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我很榮幸的成為了你們的導游,今天將由我帶領你們去游覽攀枝花美麗的格薩拉,了解格薩拉的風俗,體驗格薩拉的風情,欣賞格薩拉的風景,祝你們旅行愉快!
首先我們要步行走到飲馬池,一路上會有許多美麗的的野花,可以慢慢欣賞,比比誰認得花多。在這里我為大家介紹一種格薩拉特有的花——杜鵑花,彝語稱杜鵑花為“索瑪”,即迎客之花。野生花卉以杜鵑(彝語稱“索瑪花”)為最,計有30余種,每年3至7月,繁花似錦,鋪天蓋地。并且,不少杜鵑由于生長上千年而未受到砍伐,已長成須一至二人才能圍住的大樹,奇特無比。再加上有的杜鵑開花時能同時開出多種不同顏色的花朵,更是引人入勝,爭芳斗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索瑪花是杜鵑花的彝語名,又名映山紅,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或落葉灌木,是我國三大天然名花之一,古代詩人就留有“水蜂巖蝶俱不知,露紅凝艷數千枝”的佳句,索瑪花花色潔白中透著粉紅,被稱為“高山玫瑰”。
這里就是剛剛提起的“飲馬池”,可以親身體驗彝族民族的風情,常有彝族姑娘圍在這里跳舞,也常有彝族漢子牽著自家養的馬,來這里遛幾圈。讓馬在這里飲水,藍天白云、馬兒和人,多么優美的一幅圖片一幅圖片啊!
再往前走是格薩拉最為奇特的天坑,天坑在鹽邊巖口、洼落一帶30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擁有1000余個直徑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積較大的約5000余平方米,深度約30多米,小的面積約400余平方米,深度不一,一個個凹凸不平,特別奇妙。還有前方的溶洞,一號天洞格外引人注目。在200多米的峭壁之下,向豎洞投石10秒后,方聽得訇然水聲,約有155米深,其周圍5個大小不等的溶洞,如靈澤洞,洞中的巖溶景觀別致新穎,有“觀音殿”、“羅漢群”、“駱駝峰”、“獅子山”、“羅漢群”等,一個個若隱若現,令人遐想,在格薩拉時,你們是不是真正的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奇妙呢?
本次的旅游即將結束,讓我也深深被感動,這就是獨特的攀枝花,這就是奇妙的大自然,這就是美麗的格薩拉,民俗風情和彝族文化的色彩,這里群山高聳入云,居住著熱情、純樸、善良的彝族人民,原始的自然風貌遠離都市的喧囂而未受到人為的破壞,古樸的民俗民風一直延續而流傳至今,峰回路轉間,綿延的草原和原始森林與深藍的天空連成一線。萬畝杜鵑花開的時節,這里就是花的海洋,衣著艷麗的彝族阿咪子(年輕女子)在花眾中翩翩起舞,放聲高歌,是人與自然完美地結合。下次再來攀枝花盡情體會大自然吧!
謝謝大家!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150字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400字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我是大家的導游李俊科,大家可以直接叫我科導。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國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商賈云集之地。
宜昌是一個有著2400多年燦爛歷史的文明古城。目前城區面積4249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30萬左右。
“此地江山連蜀楚,天鐘神秀在西陵”。雄奇壯麗的長江三峽在這片崇山峻嶺中綿延了四百余里。從數千米以上的高空俯瞰下去,蜿蜒的峽江猶如一條華貴的玉帶飄浮于群峰與云霞之間。
下面我給大家講一段小歷史,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發生于此地,三國時期,劉備為關羽報仇,率領幾十萬大軍,大舉進攻吳國。吳將陸遜僅有五萬人,退入夷陵一線,等蜀軍很累的時候,命令以火攻蜀,蜀軍大敗,劉備連夜退入白帝城。
接下來要說一說三峽大壩了。三峽大壩算的上是宜昌之最了,全長約2309米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全線澆筑達到設計高程185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壇子嶺觀景臺是三峽大壩工程旅游觀光的制高點,登上壇子嶺,極目遠眺,三峽大壩工程的景觀可一覽無余,盡收眼底,三峽大壩則宛如一條出海的蛟龍騰飛江中,又如一架美麗的彩虹橫臥江上。兩岸群山疊翠,綠水環繞,溪流蜿蜒曲折,峽谷縱橫交錯,秀美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好,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很高興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帶領大家漫游宜昌,預祝大家在這里玩的開心,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里。