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生變化。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冬季飲食健康小常識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冬季飲食健康小常識
冬季天氣寒冷,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對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對于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增強,人體易出現負氮平衡。蛋白質的供給量以占總熱量的15至17%為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制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于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數量既少,品種也較單調,尤其是在我國北方,這一現象更為突出。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后,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并因此導致不少老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其防治方法首先應擴大食物來源,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特別是缺乏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里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只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還可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如有鈉低者,做菜時,口味稍偏咸,即可補充。
現列出以下幾點具體注意事項:
冬季飲食巧調理,多補充熱源食物
膳食中應多補充產熱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提高肌體對低溫的耐受力。尤其應考慮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雞鴨肉、雞蛋、魚、牛奶、豆類及其制品等。
多補充含蛋氨酸的食物
蛋氨酸通過轉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適應所必需的甲基。寒冷氣候使得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線粒體內氧化釋放出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葉類蔬菜。
適量補充無機鹽
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缺少很有關系。專家建議冬季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卜、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因為蔬菜的根莖里所含無機鹽較多。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肌體御寒性。含鈣較多的食物有:蝦皮、牡蠣、花生、蛤蜊、牛奶等。
多吃含VB2、VA、VC的食物
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功能加強,肌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了明顯變化,飲食中要及時補充維生素B2(核黃素),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發生。維生素B2主要存在于動物肝臟、雞蛋、牛奶、豆類等食物中。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的耐寒力,應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肝臟、胡蘿卜、南瓜、白薯等食物。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應注意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
不要喝過熱的飲料
在冬季,一些人為了御寒喜歡喝熱飲,比如滾燙的羊肉湯、牛奶等等,其實飲用溫度過高的飲料,可造成廣泛的皮膚粘膜損傷,蛋白質在43°C開始變性,胃腸道粘液在達60°C時會產生不可逆的降解,在47°C以上時,血細胞、培養細胞和移植器官全部死亡,所以不要在冬季經常飲用過熱的飲料。
不宜經常食用砂鍋菜
一些家庭喜歡用砂鍋燉一鍋菜來滋補身體,殊不知使用砂鍋燉制的菜肴,由于加熱時間過長,動物性食用原料蛋白質降解,水的分解能力減弱,凝膠液體大量析出,使其韌性增加,食用時口感差,不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且用砂鍋燉菜,原料中的礦物質、維生素損失率高。另外,由于密封較嚴,原料中異味物質也難逸出,部分戊酸及低脂肪還存于原料及湯汁中,在熱反應中,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吃火鍋要燙熟才吃
天寒時人們總喜歡吃涮羊肉和火鍋,但是吃火鍋需注意:火鍋不宜單純講究肉“嫩”,以七分熟的羊肉片吃起來才有味,這樣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蟲病。第二,吃炭火火鍋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吃火鍋時往往是人多房間小,室內溫度高、空氣不流通,室內缺氧。尤其是燒木炭容易使人中毒。第三,不宜貪食火鍋湯。火鍋的配料多是肉類、海鮮和青菜等,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煮后形成的濃湯汁中,含有一種濃度極高的叫“嘌呤”的物質,經肝臟代謝生成尿酸,可使腎功能減退,排泄受阻,致使過多的尿酸沉積在血液和組織中,而引發痛風病。對于一些高脂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火鍋的底湯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和動物脂肪,也不宜喝太多。
立冬一過,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氣中,該如何調整我們的飲食呢?中醫養生學告訴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來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促使體內陽氣升發。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根據食物中所含營養素的不同,冬季膳食應具有以下特點: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中醫認為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最好。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動物肝臟、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吃辣的可以祛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中含胡椒堿。它們都屬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僅可以增進食欲,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御寒能力。
此外,冬季要忌食或少食黏膩、生冷的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中的陽氣受損。
冬天上火吃什么水果好
冬天上火吃什么水果好?上火可吃些清熱去火、偏涼性的水果,梨、柿子、香蕉、獼猴桃、柚子、葡萄、甘蔗等都具有這種功效,尤其是梨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的作用。對肺、支氣管及上呼吸道有相當好的滋潤功效,還可幫助消化、促進食欲,并有良好的解熱利尿作用。秋天正是雪梨、大白梨下市的季節,每天吃上一到兩個梨可有效緩解秋燥,不妨多吃。
另外,柿子味甘澀,性寒。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葡萄能滋養肝腎之陰分,止消渴,潤筋骨,利目視,而且降火的效果不錯,又能通腸胃,是暑熱季節非常有益的水果.
