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針對性的,有目的的。任何一句話都應該做到有的放矢,說話人必須始終瞄準目標,注意言語信息的傳輸與反饋,要做到“言傳心聲,言隨旨遣”。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練好口才的方法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口才學習方式
第一種:參加現場培訓。
只要老師水平好,現場培訓的效果肯定是不錯的,這點毋庸置疑。因為你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老師的每一個觀點,同時也可以讓老師一對一的當面指導你的不足之處。同時,你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高效率的練習。
但是現場培訓的價格都是非常昂貴的。一般比較有名氣的老師3天左右的培訓收費都在1萬元以上,而比較普通老師兩三天的培訓也都會在兩三千元以上。所以要參加現場培訓,我們要考慮的第一點就是自己的經濟能力。
當然,現在有很多的培訓機構都號稱自己可以在3天內就幫你突破口才。其實,這只是他們的噱頭。我們要學好口才,至少要堅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看到效果。兩三天內只能教給你方法,而不能徹底幫你改變口才。這點是大家首先要明確的。
第二種、通過互聯(lián)網參加在線培訓。
那么接下來再說說線上的培訓。現在有很多老師也把學習口才的這種方式搞到了線上。就是我們報名之后,這個老師可以通過在線教育平臺給我們去講課。
這種方式和線下培訓相比,缺點是老師不能夠身臨其境的,面對面的去指導我們。但是他的優(yōu)點是,我們所需要花費的費用,相對來說會比較低。而且學習的時間也會相對長一些。這樣效果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證。
第三種、購買口才培訓光盤自己學。
第三種方式就是直接購買光盤,自己學習。對比一下,其實直接購買光盤自己來學習和我們參加線上學習的區(qū)別不是很大。因為我們參加線上學習也是我們面對著電腦,或者面對著手機聽老師講。而且線上學習大多數都是看著PPT聽老師講,不像購買光盤可以看到老師本人,可以看到了老師的神態(tài)動作。
唯一的區(qū)別就是,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學習口才。我們可以把自己學過不懂的地方給老師匯報上去。如果是負責任一點的老師,他有可能會專門拿出一節(jié)課來解決我們的問題。而如果我們購買了光盤自己學習,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機會。
但是購買光盤有一個優(yōu)點,它的價格要比在線學習更低。而且你可以把光盤里面的內容,復制到你的手機里面。這樣你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你的零碎時間,隨時隨地的去學習。而學習口才最好的方式也正是隨時隨地的去學。比如你在走路的時候,你坐車的時候,都可以練習老師教給你的一個小技巧。
口才的入手方向
一、說話風格要變化多端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故事,同時也是表現口才的一個不可多得的佳例。面對東吳那些暗懷降曹之心、拘于一孔之見的儒士大臣們的唇舌挑釁,諸葛亮談笑風生,其言辭犀利,妙語如珠,或直指要害,如說張昭、步騭;或冷嘲熱諷,如對薛綜、陸績;或慷慨激昂,如對虞翻、嚴峻;或條分縷析,鞭辟入里,如對程德樞等;還巧言相激孫權、周瑜,從而為火燒赤壁、大敗曹兵奠定了基礎。
據說,有一次,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弟子為其舉行餞行酒宴,社會各界名流均應邀出席。大千先生為人一向孤傲,大家入席坐定,不免有點拘謹。宴會開始后只見大千先生舉杯來到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面前:“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杯:”眾賓客聽此一說,十分茫然,梅先生也不解其意:“此話怎講?”只見大千先生笑答:“您唱戲,動口,您是君子;我畫畫,動手,我是小人嘛!”于是滿堂賓客大笑不止,梅先生聽了也恍然大悟,舉杯一飲而盡,宴會氣氛頓時變得熱烈。在宴會上,大千先生一掃平日之孤傲,以幽默的話語達到了言語的目的一一調節(jié)氛圍,這顯示出了大師技高一籌的口才。
二、語言的表達視角要隨意而轉、隨情而變
如果要給視角下一個定義的話,那就是人們在觀察事物、認識世界、動口說話時所處的位置、著眼點、出發(fā)點。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其感官認知的結果便不相同。話語的表達視角在言語交談中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人的思想紛繁復雜,用語言表現思想的不同側面時,表達的視角也應當隨意而轉,隨情而變。
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既有文才又有口才。在一次酒會上答記者問時,他說:“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是狗娘養(yǎng)的。”記者通過新聞媒介把此話傳了出去。華盛頓議員們大為債怒。紛紛要求馬克·吐溫道歉并予以澄清,否則就將以法律手段控告他。過了幾天,《紐約時報》上果然刊登了馬克·吐溫致聯(lián)邦議員們的道歉啟事:“我考慮再三,覺得此話不恰當,而且也不符合事實,故特此登報聲明,把我的話修改如下:
