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指導舞者,分析講解經典,電視熒屏上的黃豆豆既努力將經典拉下神壇,又試圖讓大眾舞蹈走向深廣。黃豆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舞蹈人生亦在此中延展。
●中國藝術報:大家都很關心您近幾年的工作和創作重點是什么?
◎黃豆豆:最近幾年一方面是推出了一些新作品,另一方面把一部分重心放在舞蹈的普及和推廣上。原來大家覺得舞蹈就是多演出,把舞蹈推向觀眾。后來發現其實不是這樣,舞蹈藝術在欣賞上有一個特點——入門相對比較難,因為舞蹈藝術超越了語言和文字。我始終覺得真正意義上的舞蹈藝術是一定要讓觀眾走進劇場空間去欣賞。但是我們怎樣吸引現在的觀眾,在如此繁忙的生活節奏里,走進劇院坐下來安安靜靜地看一場舞蹈演出,這其實很難。所以我們一開始是做高雅藝術進校園,后來發現單獨的演還不行,就嘗試著做一些演后談或者和大學生的互動。這也是我剛剛開始做編舞時做的,因為那時也吃不準自己編的舞蹈是否能被觀眾接受,所以從十幾年前就和演員們一起,每年一兩次,到上海的各所大學里,把新的作品演給大學生和老師們看,然后大家在現場交流,回來再繼續修改。
經過一段時間后,慢慢地覺得實際上這是一種很好的辦法,能夠很好地把舞蹈推向觀眾,同時又能聆聽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所以我后來慢慢開始就作一些講座。大概從兩年多前到現在,在上海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賞舞》系列里做了40多集,介紹了不同的舞蹈劇目和不同國家、不同舞種的舞蹈家們,熱愛藝術的觀眾比較喜歡看。但過程中也很辛苦,因為每個人每個劇目要查很多資料,要寫很多預案舞蹈作品欣賞怎么寫,我的頭發也寫白了不少。但還是很有意義和價值的。通過這樣的節目讓觀眾了解舞蹈欣賞的入門,提升對舞蹈的興趣,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走進劇場來看現場舞蹈表演。所以我想舞蹈藝術有一種魅力,如果能在劇場空間里欣賞舞蹈,一定會被那份魅力打動。但是我們前面這個工作要做好。前幾年我們一直關注的是舞蹈在舞臺上該怎么演,其實舞蹈既要在舞臺上演好,也要吸引更多人來關注。
在《今晚我們賞舞》節目中,黃豆豆把國外經典舞蹈作品介紹給觀眾(黃豆豆提供)
●中國藝術報:4月15日央視新一期《歡樂中國人》中,您講述了平均63歲的老人群體矢志追求芭蕾夢的感人故事。近年來,您頻頻出現在全國各大衛視的綜藝尤其是舞蹈類節目中,先后擔任《舞出我人生》《奇舞飛揚》《舞林大會》《中國好舞蹈》等節目的評委與導師,是推動舞蹈大眾化的初衷使然?
◎黃豆豆:對,確實是這樣,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機會能讓大家越來越關注舞蹈、關心舞蹈,最終是希望大家能夠走進劇院來欣賞舞蹈。你剛才講的那期節目,我自己做的時候也特別感動,因為60多歲的叔叔阿姨們,他們從是零基礎開始學芭蕾,我們都知道有多難,而且現場表演看得出他們是在背后吃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苦。
在《歡樂中國人》節目中,黃豆豆講述感人故事(黃豆豆提供)
任何對舞蹈有幫助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兩年前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每個人有一個自主課題,我的課題是從《今晚我們賞舞》這個系列里挑出比較精彩的內容,做成一個合集,另外加上我最近幾年寫了一些自己舞蹈方面的隨筆,會整理成一個DVD加書的形式,進行公益發送。我10年前寫了第一本隨筆《豆志飛舞》,從自己有記憶開始寫到了30歲。但突然就40歲了,30歲到40歲是怎么過的?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人生的體會?確實需要整理。
讓孩子們以游戲的方式
體會舞蹈的快樂
“豆豆老師,我小孩很喜歡跳舞,剛過5周歲,舞蹈老師讓做跪下腰動作,有的老師又說不可以,跪下腰動作5周歲孩子可以學嗎?”這是黃豆豆微博上諸多與他互動中的一條,黃豆豆在下面詳細解答了這位媽媽的困惑。執著起舞的黃豆豆,心中一直裝著舞蹈教育。
●中國藝術報:您一直都很關注少兒舞蹈教育,今天學舞蹈的孩子越來越多,您曾表達過,一定要把專業舞蹈演員的訓練與校園舞蹈教育分開,具體而言呢?