相關水果的營養價值:
獼猴桃:
獼猴桃性味甘酸而寒,有解熱、止渴、通淋、健胃的功效??梢灾委煙?、消渴、黃疸、嘔吐、腹瀉、石淋、關節痛等疾病,而且還有抗衰老的作用。唐代醫藥學家陳藏器介紹獼猴桃的功效為“調中下氣、主骨節風、癱緩不隨、長年白發”?,F代醫學研究分析,獼猴桃果實含有糖類,蛋白質中氨基酸豐富,蛋白酶十二種,維生素B1、C、胡蘿卜素以 及鈣、磷、鐵、鈉、鉀、鎂、氯、色素等多種成分。其維生素C含量是等量柑橘中的五至六倍。近年來有報道稱:獼猴桃能阻斷致癌物質--亞硝胺合成的活性成分,阻斷率達98%,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所以,獼猴桃是滋補強身的上等果品。
柚子:
中醫認為,柚子果肉性寒,味甘、酸,有止咳平喘、清熱化痰、健脾消食、解酒除煩的醫療作用;柚皮又名橘紅,廣橘紅性溫,味苦、辛,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散寒燥濕的作用;柚子為柚的種子,含黃柏酮、黃柏內酯、去乙酰鬧米林等,另含脂肪油、無機鹽、蛋白質、粗纖維等。功效與橘核相似,主治疝氣;柚葉,含揮發油,具有消炎、鎮痛、利濕等功效。
現代醫藥學研究發現,柚肉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類胰島素等成分,故有降血糖、降血脂、減肥、美膚養容等功效。經常食用,對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對肥胖者有健體養顏功能。 柚子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愈合,對敗血癥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皮甙,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而鮮柚肉由于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梨:
梨果: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等功效,適用于熱病傷津煩渴、消渴癥、熱咳、痰熱驚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腫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滋腎、補陰功效。根、枝葉、花有潤肺、消痰、清熱、解毒之功效。
柿子:中醫認為,柿子味甘、澀,性寒,有清熱去燥、潤肺化痰、軟堅、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緩解大便干結、痔瘡疼痛或出血、干咳、喉痛、高血壓等癥。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內外痔瘡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果用柿子葉子煎服或沖開水當茶飲,也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鎮咳化痰的作用。
香蕉:
從營養角度看,香蕉是淀粉質豐富的有益水果,(因此不宜多吃,容易發胖)而從中醫學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但脾虛泄瀉者卻不宜。凡事總有合理解釋,香蕉性寒,根據“熱者寒之”的原理,最適合燥熱人士享用。痔瘡出血者、因燥熱而致胎動不安者,都可生吃蕉肉。
不過,正因為香蕉性寒,體質偏于虛寒者,最好避之則吉。例如胃寒(口淡胃脹)、虛寒(泄瀉、易暈)、腎炎(也屬虛寒)、懷孕期腳腫者,最好不要生吃香蕉。除非蕉肉經過蒸煮,寒性減退后才可進食。至于寒咳本不應吃香蕉,但將香蕉蒸熟再吃,則可接受。
民間驗方更有用香蕉燉冰糖,醫治久咳;用香蕉煮酒,作為食療。近代醫學建議,用香蕉可治高血壓,因它含鉀量豐富,可平衡鈉的不良作用,并促進細胞及組織生長。用香蕉可治療便秘,因它能促進腸胃蠕動。最有趣的,莫過于德國研究人員表示,用香蕉可治抑郁和情緒不安,因它能促進大腦分泌內啡化學物質。
總之,身體燥熱者大可一日一香蕉,但如害怕香蕉性寒,可選吃大蕉(通便力更強)、皇帝蕉等其它品種。
甘蔗:
甘蔗是能清、能潤,甘涼滋養的食療佳品,古往今來被人們廣為稱道,就連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們對其也情有獨鐘。唐代詩人王維在《櫻桃詩》中寫道:“飲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倍筢t學家李時珍對甘蔗則別有一番見解,他說:“凡蔗榕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將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盡致。
葡萄:
多吃葡萄可補氣、養血、強心?!睹t別錄》說:逐水,利小便。從中醫的角度而言葡萄有舒筋活血、開胃健脾、助消化等功效,其含 鐵量豐富,所以補血。在炎炎夏日食欲不佳者,時常食用有助開胃。葡萄的營養價值很高,葡萄汁被科學家譽為“植物奶”。葡萄含糖量約10%-25%,高者可達30左右。在葡萄所含的較多的糖分中,大部分是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所以葡萄成為消化能力較弱者的理想果品。葡萄中含較多酒石酸,更有幫助消化的作用。適當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對身體大有好處。醫學研究證明,葡萄汁是炎病人最好的食品,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蛋白質和氯化鈉的含量。葡萄汁對體弱的病人、血管硬化和腎炎病人的康復有輔助療效,在那些種植葡萄和吃葡萄多的地方,癌癥發病率也明顯減少。葡萄是水果中含復合鐵元素最多的水果,是貧血患者的營養食品。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者和過度疲勞者均有益處。
不少人是易上火的體質,那我們在飲食就要多注意,少吃辛辣油炸食物,少熬夜,多喝開水,多吃水果。下面來和大家分享上火了吃什么好。
關于冬天吃蘿卜的說法
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滯,奇功真品題?!侗静菥V目》中說蘿卜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泵耖g也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卜的營養成分豐富,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蘿卜中還含有礦物質和蛋白質。蘿卜不含草酸,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反而更有利于鈣的吸收。蘿卜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于體內廢物的排除。
弱體質者、脾胃虛寒、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甲狀腺腫、先兆流產、子宮脫垂者不宜多食。
推薦做法:白蘿卜煲羊腩湯取蘿卜一個,羊腩500克,生姜3片,食鹽少許。
制法:選優質大白蘿卜一個,與生姜分別用清水洗干凈,分別去皮。白蘿卜切成塊狀,生姜切成三片,備用。羊腩用清水洗干凈,切成塊狀備用。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開,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繼續煲3小時左右,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本方具有補中益氣,健脾消積食等功效。也可預防皮膚干燥、皸裂、生凍瘡等。
冬季飲食健康小常識相關文章:
★ 生活課堂
★ 2021立冬吃什么傳統食物
★ 有關冬季用車小常識大全
★ 冬至當天應該吃什么傳統食物
★ 2021關于幼兒園健康飲食安全主題優秀
★ 冬至的養生小常識介紹
★ 2021關于食品安全教育主題班會經典范文
★ 天氣降溫提醒人注意保暖的句子
★ 2020寒假安全教育提示12條
★ 大雪節氣養生九原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