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隊活動:我當《芙蓉鎮》小導游活動目的1、通過當家鄉小導游,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3、學生了解到家鄉的名勝古跡,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立志長大后為家鄉作貢獻。二.活動準備1、游覽家鄉名勝古跡;閱讀有關介紹家鄉名勝的書籍;上網查詢有關介紹關于家鄉名勝的知識。2、道具準備:帽子、小旗、自制小喇叭、自制導游證。三.活動時間
40分鐘,學習了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之后。四.活動過程(一)導語同學們,最近我們學習了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雖然我們沒能親身去雙龍洞去游玩一番,但咱們通過作者的介紹,雙龍洞誘人的景色仿佛就展現在眼前,讓人神往,令人陶醉。其實我們家鄉芙蓉鎮就是以著名電影演員劉曉慶在此拍攝電影>而得名,因此每年都招來了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今天有兩位客人要來我們的家鄉芙蓉,他們想到咱們這兒游覽一番,可是沒有導游,有人愿意幫助他們倆的嗎?大家的熱情很高,反映出我們的熱情好客。但是僅有熱情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怎樣當好小導游。板書:我當家鄉小導游(二)揭示活動內容現在趁客人還沒來,咱們先想想怎樣做好小導游,好嗎?
1、學生討論、發言。
2、教師根據學生發言進行歸納。(1)態度要熱情大方(2)言行要文明禮貌(3)介紹要有順序,不能雜亂無章(結合我們芙蓉鎮的實際情況,應當為客人介紹家鄉的什么預計提出的的問題有:家鄉的自然風光、文化名人、特產、民間風俗、民間傳說等。)(4)要抓住景點特征說:劉曉慶拍攝電影〈〈芙蓉鎮〉〉地點作重點介紹。
3、大家先說說我們的家鄉都有哪些景點(可以相互補充)
4、旅游應該有一定的線路,不然就要多走路,我們先來畫一個線路圖好嗎?(學生畫線路圖,指名個別學生在黑板上畫)從河底沿石板街直上:芙蓉鎮標志建筑(謝晉題)——天下第一螺——民族風光館——土家吊角樓——王村瀑布——劉曉慶米豆腐店——土家織綿。這么多景點,上午可能游覽不完,我們先來個芙蓉鎮一日游,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導游小組,兩組負責上午導游,兩組負責下午導游。
5、學生分組準備導游詞,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分小組進行導游演練,并評出最佳導游并集體包裝導游。
7、師看表后說:客人快來了,大家準備好了嗎
8、教師宣布客人已到,先讓上午兩組導游代表進行導游,然后再由下午每組派出代表進行導游。(這一環節很重要,要適當穿插兩位客人的問話,旨在讓小導游把話說清楚,說到位)(教師在一旁評價,從導游的舉止、言談、導游詞等方面進行指導,力求使學生導游到位,但評價應以激勵為主。)
9、導游結束,教師小結。(三)活動總結同學們,這節課大家的表現很投入,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出色地完成了小導游的任務,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說話能力,體現了同學們的良好素質,我想,我們當中一定有小朋友長大后成為出色的大導游的。反思與體會:《我當家鄉小導游》這節語文活動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第十冊語文課本第三單元后進行的。它是對單元教材內容的合理補充和延伸,是將語文知識發展為語文能力的有效手段。細品第三單元教材編排,我們就會發現本節活動與葉圣陶先生的《記金華的雙龍洞》牽絲暗接、呼應甚緊。學生不只是知道雙龍洞在哪里,景致如何而已。學生得到的是“漁”而不是“魚”。其二,本教例安排巧妙,形式新穎,過程科學。本節課從準備到活動,都體現出學生從看到說到做,從觀察到表達這一行為特征和思維習慣。同時,通過本節課的訓練,學生再去寫本組的習作,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三,活動自始至終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原則。教者匠心獨運,以兩位客人要來游覽為切入點點和穿珠線,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使本節課顯得活潑、生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