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導游對導游詞創作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認為導游詞涵蓋的知識點越多就越好,于是在原有導游詞的基礎上不斷地添加新的知識點。不可否認,知識點越多越顯得導游博學,但是一味地增加知識點而忽略了表達技巧,有可能使很多本應該優秀的導游詞變得乏善可陳,沒有靈性了。
那么我們在創作導游詞的時候,該如何給導游詞加入一些靈性呢?下面給大家提供五種導游詞的創作技巧供參考~
概括法
概述法,是導游根據旅游城市或景區的地理、歷史、社會、經濟等情況向游客進行概要性的介紹,讓游客對即將參觀游覽的城市或景區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輪廓性認識。這種方法適合于前往景點的途中或在景點入口處的示意圖前講解時使用。它好比是交響樂中的序曲,能起到引導游客進入特定旅游意境,初步領略游覽景點奧秘的作用。
比如,導游帶領游客前往岳陽樓游覽,在登樓前,可以這樣講解:“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岳陽樓,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它原是三國時代東吳名將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臺,唐代建為岳陽樓,宋代由巴陵縣令滕子京主持重修。整個樓閣為純木結構,重檐盔頂,1984年落架大修后重新開放。現在樓高20米,由四根楠木柱支撐,樓頂就像古代將軍的頭盔。全樓沒有一顆鐵釘,這在力學、美學、建筑學、工藝學等領域都有杰出的成就。樓內現藏有清代刻的《岳陽樓記》雕屏,大家要想領略‘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流’的風光,請隨我登樓觀賞。”
突出法
導游在創作導游詞的時候尤其是沿途講解的導游詞,一定要找出景觀的特色,最常見的是使用“最大的”“最高的”“唯一的”“最先的”“首次”“第一”等突出性詞語。
案例:1998年,國家旅游局批準灰湯為“面向21世紀中國旅游業43家優先發展項目”之一,這是湖南省唯一入選的項目。2000年,灰湯溫泉開發納入了國家計委首批旅游國債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扶植的重點項目。
分析:這句導游詞就使用了突出法,如果這篇導游詞不加入“湖南省唯一入選的項目”和“國家計委首批……項目”則會遜色不少,無法突出國家對灰湯旅游建設的關注度。
量化比較法
在導游詞的創作中,經常會引用一些數據,尤其是在帶一些接待團的時候。引用數據時要求精準無誤,但是這些數據對游客來說是很枯燥的,聽完后也沒有任何概念。
案例:湖南省面積21萬平方公里,人口7100萬。
分析:雖然數據沒有問題,但是21萬平方公里到底有多大?7100萬人口是個什么概念?很多的游客并不清楚,這就要求導游用一種他們能理解的概念來說明這組數據。如果接待的是臺灣游客,那導游可以說:湖南省面積21萬平方公里,是臺灣省的6倍,人口7100萬,是臺灣省的3倍。
這就是量化比較法,引導游客用他們熟悉的事物來比較和理解相關數據。
設計互動環節法
導游講解時與游客的互動能使講解產生更好的效果,但是如何設計互動環節呢?最常規的方法就是在講解中設置疑問。一般設置疑問有“我問客答”和“自問自答”兩種方式。其實還有一種較為高級的方式,就是引導游客發問,然后導游回答。引導游客發問的方法可以由導游故意使用顯而易見的“錯誤”讓游客聽出來,然后向導游指出。
案例:
導游:大家請看,我們現在經過的就是瀏陽河,大家都知道,瀏陽河彎過了八道灣……(“八”字讀音故意加重)
游客:等等導游,搞錯沒有?瀏陽河不是彎過了九道灣嗎?
導游:對,以前是九道灣,現在因為房地產開發,填平了一道灣,所以就是八道灣了……
分析:需要說明的是,瀏陽河到底有多少道灣誰也說不清,但絕對不是九道灣;瀏陽河確實因為房地產開發,而填平了一道灣。
其實語言的互動只是初級的互動,或者說那只是互相交流,還沒有動起來。在帶團中要注意使用更為高級的互動,就是行為上的互動,比如說鼓掌就是很好的互動。
引用法
很多導游為了讓導游詞更具文學性都會引用到名人名言和詩詞佳句,但是除了引用這些“高大上”的名人名言外,其實我們也不妨引用一些流行用語,讓導游詞更具有時代性。其實流行用語的引用不但可以讓導游詞更具有時代性,而且在很多時候可以化解很多的尷尬,比如“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當然在實際帶團途中,我們除了引用名人名言及流行用語外,還可以臨時性地引用時事新聞和恰好過的節慶來做文章,甚至還可以引用游客的家鄉話來點綴導游詞。
導游詞的創作重點并非是知識點的疊加,通常情況下導游詞的創作其實是語言藝術的體現。
所以大家在導游詞講解時,千萬不要走入把導游詞創作成了一篇篇嚴謹而死板的學術論文或通篇都是神話傳說、五行八卦的誤區。一篇優秀的導游詞會用到很多的技巧,多種技巧并用更能凸顯語言的藝術。
?本文來源:《帶團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