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這種大眾消費品已逐漸轉變為生活必需品,是大眾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水果創業故事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水果君的創業故事
足不出戶,一點微信,就能吃到產自越南的百香果、新西蘭的黃金奇異果等進口新鮮水果。如此新穎的賣水果方式,是80后創業者宋鑫想到的。如今,他的進口水果微信快送服務,受到了很多包頭市民的青睞。
宋鑫生于1985年,是土生土長的包頭人,他在湖南長沙上完大學后,于2008年到美國麻省大學讀研究生。因為喜歡做生意,宋鑫在校期間就已開始創業,他開了一間“8美金理發館”,自己設計、洗剪,在當地頗受歡迎。
宋鑫畢業后,曾在美國全球最大的托管銀行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道富銀行工作,從事金融托管;不巧遭遇金融危機,工作的壓力和想念家人的強烈愿望,促使宋鑫辭去了工作回到了中國。
回國后的宋鑫也沒閑著,嘗試了好多行業進行創業,然而最終因為自己缺乏經驗,最初的創業并沒有成功。
在閑暇之余,宋鑫也是一個“吃貨”,吃水果是他的一大愛好,順著這一愛好宋鑫經常光顧水果攤,買些自己愛吃的水果,但時常會買多,吃不了的時候,他開始嘗試在自己周圍的親戚朋友中推薦,好在親戚朋友們都很支持,讓他最初的“小生意”在起步時就獲得了很多人的鼓勵和支持。
2013年10月,宋鑫賣水果的生意開始從兼職轉為專職。他把朋友家的一間車庫租下,作為自己的水果倉庫,開始了獨立創業的道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宋鑫看到網上有人做微商,想到現在有很多上班族沒有時間購買水果且不會挑選,便于2013年11月,注冊并建立了微信公眾平臺,做起了普通水果生意,將水果送到顧客家中。
普通水果生意并不容易做,宋鑫在進貨上吃了不少虧,他沒想到這行也有“潛規則”,裝水果的箱子很多有夾層,里面夾著水泥塊、注了水,上層水果新鮮,但底層水果不能食用。
而他想做個誠信的商人,送上門的每個水果都要保證質量,為此,他賠了近萬元。宋鑫自己說其實這就是摸索的過程,合作的伙伴換了一個又一個,現在都是和誠信的供貨商合作,水果的質量也有了保證。
不過,宋鑫也遭遇了創業以來最艱難的時期。很多人不認識這些水果,只是看看,有時宋鑫會讓顧客品嘗,但顧客拒絕試吃。這么好的東西沒人知道、沒人認可,宋鑫只能眼睜睜看著水果一點點爛掉,那么貴的水果自己也舍不得吃,最終只能扔了。
說起微信營銷,宋鑫說,他與顧客之間信任度很高,很多顧客現在都成了他的好朋友。不過,有時也會遇到不被理解的時候。有位顧客預訂了馬來西亞產的貓山王榴蓮,這款榴蓮口感好,但價格較貴,一個要600元左右,這位顧客只要一部分,因此榴蓮運回包頭后,他將榴蓮切開,準備送至顧客那里,誰知竟然聯系不上那位顧客了。
由于擔心榴蓮切開時間久了會變質,宋鑫查看顧客的朋友圈,找到其電話號碼,可對方卻以隱私被侵犯為由拒絕購買。這對宋鑫來說也是一種提醒,現在訂貨時,他都會要求對方先支付訂金。
宋鑫快送水果還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三無”退貨:無條件、無圖片、無理由均可退貨。宋鑫的大多數客戶在25-35歲之間,很多人為孩子、老人購買,也有為送禮而買的。宋鑫有個愿景,要做全內蒙古最好的水果店。也想做水果創新項目,把水果事業做到極致。
很多人聽了宋鑫的故事后,都覺得他已經創業成功,而宋鑫對自己的創業還有很多的期望和設想,并且認識到自己在創業路上還是一個正在學習的初創者。如今,宋鑫的水果店已經開了兩家,對自己的水果生意,宋鑫充滿了信心。
創業|將來我賣水果也賣風景 ——臺農蘇軒儀的創業故事
落戶永春 “果園夢”開花結果
