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結合,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產業。醫藥行業對于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質量起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制藥行業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20年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分析 化學制藥占頭部市場
創新藥物指的是企業或研究機構獨創,具備新型化學結構以及新的治療用途,并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的藥物,針對特定疾病療效顯著,提升治療率,延長患者存活期。
一、醫藥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穩步增長
隨著醫改的穩步推進,傳統的以銷售為主的擴張模式難以為繼,國內藥企面臨創新轉型。2008-2018年,醫藥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十年復合增長率40%,2018年規模達到661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醫藥板塊研發支出合計290億元,同比增長26%。
二、化學制藥研發支出比例最高
從具體板塊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化學制藥研發支出為114億元,占總體研發支出的39.18%;醫療器械研發支出為52億元,占總體研發支出的17.87%;中藥板塊研發支出為44億元,占總體研發支出的15.12%;生物制品研發支出為32億元,占11%;化學原料藥研發支出為27億元,占9.28%;醫藥商業和醫療服務研發支出均為11億元,均占總體研發支出的3.78%。
三、創新藥主要分為首創新藥和仿制創新藥兩類
綜合創新程度和最終效用,國際慣例一般將創新藥分為了首創新藥和仿制創新藥兩類,其中首創新藥主要指的是FIC(first in class)藥物,而仿制創新藥則包括了me-too、me-better、best in class等數種藥物。
四、2019年NMPA共批準53個新藥
據NMPA統計,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全年共有48個創新藥在我國獲批上市(不包括新增適應證、更換劑型)。2019年,NMPA共批準53個新藥,包括39個進口新藥和14個國產新藥。其中有33個化藥、14個生物藥、4個疫苗和2個中藥。
五、2029創新藥銷售額有望超過7000億
2018年中國創新藥(以化藥、生物藥為主)銷售額占所有藥物比例約為2.5%,占非中藥比例為4.17%,遠低于美國和日本的水平。前瞻預計到2024年,中國創新藥銷售額占非中藥的比例有望達到10%,2029年有望達到30%。創新藥銷售額有望達到7000億元以上,年復合增速近30%。
制藥行業如何從物聯網中受益?
制藥行業完全可以享受到工業物聯網技術的眾多好處。在制造廠、供應鏈、交付路線以及患者本身,有許多種數據來源,以及越來越廣泛的利用數據的工具。患者、制藥公司和供應鏈運營商都可以從大規模采用物聯網中獲益良多。原因如下。
使設備維護具有預測性
在制藥行業工作的人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資產故障,因為質量控制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但是還有其他問題,比如機器壽命。制造工廠中可能出現各種潛在問題,如電壓過高、磨損或設備沖擊損壞、化學品腐蝕或變質或泄漏等。
保護消費者安全和提高機器壽命是制藥公司選擇物聯網的兩個主要原因。借助內置傳感器和數字維護儀表板,公司可以深入了解機器的健康和效率,并在機器故障前發現并修復問題,并幫助保護消費者的安全。
哪些設備可以從預測性維護中獲益?
殺菌設備
壓力表
空氣壓縮機
泵和真空設備
溫度和酸度探頭
物料搬運設備
轉向更主動的機器維護模式有很多好處。首先,這可以消除意外的停機時間,并且可以在運營時間內輕松規劃機器維護服務。此外,監測機器和單個零件的磨損情況也有助于盡可能延長其使用壽命。(來源:物聯之家iothome)
在這個行業,機器健康、效率、性能和缺陷率方面的失誤會帶來嚴重后果,同時,劑量不當的藥物膠囊或質量標準不佳或不安全的醫療設備,是不使用操作數據創建預測性維護系統的兩個潛在結果。即使在訴訟和和解之前,召回藥物、醫療設備或假肢的成本也能達到數億美元。
監控供應鏈
供應鏈是我們經濟的命脈。任何時候,只要產品使用公路、水路或航空運輸,就會有許多合作伙伴參與其中,并且可能出現各種問題。在制藥領域,情況更是如此。
在運輸藥物和醫療設備時,需要監測濕度、溫度甚至氣壓的參數,以確保藥物不會變質,醫療設備不會受損。
冷卻器、儲存區域和運輸紙箱中的溫度和其他參數需要自動、即時監測和報告,以避免潛在的災難。而這就是物聯網的用武之地。
連網技術不僅能讓醫生安心,而且還能在藥品運輸過程中提供持續的記錄或報告,并指示藥品是否存在可能變質情況。許多制藥商轉向海運,因為船只的碳排放是飛機的25分之一。然而,海上運輸藥品可能需要幾周時間——而且這個時間是不可預測的。物聯網還可以節省檢查過程的時間。