‘美國國會議員中有些議員不是狗娘養(yǎng)的’。”馬克·吐溫巧用肯定與否定的不同視點,將同一思維形式以不同句式表達,再次表現了自己對華盛頓議員們的輕蔑與鄙視。
三、表達語言的句型要富于變化
所謂句型富于變化,主要指為了實現說話目的而運用的口語句子類型的多樣化。這一特點,人們可以在日常言語、社交談話、會議報告、節(jié)目主持以及一些論辯、促銷、導游等多種口才表現形式中窺見。
具體說來,句型富于變化主要表現在不但要有常見的主謂句,還要有很多非主謂句,如名句、動句、形句;主謂倒裝、定狀異位等等。如當年日本侵略者將天津“南開”炸得一塌糊涂,不少人哀嘆:“南開成了難開!”當時的南開校長張伯菩聽了,說:“難開?那要加一個標點:‘難,開!”,這里張校長巧用標點,將“難開”這一偏正短語變?yōu)檗D折關系的復句,便將知難而進、愈挫愈堅的意與情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出來。事后有人為此專門撰文贊揚張校長的巧思妙想,我們由此也見到了句型多變的藝術魅力。
當然為了達到說話的目的性標準,我們還可以用其他方法,以上三種只是我們最常用的,在以后的運用中我們可以多加變化,多多體會。
練好口才的方法
(一)要勇于走到人群中參與交談
口語溝通是傳達新觀念或新策略的關鍵力量,也是個人拓展視野、結交新知的有力法寶。與人的交談能帶給人們優(yōu)質的人際關系,使其享有更多的朋友、頻繁的活動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也更有機會從事喜愛的活動。
(二)閱讀是說話的基礎
一個人的知識豐富、信息量大、具有真知灼見,說出話來有內容、有見識,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旁征博引、信手拈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有學識的人,理論修養(yǎng)高,對事物的認識和分析深刻、透徹,對生活有獨到的見解,使人聽后受益匪淺。有學識的人,善于闡明事理,論證嚴謹,邏輯性強,講話很有說服力。 有學識的人,語言表達能力強,說起話來,語言流暢,運用自如,妙趣橫生,形象生動而且幽默詼諧。有學識的人,文化修養(yǎng)高,眼界寬廣,心胸開闊,豪爽熱情,開朗大方。談吐中充滿了感染力和感召力。有學識的人,看問題既能由此及彼,又能由過去看到未來,說話能引導人向前看,激發(fā)人上進。因此,“要用一種全面、完整的知識作底蘊,作為源泉。有了豐富的知識,才能信手拈來,口若懸河。”要盡可能地閱讀各類自己工作領域或領域之外的書籍雜志。曾有說話高手說:“為了與人談話,消息一定得十分靈通才行,為了消息靈通,一定得多讀書。”
(三)害羞無礙溝通
對于初學演講與口才的人來說,害羞是一種克服恐懼的反應。許多事業(yè)有成的名人原本極其害羞。如在保險界中備受推崇的醫(yī)療糾紛保險公司的副總裁利文斯頓,他非常開朗,但他說他小時候“害羞得不得了,連話都不敢講”。他為了改變自己的缺點,鼓起勇氣與人談話,注意觀察別人尤其是說話高手的自信的外表、儀態(tài)及風度,并注意聆聽這些人及其談話對象的反應,對自己的說話進行及時的修正。他博覽群書,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終于,說話能力開啟了利文斯頓的個人和職業(yè)生涯。為了個人,也為了事業(yè),克服害羞有利無弊,要勇于與人交談。如何克服害羞呢?一是要了解自己必須克服害羞,因為說話能力是就業(yè)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二是與人為善。微笑,以眼神相視。害羞的人較能專注于說話的對象,不會邊談邊飄動眼光。三是經常練習講述身邊發(fā)生的事,或引用別人的生活經驗。內容可以豐富多樣,或是對工作環(huán)境、老板、度假、小孩的想法,或引用電視節(jié)目中的臺詞,自然、有趣、有激情或引人側目。四要多參加表演或即興演講。隨處、隨意進行。
(四)克服怯場
與別人談話發(fā)怵,在陌生人面前說話緊張,特別是面對大庭廣眾發(fā)言,心慌意亂,眼睛不知看誰,手不知放在哪兒,想說的話丟三落四,甚至腦子一片空白,不知所云,這恐怕是很多人初次當眾講話都有過的怯場的體驗。緊張是人類的通病。由于面對眾多的聽眾,身處特殊的環(huán)境,表達者都會產生一種膽怯害怕的心理,以至失去自控能力,要么是過高地估價了聽眾,擔心自己表達不好,表現出自卑;要么是由于即時即事地講,不能整體把握,出現前后不協(xié)調、語句貧乏、思維混亂等情況;要么是對表達環(huán)境適應不過來,在掌聲、笑聲或光線的壓抑下不知所措。既然大多數人在初講話時都有這種體驗,那就說明這不是某個人的缺陷,只是那些成功的口才大師多上過幾次場,也就多擁有了幾分克服怯場的經驗,并使這種心態(tài)縮小到低限度,不至于外露而已。要堅持下去,多些機會鍛煉,再當眾講話心里也不會那么慌了,講話也就有條理了,從容不迫了。多數人認為,怯場是阻礙自己發(fā)展的絆腳石。其實不然,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事實上怯場非常有助于自我的成長,基本上是一種自我防衛(wèi)的表現。容易怯場的人,其反射神經的靈敏度相當高,從醫(yī)學的角度而言,可以說是的健康。之所以會怯場,只是因為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因此,在眾人面前講話,要克服畏懼心理,要建立自信心,就只有真刀真槍地練,才能真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關于練好口才的方法相關文章:
★ 演講口才的訓練方法
★ 生活課堂
★ 說話的藝術優(yōu)秀議論文600字
★ 戀愛中的男女在交往時的溝通技巧
★ 關于演講開場白如何介紹自己
★ 大學生個人計劃與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