今年42歲的蘇軒儀來自臺灣嘉義,他創辦的敘柑園果業有限公司,以種植柑橘為主,首期種植面積600畝,其生態果園理念、栽培管理模式、水利設施建設等深具臺灣精致農業特色,慕名參訪者絡繹不絕。
這片果園能夠舊貌換新顏,離不開一個人的協助。這個人就是蘇軒儀的姑父呂明雄,作為嘉義大學園藝系教授,呂明雄曾主持臺灣柑橘、梨產業競爭力試驗研究與推廣,并協助永春蘆柑、四川丹棱橙等果樹生產改進,對水果產業有很深的研究,有“臺灣水果之父”之稱。1995年,呂明雄曾作為閩臺農業合作蘆柑生產改進計劃首席顧問,在永春開展了五年的蘆柑改進工作,他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了疏伐郁蔽果園、培育自然開心樹形、自然草生栽培、疏花疏果、合理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改善營銷等綜合改進技術,使一級果率提高三成,生產成本降低百分之十五以上,經濟效益提高三成。
2010年,蘇軒儀來到廈門經商,受其姑父影響,逐漸喜歡上現代農業,“果園夢”從此在心中扎根。“臺灣現代農業起步早、基礎好,許多種植經驗和技術在臺灣可以成功,在大陸也一樣能夠落地,對臺農來說西進大陸正是好時候。”為此,懷揣“果園夢”的蘇軒儀幾乎跑遍了全福建來考察市場,前后花了兩年多時間、走了七八萬公里,只為尋找最適宜柑橘種植的土地。
培育柑橘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氣候、土壤、灌溉水等自然條件都要適宜,地方一定要優中選優。2014年,在朋友的介紹下,蘇軒儀第一次走進永春達埔鎮新瓊村,“一踩上這片土地,我就發現生態環境、空氣都不錯,到山上一看更滿意。永春是蘆柑之鄉,蘆柑很甜很好吃,所以一定能培育更多的柑橘品種”。
有了落地新瓊村的想法,蘇軒儀找來呂明雄實地考察。“達埔鎮種植柑橘有天然優勢,溫度、日照、降水量等十分符合柑橘的生長發育,磚紅壤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為柑橘的栽培創造了絕佳的生長環境。你去開園種植,我來當顧問。”姑父的一番話讓蘇軒儀吃下了定心丸,也堅定了扎根福建的決心。
2015年,蘇軒儀找來當地果農葉華宇,二人共同投資2000多萬元,承包下新瓊村幾百畝山地,建立起敘柑園種植基地,“閩臺農業合伙人”模式應運而生。在敘柑園,兩人的合作方案是:蘇軒儀負責栽培管理和種植技術,葉華宇負責種苗和市場銷售,共同經營兩個人的種植園。
進軍休閑農業,把敘柑園打造成兩岸休閑農場的樣本,是蘇軒儀的另一個心愿。在他的計劃中,未來敘柑園將建設成為一處觀光果園,集農耕教育、生態保育、旅游休閑、鄉土民俗等功能于一體,并積極開展海內外聯誼活動,增進兩岸親情鄉誼。“將來既賣水果也賣風景,接下來我打算種一些櫻花、桃花、梅花等四季花卉,先把生態景觀豐富起來,讓兩岸更多人知道敘柑園。”
受惠政策 基地綻“新顏”
“我最先種的是春香,先試試大陸市場水溫。”蘇軒儀介紹,春香也叫黃金丑柑,原產日本,是柑橘育種中極難得的珍稀高檔良種,市場銷售價約每公斤20元。“春香具有柚子的清香,酸度極低,因此口感甘甜脆爽,芳香誘人,適合做禮品果、高檔果,由它制作的飲料,也特別受消費者喜愛,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去年試投產的柑橘
怎樣才能把柑橘種好?嫁接臺灣農業技術,向精致農業要效益,蘇軒儀深諳此道。據了解,在栽培和管理過程中,敘柑園引進臺灣的水果種植新技術和管理模式,對果苗進行綠色無污染的栽培、施肥,生物法防治病蟲害,科學疏花疏果,以確保果實品質的生態、環保、無公害。如今,敘柑園種植基地已經發展到800多畝,栽培春香柑橘2.1萬株,其它橘類品種數千株,成為福建最大的春香種植基地。
“這里氣溫適中,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10度左右,產出果實品質高,一定會在市場上走俏。”在呂明雄看來,永春與臺灣的地理環境相似,擁有對接臺灣現代農業的先天優勢,許多成熟經驗和技術可以在這里直接落地轉化。如今,隨著果園步入正軌,呂明雄每個月還會來永春,幫忙指導種植技術、管理果園。
