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對待時間,就要像對待經營一樣,時刻要有一個“成本和價值”的觀念,要注重時間的機會成本,使時間產生的價值最大化,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關于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
1.閱讀
利用碎片時間來讀書是再適合不過的事了。
以我自己為例,上半年通過利用碎片時間來讀完了10本。8月底突然萌生了看哈利波特原著的想法,同樣是利用工作日早上通勤的時間,每次3-40分鐘,不到一個月(22天工作日)讀完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英文原著。同樣,除了通勤時間,午休前也一樣可以閱讀。
雖然這些不是什么驚人的數字,但想想都是利用零碎時間完成的事情就會很有成就感。
2.聽電臺節目
耳朵本來就是五官中重要的接收器,在信息的今天,我們的眼睛每天都主動地、被動地接收到很多訊息,不免會感到疲勞,所以不妨試試用“聽”的方式來給大腦輸入知識。
之前有推薦過一直以來比較喜歡的和能“漲知識”的電臺節目。聽電臺節目有個好處就是不受場地限制,只要有耳機就可以隨時隨地聽起來。所以每天下車后走路到辦公室的時間我都會聽1-2集5-10分鐘的電臺節目。
因為步行時還要留意路上的狀況,所以我會選擇比較輕松好玩的英語節目,同時也可以打發無聊的走路時間。
半年來我聽的節目不少于100集,倒不是說都是聽了就立刻能用上的知識,但我相信聽電臺跟讀書一樣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3.看優質文章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但有趣的公眾號真的特別多!平時多挖掘感興趣的公眾號,要相信,在營銷號滿天飛的今天依然有很多公眾號每天在走心地推送內容的。一般來說讀一篇文章5—10分鐘足矣,碎片時間完美利用。
但微信里關注了好多個公眾號,看到滿滿的紅點點就莫名煩躁怎么辦。我的方法是,看到某公眾號推送時剛好在用手機的話,把對題目感興趣的推文馬克起來,這樣相當于把眾多推文過濾了一遍,而且再也不會因為覺得自己錯過信息而感到焦慮。
無論是學生還是哪個行業的工作者,涉獵多個領域的知識或信息總是好的。如果不喜歡閱讀、看文章,那看看雜志、新聞、刷刷單詞也是很好的選擇啊。
4.看TED演講
說起TED演講大家都不陌生了,出色有想法的演講者們能給人帶來不少啟發。但我特別想說的是里面「來點驚喜」這個功能,人性化的前提下玩的都是心跳。
具體操作:先選定一個你喜歡的話題,然后選擇你目前有空的時間長度,它會給出符合你需求的TED清單,這時你挑里面其中一集來看就好~
大學生最常見的三個時間管理問題
1.“我想學習但是死活學不進去怎么辦?”
典型的表現是在圖書館泡了一整天,下午出來感覺頭昏腦脹,仔細想想,好像什么都沒學進去,還白白浪費了一整天的時間,讓我們看看這里面發生了什么事,回想一下,“去圖書館看書”前面是“我不得不去”,還是“我選擇去”?很多同學都還在高中和初中時代的慣性里,“學習是為老師,是為父母,是為所謂的未來,和我扯不上一點關系。”這是“被學習”,所以“不得不去圖書館看書學習”,進而“死活學不進去”。
建議:
平衡“被學習”與“要學習”:如果我去圖書館,至少會帶兩種書,我會先用半小時的時間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熱熱身,然后再去看枯燥的專業課,這樣會引導我進入高效時段,學的累了,站起來走走,然后再看看有趣的東西,再切換到專業課,這樣的節奏和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工作。“死活學不進去”往往是因為“我要學到死”,“看不進去專業課我就不休息”這樣的“賭徒”心態。
“被學習”中尋找動力:“如果有一天你愛上一個你討厭的人,這才是最要命的~”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枯燥的課本也不例外,比如說微積分,其實它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我們知道,大多數可樂罐是鋁制的,市面上標準可樂罐的容積是355ml,但在保證容量的前提下,現有的可樂罐有沒有做到最省料呢?通過學習微積分,計算極值不是我們最常做的內容嗎?如果學習是枯燥的,那么就從解決有趣的問題開始。
進行自我分析:喜歡觀察自己的同學可以通過自我分析的方式覺察一下抵觸學習的原因,是因為缺少目標感?還是因為討厭這門課的老師?還是認為自己對數字不敏感?找到問題的根源后通過自己的調整或者心理輔導員的幫助去解決它。
2.“我不知道將來做什么,也不知道現在學什么才是今后能用上的,糾結啊!”