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150字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400字篇三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唐山境內地層層序較多,太古界與元古界主要出露于北部山區;寒武、奧陶系主要分布于開平向斜兩翼;石炭、二迭系絕大部分隱伏于南部平原區;少量侏羅系出露于遷安縣的蓮花院及貫頭山一帶;第三系見于遷西縣城以南的新莊—尹莊一帶并深埋于豐南縣胥各莊—灤南縣長凝一線以南地區;第四系極為發育,分布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3/5,形成廣闊的山前傾斜平原。
在大地構造上轄區處于中朝準地臺燕山裙皺帶東段南緣與華北拗陷區黃驊坳陷的交界地帶。按地質力學觀點,屬于緯向構造體系、新華夏構造體系、祁呂賀山字型構造東翼反射弧三者的交匯部位,構造狀態頗為復雜。燕山運動塑造了轄區的主要構造骨架,在經歷了喜馬拉雅運動強烈的構造分異之后,晚第三紀以來,北部繼承性上升,南部繼承性下降。在南北差異升降的同時,全區發育許多新生代斷裂,在覆蓋區絕大部分為高角度正斷層。如早第三紀活動、晚第三紀開始相對穩定的胡各莊斷裂,晚第三紀及第四紀繼承性活動的韓家莊南斷裂,以及第四紀活動性好的韓家莊—沙河驛斷裂、陡河斷裂等。
唐山自太古界開始,特別是新生界以來,北部蒙古高原和燕山山地強烈上升,南部平原渤海地區相對下降,構造差異運動幅度不斷加大,在內外應力的作用下,逐漸形成基本輪廓。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式下降。北部多山,盆地相間分布;中部為山前平原;南部和西部為濱海低平原。就大地貌單元劃分,唐山全境可概括為山地、平原兩大類。大致以玉田、豐潤、灤縣3縣縣城連線,即海拔50米等高線(黃海高程,下同)為界,以北為山地、丘陵區,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35%,以南為平原區,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65%。
市區(除新區、蘆臺、漢沽農場外)北部奧陶系灰巖殘山出露地表,呈北東方向分布,西南部為松散的第四系沖洪積層。陡河從北東向流入,經市區由北向南注入渤海。陡河東岸、東缸窯一帶地勢較高,海拔23。4—45。5米。東南、西南部較低,海拔15—20米。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150字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400字篇四
大家好!我是利津外灘旅行社的一名導游,我叫趙博涵,你們可以叫我的筆名——雪瑟。
各位游客,在位于黃河入海口的利津,屬于黃河三角洲上小有名氣的景點。利津有著鳳凰城的美譽,這兒的景點可不少,有鳳凰廣嘗黃河外灘……利津的名吃也不少,水煎包、清蒸大閘蟹、油燜大龍蝦。這些景點和小吃,我會向各位游客一一介紹。
鳳凰廣場中央有一座大鳳凰的雕塑,這只大鳳凰寓意著幸福和希望。鳳凰嘴里銜著一顆金光閃閃的金球,象征著光明,象征著文明的利津永遠和諧和美好。
鳳凰廣場還有音樂噴泉,每當夜幕降臨,音樂響起時,音樂噴泉就會隨著音樂舞動起來,水花四濺,來到音樂的高潮時,噴泉就像一根沖天柱似的沖上天空,給蒼穹母親一個大大的擁抱。
黃河外灘有一片小樹林,游客們可以在這里綁上吊床,盡情享受這藍天與大地的結合,暢游在童話般的世界。
這里有波濤洶涌的黃河,遠看黃河,河水在河面一起一伏的翻滾,河水一浪又一浪的翻過河面,像是老天爺一道道的皺紋。
水煎包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你來過利津,不吃水煎包那就可惜了。剛出鍋的水煎包,又香又脆,脆脆的皮,黃澄澄的,一看,就勾起了人的食欲。還有大閘蟹,清蒸大閘蟹可是咱們這里的一道美味,供大伙品嘗。
各位親愛的旅客,還有幾分鐘就到站了,下車后,請大家不要亂丟垃圾,保持清潔。也可以在喜歡的景點拍照。好了,不多說了,祝各位旅途愉快!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150字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400字篇五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唐山神舟旅行社歡
迎大家
,先做一下
自我介紹
,我叫是神舟旅行社的一名在職導游,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里就由我來
為大家
