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二十篇
2關于龍門石窟導游詞樣本集錦
3河南省龍門石窟導游詞_導游詞十篇
4關于龍門石窟導游詞錦集
5龍門石窟導游詞二十篇
6關于龍門石窟導游詞
7龍門石窟導游詞
8關于河南省龍門石窟導游詞六篇
9龍門石窟導游詞二十篇
年龍門石窟導游詞范本集合
【導游詞】導語,我們大家所閱讀的此篇有5324文字共六篇,由楊龍中細心校正之后發布!鄭州(),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xxx、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6個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面積7567平方公里感謝大家來瀏覽,希望能分享給用的到的朋友!
龍門石窟導游詞模板 篇一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這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游。我叫李偉齊,你們可以叫我李導。這次呢,就由我帶領大家來游覽世界遺產——龍門石窟。
大家看,這就是龍門石窟了!我們的石窟分布于兩山之崖上。東邊呢,是香山,唐代著明大詩人白居易就葬于此。右邊呢,則是龍門山,而中間的這條河,就是伊河了!正是由于這樣兩山相對,望之若闕的地理位置,所以龍門石窟又被稱為“伊闕”。
龍門石窟始建于498年,也就是北魏時期,雖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經過后人的修整,至今仍保存得很完整,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
現在,我們已來到西山石窟腳下。前方的洞穴叫萬佛洞,兩旁洞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無數個小佛,說它是萬佛洞,可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大的有三四厘米高,小的卻只有兩厘米高,別看它們個頭小,卻都雕刻精細,排列整齊,雖然數目很多,但卻排列得井然有序。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都是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大家一定要慢慢地欣賞,細細地品味。
接下來龍門石窟景點講解導游詞,我們就到了龍門石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奉先寺,這里有九尊佛像,中間一尊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他的雕工極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皮膚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各異。總體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周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秘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現在,我帶你們去今天參觀的最后一站——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洞內有11尊大佛像,請大家細細欣賞。
好了,龍門石窟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間!
龍門石窟導游詞模板 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旅游,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游,站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我們倆很榮幸為大家服務,有需要的地方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解決,你們的滿意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預祝本次旅途愉快!
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旅程,我們由鄭州出發,走連霍高速,直達洛陽,之后前往距洛陽市13公里外的龍門石窟參觀。
我們車頭所指的方向就是洛陽龍門石窟。此刻圍繞在我們周圍的是鄭州市市區,大家請看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因良好的綠化,素有“綠城”之稱。鄭州有深遠的歷史文化,它古屬豫州。公元1027年,周武王滅殷后封此地為管國,東漢時此地成為管城,現在還有管城區的稱號,直到隋文帝天三年,才有鄭州的稱號,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后,鄭州成為“二七名城”,我們馬上要經過的綠色雙塔就是鄭州的標志性建筑“二七紀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沒有使人們失望(發達的經濟引領著河南甚至整個中原地區)?,F在是河南省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強的城市,甚至是中原崛起的領頭軍。鄭州商貿發達,商戰連連,也有“商城”之稱。
此時此刻我們正行駛在連霍高速上,這是一條平安和希望的坦途,它橫貫中國大陸連接連云港和xxxx霍爾木茲,全長4395千米,途徑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省,在河南共計611千米,目前有41%的部分為高速公路,其他為一級公路,連霍高速將成為中國高速公路的橫向骨干。
朋友們,我們今天順利的旅程正是得益于腳下這條黑色的巨龍,速度可真快,現在我們漸漸駛入洛陽,來洛陽就要對洛陽有所了解,接下來,我把洛陽介紹給大家:洛陽位于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其古城區在洛水之南而得名,洛陽歷史悠久,先后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年,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里,歷史人物活動在這里,因此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看洛陽。
最能代表洛陽的就是洛陽四寶了,“洛陽牡丹甲天下”,這第一寶就是洛陽牡丹,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華貴,世稱“花中之王”,是我們的國花。象征吉祥富貴,每年4 月15-25日舉行牡丹花會,吸引無數中外游客前來賞花,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第二寶是當年貴為國禮的唐三彩,其中黑色的將軍馬還被英倫友人稱為“倫敦黑”、“黑寶石”。可稱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這第三寶呢,是洛陽水席,共24 道菜,采用行云流水的上菜方式,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口味,不僅豐富洛陽人的飲食口味,而且是外來賓客的首選龍門石窟景點講解導游詞,那么第四寶呢就是咱們馬上要參觀的龍門石窟了,至于它為什么叫第四寶,我們來親自揭開謎團。
好了,各位朋友,洛陽龍門石窟到了,請大家關好窗戶,帶好貴重物品,隨我下車參觀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景區講解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在要參觀的是洛陽龍門石窟,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龍門”嗎?這要從地形說起,這里的地形為三山夾一水,遠遠望去,猶如一道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后,因為宮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煬帝時改稱“龍門”。