請問有誰知道自己將來做什么??哪怕是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沒有人,所以作選擇和作計劃必須站在自己看得見方向的高度,同樣是1.2米的距離,在地上,你可以輕松跨越,但如果讓你站在30米的高空,同樣是1.2米,你還能輕松跨越嗎?恐怕很難,你可以從低到高慢慢試驗,總有一個高度你會突然變得很害怕和猶豫,這個高度就是你可以掌控的范圍,當高度再升高時,你就無法掌控了,所以會糾結!
建議:
只計劃看的見的未來:看的見的未來,比如說大學四年如何渡過,這是可以去計劃的,而看不見的未來,比如說“未來我的老婆是誰?”只要知道一個大方向即可,比如“孝敬老人,溫柔賢惠”,不同的人,看到未來的遠近不一樣,因為他們所站的高度不同,這個高度是什么?就是“經驗”,失敗的經驗,成功的經驗,累積下來就會墊在你的腳下讓你看到更遠的地方,所以,我建議:計劃看的見的未來,創造看不見的未來。
最浪費時間的就是糾結:有時候做出選擇比選擇什么更重要,GTD里面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找出你的下一步行動”,放在這里同樣適用,如果你糾結于某個問題,不要只用腦袋想,付諸行動,拿一張紙,把兩件事情寫在最上面,然后分別列出兩件事情的好處和壞處,然后去思考這個問題“哪一個我可以放棄?”這個方法經常幫助我做出選擇。
3.“我經常被突發事件干擾,所以總是沒法按計劃完成任務。怎么解決?”
突發事件是調皮的孩子,總是出其不意的在你面前哭鬧,讓你不得不去關注他,多陪陪他。大學時候的臨時突發事件和工作之后略有不同,大學往往是“誘惑”,工作往往是“打斷”,所以,在大學時代要想不被突發事件干擾,就要經得起誘惑,比如說你準備看書的時候有人找你踢球,你準備寫論文的時候有人約你吃飯,這時候你需要有自制力,和目標感,其實也就是信守對自己的承諾,計劃下午看書,實際上就是一個承諾,一個對自己的承諾,不要輕易的去改變他。
大學生的有效時間管理
要懂得取舍
大學生要學習各種知識,要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健身,娛樂,休閑等,這都需要時間,時間從何而來呢,怎樣協調分配時間呢?這就需要我們做出取舍,把要做的事列出來,主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盡可能的去做,一件件做下來。個人能力不同,所以做事的的效率也不同,但是我們要盡可能的把效率達到最高。
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法
管理時間的最好方法,就是早計劃、早安排、不打亂仗,在最短的時間內要把效率最大化,保證時間的有效利用。保證各項事情都做得妥當。
要把握事情的主與次
大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其他的各項事都是次要的。首先要定好每學期、每月、每周和每天的學習安排計劃,主先次后,重要的,緊急的,一定要放到前面來,至于不重要的盡量不要去做,等這些都完成好了,再去理它。
要有自己的專屬時間及空間
要專心做一件事,就要有一個專屬的時間及空間。比如,早上最適合記憶,就安排記英語。每天按時起床,找最合適的時間去學習,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晚飯后,去安靜的地方散散步,去圖書館或者教室,完成當天的作業,去預習、復習功課。
合理安排課余時間
大學生地課余生活可算是多姿多彩,各種社團活動,學術報告,講座,等等,不要盲目的去隨大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見,哪些適合自己,哪些對自己有幫助,才去做。如果什么都干,什么也干不出個樣子,還不如不干。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要適當的拓寬自己,使自己全面發展。
充分利用周末
有些同學,一到周末就知道賴在床上,什么也不干。還有些同學,每到周末就通宵達旦的玩游戲,泡在網吧不出來。其實,每周的每周的兩個休息日食難得的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一定要充分利用,加倍珍惜;一方面作適當的調整和放松;另一方面則繼續充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上一篇:大學生自我時間管理
下一篇:大學生如何進行時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