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又稱證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資者向具有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本所上市證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證券并賣出的行為。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關于融資融券的介紹吧!
債券的特征都有哪些呢?
債券體現的是債券的持有人與債券的發行者之間的債權與債務的關系,債券代表了債權債務的關系,要有確定的還本付息日。當債券到期時,債務人就要進行本金償還。那么債券的特性都有哪些呢?今日王海英律師就債券的特征為我們解讀相關方面的問題。
一、債券的特征
1、期限性
債券是一種有約定期限的有價證券。債券代表了債權債務關系,要有確定的還本付息日。當債券到期時,債務人就要償還本金。
2、流動性
流動性是指債券可以在證券市場上轉讓流通。債券是具有流動性的,持券人需要現金時可以在證券市場上隨時進行賣出或到銀行以債券的形式作為抵押品來取得抵押借款。債券的流動性一般是僅次于儲蓄存款。
3、收益性
收益性是指債券持有人可以定期從債券發行者那里獲得固定的債券利息。債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存款利率。債券的收益率并不完全等同于債券的票面利率,而主要取決于債券的買賣價格。
4、安全性
債券的安全性,表現在債券的持有人到期能夠無條件地收回本金。各種的債券在發行時都要規定一定的歸還條件,只有滿足一定的歸還條件下才會有人進行購買。為了保護投資者的相關利益,債券的發行者都是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只有信譽度較高的籌資人才會被批準進行發行債券,而且公司發行的債券大多需要進行擔保。當發行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要優先進行償還債券持有者的債券。債券的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比其他證券的投資風險要小得多。
5、自主性
債券具有自主性,企業通過進行發行債券籌集到的資金是向社會公眾的借款,債券的持有者只會對發行的企業擁有債權,而不能像股票那樣會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而籌集的資金,可以根據其自身的生產經營的需要自由地運用,不像是銀行借款那樣有規定的用途,其資金的使用情況要接受銀行監督。
二、債券的基本要素
1、債券面值
債券面值包括兩個基本內容:一是幣種,二是票面的金額。面值的幣種可以使用本國貨幣,也可以使用外幣,這完全取決于發行者的需要和債券的種類。債券的發行者可以根據資金市場的情況和自己的需要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幣種。債券的票面的金額是債券到期時償還債務的金額。不同債券的票面的金額大小會相差得十分懸殊,但現在應該考慮到買賣和投資的方便,多趨向于使用發行小面額的債券。面額則要印在債券上,固定的金額不變,到期必須足額償還。
2、債券價格
債券價格是指債券發行時的價格。由于發行者的多種因素考慮或資金的市場上有供求的關系、利息率的變化,債券的市場價格常常會脫離它的面值,有時會高于面值,有時會低于面值。債券的面值雖然是固定的,但是它的價格卻是經常來回變化的。發行者計息還本,是以債券的面值作為相關的依據,而不是以其價格為依據的。
3、債券利率
債券利率是債券利息與債券面值的比率。債券利率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兩種。債券利率一般為年利率,面值與利率相乘就可以得出每年的利息。債券的利率會直接關系到債券的收益。影響債券的利率的因素主要有銀行利率的水平、發行者的資信狀況、債券的償還期限和資金的市場的供求情況等。
4、債券還本期限與方式
債券還本期限是指從債券發行到歸還本金之間的時間。債券還本的期限長短不一,有的只有幾個月,有的長達十幾年。還本的期限應在債券票面上進行注明。債券的發行者必須在債券到期日之前償還本金。債券還本期限的長短,主要取決于發行者對資金需求的時限、未來市場利率的變化趨勢和證券交易市場的發達程度等因素。
以上就是關于“債券的特征”的相關解讀,王海英律師對此特別提到,債券除了具備了上述的四個基本要素之外,還應該包括發行單位的名稱和地址、發行日期和編號、發行單位的印記及法人代表的簽章、審批機關批準發行的文號和日期、是否存在記名、記名債券的掛失辦法和受理的機構、是否可轉讓以及發行者認為應說明的其他事項。
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怎么選:一種通俗解釋
這是一個從公司角度出發的問題,這里面有好幾個方面的要素要考量。
首先,我們從大邏輯上理解一下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的區別。簡而言之:(1)債券融資需要企業有更好的財務狀況和現金流。因為你一發債券,你就得保證定期支付債券利息,否則你就有信用降級、債券違約,甚至破產的風險。而股權融資對于企業的現金流的要求沒有那么高,因為股息的配發不是強制的。(2)另外,從盈利的角度來講,當企業預期盈利很大的時候,發債券能給既有的股東帶來很大的收益,因為債券的利息是一個固定的金額,所以比方我一年營收賺20%,付掉利息以后所有剩余的都是既有股東的。而如果發股票的話,你還要把盈利按比例分配給新股東,無形中沖淡了老股東的利益。(3)從風險角度來講,債券違約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會帶來很高的破產成本,極大的影響既有股東的利益。而股票(籠統地說,不代表優先股等特殊的股票,下同)不存在違約的情況。