◎黃豆豆:首先,現在政府和很多學校、老師和家長都非常重視對中小學校園舞蹈的普及,這非常好。但現在也有一些急需要提高和調整的地方,比如我們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夠有一些相對快樂地接觸舞蹈的機會。因為很多家長可能覺得腰下去了或腿踢上去了就是會跳舞了,其實這些更多的是舞蹈的技術層面,校園的舞蹈更多應該是帶給孩子們一種團隊精神,一種用肢體運動表達內心情感的方式,我們絕對不能把專業舞蹈學校的教材直接移植到普通校園里去,如何能讓孩子們在興趣培養的過程里,慢慢通過很快樂的、做游戲一樣的方式去體會到舞蹈的快樂,這對中小學的舞蹈非常重要。
所以我想,舞蹈教育應該推出更多能夠適應于普通中小學校園舞蹈的體驗課程。比如在小學階段更多是以興趣培養為主,到了中學階段更多是一種審美引導,到大學階段更多是鼓勵孩子們創意表達。這樣三個不同層次,讓他們能夠在過程中體會到舞蹈的快樂、團隊精神,在非常陽光的環境中體會真正用藝術的心態去看待和表達自我。
2015年,黃豆豆獲得“中國好教育——2015舞蹈教育(中小學)年度人物”(黃豆豆提供)
●中國藝術報:我了解到,2015年您獲得了“中國好教育——2015舞蹈教育(中小學)年度人物”。2018年與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合作,擔任《寶貝愛中華》民族歌舞系列演出的藝術總監。在此過程中,您會在哪些方面著力?
◎黃豆豆:其實這是自然而然的,因為原來我們一直說高雅藝術進校園,這個校園指的基本上是大學,但后來越來越發現,其實越早普及對孩子來講越好,但要調整方式。如果說對大學生可以通過演出和講座形式的話,那么對小學生用什么辦法進行潛移默化的舞蹈和藝術熏陶最好呢?我們后來發現,游戲的方式更好。所以你講的《寶貝愛中華》系列,是和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共同創意推出的。我們覺得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化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每個季度推出一個民族的歌舞專場,第一個季度是蒙古族的歌舞專場,第二個季度將推出朝鮮族的歌舞專場。
驚喜不是黃豆豆帶給世界的
而是中國文化
譚盾在《豆志飛舞》序中曾寫道:“去年,我剛寫完歌劇《秦始皇》,就想到了豆豆,因為我永遠忘不了他跳的《秦俑魂》……現在回想起來,真像第一次和豆豆在‘地獄冰激凌的但丁桌上’聊的那樣――把地底下的財富搬到天上去!豆豆的舞蹈做到了,而且做得真漂亮。”
●中國藝術報:您的諸多佳作,尤其是《中國功夫》《秦俑魂》等早期作品,似乎大多在力與美中展現英雄氣象、家國情懷,是巧合還是有意而為?近幾年的《竹韻》《君子風》《莊周夢》《墨戲》等作品,似乎又有種雅化的趨勢?
◎黃豆豆:我自己也沒有想過這些事,但是你這樣一說,倒讓我思考起自己這幾年來在舞蹈上的一種發展脈絡。首先我從小內心有一個英雄夢或者軍人夢。我1977年出生,我們這代人小時候幾乎每個男孩子都想成為解放軍。所以我特別喜歡演戰士,從紅軍、游擊隊、八路軍、抗美援朝的志愿軍,到現在穿迷彩服的軍人,包括軍醫,我都演過。同時,我又喜歡中國功夫,所以我很多的舞蹈里會有一些武術的影子。同時因為我舅舅是地方戲的武生演員,我表哥又是武術運動員,這樣的家庭結構潛移默化中讓我的舞蹈跟中國的武術、武戲會有一些聯系。
黃豆豆小時候就喜歡中國功夫(選自《豆志飛舞》)
黃豆豆與香港中樂團合作,在香港文化中心首演《莊周夢》(黃豆豆提供)
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黃豆豆表演舞蹈《中國功夫》(黃豆豆提供)
●中國藝術報:在您的諸多作品中,中國書法、甲骨文、兵馬俑、圍棋、鼓、琴、編鐘、禪宗、少林、京劇等多種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被巧妙地運用到舞蹈中,為什么會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鐘?