2018年,中央“31條”惠及臺胞措施和福建“66條”實施意見先后出臺,蘇軒儀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從入園道路硬化、灌溉系統鋪設,到農業貸款、用電優惠等,都讓他感動不已。這兩年,蘇軒儀先后購買了割草機、爬山虎、履帶式果園搬運車等多款農用機械,根據福建“66條”惠臺政策規定“在閩從事農業生產的臺資企業,同等享受農機購置補貼”,蘇軒儀順利從政府部門申領到20多萬元的補貼款,這筆省下來的錢正好用作追加投資。
去年底,在永春縣僑聯的牽頭下,蘇軒儀又申請到了一筆幫扶資金,用于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如今,得益于該項目的實施,果園生產自動化、規模化進程進一步提速,每株柑橘都能在“天然氧吧”里,細細品嘗甘甜爽口的“自來水”,健康茁壯成長。此外,永春農業農村局還將敘柑園納入“閩臺農業合作示范推廣項目”,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大力扶持。
2017年,永春縣出臺《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來永創業就業的實施意見》,從創業扶持、科研合作等方面提出22條優惠措施,助力臺胞創業發展。當年8月,敘柑園獲評為“閩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主要通過搭建閩臺農業融合發展平臺,面向家庭農場主、種植戶傳播臺灣精致農業和生態果園理念,推廣栽培管理方式、水利設施建設等先進技術。同時,該基地還發揮了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作用,組織開展永僑精英故鄉行、海外永春社團青年研習班等活動,吸引臺灣青年前來就業、創業。
“這些措施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既減輕了臺農弟兄的負擔,也直接拉動了業績的增長,讓大家吃下了定心丸。感謝福建的好政策,讓我在永春圓夢。”蘇軒儀坦言。
在精準扶貧的功勞簿上,蘇軒儀也功不可沒。為了讓柑橘成為脫貧致富的“金果”,帶動更多的農戶一起種植,蘇軒儀經常邀請臺灣農業專家、金牌果農前來授課,先后開展了閩臺柑橘新技術、臺灣有機農業、臺式休閑農場開發等多場講座和培訓,累計吸引數千名種植戶、農技員、家庭農場主參加。“以后我會扮演好紅娘的角色,從臺灣引進更多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經驗、技術和人才,共同推動閩臺農業融合發展。”
“今年果樹將會全部掛果,預計可收成40萬斤,產值有望達到三四百萬元。等明年擴大種植后,產量有望突破100萬斤。”面對大陸廣闊的市場,蘇軒儀信心十足。
【創業好故事】朱紅斌:“水果皇后”的忠實守護者
返鄉創業,鐘情水果皇后
朱紅斌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一直擁有一個情懷,就是希望能到鄉下找一塊土地,在辛苦耕耘中享受勞動的樂趣。2010年,經過多方考察和比較,朱紅斌在自己的老家義烏市赤岸鎮雅治街村找到了一塊荒地,一次性投入500多萬元,獲得了這塊荒地的長期使用權。接下來,朱紅斌要考慮的是, 這塊地應該用來種什么。由于多年來一直沒有涉足過農業領域,朱紅斌在獲得村里的荒地后,對如何利用這塊地,卻犯難了。
