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小本創業成為很多創業者的首選項目,小本創業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小本創業故事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本創業故事啟示:用個性成就你的事業
小本創業故事近來異常火爆,因為人們都希望用最少的成本開屬于自己的小店,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我們能從小本創業故事得到哪些啟示?我們能從小本創業故事中學到什么東西?今天我們一起來說說這些事兒。
我們都知道現在人們的個性化發展越來越明顯,連創業開店都得整個個性化路線。的確,競爭如此激烈,如果想要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標新立異,就得走個性路線,開個個性小店,已經成為時下年輕創業者的首選。那么到底怎么開個性小店呢?下面我們來一起分享一段個性的小本創業故事。
小本創業故事中的個性秘密
首先,選址最好在繁華的商業區,方便新顧客在不經意的流連間發現,也便于老顧客常回來看看。其次,做個性店最重要的是靈感,最大的招牌是店主的個人品味。從選料、進貨、加工,到推介貨品,店主審美和性情的烙印無處不在。個性店往往也是聚會點,店主和消費者之間應有老友般的良好互動。另外,從小本創業故事中我們知道貨品既要保持個人品味,又要貼近市常店主熟悉商業運作規律,照顧足夠大的消費群體。過分堅持自己的風格而忽視商業規律,是一種作繭自縛。店主應及時將最新的大眾消費元素融入到產品里,并拉大消費群體在年齡分布、職業分布、以及消費能力上的范圍。產品是商店的靈魂,只有做出了好的產品才能讓店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同時小本創業故事也告訴我們,個性店往往是興趣相投者一拍即合的產物,此時合作就顯得至關重要。既然是經商,就必須面對資金、發展思路等問題的磨合。興趣是感性的,合作必須理性。如果你是個剛涉足個性店經營,不宜一步跨得太大,即便有資金保障,也可以從小規模做起,慢慢熟悉市場,積累經驗。小本創業故事中最值得借鑒的是:加盟是一種很保險的介入個性店經營的方式,這樣既可以略去品牌、風格的打磨階段,貨源、積壓、換貨等風險也可以交由總店承擔。反之,當一家個性店已經有了穩固的發展,想繼續做大時,增開分店太費財力精力,不是太明智的選擇,若選擇建立自己的品牌、發展加盟商倒會輕松穩健很多。
小本創業故事的實際作戰
小江,剛剛畢業想開一家自己的小店,他在上學的適合發現很多同學苦于朋友生日的生日禮物,這給了他靈感,它遵循個性而不失經濟;個性而不失情調的原則,打算開一家生日報的小店,大概的思路是通過收集30年甚至50年在朋友生日當天發生的大事件做成個性的報紙,既是對自己朋友生日的重視,也是讓其感受生命之重要的核心元素。從小江的小本創業故事中我們發現,其實個性很簡單,應了那句靈感來自與生活也高于生活。
我們現在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不走尋常路,個性小店個性品味不可失,如何讓自己的個性小店在茫?!暗旰!敝忻摲f而出,成功生存下去,個性是你的重要選擇。
2個年輕人的小本創業故事:500元起家到月入20萬
小本創業做什么好,好多生意可能你都嘗試去做過,但是不是每個生意都有利潤。你想要的無非就是高利潤的生意,那么你想要知道嗎?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四個生意,是不是就是你想的理想生意呢。
當初500元創業如今月入20萬
500元起家,到現在每月20萬左右的銷售收入,梁波的翡翠生意越做越大,他從第一天網上開店開始,便定下了要把這門生意做大做強的目標?,F在梁波不僅有國內買家,而且有幾個國外的大買家,做起了跨國貿易,10%的收入毛利率比國內高出一大截。
