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判斷有明顯的不嚴密之處,那么這往往是由于譯者誤解原文所致,請看下面的句子及其譯文。
(1)Some other factors which may influence reasoning are (a) faulty analogizing,(b) the inhibiting effect on further research of concept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satisfactory…
原譯:其它會影響推理的一些因素是(a)錯誤的類比,(b)對一些概念進一步研究的抑制性影響,而這些概念是被廣泛認為滿意的……
分析:什么叫“抑制性影響”,是什么東西的抑制性影響?“抑制性影響”怎么會成為影響推理的因素?所有這些都是不明確的,因而,這個判斷很不嚴密。一查原文,發現譯文果然有誤。從譯文看,譯者把介詞短語of concepts 看成是research這個動作名詞的邏輯上的賓語了。實際上,介詞短語of concepts 在語法上是the effect 的賓語,而在邏輯上則表示施動性的主語。句中的關鍵結構是the effect A( up )on B of A,它的意義是:A對B的作用(或影響)。由此可見,the inhibting effect on further rsearch of concepts …并不是“對一些概念進一步研究的抑制住影響,”而是“某些被公認正確的概念對進一步研究的阻礙作用。”
試譯:影響推理的其它一些因素:(a)錯誤的類比;(b)某些被公認為正確的概念對進一研究的阻礙作用……
(2)Corrosion is an elctro-chemical process by which a metal such as mild steel ,returns to its natural state ,state ,such as iron oxide or rust.
原譯:腐蝕是一種電化的過程,象低碳鋼一類的金屬,因腐蝕而回復到自然狀態,如氧化鐵,即鐵銹。
分析:原文是一個關于“腐蝕”的很嚴密的定義。但譯文由于不恰當地采用了分譯法,把一個完整的定義弄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了。大家知道,定義是揭示概念的內涵即揭示事物本質屬性的邏輯方法。下定義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被下定義的對象同其它一切對象區分開來。原文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譯文則沒有完成這個任務(未把“腐蝕”同其它電化過程如獲至寶電解、電鍍等區分開來)。定義的第一條規則是,下定義的概念的外延應當等于被下定義的概念的外延,否則就會發生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錯誤。上面的譯文便犯了定義過寬的錯誤。
試譯:腐蝕是金屬(如低碳鋼)返回其天然狀態(如氧化鐵即鐵銹)的電化學過程。
(1)Some other factors which may influence reasoning are (a) faulty analogizing,(b) the inhibiting effect on further research of concept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satisfactory…
原譯:其它會影響推理的一些因素是(a)錯誤的類比,(b)對一些概念進一步研究的抑制性影響,而這些概念是被廣泛認為滿意的……
分析:什么叫“抑制性影響”,是什么東西的抑制性影響?“抑制性影響”怎么會成為影響推理的因素?所有這些都是不明確的,因而,這個判斷很不嚴密。一查原文,發現譯文果然有誤。從譯文看,譯者把介詞短語of concepts 看成是research這個動作名詞的邏輯上的賓語了。實際上,介詞短語of concepts 在語法上是the effect 的賓語,而在邏輯上則表示施動性的主語。句中的關鍵結構是the effect A( up )on B of A,它的意義是:A對B的作用(或影響)。由此可見,the inhibting effect on further rsearch of concepts …并不是“對一些概念進一步研究的抑制住影響,”而是“某些被公認正確的概念對進一步研究的阻礙作用。”
試譯:影響推理的其它一些因素:(a)錯誤的類比;(b)某些被公認為正確的概念對進一研究的阻礙作用……
(2)Corrosion is an elctro-chemical process by which a metal such as mild steel ,returns to its natural state ,state ,such as iron oxide or rust.
原譯:腐蝕是一種電化的過程,象低碳鋼一類的金屬,因腐蝕而回復到自然狀態,如氧化鐵,即鐵銹。
分析:原文是一個關于“腐蝕”的很嚴密的定義。但譯文由于不恰當地采用了分譯法,把一個完整的定義弄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了。大家知道,定義是揭示概念的內涵即揭示事物本質屬性的邏輯方法。下定義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被下定義的對象同其它一切對象區分開來。原文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譯文則沒有完成這個任務(未把“腐蝕”同其它電化過程如獲至寶電解、電鍍等區分開來)。定義的第一條規則是,下定義的概念的外延應當等于被下定義的概念的外延,否則就會發生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錯誤。上面的譯文便犯了定義過寬的錯誤。
試譯:腐蝕是金屬(如低碳鋼)返回其天然狀態(如氧化鐵即鐵銹)的電化學過程。
上一篇:英語中與中國諺語相當的表達
下一篇:誤譯-判斷之間缺乏邏輯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