服務,今天我們將要參觀的是我們唐山的抗震紀念碑廣場和抗震紀念館,從現在算起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大約還需15分鐘左右在這段時間里我先簡單
給大家
介紹一下我們的唐山,使大家對唐山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唐山呢是一座新型發展的城市論經濟我們呢比不上廣東上海,論文化呢我們呢比不上北京,但是我們唐山呢經過短短的幾年發展經濟收入已居河北省首位了,可以說唐山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明亮的。
說道唐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其實我們唐山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唐山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北依燕山,南臨渤海,西與北京,天津相臨,東于秦皇島接壤,是連接華北與東北的咽喉要道,被譽為首都北京的東大門,因南臨渤海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而得名,此山原名唐山,1889年改名唐山鎮1938年建市,全唐山占地平方公里,擁有714。5萬人口,市區面積3874平方公里擁有299萬人。
唐山交通十分便捷,京沈津唐唐港三條高速公路環市而過,北京與唐山和建的京唐港已對全國150多個港口通行已躋身于全國港口20強。這是唐山形成了已鐵路為骨干,公路為經絡,海岸運輸為外延的交通運輸
網
絡。
唐山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工業重鎮,素有:"
中國
近代工業搖籃":"北方瓷都"之美譽,
中國
近代:第一條標準軌鐵路;第一眼現代化礦井;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袋機制水泥;第一件衛生陶瓷都在這里誕生。
唐山氣候溫和,地貌多樣,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北部地區盛產板栗,核桃,蘋果,紅果等干鮮果品。中部平原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花生等農副產品。南部沿海既是渤海灣的重要漁場,又是原鹽的集中產區,南堡鹽場是亞洲最大的鹽場。
說過了這些以后我們也和大家講講我們唐山的文化,"不食周栗","老馬識途"戚繼光"改斗"一些典故都發生在這里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籍是我們唐山豐潤人。
中國
共產主義的先驅,李大釗也是我們唐山樂亭縣人。唐山是我們評劇的發祥地,唐山的"評劇"樂亭大鼓"和"皮影"和稱我們冀東文藝三枝花說了這么多我們的目的地馬上就要到了,現在我們走的這條路呢是新華道,也是我們唐山的主干道,相當于北京的長安街。說道街道在唐山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我們唐山呀稱東西走向的為"道"南北走向的為"路"由于是震后重建我們的道路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所以您到我們唐山一定不會迷路的。
好了今天我們要參觀的紀念碑廣場就到了,請大家拿好貴重物品,隨我來!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150字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400字篇六
各位游客,
現在我們已經泛舟于龍湖之中,希望這片波光粼粼的碧水能為各位洗去一路風塵,帶來一路好心情。
龍湖因淮陽是龍都而得名,它由柳湖、東湖、南壇湖、弦歌湖四部分組成,我們腳下的這片湖面叫柳湖。龍湖東西闊4.4公里,南北長2.5公里,圍堤14公里,面積11平方公里,水域面積近萬畝,俗稱萬畝龍湖。湖中有島,島上有城,城中有景,被譽為“內陸奇觀”、“中原明珠”。迎面這片陸地是龍湖中最大的島嶼,它的上面就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陳楚故城,也就是今天的淮陽縣城,可以說淮陽縣城是一座水上城市。大家想聽一聽城中的故事嗎?古城的故事太多太多了,那只有等到下了游船以后再說了。
龍湖是怎么形成的呢?龍湖原來并沒有這么大,它是因為黃河泛濫而形成的。幾千年來,淮陽城屢遭黃患,歷代官民為保護這座古城不被淹沒,每次黃水泛濫,就在城周圍三至五里外修堤筑壩。黃水退后,攜帶的泥沙沉積于堤外,堤外漸高,堤內漸洼,形成湖面。1996年柳湖清淤時,在西邊湖底發掘有一口宋井,據此可以斷定,大面積的龍湖形成于元代和明初。
這九條巨龍雕塑于1996年。為什么有九條?又在湖中?因為傳說龍生九子,九又是最大數,湖又叫龍湖,所以蛟龍游龍湖便不難理解了。我們都是龍的子孫,今天也可以說是蛟龍游龍湖了!