所以,要理解這個問題,當企業需要決定是發債券還是發股票的時候,第一個要素就是要考量自己是不是能夠承受得起接下來強制的現金流支出?如果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能盈利,能有現金流,或者沒有現金流的時候總會有大哥救火),覺得付得起那些債券利息,那理所當然應該發債,原因就是上一段(2)中所述,那樣可以給老股東帶來最大的利益。相反,如果我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底,那我當然要規避發債券以后給我帶來的破產風險(如上段中(3)中所述),因為萬一拿不出現金流付利息付本金,就麻煩了。而發股票就沒有那么多的顧慮,因為如果虧了,新股東還能幫老股東擋一把,都是一條船上的,要虧一起虧。
第二個方面,是從市場對于企業的角度來考量。在公司金融里面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就是委托代理問題。市場中的投資者把錢給了企業,企業拿去干嘛了?是不是都做了符合投資者利益的事情?委托代理問題在股權融資中是最突出的,因為企業不需要強制付股息,因此投資者的收益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故而就會很擔憂企業會糟蹋自己的投資(所以他們要成立董事會)。債券融資的委托代理問題要好一點,原因在于它是固定收益證券:我作為投資者,把錢給你,說好了,我就要利息和最后的本金,只要你把本金和利息按期足額兌付,我不非常擔憂你把我的錢拿去干嘛了——只要你付我利息,我們還是朋友。而萬一一旦搞砸破產,債權人是第一個獲得清算資產的,而股權人往往顆粒無收。所以,因為有一部分這種問題的存在,股權融資的資本成本要高于債權融資。因此當企業覺得前景可觀的時候,他們不擔心支付利息,并且能通過發行債券向市場發送一個積極的信號:我行我可以,而債券融資又比股權便宜,何樂而不為?
其三,是一個行為學角度的問題。企業發行股票,本質上是賣出自己的所有權。那么一個籠統的問題就是:一個理性的人或企業在什么時候會選擇賣東西?答案很顯然:在我覺得我想賣的東西的價錢高于它的價值的時候。股權同理:企業會傾向于在自身價值被市場高估的時候發行股份。因此反過來,對于市場而言,每當看到企業要發行新股,就會有股票價值被高估的預期,因此企業的股價往往會下跌——這是企業不喜歡看到的。就像題主引述的,企業感到前景黯淡的時候發行股票是因為這個時候往往市場還沒有察覺到企業遠景不佳,因此企業更清楚自己是不是被高估。基于此,發行股票當然是上策。
除此之外,一般的金融教科書上還會提到債券融資在稅收上優于股權融資的福利,這也是一個原因,單不做贅述。以上談了幾個比較顯然的原因,可能不全面,但是基本解釋了為什么在很多金融學理論和實際金融市場里面,一個成熟、健康的企業的融資的理想順序是:內部融資、債權融資,最后才是股權融資。
當然作為中國的資本市場而言,很多中小型企業在債券市場融資困難,所以并不表現出經典金融學理論所預計的那樣。但是,企業間的拆借等影子銀行業務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種現象。
債券融資優勢分析
債券融資和 股票融資是企業 直接融資的兩種方式,在國際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債券融資往往更受企業的青睞,企業的債券融資額通常是 股權融資的3~10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 企業債券融資同 股票融資相比,在財務上具有許多優勢。
1.債券融資的 稅盾作用。債券的 稅盾作用來自于債務利息和股利的支出順序不同,世界各國稅法基本上都準予利息支出在稅前列支,而 股息則在稅后支付。這對企業而言相當于 債券籌資成本中的相當一部分是由國家負擔的,因而 負債經營能為企業帶來稅收節約價值。我國 企業所得稅 稅率為25%,也就意味著企業舉債成本中有將近1/4是由國家承擔,因此,企業舉債可以合理地避稅,從而使企業的 每股稅后利潤增加。
2.債券融資的 財務杠桿作用。所謂財務杠桿是指企業負債對經營成果具有放大作用。 股票融資可以增加企業的 資本金和抗風險能力,但股票融資同時也使企業的 所有者權益增加,其結果是通過 股票發行籌集資金所產生的收益或虧損會被全體股東所均攤。
債券融資則不然,企業 發行債券除了按事先確定的 票面利率支付利息外(衍生品種除外),其余的經營成果將為原來的股東所分享。如果納稅付息前 利潤率高于利率, 負債經營就可以增加稅后利潤,從而形成財富從債權人到股東之間的轉移,使股東收益增加。
3.債券融資的資本結構優化作用。 羅斯的 信號傳遞理論認為,企業的價值與 負債率正相關,越是高質量的企業,負債率越高。
債券融資的特點相關文章:
★ 可行性方案范文通用合集
★ 個人投資理財方案范文5篇
★ 2019年關于工商聯工作報告范文5篇
★ 財務部個人工作總結范文5篇2020
★ 融資專員工作總結報告5篇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直接融資的成本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