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博物館陳列了從澳大利亞運回鼓浪嶼的胡友義先生收藏的70多架古鋼琴。這里的鋼琴不但歷史悠久、種類多樣,而且奇特。下面是廈門鋼琴博物館導游詞的內容,歡迎閱讀!
各位團友,菽莊花園一路游來,我們已經(jīng)走到了鋼琴博物館的門口。
之前的行程中還帶大家游覽了萬國建筑路線,看到了不一樣國家的領事館和各具特色的華僑別墅,假如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那么鼓浪嶼的百年歷史就像一首動聽的交響樂,這些建筑就是跳動的音符。鼓浪嶼和音樂結緣,讓她更有內涵,而鋼琴彈奏出的感人天籟,又讓無數(shù)游客流連忘返。這塊音樂的沃土人均擁有鋼琴的密度居全國之冠,島上還有自己的音樂學校,音樂廳等,讓她也有了“鋼琴之島”“音樂之鄉(xiāng)”的美譽,那么接下來,就請大家臨時收起自己的相機,手機,隨我去近距離欣賞下號稱“樂器之王”的鋼琴。
胡友義先生像前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它是現(xiàn)在我國唯一一家專門展示世界各國名古鋼琴的專業(yè)博物館,共分2個展館,館內全部的鋼琴全部是照片上這位胡友義先生捐贈的。胡友義先生1936年出生于鼓浪嶼救xx醫(yī)院,年幼的胡友義在鼓浪嶼的天風海濤和琴音和鳴聲中成長。20世紀50年代,中學畢業(yè)后懷著對鋼琴藝術無比的熱愛,她來到了上海,在鼓浪嶼老鄉(xiāng)、著名鋼琴教育家李嘉祿教授門下學藝。1965年,她取得獎學金赴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主修鋼琴和管風琴,學成后,以鋼琴家的身份在香港及歐洲各國教授鋼琴。胡友義先生致力于鋼琴的收藏,收藏了世界各地約100多架的鋼琴。視鋼琴為兒女的胡友義先生1999年決定將收藏的鋼琴運回鼓浪嶼,建造鋼琴博物館,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這些寶貝。1999年12月20日,第一批30架古董鋼琴運抵廈門。其后的十余年,胡先生又陸續(xù)將收藏的古鋼琴送到鼓浪嶼,幾乎每次鋼琴上島,胡先生全部會和工大家一起用人力板車搬運。2021年廈門導游詞,她又捐建了風琴博物館。她說:“鋼琴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把珍藏的鋼琴放在鼓浪嶼,就像是把心愛的東西帶回家里一樣,總讓人放心。2021年底,胡先生病情加重,離開鼓浪嶼回到澳大利亞進行診療。2021年7月于澳大利亞當?shù)貢r間12日清晨7時許,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醫(yī)院安詳辭世。胡友義先生一世琴緣,一生鄉(xiāng)情的兩根人生主弦;對鋼琴藝術的癡情和對家鄉(xiāng)刻骨銘心的愛,就此交織成以藝術回報家鄉(xiāng)的情結。
各位,請先看這架舒維登廈門導游詞,19世紀中期德國柏林造。這架琴的琴身使用的是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世界有名的珍貴木材,被譽為“高級家俱用材中的貴族”。這種木料木質堅硬,易于加工。而且浪漫中帶點貴族氣的桃花瓣顏色,伴隨年代越久,展現(xiàn)出咖啡色,紋理清楚,桃花心木抗腐蝕性很強,其獨特的香味有抗白蟻的特征,成為頂級家俱和樂器的首選取材。2021年公布的世界十大最受貿易威脅物種當中,大葉桃花心木是唯一的植物,可見其珍貴。這架鋼琴的黑鍵是用上等的烏木制作,白健采取象牙包邊,烏木和象牙含有吸水的特征,能夠預防彈琴的時候因為出汗產(chǎn)生的手指打滑,琴身還裝有兩盞油燈提供照明。整個鋼琴的制作成本極高,不僅是樂器,更是一件精美的家俱。
讓我們來看一下比她年代更久遠的鋼琴。這架琴叫克萊門蒂,19世紀初制造于英國倫敦。當初還沒有創(chuàng)造鑄鐵,整架鋼琴的發(fā)音板和釘弦框全部全部是用木板制成的,因此它所承受的拉力就很小,通常我們在彈奏鋼琴的時候琴弦板需要承受16到20噸的拉力,因此相對于這種全木制的琴弦板琴弦就不能用得太粗,太粗的話彈奏起來木板就輕易裂,這種鋼琴比較輕易走音,音量相對也比較小。其實說到克萊門蒂,實際上是一個人的名字,她是鋼琴藝術史上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被世人譽為“當代鋼琴演奏之父”,同時她還是一位成功的鋼琴樂器開發(fā)者和制造商,樂譜的出版商。其一生跨越從巴洛克主義到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三個偉大時代廈門導游詞,甚至她的奏鳴曲對貝多芬全部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1781年,也就是克萊門蒂29歲時,正在歐洲舉行巡回演出的她在維也納認識了莫扎特,并在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的主持下和莫扎特進行了一場舉世著名的比賽,最終兩人打成平手,成為鋼琴音樂史上的一段佳話。1832年逝世,安葬于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施坦威鋼琴前
接下來請大家隨我到這邊,請注意看墻上的照片。照片上這架琴是世界上的第一架當代鋼琴,真品珍藏在美國紐約大全部會博物館,是17前后由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造出來的。克利斯托弗利創(chuàng)造了擊弦機的裝置,把它裝入琴內部,演奏者能夠用不一樣的力度觸鍵控制音量的大小,所以被稱為,即鋼琴。實際上在歐洲,大約14—18世紀之間,曾流行兩種鍵盤樂器,一個叫擊弦鍵琴大鍵琴,一個叫撥弦鍵琴羽管鍵琴,這兩種樂器全部因被認為是鋼琴的前身而被稱為古鋼琴。兩種琴發(fā)音原理不一樣,不過全部缺乏力度改變,不能滿足音樂發(fā)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