2002年底,梁波便一頭扎進網絡,開始網上開店。梁波利用打工攢下的500元,開始去昆明玉器市場上淘貨。當時進了3至5件幾十元的小貨,由于沒有相機,梁波便回原來的公司,偷偷找朋友用掃描儀掃描下來,存到磁盤,沒有電腦的梁波隨后便跑到網吧,找到可以使用軟盤的機器,完成了第一次創業的前期籌備。不多久,梁波第一塊翡翠找到了買家,對方通過一元競拍以200元成交,梁第一筆利潤便有一百多元。做了半年生意后,有錢買了部1800元的數碼相機,又過了三個月,也就是2003年四月份,有錢買了屬于自己的電腦。
2003年7月梁波從學校畢業后,開始更加專注網上開店。到了9月,梁波的店鋪銷售額已經達到30萬。小本創業做什么好,這個時候也恰好是易趣平臺與EBAY平臺對接期間,梁波回憶說,第一筆交易的是一個加拿大人,買了一件翡翠,4000多元。梁波在成交后知道對方是個華裔的老外,立即讓對方將錢通過西聯匯款。國際貿易就這樣慢慢發展起來,梁波現在和美國、加拿大幾個固定的買家做生意。
梁波說,別人都認為國際貿易阻力很大,主要是在支付手段不暢通導致的。但他卻認為,支付的問題并不嚴重,銀行轉賬或者西聯匯款目前都可以解決支付問題,惟一的不方便就是要經常往銀行跑。
點評:
根據梁的經驗,一般從美國轉賬,農行和中行的賬戶都可以處理這個業務。時間上農行的更快一些,大概第二天錢便可到位。而梁波取錢的時候,只需要繳納2%的手續費便可。對于毛利率相對較高的翡翠行當來講,這些成本他還吃得消。
一般到網上開店的人都會放棄其網下的店鋪,而梁對自己的相反舉動解釋是,翡翠的毛利率在網下的比網上的大得多。對于剛入門的新手而言,沒有開始做以前,必須要考慮好市場定位。這將直接決定未來經營的毛利以及投入的啟動資金的多少。
地攤高手賣老花鏡日賺超二千
小本創業從地攤開始,我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我覺得每個人創業之前先從擺地攤開始,小本創業做什么好,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少走彎路,又可以鍛煉自己的膽量、口才、做生意的技巧等。而且行行出狀元,只要用心去做,貨源有一定的優勢,做的產品有賣點,成本低,利潤高,需求大,那么也可以賺到大錢,小商品,大市場。
像老花鏡也有很有種,要賣有特色的,市場上有摔不壞、砸不壞彈簧老花鏡,市場空間巨大,現在是老齡化社會,全國老花眼有3億多,老花眼偏年輕化,很多人四十多歲就開始老花。跟其它老花鏡有以下主要的差別,1,新款,外觀比較高貴,時尚2,摔不壞3,砸不壞4,拉不壞5,高清晰,比普通老花鏡要看得清楚,6,抗耐磨7,進貨價低(只要2元左右),利潤高等。還有防紫外線老花鏡,看遠看近老花鏡,超低價1.48元老花鏡,防輻射電腦鏡等。
下面是一個賣老花鏡的高手,專門跑菜市場和展銷會,有時一天可以賺超過二千元,賣一天老花鏡相當于有些人辛苦工作一個月,歷害吧!
一天賣300多個,一個賺18元,當天就賺了5000多塊,一般是兩個人賣,能夠賣20元一個就是高手了,正常是賣10元。
第二款拿貨四塊多,賣30元一副,一個月每人銷2000-3000副,(一件一千副)一個月可以賺到五六萬,你們覺得他是不是地攤高手。
平時跟其它客戶聊天,他們說每天可以賣50-150副眼鏡左右,如果一副賣十元,一天可以賺350-1000元,你們不要小看小商品哦,不要小看擺地攤商人,很多比白領賺的多很多,也不是說每個人擺地攤都有這樣的收入,地攤也一樣有方法和技巧,很多行業通過地攤銷售,一天賺幾百元的太多了,擺過地攤的去打聽一下就知道。像他們賣老花鏡也需要一些專業的工具,比如廣告布、錘子、順口溜、錄音、等,數量拿500副以上都會送的,方便創業者盡快盈利。
小本創業故事:70元起家成億萬富豪
小本創業故事:6角錢一斤賺上千萬