為了能用好這塊地,朱紅斌開始了艱苦的產業定位。一次在跟朋友的閑聊中,他了解到一個信息,那就是目前市場上藍莓的價格比較高,市場銷路也不錯。朋友還半開玩笑地說:“朱紅斌,你不是有塊地嗎?干脆種點藍莓算 了,我們今后還可以去你的藍莓園里采摘藍莓。”有著幾十年經商經歷的朱紅斌,當然也煉出了相當了得的商業頭腦,朋友的話立馬提醒了他。藍莓市場行情如果真的這么好,我怎么不去試一試呢?打定主意后,朱紅斌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藍莓產業之旅。他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藍莓特別是野生藍莓,中國的黑龍江和遼寧都是原產地。素有綠色寶庫之稱的大興安嶺,野生漿果等林下資源豐富,特別是野生藍莓儲量達2.6萬噸,占全國的90%,被譽為“中國野生藍莓之鄉”。而在我國的南方,藍莓種質資源在云南海拔1400 ~ 2400米區域內均有分布,種質資源十分豐富。于是朱紅斌放下手頭的生意,只身一人開始了南北藍莓考察之旅。在考察過程中,朱紅斌進一步了解到,藍莓是當前世界范 圍內發展最快的第三代果樹的代表品種之一,果實甜酸香爽,風味獨特,既可鮮食,也可深加工,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高纖維、低熱量, 其營養價值遠高于普通水果,尤其是藍莓果的花青素含量居各種果蔬之首。
遭受歷練,“新農人”倔強成長
藍莓之所以稀缺,也正是因為它對立地環境、種植技術有相當高的要求, 當年完全是門外漢的朱紅斌一入門就先摔了好幾個跟頭。種植藍莓,跟種其他水果也是一樣的,有一個土地適宜性的問題,藍莓對土壤的要求是苛刻的,必須要求酸性的土壤。朱紅斌租下的這塊地,沒有什么農藥殘留,也極少有殘留下來的病蟲害,可以為后來生產優質的藍莓產品提供前提條件。一開始選擇種植藍莓的時候,由于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地做過農業,特別是沒有藍莓這樣的特色水果的種植經驗,朱紅斌一度以為藍莓是很容易種植的,總覺得種藍莓也就跟在家種花種草一樣很容易、很輕松。可事實是,“隔行如隔山”,種植管理藍莓亦是如此。
由于采用有機種植模式,朱紅斌的藍莓園從來不用化學農藥,所以病蟲害難以避免。在朱紅斌的藍莓園里,每1年都有很多藍莓樹被蟲吃掉,有時因為藍莓樹的根系被吃掉,藍莓樹就枯萎了。
2018年5月1日下午4點左右,義烏出現了分散性強對流天氣,疾風驟雨夾雜著冰雹襲擊赤岸鎮,朱紅斌的藍莓基地遭受重創,藍莓基地防鳥網支架及防鳥網、路邊護欄、藍莓樹損失慘重。狂風、冰雹造成基地160多畝防鳥網損壞,掛果藍莓1/3被打落在地,30多畝枇杷、30多畝楊梅還有幾畝李、桃、 覆盆子等都受到重創,基本沒有收成,這次天災直接造成200多萬元的經濟損 失,也再一次給了朱紅斌一個無情的打擊。
經過幾年的摸索,朱紅斌總算基本上掌握了藍莓的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控技術,藍莓園中的藍莓在朱紅斌的精心照料下,在日曬雨淋中慢慢地成長。2013年5月以后, 一 到雙休日和節假日,山上車來車往,人流如潮,這就是朱紅斌花了多年心血建起 來的藍莓種植基地—穗豐園。在義 烏市,城西街道、后宅鎮、佛堂鎮等地,都有人種植藍莓,但朱紅斌的穗豐藍莓園,算得上是目前義烏規模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了。而且由于朱紅斌選擇的這塊土地,土壤條件非常適宜藍莓生長,加上他選 擇了優質的藍莓品種和有機種植方式,藍莓一經上市就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三產融合,情系農業敢擔當
從2010年到現在,朱紅斌的藍莓園的產量越來越大,現在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從鮮果的采摘游,到市場銷售,再到藍莓產品的深加工,每一樣 產品都得了市場的認同,效益也在逐漸增加。目前基地內已有近4萬株藍莓掛果,果園藍莓分3季,早季自5月成熟,中季自6月成熟,最晚季可到9月初成 熟。每年6月開始至8月是藍莓果成熟最旺盛的時期,藍莓樹漫山遍野,豐產的藍莓一串串如深紫色的“瑪瑙”般掛滿枝頭,蔚為壯觀。主要的藍莓品種奧 尼爾、夏普藍等,進入大量成熟期,每天的產量能達到1000多斤。周末游客多的時候園內每天接待六七百人。