◎黃豆豆:可能說起來會比較曲折。在我12歲離開老家之前,生活的大環境是相對比較傳統的。舅舅演戲,爸爸媽媽喜歡中國舞,大哥練武術,而且我們家有一個階段借住在舅舅劇團的職工宿舍里,整個院子生旦凈丑、吹拉彈唱、服化道效,什么都有,所以對傳統文化產生了非常微妙的感覺。
黃豆豆的父母都是文藝愛好者(選自《豆志飛舞》)
父母是黃豆豆舞蹈生涯的最強支持祖忠人攝
●中國藝術報:每天給你灌輸,耳濡目染,以致融到您的生命里。
黃豆豆:對。然后我到上海舞蹈學校學了六年,專門學中國的民族舞。之后再到北京舞蹈學院學民族舞劇表演專業。實際上20歲之后有一兩年時間有一點點微妙的思想轉變,想嘗試跳現代舞,但是后來慢慢地又發現好像自己內心還是更喜歡中國的文化。尤其是在2005年,因為拿到ACC(亞洲文化協會)的獎學金到紐約去進修,之后又有機會在大都會歌劇院做了兩部歌劇,在整個過程中慢慢嘗試站在與以往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國舞蹈。由此,也漸漸明白了為什么他們要請一個中國人來為歌劇編舞。
2005年,在美進修期間應邀給外國舞者上中國舞課(黃豆豆提供)
●中國藝術報:為什么?
◎黃豆豆:因為他們希望從中國來的黃豆豆能在他們的作品里,把中國的舞蹈元素融入在其中。如果第一部歌劇《秦始皇》是一個完全中國的故事,那么第二部歌劇《霍夫曼的故事》完全是一個法語歌劇,但是導演看了《秦始皇》以后,說一定要叫中國的黃豆豆來做編舞。而我就把中國的舞蹈、戲曲加上芭蕾、華爾茲等元素舞蹈作品欣賞怎么寫,全部融合在《霍夫曼的故事》里。這個歌劇連我們主創團隊自己也沒有想到,首演是2009年和2010年的新年檔,結果到現在差不多每年演出季還會上演。中國舞蹈的元素的運用永遠會給觀眾帶來驚喜,這個驚喜不是黃豆豆帶給他們的,其實是中國的文化。所以那個瞬間我特別明白,也從此非常堅定,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傳統中國舞蹈的研究和學習上,在這些過程中讓自己更加穩住、安靜下來,推出更多植根在傳統中國文化的、發自內心的舞蹈劇目。
2006、2007年兩度受邀擔任舞蹈編導及獨舞舞者的紐約大都會歌劇(《秦始皇》)劇照(黃豆豆提供)
在紐約,為大都會歌劇院歌劇(《秦始皇》)編舞(黃豆豆提供)
2009年末,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霍夫曼的故事》)首演海報前留念(黃豆豆提供)
擔任’(《霍夫曼的故事》)編舞時,研究舞臺設計圖是每天排練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黃豆豆提供)
●中國藝術報:應該是得益于赴美進修期間吸收了異域文化與藝術的某些精華,讓您能將中國傳統舞蹈融入西方編舞理論。
◎黃豆豆:對,那時想讓自己歸零然后從頭開始學習,然后再參與到很多國際創作中去。所以盡管那幾年過的挺不容易,但確實是一個能讓自己真正靜下心去思考、去沉淀的一個過程。經歷了那兩三年才明白中國舞好在哪里,暫時跳出原來的環境,在不同的角度再去回頭看中國舞蹈,才明白什么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中國藝術報:他山之石可攻玉。那時您即便只能買站票也要瘋狂看戲,之后又與張藝謀、譚盾以及多明戈等大家合作,從不同藝術門類及優秀創作者那里您吸收到了什么?