有位農民孫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與幾個老鄉上街,途經一個市場,口渴難奈,想買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價格,令他們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忽然,他看到一堆棗,那是他家鄉的大棗。他知道那棗在家鄉挺便宜,只有6角錢一斤,于是他決定買一斤解解渴,一問價格,結果令他大吃一驚:3元5角一斤?“這么貴呀,你們賺得太黑心了!”同行的一位老鄉說。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孫某想,一大棗一來一往價格相差這么大,該多有賺頭呀啊!于是,他立即返回家鄉,憑著老鄉關系,賒了3噸大棗,搭了一輛車送到北京,他來到豐臺區的一家大市場,將大棗以2元9角的價格批發給小販們,這鮮紅的帶著露珠的大棗頓時被搶購一空,就這樣一個月內他往返北京與山東達5、6次。孫某這樣做了半年,路也熟了。他不僅經營大棗,還開始經營山東的其他土特產,生意一步步擴大,一步步紅火,至今他已是聞名京城的山東土特產經銷商,擁有資產上千萬。
經商關鍵點:資本并非創業的惟一條件,人的貧窮,主要是在于思想的貧窮。
窮小伙劉玉棟:精干、不善言談、低調、勤奮……雖然是1970年代的創業人,但劉玉棟身上充滿了1960年代人的氣質和精神。初中畢業的他,當年闖濟南時身上只有2塊錢,但今天他旗下公司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2個億。
闖省城先修自行車
劉玉棟的家,和其它農村家庭一樣:貧窮、兄弟姐妹多。與許多農村孩子不同的是,他雖然是家庭中的老幺,但從小獨立性強。1987年,只有16歲的劉玉棟,念完初中帶著兩塊錢來濟南“打天下”。
那時他沒什么手藝,找個工作異常難,最后只能跟著一個師傅學修理自行車。當時,他的想法很淳樸:“藝不壓人,學點手藝,以后能混口飯吃。”
2年多的學徒,掙了2萬元,“當時白天除了在店里修自行車,晚上還要到自行車廠去裝自行車,工作雖然辛苦,但收獲大?!边@個“成績”讓他至今記憶猶新,“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有2萬元,那個時候很少見。”
回家蓋房子結婚,還是繼續在那里做?當時,他困惑,在農村,男孩子一般20歲就要結婚了,父母也勸他回去。但他最終還是“違背”了家人的意愿,在濟南大廈附近花300元/月租了一個門頭,專門修理自行車。
當時來修理自行車的人大多喜歡吸煙和喝酒,細心的劉玉棟,專門從別處進來一些煙酒放在店鋪里輔助經營。這成了他做酒類代理的原始起點,時間長了他感覺從別人那里進貨成本高,頭腦靈活的他把眼光盯到代理上。
生意從收酒瓶開始
做代理何嘗容易,誰也不會把大批量的貨放給這個只有19歲的年輕人,而且,當時許多酒廠都有專門的代理,酒廠對一車兩車的貨也不在乎,再說他沒有多少資金,實力不行。
膽大的劉玉棟帶著1萬多塊錢,來到當年旺銷的蘭陵白酒的酒廠。廠長毫無商量地把他拒絕了。劉玉棟并沒有氣餒,“他不賣酒給我,我就不走,”劉玉棟回憶說在廠長的點撥下,他跑遍了整個濟南,包括商河、濟陽等地方收酒瓶。
廠長沒有失信,最終把酒賣給了他。“想做的事,就要不惜代價去做,應該把困難當作機遇,當作鍛煉的機會。”現在,劉玉棟還慶幸自己的堅持,“這與我在農村生活養成的勤奮、努力分不開。”
1992年,在得知美國兩家洋行開始從事可口可樂、德芙等產品中國代理貿易后,21歲的劉玉棟跑到北京與這兩家洋行談判,要求在濟南代理經銷“洋牌子”。精明加上努力,劉玉棟如愿以償。
后來,他又陸續代理了費縣老白干、景芝白干、泰山特曲等山東的白酒。到了1994年,公司每年的銷售額達到上百萬。劉玉棟完成了原始積累。更大的動作還在后面。2002年10月,劉玉棟聯手瀘州老窖[49。401。35%股吧],開發了瀘州老窖“古釀”、“窖藏”兩個系列共二十多個新產品,并取得其全國獨家代理權,在全國各主要省市設立分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和物流配送網絡,形成了以濟南為中心、依托山東、輻射全國的市場布局。