種藍莓成功以后,朱紅斌也愛上果樹的種植管理了。為了讓自己“新農人”的生活更豐富,朱紅斌決定接下來還要去找更多好品種的水果,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建一個百果園。目前,他的園子里種有枇杷、楊梅、覆盆子、柿子、 橘子等水果的優新品種,還引進了鈣果、桑葚等,一個中小型的百果園,已經初具雛形;同時也逐漸推出了藍莓果汁、藍莓果醬、藍莓酒和藍莓月餅等藍莓新產品。為了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朱紅斌還在他藍莓園內增加了書吧、垂釣、餐飲等配套設施,把百果園打造成集采摘、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生態旅游景點。其目的就是為廣大游客提供更加豐富的休閑采摘體驗,把各種優質的水果分享給義烏本地的老百姓,為義烏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自己的貢獻。此外, 十來年的辛苦拼搏,朱紅斌也深深地認識到,發展藍莓種苗繁育產業,培育優 新藍莓種苗,是保證自己的藍莓事業的根基和保證。于是他說服了自己的幾位朋友,在山東青島租賃了200多畝土地,建立了一個年產藍莓種苗80余萬株的種苗繁育基地。
朱紅斌是義烏市穗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盡職盡責,胸懷社會,是 他的真實寫照。自投身農業以來,朱紅斌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個環節,于細微處顯精神,于小事上下功夫,在平凡而又偉大的現代農業工作中體驗人生價值。 2017年,朱紅斌當選義烏市政協委員。自當選以來,他緊緊圍繞市委、 市政府和市政協的中心工作,建有用之言、獻務實之策,同時,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委員聯村等活動,認真發揮個人優勢服務于基層。在農業種植領域,他 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向義烏及金華、永康等周邊農戶提供藍莓種植服 務,輻射帶動種植藍莓農戶80多戶,建立藍莓生產基地達750畝。他還積極為農戶做好技術服務,在主要生產環節,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定期、不定期進行現場技術交流,提高“藍農”的整體技術水平,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得到了農戶廣泛贊譽。
從享受農業樂趣的念頭出發,到現在擁有了一個農業企業,從在城市中打 拼到成為一個農業莊園主,從向往城市到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新農人”, 在藍莓的生長中,在季節的交替里,在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里,朱紅斌既體驗了 藍莓的酸甜,也感受到了農業的快樂。
水果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 三個農民工回鄉創業的財富故事
★ 大學生個人暑期社會實踐計劃
★ 講講你身邊的脫貧故事
★ 2019年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報告范文5篇
★ 時代楷模發布廳黃詩燕毛相林事跡觀后感個人感受2020
★ 最短總經理年終總結范文
★ 大學生創業計劃書例文三篇
★ 大學生創業計劃書范文5篇
★ 主題班會文明用餐節儉惜福三篇
★ 文案策劃范例5則