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其實就是幸運占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能,勤以創業,儉以聚財,誠以待人,遜以自處。你有創業的想法嗎?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收集的關于創業故事案例及啟示,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創業故事案例及啟示【1】
我創業6年了,做過互聯網創業,也做過實體經濟,目前專注于實體經濟創業。
給大家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我這邊的兩個創業者……這個項目是我兩個朋友分別做的,其中一個朋友,屬于小打小鬧型的,大概也投了百八十萬,彼時公司六七個人,幾乎是沒有任何收入,項目是干什么呢?就是自己開發了一套用于:飯店點餐結賬這樣的系統,想解決的痛點:就餐人員排隊麻煩,結賬麻煩……
另外一個朋友干一個差不多的系統,比投資比上面這位朋友大一些,功能更強一些,增加了,會員系統,推廣系統和分紅系統,這一個朋友投入比較大,估計現金已經投了二三百萬吧!
上面其中一個朋友,融資無望,現在轉行了,另一個朋友不知道具體什么情況,估計也不容樂觀,因為如果做起來了,肯定我就聽見聲音了。
我覺得項目挺好的,但是互聯網創業項目有一個特質:你必須想著改變世界,更確切的說做第一第二,對于絕大部分互聯網創業者而言,都會成為炮灰,因為第一第二只有倆名額,而且有時候只有第一。
第二個:曾經想著健康產業改變世界的我……
我也是一個創業的,憑著自己十來年的互聯網背景,我最初干的也是互聯網項目,2013年的時候我做了一個養生的門戶網站,雇了一個中醫,六個編輯,暫且不說開發和運營的費用,就人工的工資,對于初創企業來說都是個很大的負擔。
一年半的時間,僅僅一年半的時間,我心里滴著血把項目關停了。最后就網址(域名)賣了1萬塊錢,其他的化為烏有……打那之后,我再也沒干過互聯網的項目。
第三個例子:
我開始干實業,你們都覺得干實業難,干實業坑爹,但是相比較互聯網行業而言,干實業真的要接地氣很多。因為很多互聯網項目痛點都是自己意淫出來的,是偽痛點,偽剛需。但是實業往往是剛性需求,比如我2013年做養生門戶網站,核心是經營養生信息,然而對于很多人來說,一篇養生的文章,一個養生的建議,很多人可以看,也可以不看,這就不是剛需。實體經濟就不一樣了,比如我現在做的三只蝴蝶中草藥口罩,主要面向四種需求的應用場景:流感,霧霾,過敏性鼻炎咽炎,尾氣揚塵。而且主要面向兒童群體,做細分市場,做自己獨到的創新,我用中草藥配方來做,解決了孩子霧霾問題,解決霧霾中細菌病毒的問題,而且獲得了國家專利,目前很多城市已經有代理商了。
通過這三個例子,我非常明確的說:我會堅定不移的通過實體經濟創業,因為我沒能力做那個改變世界的第一第二。做一個實業項目,做一個小事,把一個小的實業項目做好了,對絕大部分創業者來說更實際。最后說一句:特別心疼曾經干養生網站虧掉的那些錢!
創業故事案例及啟示【2】
6角錢一斤賺上千萬
有位農民孫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與幾個老鄉上街,途經一個市場,口渴難奈,想買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價格,令他們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忽然,他看到一堆棗,那是他家鄉的大棗。他知道那棗在家鄉挺便宜,只有6角錢一斤,于是他決定買一斤解解渴,一問價格,結果令他大吃一驚:3元 5角一斤?“這么貴呀,你們賺得太黑心了!”同行的一位老鄉說。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孫某想,一大棗一來一往價格相差這么大,該多有賺頭呀啊!于是,他立即返回家鄉,憑著老鄉關系,賒了3噸大棗,搭了一輛車送到北京,他來到豐臺區的一家大市場,將大棗以2元9角的價格批發給小販們,這鮮紅的帶著露珠的大棗頓時被搶購一空,就這樣一個月內他往返北京與山東達 5、6次。孫某這樣做了半年,路也熟了。他不僅經營大棗,還開始經營山東的其他土特產,生意一步步擴大,一步步紅火,至今他已是聞名京城的山東土特產經銷商,擁有資產上千萬。
【白手起家創業】:資本并非創業的惟一條件,人的貧窮,主要是在于思想的貧窮。
創業故事案例及啟示【3】
送2/3地皮給政府的精明商人
