給人的印象似乎是沒有多少道理可講;被告方律師由于及時調整思路,采取集中火力出擊了一張好的底牌,案件終以有利被告的調解協議結束。
上一篇:辯論取勝的一般戰術技巧
下一篇:有關辯論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