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高一抑郁癥想休學 但是沒有學籍怎么辦?
我初三成績很差,中考沒考上高中。家里拿錢進了一所普高,但是沒有學籍,現在有點抑郁癥,想休學了,可是我這種情況即使是休學了,復學是不是就很難了?
01
你好,非常感謝你的邀請。
我們管心營處理過很多厭學癥的家庭,也有很多老師在學校里處理過學生的各種問題,針對你“抑郁癥想休學,擔心復學困難”的問題,既然你想知道,我們就來給予專業的解答。
本文大概2300字,分四個方面來解答,具有一定專業性,閱讀需要耐心。
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創作不易,希望你能夠雙擊點贊鼓勵一下我們的創作。
因為抑郁而休學的問題,其實是越來越普遍的,不光是你一人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人也遇到了你的問題。
之前的時候是高中學生比較多,現在初中、大學也出現了,甚至小學都出現了厭學的狀況。
根據我們的觀察,厭學的問題不是學習本身的問題,而是關系問題。
學習真的會讓人痛苦到抑郁嗎?
我想不會,學習很辛苦,這點我必須承認,但是學習未必是痛苦的。
讓人痛苦的是學不過別人,是考得沒有別人好,是考得差被歧視。
學習本身真的只是辛苦,而和同學競爭的關系才帶來痛苦。
在這點上孩子厭學怎么寫請假條,考得差就不用說了,考得差的學生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沒有好果子吃。
而考得好的學生也很痛苦,時時刻刻害怕被別人超過。
不好不壞的同學也有壓力,畢竟爹媽都在盼著孩子突然“開竅”突飛猛進。
我們管心營集中在厭學癥方面的工作,我們發現在很多孩子在做咨詢的時候,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抑郁癥】。
發生過很多次這樣的情況,子女拼命的問“老師,你們測試一下我是不是真的抑郁了吧。”
而家長在旁邊拼命阻止,不讓子女做抑郁量表測試。
為什么呢?當子女抑郁的時候,就有理由不去學習了,就有理由逃避了。
厭學問題中最矛盾的感受是,【學習】是正確的選擇,但不是快樂的選擇。
02
學校的學習的問題,并不是學習本身的問題,而是競爭的問題。
你的厭學問題,也是和同學競爭關系的問題,你競爭不過別人,你才感覺痛苦,而不是因為學習感覺痛苦。
這里你說你聽不懂,也聽不進去,我覺得不用過于擔心,你只是暫時沒發現你聽懂了而已。
分享一個自己故事,小編教過家里的老人使用智能手機。
小編的奶奶很快就學會了,但是小編對外公卻無計可施。
原因不是在于老人的態度,而是在于知識水平。
小編的奶奶曾經上過大學,學的是醫學。雖然受到年代限制問題,當時的教學不夠系統,數學水平很差,但是閱讀文字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奶奶的問題只要還是對各自符號不敏感,就像微信上的三個點,很多人很快就可以理解三個點是【更多】的意思,但是奶奶并不能理解三個點的意思,對其他的符號也一樣孩子厭學怎么寫請假條,因為沒有怎么學過,所以不敏感。
而現在的學生們,幾乎沒有幾個人是不懂得該如何使用智能手機。
但是小編教外公的時候,完全沒辦法教,是因為外公很早就輟學了,外公是很厲害的人,靠著打獵就養活了一家子的人,但是確實不認識幾個字。所以智能手機,在不認識字的情況下,要教會外公,還得先讓外公識字,這難度就太大了。
所以,你有可能是聽懂了知識,但是還不太會運用。
這就需要你多寫題目來練習了。
03
但是會出現一個問題,你休學在家之后,你想怎么辦呢?你打算怎么解決問題?
如果你自己沒有想好怎么解決問題,父母一定會忍不住插手。
很多時候子女都希望父母不要管自己孩子厭學怎么寫請假條,但是這真的太難了。
這是因為父母的身份決定的,他們沒辦法接受子女的現狀。
“你不學習也沒關系,當一個廢人,我養你吧。”幾乎沒有那個父母會說出這種話。
任何一個負責的父母內心都沒辦法講這種話。
長期休學在家后,學校的問題就變成了心理問題,這時候要處理的不是真實的問題,而是自己內心的問題。
就比如,一個人遇到狗,害怕狗,這是一個正常反應;但是一個人沒有遇到狗,他還是內心不斷擔心遇到狗,這么這種擔心會無休止,變成無時不刻、無孔不入的心魔。
即使沒有遇到狗,可是身邊處處是狗。
所以當你回到學校的時候,你的學業進度、人際關系問題,就變成了現實的問題,現實的問題會很痛苦,但是這種痛苦是可以解決或者接納的。
這里最大的一個區別是主動和被動,你遇到狗之后,你選擇用棍子打狗還是遠遠地跑開,這都是你可以主動實施的行為;而你害怕狗的出現,狗出現不出現,不是你能掌握的,你只能被動的慶幸不會遇到狗。
能主動解決的問題內心就會覺得安心,聽天由命內心就會覺得恐慌不安。
04
你一旦休學以后,會有更加嚴重的后果。
我們厭學癥管心營認為,厭學有4個階段,思維、情緒、行為、結果。
第一層次,思維層面的厭學是每個人都有的,就像成年人偶爾不想去上班會抱怨幾句一樣,但是大多數情況都能憑著意志力或者自己調節過來。有的時候需要家長、老師開導一下,如果孩子厭學的思維不能自己調節,又沒有老師開導就會變成厭學情緒。
第二層次,情緒層面的厭學是相對比較嚴重的,往往出現厭學情緒是孩子內心比較痛苦,而且她自己無法憑著意志力消除這種痛苦,無法控制住。有的學生在遇到厭學情緒時,可能話會通過打游戲、看小說、吃東西等方式緩解。
孩子有可能會和家長說自己內心的痛苦,但是經常被老師、家長看作是矯情,或者不被重視。假如孩子的厭學情緒沒有得到安撫、理解的話,就變成第三層次。
在這個層次,子女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安撫,而不是講道理,要看到孩子的委屈。
比較嚴重的情緒問題,需要找心理咨詢老師進行疏導、調節。
第三層次,是出現厭學的行為,比如曠課、逃課、休學等等。比較嚴重地可能會出現各種行為,比如嚴重依賴網絡、不和人溝通、反復洗手、黑白顛倒等等。
只要出現了休學、長期請假超過14天的情況,就一定要去找心理咨詢師,而是【家庭心理】咨詢師,不光是子女一個人去做咨詢,而是一家人去做咨詢。
因為往往到了這個程度,家人也是維持厭學抑郁問題的一環。
剛出現休學就去咨詢,問題就可以很快得到解決,問題一拖就會容易變質。
第四層次,是有比較嚴重的厭學后果,通常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長期休學在家了,本來是學校的學習沖突,轉換為了和家人的之間的沖突,孩子出現嚴重逆反心理和對抗行為。孩子會感覺到極度地痛苦、壓抑。不僅整天消沉、沉迷網絡等,甚至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
而到了這個層次之后,即使是我們管心營的老師也會覺得是頗為棘手的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