◎黃豆豆:其實與不同門類的藝術家或參與不同類型的創作、跨界合作,我覺得要做到兩點。堅持自我,這個很重要,既要堅持自我同時又要多元吸收,這個很難,如果你加入一個新創作,完全把自己忘掉,那就不是你。這是一種微妙的把握,需要經驗和歷練。我現在的年齡還很難進行一種系統的深刻總結,因為我覺得自己還處在學習摸索的過程中,或者50歲以后可以跟大家細細分享一下。
讓中國文化
像種子播撒到世界
民族文化就像是在血液里,并不是非常硬性地要去把它表達出來,而是當你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國文化,你體內的基因是中國基因,你真正發自內心的表達一定是中國文化。
●中國藝術報:從2002年接受美國TIME的專訪,同年成為美國雜志的封面人物,及后來不斷被多國邀約創作,頻現國際舞臺,您的舞蹈之所以為世界所接受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完成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
◎黃豆豆:其實一切都是自然的,沒有刻意特別強調,我覺得民族文化就像是在我自己的血液里,并不是非常硬性地要去把它表達出來,而是當你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國文化,你體內的基因是中國基因,你真正發自內心的表達一定是中國文化的。
2002年,黃豆豆成為美國舞蹈雜志的封面人物(黃豆豆提供)
●中國藝術報:我們了解到,《秦俑魂》在您赴瑞士洛桑演出作為壓臺表演傾倒觀眾,那是中國傳統舞蹈第一次出現在國際芭蕾大賽的閉幕典禮上。
◎黃豆豆:洛桑的演出很早了,應該是大學畢業沒多久就去演出了,那個時候自己很小,也沒有在意太多,心里想的就是把舞蹈跳好。當時碰上一個斜的臺,那時我們都不知道歐洲的舞臺是斜的,后來就問了好多人有沒有什么訣竅,人家說其實國外有的教室專門設計的地板就是斜的,這樣孩子們演出就能夠適應這樣一個坡度。所以我那時就想,我們回到國內學校,如果有條件的話也要延伸,比如把一個教室的地板造得就像國外一樣稍稍斜一點,每個班的孩子每個禮拜有那么一兩次在這樣坡度的地板上練舞,可能對我們國家以后派出去參加國際比賽或表演的選手來講會大有幫助。
黃豆豆表演舞蹈《秦俑魂》祖忠人攝
●中國藝術報:當下文化“走出去”的嘗試越來越多,您作為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成功實踐者,能否給些建議?
◎黃豆豆:實際上“走出去”,我覺得應該多加強一些合作的演出。比如《秦俑魂》有段時間嘗試每到一地演出,群舞都是邀請當地的舞者出演。一場演出有它的時效性,演完之后我們離開了,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演出的意義和作用留在那里,就像播撒一棵種子留在那里,這樣不管在哪個國家演出,中國的舞蹈由中國人領舞,但所有的群舞,不管哪個國家、哪種膚色的人都扮成中國的兵馬俑一起共舞,這本身就很有意義,既跟當地舞蹈界有一種交流和友誼,也把中國的舞蹈教給他們,他們以后再去教他們的學生,更好地把友誼建立起來,把中國的舞蹈傳播開來。
真誠地生活
對生活的領悟就會更加有溫度
黃豆豆曾撰文記錄他在一次長途飛機上歷經的一個費里尼式的超現實夢境,夢中遇到幼兒園編號#215的自己向彌留之際的自己發問——你最想聽到誰對你說話?驚醒后的黃豆豆給出答案——“我希望聽到家人對我說:‘你是一個合格的男人’。”
●中國藝術報:您的“戀家”已經出了名。尤其近年來,您多次表達現在是將“全家人的幸福指數放第一位,之后才是自己的藝術。”并把有個溫馨家庭看作自己的最大成就。您也曾說:“一個男人最大的成功,是事業與家庭中找到一個平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悟?