美國某城30英里以外的山坡上有一塊不毛之地,地皮的主人見地皮擱在那里沒用,就把它以極低的價格出售。新主人靈機一動,跑到當地政府部門說:我有一塊地皮,我愿意無償捐獻給政府,但我是一個教育救國論者,因此這塊地皮只能建一所大學。政府如獲至寶,當即就同意了。
于是,他把地皮的2/3捐給了政府。不久,一所頗具規模的大學就矗立在了這塊不毛之地上。聰明的地皮主人就在剩下的1/3的土地上修建了學生公寓、餐廳、商場、酒吧、影劇院等等,形成了大學門前的商業一條街。沒多久,地皮的損失就從商業街的贏利中賺了回來。
創業故事案例及啟示【4】
沒有本錢的創業?掃地一年賺了40萬元
在深圳,出現了全國第一家掃地公司—日新清潔服務公司。沒有本錢的創業,這個被人不屑一顧的公司,1984年起家時,只有兩輛平板三輪車,而到了1991年,他們用笤帚疙瘩“掃”出了150萬元的固定資產和每年40萬元的利潤。一些酒樓、賓館、機關、工廠越來越歡迎這個掃地公司,他們認為自己雇清潔工,不光給他個人發工資,還要管住房、醫療、退休等許多問題。還要花錢購買吸塵器之類的掃除專用工具。所以,計算起來還是把衛生包給清潔公司合算。隨著深壩建設事業的發展,掃地公司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白手起家創業】:時機下手,那么你就可以賺到第一桶金。看看,從些還做成許多類似的生意。讓我積累一筆創業資金。
創業故事案例及啟示【5】
哈利:買我的馬戲票免費贈包花生
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十五六歲的時候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馬戲場內叫賣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戲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則更少,尤其是飲料,很少有人問津。
有一天,哈利突發奇想:向每一位買票的觀眾贈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觀眾。但是老板堅決不同意他這個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做擔保,請求老板讓他一試,并承諾說,如果賠錢就從他的工資里面扣:如果贏利了,自己只拿一半。老板這才勉強同意。于是,以后每次馬戲團的演出場地外就多了一個義務宣傳員:“來看馬戲嘍!買一張票免費贈送好吃的花生一包!”在哈利不停的叫喊聲中,觀眾比往常多了幾倍。
觀眾進場后,哈利就開始叫賣起飲料來,而絕大多數觀眾在吃完花生之后覺得口渴都會買上一瓶飲料。這樣一場馬戲下來,營業額比平常增加了十幾倍。其實,哈利在炒花生的時候加了少量的鹽,這樣花生更好吃了,而觀眾越吃越口渴,飲料的生意自然就越來越好了。
創業故事案例及啟示【6】
小老扳大思路
廣州塑料軟包裝廠是一家民政福利小廠,全廠100多名職工中,殘疾人占了54%。1986年的審計結果顯示,27萬元流動資金虧得一干二凈。欠下債務40多萬元,已經到了破產的境地。此時,謝耀臨危受命。上任廠長之后便引進風險機制,逐步把車間集體承包,很快使企業扭虧為盈。1988年,又通過招標實行風險承包,承包人要先交納2萬元的風險抵押金,確保上交廠部的利潤每年遞增7%,并保證車間職工的收入每年也遞增7%。沒有本錢的創業,風險機制促使承包人在經營中使出渾身解數,盡全力拓展業務盈利。
因為紙盒、紙箱、塑料3個車間都是獨立的產品車間,承包者可以自主經營,使他們擺脫了業務科室的繁瑣機制,能夠調度產、供、銷,用活業務費,業務經營異常活躍。他們在車間內對工人實行按件計工,對供銷人員實行任務承包,體現重獎重罰。一下子調動起了工人的積極性。塑料車間六班的機臺利用率從承包前4%提高到97%。全廠的生產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好兆頭。三年下來,風險承包的風險經營方式使全廠利潤創歷史最高紀錄,1991年。盈利38萬元,是承包前的5倍。職工月均收入比3年前增長84%。此外,他們還增添了8臺機器設備,還清了債務。
創業故事案例及啟示相關文章:
★ 創業的小故事分享10篇
★ 創業故事
★ 分享經典的創業勵志故事
★ 經過創新創業實踐心得體會5篇
★ 自主創業感想心得體會
★ 喜茶創業故事分享3篇
★ 關于創業的演講稿5分鐘5篇
★ 大學生創新創業心得體會5篇
★ 公司創業方案1000字范文5篇
上一篇:普通人創業成功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