前面的這個高臺是1996年清淤時建成的,它的
下面是
一口宋代古井,其套環式八棱青石井口,現存淮陽縣博物館。為了保護它,并告訴后人,特建亭立碑,以示紀念。
前面這座小島叫西銘山,也名為雞鳴山,是因雞、西相近而形成的。宋朝時候陳州知州張詠深愛龍湖景色,在島上花幾年時間建造了別致的“望雨臺”。細雨時日,登臺遠望,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極具詩情畫意。“望臺煙雨”是古陳州八景之一。張詠通詩文,博才學,頗有名聲。宋真宗時,由寇準引薦,官至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因遭丁謂彈劾出任陳州知州七年。一天,張詠看到丁謂逐寇準的奏報,慟哭失聲,大罵丁謂,不久便郁郁而死,葬于宛丘縣,今城西十二公里的柳林集。清代詩人汪思回有詩《望臺煙雨》贊曰:“園僻常宜雨,臺高故受煙,溪云籠樹密,山翠帳湖妍,不盡陳州勝,因思張詠賢,追攀尋去住,暮靄隔前川。”
民國初年,西銘山因附近居民取土做坯建房,破壞嚴重。民國28年,縣長苗德在此立一石碑,禁止取土,碑文說:此山半城半郭,載在縣志,北望羲陵、柳湖,南瞻厄臺、思陵,東有長湖、城垣峭壁,天然風景之佳,全縣都不如這個地方。1996年清淤時,增高了西銘山,進行了綠化、美化,重現了望臺煙雨之景觀。
各位朋友,前面這個舟形高臺,就是淮陽著名的八景之一——蘇亭蓮舫,也就是宋代文壇巨匠蘇轍的讀書臺。蘇轍字子由,生于1039年,死于1112年,官至尚書右丞、門下侍郎,與其父洵、其兄蘇軾被譽為宋代“三蘇”,后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北宋年間,蘇轍來陳州做教諭。他在《初到陳州》里說:“謀拙身無向,歸田久未成,來陳為懶計,傳道愧虛名,俎豆終難合,詩書強欲明,斯文吾已試,深恐誤諸生”。蘇轍對柳湖風景情有獨鐘,常到這塊高臺上讀書作詩,并不斷邀請蘇軾、張安道、李簡夫等人在此吟詩作畫。蘇軾在《和子由》詩中有證:“太昊祠東鐵墓西,一樽曾與子同攜;回瞻郡閣遙飛檻,北望檣稈半隱堤。飲豆羹藜思兩鵠,飲河水賴長;如今勝事無人共,花下壺盧鳥勸提。”后人敬仰蘇轍文才和功績,便在讀書臺上建亭紀念。明成化六年,知州戴昕重修八角琉璃亭,亭基船形,象征“宦海扁舟”。從此,蘇亭蓮舫成為古陳州七臺八景之一。
清代詩人吳履坦在《蘇亭蓮舫》一詩中贊曰:“十里荷香滿碧湖,中央虛敞一亭孤,往稽世代人傳宋,獨著風流姓是蘇。翠蓋陰中停畫漿,紅衣隊里醉醍醐;只今玩賞橫橋畔,景物猶堪入畫圖。”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到了柳湖的中心,也就是進入了淮陽的七臺八景又一景的“柳湖漁唱”的畫面之中,你們看到這浩渺的水面,一定會想象到水下游魚的歡暢,你看到湖岸上行行垂柳,一定會感悟到它對你的依依之情。如果沒有的話,那你就聽一聽清代詩人馬祖悅的《柳湖漁唱》:“煙柳行行映碧波,漁舟高唱往來過,聲殘明月疏星晚,響入斜風細雨多。”尤其當朝霞冉冉升起,或夕陽徐徐西下之時,天上霞光萬道,湖上金光四射,游船輕輕搖動,魚兒頻頻歡跳,其情其景更是令人陶醉不已,流連忘返。
各位朋友,泛舟柳湖的時間快要結束了,柳湖的北岸,就是聞名華夏的`人文始祖的大型陵廟——太昊陵,請大家下船時注意安全,并整衣肅冠,作好朝拜人祖的準備。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150字 介紹家鄉的導游詞400字篇七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我的家鄉。很榮幸我能成
為大家
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蔣或者蔣導。可以這么說,再沒有比我更熟這個村莊的人了。
我的家鄉有一條圍繞著整個村莊的小河流。只要不結冰,河水成日里“叮叮咚咚”地唱著歌,常年不斷,猶如優美的琴聲。
河的左岸有一條很長的林蔭道,這兒大樹的樹干非常粗壯,枝繁葉茂,綠樹成蔭。這條林蔭道存在了至少有一百年,村民們愛在這閑談、休息。盛夏,太陽火辣辣的時候,濃密的綠葉擋去了強烈的光線,偶有幾縷陽光從樹梢中跳躍下來,但那也已經不再灼熱。人們就在這兒乘涼、娛樂。林蔭道旁邊是一條平坦的水泥道,孩子們愛在這里嬉戲打鬧、騎自行車、滑旱冰。
河的右岸,有一棵古老的大香樟樹。這棵香樟樹是這個村里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樹,它有幾百歲了呢!樹干大概要5個大人才能環抱住。這棵老樟樹曾經被火燒過,成了一棵空心的老樟樹;但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如果你湊近了看,就會發現它現在仍茁壯地成長著。請大家愛護這位村莊守護者,不要在它身上留下痕跡。
林蔭道與老樟樹之間有一座寬大的橋連接著,橋下有一條水泥搭石。小孩們很喜歡在搭石上來回奔跑、玩水。
小河邊、林蔭道總有孩子們的玩樂聲和笑聲。我很喜歡這里,因為這里充滿了我童年的歡聲笑語。
各位游客,
下面是
自由活動時間。請大家愛護村莊環境,自行前往感興趣的地方游覽。我們兩個小時候在大香樟樹下集合!
上一篇:山西壺口瀑布導游詞
下一篇:四川瀘沽湖景點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