至今已是茅臺、五糧液[39。100。05%股吧]、瀘州老窖、郎酒等50多個著名品牌、2000多個單品的濟南代理商。不過,這并沒有讓他滿足,“我們還要做外國名酒的中國區總代理,讓中國老百姓與洋酒真正的親密接觸。”
目前,劉玉棟代理的產品不僅在酒水,還涉及副食調料、熟肉制品、保健食品、日用百貨等領域?!拔覀兂俗隽魍ōh節,現在還進入了生產環節,并打造了自己的食品品牌‘達達’牌,這標志著我們正式進入生產環節,具有標志價值?!?003年,劉玉棟僅在濟南地區的銷售就達到1。5億元,全國銷售超過2億元。
“只有專業化才能取勝,”劉玉棟有著自己一套特殊的經營思路。雖然目前,劉玉棟經營的這個企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專業酒類網絡,但他們仍在強化、延展自己的網絡,“現在我們的網絡已覆蓋了山東70%的縣級城市,不過還在建設更深層次的營銷網絡,對于流通行業,網絡是最有價值的?!?/p>
目前,劉玉棟正在自己專業化的路上奔跑?!拔覀冊诰祁惔砩弦驀揽待R,有自己完善的網絡,專業化,打造自己的百年品牌?!?/p>
小本創業故事:70元起家,窮小子創業成億萬富豪
才清晨7時,呂金剛就同往常一樣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人如其名,呂金剛從來都是最早上班、最晚離開的,這也是他的樂趣,“只要沒事做,我就會非常難受?!庇谑?,短短10余年之間,一個傳奇就此誕生:當年僅帶著70元出來闖蕩的窮小子,搖身變成了身家億萬的富豪……
打卡機逼出工作狂
華徽國際股份董事長、四川徽記食品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成都華隆食品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現在頂在呂金剛頭上的名銜足以讓人羨慕,但在1990年時,他還只是一個來自宜賓南溪、僅帶著70元錢的17歲窮小子。此后5年間,沒錢也沒人脈支持的呂金剛干過廚師、當過送貨司機、做過業務員……盡管工作崗位都不甚理想,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他堅持了下來,并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大量食品企業和零售企業的寶貴資源以及豐富的相關營銷經驗。
利用“第一桶金”,呂金剛東拼西湊了幾萬元錢,于1996年投資成立了成都華隆食品公司,開始走向食品代理之路。創業之初,公司只有可憐的5個人,業務發展很長時間都無起色,但呂金剛卻出人意料地干了一件“傻事”:用占到總資金10%多的3800元,買了一臺打卡機——而當時,打卡機在很多大公司都沒有普及。呂金剛說,這是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而打卡機也見證了他近乎瘋狂的努力:從公司成立到現在,呂金剛都是最早上班、最晚離開的。
呂金剛的努力收到了巨大回報,到2000年,華隆食品成功代理國內外幾十個知名品牌,并在川內構建了商超、社區便利店流通100%覆蓋率的銷售網絡,雄霸一方。
高人一籌的膽識
“產品開發、銷售的成敗與否,關鍵取決于市場,我絕不會做沒有市場的產品和生意?!眳谓饎偤苡旅?,是商戰中忘我奮戰的斗士,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位年輕老總骨子里飽含的其實是睿智和膽識。
2001年,呂金剛代理了安徽一瓜子品牌。有一次到安徽,他詳細地看了這種瓜子的生產工藝后恍然大悟:原來瓜子并非“炒”的,而是用中草藥做輔料,經過泡、蒸、煮、曬等生產工藝“煮”制而成。于是呂金剛涌現出了一個念頭:何不把工藝搬到成都,自己也生產出一款“煮”瓜子呢?
