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三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想必大多數都懷著不同程度的緊張和畏懼。那么你知道新高考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2022年新高考政策的主要內容,希望對你有用!157
目錄
新高考政策主要內容
新高考改革的意義
新高考改革給高中帶來的優勢和挑戰
新高考政策主要內容
1、不再區分文理科
原高考生只能選擇文科或理科參與高考在2021年新高考政策下不再區分文理科,考生需要參加語文、數學、外語三門考試,另外在地理、歷史、政治、物理、化學、生物中任意選擇三科參加等級性考試。
2、高考總分計算方式改變
原高考是由語數外+綜合(文理)構成,在2021年高考新政策下依舊是由語數外+自選3科構成。
自選三科不再評分而是按A、B、C、D、E五個等級進行劃分,E等級為不合格。以參考人數和卷面得分為依據,原則上等級A的.比例為15%,等級B的比例為30%,等級C的比例為30%,等級D和等級E比例共為25%其中等級E比例不超過5%。
3、外語科目可以考兩次
原高考外語科目僅可以考一次,現新高考政策下外語提供2次考試機會選擇較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外語考試第一次考試安排在6月,另一次根據教育部統一要求時間安排;外語考試包括筆試和聽力測試。
4、合格性考試
原高考生需要參加會考,現新高考政策下改為合格性高考。合格性高考將不再評分,按合格與不合格呈現。
合格性考試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藝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科目。
考試時間:高一至高三每年6月和12月可以隨學隨考隨清,可以多次參考。
5、綜合素質評價
原高考生錄取按分數、排名進行投檔錄取,現新高考政策下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參考條件,并將具體使用權交給高校,是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高職提前招生中,高校將中學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選拔錄取參考,納入到綜合評價內容;在統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對考生高中階段綜合素質評價提出具體要求,作為錄取重要參考。
返回目錄>>>
新高考改革的意義
1、突破傳統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實,目的就是培養個性化能力水平強的人才,改革之路確實需要更漫長的調整,突破各種局限迎接各種挑戰,才會讓改革的政策更為合理,突破了傳統的育人模式,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全面激發,自然就會給社會增添更多的人才,讓高考發掘更多的綜合人才。
2、給學生更多自主權
通過新高考改革,讓考試變得更加公正公開,而且更有利于培養個性化人才,還能更深入挖掘綜合水平更強的學生,這個對學生來說就會有更多的自主權,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終身的局限,讓每個學生面對高考都會有更多樣化的發展方向,在選擇高效的過程中也會有更多的條件,給社會挖掘更多的潛在人才。
新高考改革可以說是牽一發動全身的系統工程,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政策落實,也并不單純是家長和學校要關注的問題,而是要讓各界參與到高考這個流程中的不同個體,都要積極響應新高考的政策落實,這樣才能更深層次的深入到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中,讓高考的傳統形式發生改變。
返回目錄>>>
新高考改革給高中帶來的優勢和挑戰
1、優勢:高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根據自己喜歡的高校和專業的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三門選考科目。
2、挑戰:以浙江省為例,3門選考科目,可以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門科目中任意選擇組合。這樣的組合排列達到了35種,這么多的選擇給學生選課和高中安排課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戰。導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幾種選擇,開設幾種課程,學生只能在這幾種選擇中選課,否則無法開課。
35種選擇形式,造成學生選課并非從興趣和愛好的角度出發而選擇,他們會從科目的難易程度出發。浙江省2017年公布的高考選科科目發現,物理是滿足高校專業選科要求覆蓋率最高的科目,達到了91%的覆蓋率。但是學生在選擇的時候,都避開了物理。從杭州市2016年10月公布的選考數據發現,選考最多的是化學,然后依次是地理、歷史、政治、物理、生物、技術,物理列倒數第三位。
從志愿填報的角度來說,一個學生要填報80個專業志愿,由于批次合并后增加了區分高校層次的難度,對于家長和考生來說,如果對高校沒有深刻的研究和調查,志愿填報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出現“一本分數,填報三本專業”的現象,這給考生和家長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返回目錄>>>
上一篇:高考成績一般公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