基于位置的物聯網運輸跟蹤和基于云的監控還可以在交通、天氣或其他因素可能延遲車輛時向公司發出警告提醒。
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物聯網在兩個主要領域為患者護理提供新的工具:
針對個體患者的生理和病情,開發量身定制的藥物
部署患者監測設備和可穿戴設備,為護理人員提供自動警報、服藥提醒以及遠程向護士、醫生和專家溝通的方式。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了解物聯網如何幫助我們設計更有效的患者治療方案,并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和恢復方案的依從性。
Cohero Health公司的BreatheSmart設備是一種適配器,可連接患者的吸入器并提供遠程連接和報告。根據2017年一項研究該設備有效性的提議,研究人員發現哮喘患者的藥物依從性很差,60%的哮喘相關住院治療歸因于患者拒絕或忘記用藥。
Breathesmart是一種物聯網設備,患者每次使用吸入器時都會創建一個日志條目,并在患者懈怠時向患者和護理人員發出警報。(來源:物聯之家網)該設備還能捕捉并分析患者肺部和呼吸道功能的數據,這為醫生提供了一種詳細而及時的方法,以查看患者的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否正在惡化、改善或保持穩定。其結果是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法,更少的醫院就診,并且由于來自許多患者數據的積累,持續對產品進行改進。
在以上三個領域中的每一個,物聯網、數據收集和分析都為管理、監控和改善更廣泛的醫療保健行業中一些最重要流程提供了新的方法。更好的消息是,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將數字技術應用于患者護理的巨大潛力。
2019-2020年菲律賓制藥和醫療保健行業研究報告
菲律賓制藥和醫療保健行業正處于加速增長的階段,由于該國強勁的經濟表現,使國民獲得醫療保健更為容易。 此外,菲律賓政府致力于提供全民醫療服務,于是吸引了對制藥和醫療保健行業的更多投資。 然而,由于缺乏可用的熟練專業人員,這一行業的增長依然受到阻礙。
行業概覽:
2017年菲律賓的醫療保健總支出為7123億比索,與2016年的醫療支出(6593億比索)同比增長8.0%。盡管菲律賓政府努力擴大國民的醫療融資(通過PhilHealth),其目的是為國民提供全民醫療服務,2017年約54.5%(3727億菲律賓比索)的現有醫療支出是個人OOP支付。政府支付的份額僅為33.0%(2259億菲律賓比索),而包括私營保險公司和健康維護組織(“HMOs”)在內的自愿性個人來源占當前衛生支出總額的12.5%(857億菲律賓比索),衛生支出總額為2889億菲律賓比索,另外還有1888億比索(27.6%)用于藥房。
政府在擴大醫療保健服務范圍方面的重點是針對那些位于菲律賓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政府主要為較貧窮的民眾提供更多的初級和二級護理設施。私人部門在提供三級保健服務方面發揮著突出的作用。這種商業模式允許一些私立醫院在菲律賓投資采購一些先進的醫療設備。這些三級醫療機構大多位于馬尼拉大都會或呂宋島中部,近年來醫院集團一直在擴大其在菲律賓其他地方的能力,以滿足其他地區人口的需求。
行業展望:
BMI Research預測菲律賓的總醫療支出將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以8.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衛生支出的大部分增長很可能是由政府推動的,政府衛生支出預計將從2018年占總支出的35.5%增長到2022年底占總支出的39.1%。例如,2019年預算方面,政府為PhilHealth撥款674億菲律賓比索,與2018年預算撥款606.3億比索同比增長11.2%。這標志著政府致力于為所有菲律賓國民實現全民醫療保健。然而,制藥和醫療保健行業潛在制約增長的一個嚴重因素是符合標準的醫療保健工作者的持續流失。例如,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護士輸出國之一,除非政府采取一致行動提高國內醫務人員的工資,否則這種情況在可預見的情況下不太可能發生變化。藥品和醫療器械子行業將預期隨著衛生支出的增長而增長,醫療器械和藥品的國內市場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將會分別以11.2%和4.2%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制藥行業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 2019醫藥市場調查報告范文5篇
★ 2019年關于醫藥市場調查報告范文5篇
★ 五篇藥廠實訓報告2000字范文
★ 2020最新關于產品市場調查報告
★ 2019優秀市場調查報告范文5篇
★ 2019年熱門關于醫藥銷售工作報告推薦5篇
★ 2019精選企業調查報告范文5篇
★ 產品市場調查報告精選范文5篇
★ 醫療市場調研報告范文
★ 2019市場調研報告格式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