這一想法并沒有贏得周圍人的支持,但2001年8月,呂金剛還是注資500萬元成立了徽記食品有限公司,同時還高薪聘請徽派瓜子的原班人馬,為自己精心取名打造的“徽記”瓜子做生產指導。幾乎在一夜之間,“徽記”瓜子就暢銷四川和西南地區;此后“徽記”豆腐干系列等產品也逐步紅火起來。
用前途換來信譽
然而,兩個招牌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在2002年到2003年間,“徽記”的發展壯大遭遇了嚴重的資金短缺,奔走于各銀行之間的呂金剛很長時間內沒找到解決辦法。怎么辦?他決定用自己的信譽來博一把。
呂金剛亮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包括房產在內的所有財產都拿出來作為風險擔保,并簽承諾終身償還,“這是把我的個人前途都搭進去了?!彼淖龇ㄚA得了眾多銀行的信任,成功取得資金后,“徽記”再次實現跨越,“華隆”和“徽記”雙雙資產過億?!斑@是‘徽記’8年來,我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次,可承擔壓力本身就是管理者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如果連這一關都過不了,恐怕早就倒下了?!彼寡浴?/p>
小本創業故事:200元起家2年賺300萬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賺300萬。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學生卻運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高EQ,兩年就賺到這筆錢。創業如何選項目?他叫潘文偉,2007年剛來廣州時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現在他已經是有樓有車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偉曾一度想退學,不過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
初來乍到做家教賣T恤賺外快,當年只有22歲的潘文偉出生在貴州一個小縣城的工人家庭,原來一家五口全靠在供電局當技術工的父親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維持生計。2007年,潘文偉考入中大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創業如何選項目?來到廣州后,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潘文偉不但申請了學校的勤工助學,還四處找機會賺錢。
當他揣著荷包里勤工助學賺下、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準備闖世界時,百貨大樓琳瑯滿目的商品和濱江東“天價”的樓盤讓他頓時蒙了,“我到底要奮斗多少年才能在這個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學還在盡情享受大一優哉游哉的校園生活時,潘文偉開始賺外快,做家教、推銷信用卡、賣T恤……
小試牛刀從院服開始,他就意識到了里面有錢可賺,2007年底,學校公開招投標一些院系的院服訂做項目,潘文偉看到了商機。潘文偉首先“摸查敵情”。他從學生會的“哥兒們”那里弄到了參與招投標公司的名單,并扮成顧客挨個兒打電話到那些公司問出不同質量服裝的底價。然后,他直接在網上查出一些生產商的地址,主動上門與廠家談生意。
學校的院服投標價和貨源確定后,潘文偉私底下向學院有理有據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裝在價格和質量上的優勢以博取印象分。投標當日,他更一人以5間公司的名義巧妙地參與投標。最后,他這個“初哥”竟然贏了做了幾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學校的院服項目。雖然第一個院服生意只賺了2萬元,但這卻讓他在創業路上找到了感覺。
潘文偉靈活的頭腦能夠見機行事,去年初,潘文偉無意間認識了一名做安全監控設備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時又得知中學“死黨”家中開發的房地產項目正好在招標安檢設備,于是潘文偉充當了雙方談判的橋梁促成了這一單生意,競標成功后,他一下就賺了50萬元。
賺到這筆錢后,他第一時間給父母匯去了10萬元,嚇得母親驚恐地在電話中問了10多次“錢從哪里來的”。幾年間潘文偉陸續做了外墻磚生意、與朋友合伙開酒吧,并開始投資股票并利用“第一桶金”繼續生財。今年3月,潘文偉還投資了50萬元在大學城開了間網絡公司。
經商關鍵點:小本錢并不一定不能成就大事業,關鍵在于你的思路。
小本創業故事:一分錢沒花就開店
我的一位朋友許先生,在路邊有一鋪面,原來是開飲食店的,因經營不善虧了本,想改行又沒本錢,只好關門。整天只見他在街頭走過來又走過去,有一天他驚喜的發現,在廣西大新縣的這個土湖小鎮,一種裝糧谷用的鐵皮桶很暢銷,而于往都從鄰縣進貨,沒有一個加工廠。于是他跑到鄰縣天等鎮一家鐵皮桶加工店與老板做起了交易。由他以門面入股,由廠家以資金、設備、技術入股,在土湖合資開一家鐵皮桶加工店。這是在土湖的獨家生意,廠方考察后很樂意的與許先生合作。由此,許先生沒有投入一分錢就成功的做起了鐵皮桶加工廠的老板。同時他還學會了制作工藝,又學技術又賺錢。一年后,掌握了技術并積累到創業資金的許先生就自己獨干了,這樣成功的自己做起自己的老板。
經商關鍵點:不投入一分錢,讓你自己做自己的老板。
小本創業故事:一無所有2個月辦加工廠
在福建打了三年工的黃先生,九七年他返回土湖,除了學到一手制作豪華門的手藝外,其他身外之物一無所有,他了解到土湖沒有一家豪華門加工廠,知道這冷門行業一定賺錢,才趕回家鄉竄冷門的。但他既沒有一分錢,也沒有帶來任何工具,卻在兩個月內成功的辦起了豪華門加工廠。
原來,早在福建打工的他,每次回家并沒有放過任何機會,他總是找這人談談,那人說說,終于找到一位愿出資與他合作的伙伴,他只以技術入股,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辦起了豪華門加工廠。俗話說,饋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只要擁有某種技術特長,并積極開發利用,你就可以靠著這個技術發財。
小本創業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