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大約493年),經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斷續雕刻達400余件,現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塊,佛塔80座,造像10萬尊,內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飾、音樂、書法等,如同包羅萬象的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20xx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唐代開鑿的奉先寺了。那么現在,我帶領大家前往奉先寺參觀。
大家抬頭請看,幾個臺階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為需要,武則天曾捐2萬貫脂粉錢。歷時三年零九個月于675年竣工。寺內有一佛、二、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人等一鋪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勻稱,儼然一個佛國朝廷,大家請看,這就是主佛“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美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帶微笑,仿佛給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關切。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應是理想化的圣賢形象,我們來仔細端祥它,你有沒有發現無論你站在他面前的那個位置,他都在注視著你呢?石刻的眼睛為什么這么傳神?對了,這正是雕像的畫龍點眼之處,盧舍那的雙目,采用陰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淺凹進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線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與大佛目光交匯時,畏而不懼,可親可敬。
在盧舍那佛的左側是迦葉,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阿難,他年輕睿智,整個一帥小伙子,旁邊衣著華麗端莊矜持,二天王嚴肅威武碩壯有力,力士們堅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無所畏懼傾力承托的地鬼。無不形神兼備,惟妙惟俏,整個布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藝,折射出當時佛教的繁榮和唐朝國力的強大。
出了奉先寺,我們再來參觀北魏的代表作——蓮花洞。因洞頂雕有一大浮雕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可并不多見,洞內正壁為尊式造像。主佛釋迦牟尼身穿袈裟,衣襟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游說像,釋迦牟尼外出講經說法時就是這種形象。兩側是淺浮雕,左側迦葉深目高鼻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形象,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象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如此生動細致雕于蓮花洞堅硬的石壁,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闕”二字,這是明代河南巡撫趙巖所題詞,證明了“龍門”的原稱。
好了,各位游客,由于時間關系,先講到這里,請大家自由參觀,謝謝!
龍門石窟導游詞模板 篇三
洛陽,原作“雒陽”,古為豫州的一部分,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因境內有伊、洛兩水,也舊稱伊洛。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淵藪和發祥地。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距今約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纏、澗等河流的臺地上,分布著許多氏族部落,由裴李崗文化而仰韶文化、而龍山文化、而夏文化,一脈相承,連綿不絕。建國后在洛陽一帶發現的孫旗屯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我國古籍所載關于“河圖洛書”的傳說也發生這一地區。
龍門石窟導游詞模板 篇四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現在我來給各位當導游,參觀聞名于世的“龍門石窟游覽區”。我們今天參觀的龍門并非山峽交界之處、黃土高原之上、對峙黃河兩岸,橫出天漢的龍門;并非邊陲春城、滇池湖畔、一岸、萬丈深淵的龍門;我們今天要看到的是中原大地上九朝古都之郊,經悠悠千載,歷滄桑萬代的一顆中華山水明珠——洛陽的龍門石窟。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龍門兩山龍門石窟景點講解導游詞,壁立相峙,高聳巍峨佛寺襯松柏,棧道連亭閣,龕塔窟碑,蜂穴密布,蔽石遮巖。非常美麗!希望各位珍惜時光,保重自己,洛陽龍門石窟永永遠遠恭候各位的再次光臨。謝謝各位!
龍門石窟導游詞模板 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導游,姓亓,我將要帶大家去龍門石窟的三個景點,祝你們玩的高興。
我們現在來到的景點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最大的窟,長寬各30余米,大家可以四處走走。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間那尊巨大的戶舍那雕像,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戶舍那佛像總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這尊佛像,嘴角微翹,呈微笑狀,大家可以細細觀賞。
好了,我們又來到了第二個景點,古陽洞,它是龍門石窟開鑿最早的窟,也是最值得欣賞的。它的佛像應有盡有,它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大代表。大家仔細欣賞欣賞,看看豐富多彩的佛像。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今天旅程的最后一個景點,藥方洞。它在奉先寺和古陽洞的中間,里面刻著各種藥方多達140個,大家看不懂就別看啊……哈哈!這里的藥方很多,所以是古代醫學傳藥方給后世的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里還有許多佛像,有慈香洞的線刻佛像、古陽洞高樹龕佛首。近十多年的治理,龍門石窟真正成為山青水秀的景區。
好了,龍門石窟一日游結束了,大家也該返回家園了,以后想去其它景點就來找我吧,要不然的話,我會生氣?。〗裉煲仓x謝各位游客和我一起欣賞美景,下次再見!
龍門石窟導游詞模板 篇六
親愛的游客:
大家好!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經過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于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龍門石窟青山綠水,萬像生輝,作為佛教藝術寶庫,早在1961年即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盧舍那大佛產名錄》。20xx年1月被文明辦、、國家旅游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20xx年4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20xx年,龍門石窟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現存窟龕最多的石窟,創造了現存窟龕數量中國之最。
1龍門石窟導游詞模板匯編八篇
2龍門石窟導游詞十五篇
3龍門石窟導游詞二十篇
4洛陽龍門石窟導游詞
5龍門石窟導游詞十五篇
6關于龍門石窟導游詞精選六篇
7關于龍門石窟導游詞匯編十五篇
8龍門石窟導游詞
9龍門石窟導游詞作文三篇
10龍門石窟導游詞范文500字_導游詞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