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是看不見的東西,要擁有一把好嗓子,要經過很多不同的訓練方法,很多時不是依書而習,就可以得上歌唱大道。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有效的練聲技巧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有效的練聲技巧
一、技巧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松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
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后發出一些元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軟腭;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
注意:在大聲說話時,注意保持以上幾種狀態就會改善自己的聲音。切記,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矯枉過正,更不要只去注意發音的形式,而忘了說話內容。
二、氣息問題
發音“震動,震動”氣息,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些深吸緩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運用氣息的時候,千萬不要“泄氣”,要在上述的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并且要善于運用,嘴唇把氣攏住,這樣來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壓力平衡。
有效的練聲方法
一、“蛤蟆氣”練習
要求身體站穩,慢慢吸氣,吸到胸腔飽滿以后,一方面盡力保持胸廓飽滿狀態,另一方面動用橫膈膜和腹肌的快速收訖進行“吸氣”和“呼氣”。開始練習時速度可以慢些,練習時間可以短些,熟練了速度再加快,練習時間再長一些。感覺勞累的是腹部,舒服的是嗓子。這個練習可以解決歌唱中的氣息控制問題。
二、張口練習
要求用手固定下巴,頸部稍微前傾,用抬頭的方法促使嘴巴自然張開,頭往上抬,眼睛往上看,然后嘴巴自然閉合,如此反復,每次練習幾十次。這個練習可以解決唱高音時的口型和頭腔共鳴,能增大音量,使音色更加甜美。
三、“氣泡音”練習
步驟是吸氣,放松聲帶,發出類似水面上冒出無數氣泡一般的聲音。要求氣息要平穩,氣泡由大到小。這個練習能提高聲帶的技能,使低音更加淳美。
四、推舌骨練習
步驟是微笑,張嘴,用中指和食指按住舌骨(在喉結上方的突出部分)將舌頭推出(舌頭自然伸出口外,舌頭本身不用力)。這個練習可以解決喉頭的緊張問題,使聲音更加明亮。
五、哼咽音練習
練習的口訣是:小腹收縮人站定,胸部飽滿有精神,臉帶微笑露上牙,脖子繃緊不松勁,小腹一拎象喊人:“噯”、“噯”、“噯”這個“噯”音有點象英語的音標“ei”音,感覺聲音好象是在眉心處發出來,從鼻子后面直通頭頂。“噯”音練熟了,可以加入音階訓練,這樣效果就會更明顯。
兒童練聲技巧
一、師、童共鳴與聲區的比較和練習
成人歌唱發聲分為三個聲區:胸聲區(低聲區)以胸腔為主要共鳴器官,混以適量的口咽腔共鳴,聲音要求柔和低沉、渾厚;混聲區(中聲區)以口咽腔為主要共鳴器官,混以頭腔、鼻腔、胸腔共鳴,聲音要求圓潤流暢自然;頭聲區(高聲區)以頭腔為主要共鳴器官,混以口咽腔、鼻腔和小量胸腔共鳴,聲音要求高亢明亮,有金屬般光澤。
共鳴是以泛音共鳴為主。三個腔體的靈活調節使音色具有豐富多彩的變化,所以需用適合于各聲區的發聲來唱歌,故在成人的歌唱中有美聲、民族、通俗唱法之說。
一般歌唱采用混合共鳴也叫混聲,男聲從低音到高音基本是真聲。只不過加入共振成為混聲。女聲混聲是采用假聲帶放在真聲的位置上唱或說,這就是女聲的混聲。共鳴以字為點,周邊共振(鳴)。取最佳音色點,以不撐字為好,美聲與以民族唱法共鳴點基本一樣,都在顴骨后,聲音像鏡頭一樣聚焦成點“高位安放”或“腦后摘音”。
另外還要注意唱高音時面罩要呈現打哈欠狀態(一半為好),如練習:正在打哈欠時,有人在叫你,而你回答的很清楚,又正在打哈欠,這就是打開喉嚨練習的最佳狀態。舌中央凹陷成溝,口咽腔空間大,面罩全開。此外,唱高音加氣不加講話的力度,不撐字。以吹笛子狀態為例,笑肌一抬,本能地就減少胸腔共鳴。而以口咽腔、鼻腔和頭腔共嚕為主。
另外在歌唱發聲訓練中還要把握高音低唱(嘆著唱,氣不吊),低音高唱(發生位置始終高掛的意思)的原則,使聲線、音色優美統一。
幼兒的共鳴器官與成人相同,也分為低、中、高三個聲區,但由于兒童的生理構造和心理特點所致,兒童的唱法可以歸類為兩種,即胸聲唱法和頭聲唱法,這兩種唱法各有其優勢和弊病。
由于聲帶的構造決定了由低音一直向上唱到一定的音高時,如果不加以調節、無改變地用唱低音的狀態來唱高音,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唱不出來,二是喊叫。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換聲區痕跡。
用胸聲唱法唱高音很費勁,并過度使用聲帶,這是胸聲唱法的不足之處,不利于兒童嗓音的保健。但它的中、低聲區卻結實寬厚有力。用頭聲唱法高音輕松自如,沒有換聲痕跡,歌聲純凈優美,兒童不會過分地使用自己那纖細的聲帶,所以是兒童嗓音保健最好的歌唱方法,但中低聲區的充實感稍差,需經過訓練方可基本與胸聲唱法相當。
因此兒童歌唱教學的出發點不僅是唱什么歌,而且還要考慮用什么樣的聲音歌唱。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唱歌、練聲教材的選用,都是為了使兒童能正確地歌唱發聲為目的的。因此在兒童的歌唱發聲訓練中,教師不宜給他們講歌唱發聲的共鳴位置,不易理解也容易造成思維混亂,要用幼兒易于接受的形象化語言或只選擇能夠獲得口咽腔、鼻腔、頭腔共鳴的練聲曲和歌曲,再借助于歌唱時咬字吐字的口型變化和對歌詞內容的情感體驗,在教師的示范帶領下進行練習。
關于有效的練聲技巧相關文章:
★ 演講口才的訓練方法
★ 生活課堂
★ 小學音樂課教育方案
★ 人際交往的演講稿 人際關系的演講稿范文
★ 青島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范文
★ 幼兒歌曲音樂活動方案
上一篇:播音主持發聲的基本要求
下一篇:關于兒童聲樂練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