◎黃豆豆:主要還是因為個人經歷,可能我是一個傳統觀念比較深的人。而且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決定我自己對家的那種內心的盼望。因為父母是雙職工,小時候沒有人帶我,3歲半、4歲不到舞蹈作品欣賞怎么寫,就被送去長托幼兒園,一個禮拜回家一次,小學還沒讀完就離開老家去上海學舞蹈,在上海學完再到北京學,學完以后參加工作。也就是讀幼兒園時是30個孩子的集體生活,然后中專、大學都是住學生宿舍,再回到上海參加工作還是住集體宿舍,所以我內心對家的憧憬和渴望特別強烈。好不容易結了婚,就特別在意能有家庭溫暖的感覺,很珍惜。
黃豆豆一家四口(黃豆豆提供)
每天快樂的事情可以有很多,比如好好練功,好好完成作品創作,但可能最快樂的就是當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一家人坐下來吃一頓飯,你能感覺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家的溫暖。
黃豆豆與一雙兒女(黃豆豆提供)
●中國藝術報:最為難得的是,我了解到您看重家庭不是簡單在藝術與家庭比重上的傾斜,而是看到了藝術的本原,即從最初崇尚一個舞者就應該忘記和拋棄一切把全部精力投入舞蹈,到認為作為藝術創作者,最重要的是在生活點滴中感悟精彩。您的轉變值得深思。
◎黃豆豆:我覺得家庭生活的溫暖和溫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會在無形中給文藝工作者更強的一種工作動力和對藝術的一種感悟力。可能因為我愛人也是做文藝的,所以我們兩個人在一起很多時候就有一種彼此的默契。盡管我們在不同的藝術領域,我做舞蹈,她做戲劇,但我們覺得藝術本身就源自于生活,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夠非常真誠地去對待生活,并且在生活的過程中學會感恩生活,那我們對生活的領悟將會更加有溫度。所以我覺得其實從事藝術工作,一方面需要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技藝,另外一方面也要真正的融入生活,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尋找到開啟自己藝術激情的初衷。
黃豆豆和女兒
●中國藝術報:我知道您的名字“豆豆”,寄托著因愛跳舞像一顆蹦來蹦去的黃豆因此有“黃豆”外號的爸爸的厚重期望,也是爸爸百般努力將您引入舞蹈世界的。如今天您自己的豆芽的出生讓您有了“國民爸爸”的美譽,隨著豆角的出生,爸爸的形象更加豐富立體了。您在孩子教育中會注重什么?
◎黃豆豆:“國民爸爸”,這是網上說的,我覺得是一種祝福吧。其實我自己覺得做爸爸壓力很大,尤其像我,因為平時創作排練,演出很多時候都在晚上,而且每年有很多工作要在外地完成,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限。對于為人父母來講,一方面能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成長環境。另外一方面配合學校和老師完成好孩子的教育問題,同時還要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空間,真正去體會生活、懂得去感受和感謝生活很重要。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們在一個積極、健康、陽光的狀態下去成為他們自己希望成為的自己。
黃豆豆接受中國藝術報記者采訪祖忠人攝
●中國藝術報:如今步入不惑之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您對未來的期望是什么?
◎黃豆豆:對我而言在舞蹈上,更多是認識到自己的一種距離,這個距離就好比學舞蹈,好像推開一扇扇門一樣,原先總覺得只要推開這扇門好像對舞蹈的認知就更深刻了。可當我們真的靜下心去學習舞蹈、思考舞蹈時,當我們推開一扇門,看到的則是后面更多的大門!我們才意識到:原來舞蹈的學習永遠沒有止境,舞蹈的世界是如此深奧,值得我們用一生,甚至這一生根本都學不完。
黃豆豆表演舞蹈《劍舞》(黃豆豆提供)
舞者的舞臺生涯是有限度的,但舞蹈的學習沒有時間限度。舞者的一生并不是簡單的,好像舞臺是舞者的一生,其實,舞臺只是一個舞者舞蹈人生中的一個階段,舞者在舞臺之后還有很多的角色要去扮演。所以我覺得一生太短,但這一生我愿意在舞蹈上好好的學習和摸索。
(本文視頻中黃豆豆參加“送歡樂下基層”走進揚州邗江慰問演出時表演的舞蹈《閃閃的紅星》片斷由裴斐和聶繼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