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三塔,距離下關14千米,位于云南省大理以北1.5千米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呈鼎立之態,遠遠望去,雄渾壯麗,是蒼洱勝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山川”四個大字,頗有氣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底寬9.9米,高69.13米,塔頂有銅制覆缽,上置塔剎,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蒼山一面,其山門距三塔主塔約120米;是南詔國第10代王勸豐右時(公元824—859年)所建,時為南詔國后期。南詔國中期崇佛之風興起,到勸豐右時已達極勝,佛寺遍于云南內,有小寺3千,大寺8百。經南詔之后的大理國,佛教較南詔更為發展。因此,大理國就有“佛國”、“妙香國”之稱。崇圣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為觀音。當時,大理地區對觀音崇拜極為盛行。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歷經千年滄桑和風雨剝蝕,崇圣寺毀于清咸豐年間,西三塔卻巍然屹立。建國后政府對三塔保護十分重視,1978年,對其進行大規模維修。這次維修中在千尋塔基座中發現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寫本佛經,其中有一尊金質觀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極為珍貴。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為豐富的一批,價值極高,為中外所矚目。這次發現,揭開了古代大理這個“佛國”的一道神秘面紗。
誠招“三農調研員”,主要從事有關農村發展方面問題的調研和法律援助、是針對涉農問題及項目重大選題的調研工作
上一篇:甘肅青海行記(三)——天梯山石窟
下一篇:介紹幾種導游講解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